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嘉干(1896年10月—1975年1月22日),又名施衍林,原籍江蘇吳縣(蘇州),在上海出生[1]。 1921年赴美國留學,在麻省理工學院獲結構專業碩士學位[1]。 1928年在上海辦大昌建築公司經營工程設計和營造,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發展地方工業[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紡織部設計公司土建組大組長,紡織部基本建設司總工程師,建築工程部設計局總工程師,建築科學院技術顧問等職。歷任國家科委建築工程組組員,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1]。1975年1月在北京逝世[1]

施嘉干
英文名Kalgan
性別
出生1896年10月
 清朝上海
逝世1975年1月22日
 中國北京
墓地八寶山革命公墓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別名施衍林,施嘉幹
籍貫江蘇吳縣(蘇州)
民族
母校唐山路礦學堂麻省理工學院
知名於建築家,實業家,錢幣收藏家[1]
知名作品《雙向拱頂應用槪要》,《英漢土木工程詞彙》,《中國近代鑄幣匯考》
頭銜建築工程部設計局總工程師,國家科委建築工程組組員,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

施嘉干收藏四千餘枚中國古幣, 並著中英文《中國近代鑄幣匯考》[2],被譽為中國近現代錢幣收藏大家[1]

生平

1896年在上海出生[1]。英文名字為Kalgan Shih[3],父親是上海老介福綢緞店送貨工人[1]。他六歲時喪父,隨母親去山東舅舅家生活[1]。在青島,施嘉幹完成了中學學業,考入德國人開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學校(又名「黑蘭大學",德華大學)德文速成班,修讀兩年德文[1]。1914年考入唐山路礦學堂的結構專業,畢業後留校任助教[1]。1919年,施嘉干到上海慎昌洋行工作,兩年後到華豐廠任工程師[1]。1921年,施嘉干考取赴美留學的公費[1],入麻省理工學院讀書,獲結構專業碩士學位(1922)[3]。後來在美國橋樑及房產建築公司實習。他在美國加入美國錢幣協會[1]

1928年,施嘉干在上海辦大昌建築公司,先後經營工程設計和營造,參加了中國銀行辦公大樓,上海證券交易所,無錫榮氏紗廠和浙贛鐵路梁家渡大橋五十餘項重要工程的建設。同期,曾兼任交通大學的教授 [1]。抗戰爆發後,施嘉干攜公司去昆明,負責經辦資源委員會後方的建廠工程[1]。1939年,他與當地著名實業家董澄農籌建「雲南大成實業公司」,在昆明地區發展地方工業 [4]。1946年,施嘉干在美國三藩市和華盛頓錢幣協會的集會上作有關中國古幣的演講,舉辦個人藏幣展覽 [1]。1949年施嘉干出版中英兩種文本《中國近代鑄幣匯考》[5]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施嘉干承擔了山西榆次經緯紡織機械廠工程、大連醫學院、蘭州水泥廠工程設計等重要的工作[1]。1952年至1955年,他正式參加紡織部工作,先後擔任設計公司土建組大組長、紡織部基本建設司總工程師[1]。 1953年,他將全家從上海搬到北京[1]。1956年,施嘉干調任建築工程部設計局總工程師,之後歷任國家科委建築工程組組員,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1]。技術方面,著有《雙向拱頂應用槪要》[6] ,《多孔性土的理論與經驗》[1]。1970年,施嘉干寫信人大付委員長郭沫若提出將自己的古幣收藏捐獻國家博物館[1]。1972年,施嘉干返京後擔任建築科學院技術顧問,編譯了《板樁牆與地下連續牆》,審編了《英漢土木工程詞彙》[1]。施嘉干於1975年1月在北京去世[1]

年表

年表主要來源於「施嘉干先生傳略」[7]

成長與奮鬥

  • 1896年10月 出生於上海 [7]
  • 1912年一1914年 就讀於德國人開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學校德文速成班[7]
  • 1914年一1919年 就讀於唐山路礦學堂結構專業,畢業後任助教[7]
  • 1919年一1921年 先在上海慎昌洋行工作兩年,後在華豐紗廠任建廠工程師[7]
  • 1921年一1924年 考取公費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留學。獲取結構專業碩士學位,後在美橋樑及房屋建築公司實習[7]
  • 1924年一1928年 就職於滬寧,滬杭甬鐵路局,從事築路測繪和檔案整理[7]

