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島級防護巡洋艦
松島級防護巡洋艦(日本海軍名稱「松島型」)是舊日本海軍的一級防護巡洋艦[註 1]。本級由法國設計師白勞易主持設計,最大的特點是以小船扛大炮的方式,在僅有4100噸的艦體上配備了320毫米口徑的大口徑火炮,意圖據此抗衡當時清朝北洋艦隊的主力艦。由於本級排水量有限,保證火力的代價即為犧牲了防護能力,故有「手持利刃之赤身裸體兵」一稱[5]。本級共建成三艘,其中前兩艘在法國進行建造。三號艦橋立則為培養日本本國造船能力,而在國內的造船廠進行建造[6]。這也是日本國內首次建造如此規模的大型軍艦。
松島級防護巡洋艦 松島型防護巡洋艦 | |
---|---|
概觀 | |
艦種 | 防護巡洋艦 |
艦名出處 | 日本三景 |
擁有國 | 大日本帝國 |
前型 | 千代田級防護巡洋艦 |
次型 | 秋津洲級防護巡洋艦 |
同型 | 松島、嚴島、橋立 |
數量 | 3 |
製造廠 | 法國濱海拉塞訥地中海冶金造船廠 日本橫須賀海軍工廠 |
下訂 | 1886年財政年度 |
損失數 | 1: 松島:1908年4月30日事故沈沒 |
退役數 | 2: 嚴島:1940年拆解 橋立:1927年拆解 |
技術數據 | |
標準排水量 | 計劃:4140噸 |
全長 | 垂線長:89.9米 |
全寬 | 15.6米 |
吃水 | 6.4 |
燃料 | 松島:平時燃煤450噸 滿載燃煤547噸[1] |
鍋爐 | 燃煤專燒鍋爐6座 |
動力 | 臥式三段膨脹式蒸汽引擎2座 2軸推進 |
功率 | 5,400匹馬力(4,000千瓦特) |
最高速度 | 設計:16節(30公里每小時) |
乘員 | 1893年時:355人[2] |
武器裝備 | 加奈式單裝320毫米(12.6英寸)炮1門 40倍徑單裝120毫米(4.7英寸)速射炮11門(松島:12門) 哈奇開斯47毫米單裝重型速射炮6門(松島:5門) 哈奇開斯47毫米輕型速射炮12門(松島:10門) 356毫米(14英寸)單裝魚雷發射管發射管4具[3] |
裝甲 | 裝甲甲板: 40毫米 主炮炮座: 300毫米 司令塔:100毫米[4] |
本級各艦建成後作為日本聯合艦隊的主力參加了甲午戰爭,但戰前日本各界寄予厚望的320毫米火炮完全沒能達成設計目標。日後三艦退居二線,在日俄戰爭中參加了有限的作戰行動,戰後均改為練習艦。1908年首艦松島因艦體發生爆炸沉沒;而嚴島、橋立兩艦則一直作為海防艦服役並在各港口度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戰後嚴島、橋立兩艦逐漸退出現役。
設計與概述
背景
十九世紀末期正是法國綠水學派風頭正勁之時,其主要思想是提倡以造價低廉的小型快速艦艇來抗衡昂貴的鐵甲艦。當時日本聘用的法國軍事顧問、海軍艦艇設計師白勞易也是這一理論的熱心支持者[8]。這一理論對於當時國力有限的日本尤為具有吸引力。日本的假想敵清朝當時最大的兩艘定遠級鐵甲艦擁有着305毫米口徑的火炮和355毫米的裝甲,性能完全凌駕於同時期日本任何軍艦;而日本尚無力建造同等程度的大型鐵甲艦來與之抗衡,因此日本政府接受了白勞易的建議,在小噸位、輕防禦的艦艇上搭載大口徑火炮,希望能以此擊敗定遠級。
1885年(明治18年)時任海軍卿、伯爵川村純義向時任太政大臣三條實美呈遞報告指出,在兩年前的1883年(明治16年)所制定的原八年海軍32艘新軍艦建造計劃,隨着當前的艦船和武器設計製造的飛速發展已經過時,需要進行更改[9]。同時期英、法、意等國新造軍艦紛紛採用了新技術,增大排水量、增強防護能力,據此日本也需要裝備自己的鐵甲艦,同時還要添置大批輔助艦艇。川村為此拋出了一個包括新增8艘鐵甲艦、12艘一等巡洋艦、5艘二等巡洋艦在內共計92艘軍艦的提案,總額7551萬餘日元[9]。這在扣除掉1883-1885年已經用掉的1104萬日元後,原預算案還剩下1559萬餘款,因此還需要另外籌措5991萬日元[10]。除此以外,同時還要設立西海鎮守府和配套的造船所,各種費用也合計達數百萬日元[11]。
