張讓

東漢宦官

張讓(2世紀—189年),潁川人,東漢時的宦官十常侍之首。

張讓
十常侍
中常侍
朝代東漢
主君漢桓帝漢靈帝弘農懷王劉辯
封爵鄉侯→列侯
籍貫潁川
出生不詳
逝世中平六年(189年)
小平津旁黃河
親屬
養子張奉

生平

張讓早年就入宮當宦官,漢桓帝時升為小黃門,到了漢靈帝即位時,升為中常侍並封為列侯。

封侯貴寵

漢靈帝時期,張讓的權力達到了巔峰,靈帝甚至說過:「張讓是我父,趙忠是我母。」[1]。諸多大臣上書斥責宦官專權,大多被張讓害死,如劉郃陽球[2]向栩[3]張鈞[4]等。張讓還建議漢靈帝徵收「修宮捐」等苛捐雜稅[5],自身也對大臣收取賄賂[6]。對當時東漢政局造成極大的破壞,可說是促使黃巾之亂等民變大量發生的主因之一。

戚宦之爭

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上軍校衛蹇碩爆發了衝突,使得靈帝下葬之日何進稱疾不出。後來在郭勝的幫助下,何進順利捕殺蹇碩,也開始動了誅殺全體宦官的念頭。在何進的強力要求及為何進所召來的前將軍董卓以進軍進逼京師的壓力下,何太后屈服[7],將所有中常侍、小黃門全體罷黜。張讓等前往向何進請罪,何進只指示他們可以各自返回封國[8],甚至何進的黨羽司隸校尉袁紹藉機通知各州郡逮捕宦官們的家屬,莫可奈何下張讓向他的兒媳,也是何太后的妹妹來求情[9],輾轉使得何太后心軟,下詔宦官們重新進宮服侍。

何進聽聞後入長樂宮晉見何太后,請求誅殺全體宦官。張讓等懷疑何進送葬時稱疾不出,現在卻身手矯健進出宮內[10],於是派人偷聽何進兄妹對話,才發現何進的陰謀。張讓等遂進行反擊,在宮內埋伏數十人,等到何進出宮後,再假借何太后有事召見,何進不疑有他進入宮內,馬上陷入張讓等人的包圍。張讓痛罵何進忘恩負義[11],尚方監渠穆趁機拔劍而上,在嘉德殿擊斬何進。張讓、段珪立即矯詔任命親近宦官的許相為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尚書們對詔書感到懷疑,張讓等便丟出何進的頭顱,宣告何進謀反,已經伏誅。

何進的部曲吳匡等在皇宮外聽聞何進噩耗,就偕同虎賁中郎將袁術攻入皇宮。張讓等前往裹脅何太后、皇帝劉辯以及陳留王劉協,但何太后為尚書盧植救走。而袁紹等更攻入寢殿。於是張讓、段珪挾持皇帝和陳留王出宮,逃到了小平津(今河南省洛陽市孟津縣東),被盧植及洛陽中部掾閔貢追上。閔貢斥責張讓等,並手刃幾名衛士,張讓、段珪束手無策,拱手作揖,然後向劉辯下跪叩頭說:「我們死了,皇上保重。」之後便投黃河而死。

親屬

評價

  • 張鈞:「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人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又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
  • 董卓:「中常侍張讓等,竊幸承寵,濁亂海內。」
  • 張津:「黃門常侍權重日久。」
  • 袁紹:「常侍張讓等滔亂天常,侵奪朝威,賊害忠德,扇動奸黨。」
  • 范曄:「是時,讓、忠及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十二人,皆為中常侍,封侯貴寵,父兄子弟布列州郡,所在貪賤,為人蠹害。」「自古喪大業絕宗禋者,其所漸有由矣。三代以嬖色取禍,嬴氏以奢虐致災,西京自外戚失祚,東都緣閹尹傾國。成敗之來,先史商之久矣。至於釁起宦夫,其略猶或可言。何者?刑餘之丑,理謝全生,聲榮無輝於門閥,肌膚莫傳於來體,推情未鑒其敝,即事易以取信,加漸染朝事,頗識典物,故少主憑謹舊之庸,女君資出內之命,顧訪無猜憚之心,恩狎有可悅之色。亦有忠厚平端,懷術糾邪;或敏才給對,飾巧亂實;或借譽貞良,先時薦譽。非直苟恣凶德,止於暴橫而已。然莫邪並行,情貌相越,故能回惑昏幼,迷瞀視聽,蓋亦有其理焉。詐利既滋,朋徒日廣,直臣抗議,必漏先言之間,至戚發憤,方啟專奪之隙,斯忠賢所以智屈,社稷故其為墟。《易》曰:『履霜堅冰至。』雲所從來久矣。今跡其所以,亦豈一朝一夕哉!」「任失無小,過用則違。況乃巷職,遠參天機。舞文巧態,作惠作威。凶家害國,夫豈異歸!」
  • 于志寧:「昔易牙被任,變起齊邦;張讓執鈞,亂生漢室。」
  • 李曄:「宦官之興,肇於秦、漢。趙高、閻樂,竟滅嬴宗;張讓、段珪,遂傾劉祚。」
  • 劉克莊:「舉國排閹尹,還鄉少吊賓。太丘芻一束,全活幾多人。」