工程師和實業家

  • 1928年一1937年 在上海辦大昌建築公司,曾在上海交通大學兼課[7]
  • 1937年一1948年 將大昌事務所遷昆明,經辦後方建廠工程。並與地方合作,成立大成實業公司發展地方工業[7]
  • 1948年一1952年 在上海設立新華顧問工程師事務所,從事工程設計[7]
  • 1952年一1956年 參加紡織部,任紡織部設計公司土建組大組長,後任紡織部基本建設司總工程師 [7]
  • 1957年一1966年 建築工程部設計局總工程師。曾任國家科委建築工程組組員,土木工程學會理事,全國政協第四屆委員[7]
  • 1966年一1972年 文化大革命批判審查[7]
  • 1969年 去河南修武建委五七幹校[7]
  • 1972年一1975年 任建築科學院技術顧問[7]
  • 1975年1月22日 在北京逝世[7]
  • 1975年2月1日 追悼會,骨灰安放於八寶山革命公墓[7]

古幣收藏家

  • 1921年一1924年 在美留學期間,對錢幣發生興趣,參加美國錢幣協會,開始研究和收藏中外錢幣[7]
  • 1946年 在美國三藩市和華盛頓錢幣協會作有關中國鑄幣的演講,並舉辦個人藏幣展覽[7]
  • 1949年6月[7] 在上海出版中英兩種文本的《中國近代鑄幣匯考》[5]
  • 1950年7月[7] 出版《中國近代鑄幣匯考譯本》文字單行本(中,英文本[8]
  • 1966年 將所存古幣收藏送交上海博物館存放[7]
  • 1978年上海博物館落實政策將古幣收藏歸還施嘉幹家屬[7]
  • 1998年7月 施嘉干夫人及子女將其收藏4086枚錢幣捐贈上海博物館[7]
  • 2000年2月19日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在北京舉行了接受捐贈褒獎儀式[7]
  • 2000年 上海博物館舉辦施嘉干先生舊藏中外錢幣特別展[9] 並出版《施嘉干先生舊藏中外錢幣》
  • 2015年上海博物館正式開放「施嘉干舊藏錢幣專室」[10]

軼事

發展雲南地方工業

抗日戰爭期間,上海的一批營造廠在重慶昆明等地承建了不少重要建築項目,施嘉干在上海被推舉為昆明市營造業常務理事[11] 。1939年,他與雲南當地愛國實業家董澄農商議,由雲南省財政廳資助資金三分之一,董、施二人各出資三分之一,籌建「雲南大成實業公司」,先後在昆明及近郊籌建了麵粉廠、電石廠、紡紗廠、鋼鐵廠、營造廠及煉油廠及等工業企業。1940年中即開始生產麵粉、電石、各種液體燃料及機油等產品供應市場[4]

中國近代鑄幣匯考

1949年《中國近代鑄幣匯考》中英兩種文本同時出版[1]。如施嘉干在書中「中國近代鑄幣匯考編輯緣起」一章所述,出版英文本是因為「思有以別真偽正視聽」, 而出版中文本是在當時金圓券泛濫的形勢下以歷史識「國家經濟邏輯」[12]
行內專家認為《中國近代鑄幣匯考》對中國近現代機制錢幣作了全面而系統的論述[13],是極為重要的中國機制幣專著[14]。中文本於1989年再版[15],英文平裝翻印本於2009年出版[16] }}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施嘉干:从工程师到钱币收藏大家. 搜狐.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2. ^ 施嘉幹. 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中文,英文本. 上海: 新華顧問工程師事務所. 1949年6月. [失效連結]
  3. ^ 3.0 3.1 Kalgan Shih. An investig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 certain slope deflection method and its application to rigidily framed structures. 麻省理工學院圖書館.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8). 
  4. ^ 4.0 4.1 传奇色彩的人物董澄农. 中華董氏網.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5. ^ 5.0 5.1 1949年施嘉干编《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首席收藏.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6. ^ 双向拱顶应用槪要. Google圖書.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7.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陳燮君; 汪慶正; 戴定九; 張嵐; 張雷. 《施嘉干旧藏中外钱币》. 上海: 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2000年7月: 施嘉干先生傳略. ISBN 7-5322-2482-1. 
  8. ^ 中国近代铸币汇致译本. 首席收藏.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9. ^ 施嘉干先生旧藏中外钱币展. 上海博物館.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10. ^ 施嘉幹旧藏钱币专室(原创). 新浪博客.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11. ^ 上海近代建筑业的渊源及形成. 上海地方志辦公室.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12. ^ 施嘉幹. 《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1949年版. 上海: 新華顧問工程師事務所. 1949年6月: 中國近代鑄幣匯考編輯緣起. 
  13. ^ 泉坛名人——施嘉干与其珍藏钱币. 歷史新知.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14. ^ 周萍谈中国机制币研究文献与若干新成果. 新浪收藏.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7). 
  15. ^ 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孔夫子舊書網.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09). 
  16. ^ Modern Coins of China Paperback. Amazon. [2020-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