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易儲

景泰易儲,是指明景帝接替土木堡之變中被俘的明英宗皇位後,欲廢除明英宗太子朱見深立自己孩子為太子的政治事件。明景帝在于謙等大臣的輔佐下,獲得了京師保衛戰的勝利後,將太上皇明英宗迎回來,並囚禁於南宮,防止其復辟。與此同時,產生了將自己的兒子立為皇太子的念頭,為了實施這一意圖,他進行了一系列工作,不擇手段,乃至賄賂大臣,不惜武力威懾[參1]。皇帝行賄百官換太子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事情[參2]

土木之變被俘的明英宗
土木之變後即位的明景帝
明景帝即位後,帝位日益鞏固,欲廢除明英宗太子朱見深

背景

明景帝朱祁鈺是明宣宗次子,明英宗之弟,本被封為郕王。正統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御駕親征,留郕王為監國,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明英宗被俘,瓦剌咄咄逼人,進攻北京,一時之間,朝野震驚,京城內外人人自危。八月二十八日,王文上書郕王,希望他能以江山社稷為重,承繼大統。當時的明英宗的長子朱見深年僅兩歲[參3],為免主少國疑,于謙等大臣勸服孫太后,最終在正統十四年(1449年)九月擁立郕王為帝,改元景泰,是為景帝,遙尊明英宗為太上皇[參4]。同時孫太后表示大明江山依然是明英宗的,明景帝只是代理執政而已,並立明英宗之子朱見深為太子。

明景帝在位期間,知人善任,啟用于謙等正直之人,勵精圖治,選將練兵,擊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轉危為安,又對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進行了整頓和改革,使當時明朝社會由亂而治漸開中興,可謂英明之主[參5]。景泰元年 (1450年),英宗被釋放回北京後,被景帝軟禁在南宮,景帝皇位亦漸漸鞏固,但他並不滿足,他不僅自己要做皇帝,而且希望自己兒子朱見濟能夠取代明英宗的太子朱見深成為皇位的合法繼承人,於是他一手導演了賄賂朝臣的鬧劇。

過程

 
明英宗太子朱見深,也就是後來明憲宗,曾被自己的叔叔明景帝由太子貶為沂王。

由於太子是皇太后立的,明景帝不得不慎重。他先試探頗有資歷的太監金英,說「七月初二日,是東宮太子的生日」。金英立刻回答,「東宮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前者是明景帝兒子朱見濟的生日,後者才是太子朱見深的生日[參6][參1]。明景帝聽到金英這樣說,感覺沒有達到理想的效果。恨恨作罷。

明景帝隱忍了一段時間,他仍舊不停地向周邊人進行試探,一個叫興安的太監為他出了一個主意,就是通過甚至賄賂朝臣,讓他們在重建儲君的問題上能站在自己這邊。不久後,明景帝召集內閣成員包括首輔陳循、次輔高穀等六人開會,而明景帝只是跟他們隨便聊了一些家常,談一些無關緊要的公事。後宣佈散會,搞得大臣們一頭霧水,不過散會後,興安太監分別找到了他們,奉上事前準備好的銀子,具體數額是:首輔陳循、次輔高穀每人一百兩,其餘四位閣員每人五十兩[參7]。這六人都是精明之人,知道皇帝的意思,所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以後默不作聲。

明景帝搞定了內閣大臣,接下來就是群臣,雖然錢不多,只有區區百十兩銀子,但其中意思大臣們都心領神會。收了錢的大臣們一致同意改立太子的倡議[參8]。經過明景帝的不惜努力終於換來宦官和朝臣的默認,可是汪皇后反而堅決不能同意丈夫的做法。她悍然爭辯,卻被明景帝廢掉後位並打入冷宮。景泰三年(1452年),明景帝以「父有天下必傳於子」為藉口,廢掉明英宗之子朱見深的皇太子之位,貶為沂王[參9],冊立自己的兒子朱見濟為皇太子,朱見濟的生母杭氏母憑子貴立為皇后。可想不到,景泰五年(1454年)朱見濟就夭折了。明景帝也因此在精神上受到了沉重的打擊,而且明景帝除朱見濟外沒有其他子嗣,按明律廢太子朱見深成為與皇帝血緣最近的皇裔,但當初是明景帝親自廢了朱見深,如果再立,恐怕百年之後會遭到清算。在這些內外因素的作用下,明景帝對於復立太子一事,保持着高度警惕,皇儲於是出現懸空。此時朝中大臣希望他在重新確立朱見深的太子之位,被他給駁回了[參10]。甚至他們被關押並受到殘酷的對待,有幾人被鞭笞致死[參11]