1885年12月22日日本實行體制改革,廢除原來的太政官制度,改為實施內閣制。1886年(明治19年)日本舉行了首次閣議,新體制下海軍這種不切實際的願望立即遭到了拒絕,僅批准將原定的1883年計劃中剩下來的1763萬日元預算額轉入到1886-1888年的預算計劃內,同時三年內發行1700萬元的海軍公債補足缺額[11]。同年6月12日天皇批准了這一海軍公債計劃[12]。沒能討要到足夠的錢的海軍省只好修改了自己的計劃,變更為6000噸級一等海防艦兩艘、4000噸級二等海防艦4艘、9000噸級一等鐵甲艦一艘、岸防鐵甲艦一艘、6000噸級一等巡洋艦一艘、4000噸級二等巡洋艦一艘、2500噸級三等巡洋艦兩艘,合計新造54艘共6萬6300噸[12]。這一修訂後的計劃就是所謂的第六次海軍擴張計劃[13]。而該造艦計劃其實從1885年起就以明治18年度特別費的名義提前開始實施,計劃中所列出的二等海防艦就是日後的松島級4艘(實際僅建造了3艘)[12]。
1886年(明治19年)7月5日,艦政局長伊藤提出申請,預定建造的3艘海防艦將在英國和法國各建造一艘,剩下的第三艘要在橫須賀開工建造[14]。同年7月10日,時海軍大臣西鄉從道批覆,三艦都在法國進行建造[15]。1887年(明治20年)1月10日,白勞易重新提議應當在日本進行建造三號艦。他的理由是,在此之前日本想在橫須賀建造軍艦時,都是使用的歐洲人設計、繪製的設計圖。日本本國設計人員不足,設計、製圖能力一直有限,1886年日本方面進行了相關的嘗試,依然無法解決這個問題。這次趁此機會,日方既然拿到了詳細的圖紙,掌握了相關的製造費用、船體重量分配、製造時間等信息,完全有能力自行建造;同時兩間造船廠同時建造,可以增加競爭,提高效率[16]。日本政府認可了這一提倡,決定第三號海防艦的生產交由日本國內的造船廠進行;由於第一、第二號海防艦設計有所不同,需要從中挑選一種,按照相同的樣式進行建造[6](第三號艦實際建造時採用了第一號艦的方案)。
另一方面,1886年(明治19年)7月1日,技術會議最終敲定了詳細的規格要求[17]。同年11月19日,雙方草簽4140噸海防艦的建造協議[18],11月20日確定了圖紙。合同規定,全艦不包括武器,造價為22.6萬英鎊。動力方面,超過5,400匹馬力(4,000千瓦特)時,每超過100匹馬力(75千瓦特)獎勵1.5萬法郎;若不足5400馬力、但超過5,000匹馬力(3,700千瓦特)馬力,則每欠缺100馬力罰款1.5萬法郎;5000馬力以下則每欠缺100馬力罰款10萬法郎。低於4,500匹馬力(3,400千瓦特)馬力則日本政府將會拒絕接收,並責令造船廠改用合用的其他形式的動力機械[19]。噸位方面,超重50噸以上情況者,每超重1噸罰款500法郎[20]。同時還規定了燃煤消耗的獎懲條件。價格方面,規定價格以英鎊和法郎標註,兩者匯率定為1:25.2[21]。第一號海防艦報價22.6萬英鎊(569.5萬法郎)[22],同時規定自明治1886年11月1日起6個月內就下訂第二艘時,價格能有所優惠,索價20.6萬英鎊(519.12萬法郎)[23]。
1887年(明治20年)2月2日雙方正式簽訂第一號海防艦(嚴島)的建造合同[24]。2月28日,日本駐法臨時代理公使原敬與廠方代表在巴黎簽訂合同修正案,其中第五條為,1886年11月20日草簽的合同里規定船殼的賞罰基準重量為2132噸,現修改為2343.5噸;第六條原定價569.52萬法郎,因為要新增加煤灰運輸器和蒸汽絞盤等裝置,修訂後總價573.01萬法郎。第七條規定建造時間從原定的26個月時間縮短為23個月,時間從1887年10月1日起算[25]。
1892年(明治25年)5月21日,首艦嚴島抵達日本[26]。6月,參加接艦任務回國的辰巳少技監將製造商提供的嚴島的船體和輪機部分圖紙分送給參謀部技術會議、各鎮守府的各種海軍學校、兵器製造廠、工科學校等[27]。這為日後日本自行建造軍艦打下了基礎。
艦體
本級艦垂線間長89.9米、寬15.6米、吃水6.4米,設計噸位4217噸。艦體採用低碳鋼、雙層船底,共劃分為94個艙室。外觀上,為三腳式單桅[28]。主機為兩台臥式三段膨脹式蒸汽機,設計時速16節(30公里每小時)[29]。設計乘員436人[30],1893年時實際定員355人[2]。
