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江西撫州臨川縣文港鄉(今南昌市進賢縣文港鎮)人,北宋前期政治家婉約派詞人,與歐陽修並稱「晏歐」。晏殊是詞人晏幾道父親,世稱晏殊為大晏,晏幾道為小晏

生平

晏殊自幼聰穎,七歲能文,十四歲時(景德初年)因宰相張知白推薦,以神童召試。複試時進行了詩、賦、論的考核,晏殊稱「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宋真宗認為他很誠實,讚賞有嘉[1]。被朝廷賜同進士出身,之後到秘書省正字

及後累遷太常寺奉禮郎、光祿寺丞等,並成為當時太子趙禎(即後宋仁宗)的太子舍人

宋仁宗繼位後,進右諫議大夫侍讀學士,後官升禮部侍郎知審官院,遷樞密副使。任樞密副使間,曾因發怒以朝笏撞折自己侍從的門牙而被彈劾。

天聖五年(1027年),在以刑部侍郎貶知應天府之時致力興辦書院,即後來四大書院之一的應天府書院,並邀得范仲淹講學。

明道元年(1032年),晏殊進參知政事,但翌年便因進諫反對劉太后服天子袞冕謁拜太廟之事被貶知亳州陳州。五年後被召還任刑部尚書御史中丞,並協助北宋平定西夏的進犯。

慶曆二年(1042年),晏殊官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位同宰相,掌軍政大權。兩年後,卻因編修李宸妃墓誌之事,遭御史孫甫蔡襄彈劾,仁宗將其貶為工部尚書出知潁州,後又改知陳州許州永興軍

至和元年(1054年)六月,晏殊因病回京診治。翌年正月二十八日病逝,年六十五,贈司空侍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仁宗更親自在晏殊的碑文篆寫了「舊學之碑」四個字。

晏殊性剛簡,自奉清儉,好燕飲[2]。能薦拔人才,號稱賢相,王安石范仲淹歐陽修均出其門下,他亦培養了不少日後官拜宰相的人才,如韓琦自仁宗始任歷三朝宰相、晏殊女婿富弼後亦官拜宰相。

家族

  • 高祖父晏墉(835年-891年)
  • 曾祖父晏延昌(860年-926年)
  • 祖父晏郜(890年-971年)
  • 父親晏固(945年-1017年)
  • 兒子晏幾道(1038年-1110年)
  • 大女婿富弼(1004年-1083年)
  • 二女婿楊察(1011年-1056年)

著作

他生平著作相當豐富,計有文集一百四十卷,多佚散,現存《珠玉詞》一卷傳於世。刪次梁陳以下名臣述作為《集選》一百卷,一說刪並《世說新語[3]

晏殊的詞在北宋時期被認為有承先啟後的重要地位。其詞工於造語,多是會友宴遊之作,多以男歡女悅、別緒離情為內容,風格閒雅清婉,詞風和婉明麗,風流蘊藉。其詞集《珠玉詞》共有120多首詞。

晏殊的作品中有不少膾炙人口的名句,如「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浣溪沙》)、「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紅箋小字,說盡平生意,鴻雁在雲魚在水,惆悵此情難寄」(《清平樂》)、「勸君莫作獨醒人,爛醉花間應有數」(《木蘭花》)、「憑高目斷,鴻雁來時,無限思量」(《訴衷情》)等等,不可勝數。

參考資料

  1. ^ 宋史·卷311》:「後二日,覆試詩、賦、論,殊奏:「臣嘗私習此賦,請試他題。」帝愛其不欺,既成,數稱善。」
  2. ^ 葉夢得《避暑錄話》卷2亦載:「(晏殊)未嘗一日不燕飲,盤饌皆不預辦,客至旋營之。蘇丞相頌曾在公幕,見每有佳客必留,但人設一空案一杯。既命酒,果實蔬茹漸至,亦必以歌樂相佐,談笑雜至。數行之後,案上已粲然矣。稍闌即罷,遣聲伎曰:『汝曹呈藝已畢,吾亦欲呈藝。』乃具筆札,相與賦詩,率以為常。」
  3. ^ 袁褧本《世說新語》載南宋董弅跋:「余家舊藏蓋得之王原叔家,後得晏元獻公手自校本,盡去重復,其註亦小加剪截,最為善本。」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