明景帝保國有功,未能把皇位還給明英宗還說得過去,但他把明英宗之子的太子位也廢了,朝臣上下認為朱祁鈺私心過重,有失民心。貴州道監察御史鍾同曾言:「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參12]同時兼陳一切弊政。明景帝聞訊大怒,鍾同被下獄杖死。

後續

明景帝正當壯年,子嗣的問題在這個時候尚未顯得突出。可是到了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初,他突然得了重病,皇儲的問題再次讓眾臣議論紛紛。而內宮傳來消息,說明代宗病體康健了。於是眾臣準備第二天上朝的時候再商議皇儲問題。這一夜,卻爆發了奪門之變。明英宗重新登上帝位,而明景帝卻被趕下皇位,一個月後病死。

評價

明景帝時期的易儲風波,在縱向維度上貫穿於整個英宗時期,即正統末、景泰朝、天順初三個時間段。在橫向維度上涉及了明英宗時期的各種爭執力量。從明景帝正式登基伊始,政治隱患已然埋下,而景泰三年的更易皇儲事件直接導致世襲帝系的變化,後因新皇儲朱見濟的去世,再次引起朝中對復立朱見深的紛爭。在這樣的背景下,更儲事件中朝中各方勢力集團的此消彼長對更儲進度的影響[參13]

景泰朝這一系列事件,反映出在新君與舊主並存的兩難困境之下,君臣之間靈活運用社稷、宗法、君臣之義、父子之倫等話語來具體解決現實的帝位與儲位問題的過程[參14]

參考資料

    參:

  1. ^ 1.0 1.1 牛創平,《景帝朱祁鈺易立太子案》,《文化交流》2008年第10期。
  2. ^ 傅貴,《景泰帝行賄換太子》,《決策》 , 1996 (4) :48-48。
  3.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卷之一百八十一 正統十四年八月 ○丁卯。司禮監太監金英傳,奉皇太后聖旨,今立皇帝庶長子見深為皇太子。
  4. ^ 《明英宗睿皇帝實錄》 卷之一百八十三 廢帝郕戾王附錄第一 正統十四年九月癸未,上在迤北,郕王即皇帝位,尊上為太上皇帝,詔天下曰:朕以皇考宣宗章皇帝仲子奉藩京師
  5. ^ 尹選波,《試論景泰帝朱祁鈺》,明史研究, 1993。
  6. ^ 明·陸容 《菽園雜記·卷一》:「景皇帝既即位,意欲易儲。一日,語英曰:「七月初二日,東宮生日也。」英叩頭云:「東宮生日是十一月初二日。」上為之默然。」。
  7. ^ 《明史·陳循傳》中載:「帝〔明景帝〕欲易太子,內畏諸閣臣,先期賜循(文淵閣大學十陳循)及高谷(大學士)白金百兩,江淵、王一寧、肖鎡半之。比下詔議,循等遂不敢諍(而遵旨票擬)」。
  8. ^ 劉繼興. 奇闻:明景帝向群臣行贿 花百十两银子“买”太子. 鳳凰網. 《廉政瞭望》2010年03期. [201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9. ^ 《明史卷·十三·本紀第十三》: 英宗留瓦剌,皇太后命立為皇太子。景泰三年,廢為沂王。天順元年,復立為皇太子,改名見深。
  10. ^ 王嘉諒,《做忠臣不能胡來》,《傳奇故事:百家講壇中旬》 , 2013 (7) :12-12。
  11. ^ 劍橋中國明代史. 北京的防御和新帝的即位. 國學導航. [2018-06-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2). 
  12. ^ 《明史·卷一百六十二·列傳第五十》:「父有天下,固當傳之於子。乃者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臣竊以為上皇之子,即陛下之子。」。
  13. ^ 王景,《明英宗時期更儲風波研究》, 黑龍江大學,2016年09月14日。
  14. ^ 任建敏,《景泰年間的君臣關係與政治——圍繞帝位與儲位問題的考察》,中山大學 , 20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