藝術形象

登場作品

影視形象

延伸閱讀

[]

 後漢書·卷78》,出自范曄後漢書

參考文獻

  • 《後漢書》卷七十一〈皇甫嵩朱儁列傳第六十一〉
  • 《後漢書》卷七十七〈酷吏列傳第六十七〉
  • 《後漢書》卷七十八〈宦者列傳第六十八〉
  • 《資治通鑑》〈漢紀〉
  1.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上常言:「張常侍是我公,趙常侍是我母。」」
  2. ^ 參考《後漢書》〈陽球傳〉:「其冬,司徒劉郃與球議收案張讓、曹節,節等知之,共誣白郃等。語已見陳球傳。遂收球送洛陽獄,誅死,妻子徙邊。」
  3.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侍中河內向栩上便宜,譏刺左右。張讓誣栩與張角同心,欲為內應,收送黃門北寺獄,殺之。」
  4.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郎中中山張鈞上書曰:「竊惟張角所以能興兵作亂,萬民所以樂附之者,其源皆由十常侍多放父兄、子弟、婚親、賓客典據州郡,辜榷財利,侵掠百姓,百姓之冤,無所告訴,故謀議不軌,聚為盜賊。宜斬十常侍,縣頭南郊,以謝百姓,遣使者佈告天下,可不須師旅而大寇自消。」帝以鈞章示諸常侍,皆免冠徒跣頓首,乞自致雒陽詔獄,並出家財以助軍費。有詔,皆冠履視事如故。帝怒鈞曰:「此真狂子也!十常侍固常有一人善者不!」御史承旨,遂誣奏鈞學黃巾道,收掠,死獄中。」
  5.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中常侍張讓、趙忠說帝斂天下田,畮十錢,以脩宮室、鑄銅人。」
  6. ^ 《後漢書》〈皇甫嵩傳〉:「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
  7.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進於是以紹為司隸校尉,假節,專命擊斷;從事中郎王允河南尹。紹使雒陽方略武吏司察宦者,而促董卓等使馳驛上奏,欲進兵平樂觀。太后乃恐,悉罷中常侍、小黃門使還裏捨,唯留進素所私人以守省中。諸常侍、小黃門皆詣進謝罪,唯所措置。」
  8.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進謂曰:「天下匈匈,正患諸君耳。今董卓垂至,諸君何不早各就國!」」
  9.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張讓子婦,太后之妹也,讓向子婦叩頭曰:「老臣得罪,當與新婦俱歸私門。唯受恩累世,今當遠離宮殿,情懷戀戀,願復一入直,得暫奉望太后陛下顏色,然後退就溝壑,死不恨矣!」子婦言於舞陽君,入白太后,乃詔諸常侍皆復入直。」
  10.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中常侍張讓、段珪相謂曰:「大將軍稱疾,不臨喪,不送葬,今欻入省,此意何為?竇氏事竟復起邪?」使潛聽,具聞其語。」
  11. ^ 參考《資治通鑑》〈漢紀〉:「讓等詰進曰:「天下憒憒,亦非獨我曹罪也。先帝嘗與太后不快,幾至成敗,我曹涕泣救解,各出家財千萬為禮,和悅上意,但欲托卿門戶耳。今乃欲滅我曹種族,不亦太甚乎!」於是尚方監渠穆拔劍斬進於嘉德殿前。」
  12. ^ 《後漢書·黨錮列傳》
  13. ^ 《後漢紀·桓帝紀》
  14. ^ 《典論》:孝靈末,百司湎酒,酒千文一斗。常侍張讓子奉為太醫令,與人飲,輒去衣露形,為戲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