三艦實際服役時頻繁出現鍋爐漏氣、腐蝕等問題,實際最高航速只能達到14節(26公里每小時)上下[3]。其中尤以嚴島為甚,1891年底11月12日啟程返國開始就大小故障不斷,一路磨蹭,修修停停[31]。1892年(明治25年)2月9日,對於嚴島的狀況忍無可忍的日本海軍方面向時任駐法公使野村靖發電,要求承建方在科倫坡大修之餘,將原合同規定的從服役之日提供的一年輪機保質期,延後到從在科倫坡修理完畢之日重新算起[32]。鑑於松島的火管鍋爐所使用的煙管類型和嚴島一樣,5月31日承建方同意,為了避免松島出現和嚴島相同的鍋爐問題,將會隨艦派出輪機工程人員和維修備件一同返回日本[33]。
主炮
本級艦最主要的武裝就是一門加奈式320毫米後膛炮。三艦的安裝位置並不相同:第二號海防艦(松島)安裝在艦艉,而第一、三號海防艦(嚴島、橋立)則是在艦艏。該炮由法國施耐德公司根據加奈式火炮的規範進行製造,內管為英國製造,外管為法國生產。最初在制訂本級艦指標時,要求使用的是42倍口徑;但設計人員還是擔心火炮過於龐大、轉動時會影響軍艦的平衡性,因此修改為38倍徑(膛線長120777毫米[34];但另有出版物稱為12160毫米[35])。火炮本身重65.7噸,操作台及輸彈裝置176噸,仰角10度,俯角4度,左右285度[36]。主炮炮彈可選用450公斤實心穿甲彈或者350公斤開花彈,備彈60發,有效射程8000米;備有一個前部敞開式炮罩[35]。三門320毫米炮總造價為243萬3750法郎[37]。
1887年(明治20年)3月17日,白勞易根據第一號艦(嚴島)的實際情況,提議修改主炮位置。該艦的320毫米主炮所配備的炮架理論上有4度俯角,但因為艦艏部分錨房和收錨機等設備的阻擋,在艦身中軸線附近射擊時只能達到2度俯角,要到靠近兩舷的方向才能有4度俯角[38]。而把主炮設置在艦艉,就可以實現全射界內都有4度俯角[39]。根據這一建議,第二號艦(松島)主炮就設置在艦艉[註 2],但三號艦(橋立)在選擇方案時,還是用回了一號艦的設計。
日本方面對三艦寄予厚望,希望能憑藉其320毫米火炮一舉消滅北洋艦隊的定遠號、鎮遠號兩艘鐵甲艦。但本級主炮射擊限制太多,實戰中完全無法發揮設想的作用。整門火炮雖然稍有縮小,但轉動時依然會引起艦體側傾,高海況下根本不能轉動;同時為了降低全艦重心,設計師佈置了一個非常低矮的火炮甲板,這又導致了極為嚴重的上浪問題,使得適航性惡化。理論射速10分鐘1發,但由於種種限制,實戰中射速僅有1小時1發,完全沒有達到預期目標[35]。黃海海戰一役,雙方主力從中午12:52開始交戰[40],17:45前脫離接觸[41],而本級的彈藥消耗量為:
- 嚴島:320毫米炮5發、120毫米炮516發、重47毫米炮754發、輕47毫米炮394發、諾典菲爾德1寸炮彈藥包230包[42];
- 橋立:320毫米炮4發、120毫米炮731發、重47毫米炮280發、輕47毫米炮440發[43]。
旗艦松島因為受到重創引發火災,燒毀了大量彈藥,因此難以統計實際發射的中小口徑彈藥,而是把全部彈藥都包括了進去:
- 松島:320毫米炮3發、120毫米炮700發、重47毫米炮382發、輕47毫米炮435發、諾典菲爾德1寸炮彈藥包200包、機槍彈藥包1260包、手槍彈藥包150包[44]。
三艦的主炮實際消耗彈藥均遠遠低於120毫米速射炮的平均發射量。其中尤以松島為甚:12:55一發150毫米炮彈擊中松島320毫米炮炮台圍壁,導致水壓管破裂[40];主炮剛開了一炮即陷入癱瘓狀態,只能立即進行搶修[3]。14:34,平遠號的260毫米主炮擊中了松島的舷側,炮彈穿透了松島的船殼板,從艦身中一路橫掃,最後擊中320毫米主炮炮架下方,摧毀了主炮的液壓機構的油罐。這發命中徹底癱瘓了主炮,使其完全失去作用[45]。與此同時,松島以速射炮對平遠號展開猛烈的還擊,平遠號260毫米主炮的旋轉機構同樣遭到破壞,主炮也隨即癱瘓[46]。對此有學者認為,松島是一艘純正的法式設計的軍艦;而平遠號的設計參考了法國海軍的黃泉級裝甲炮艦(值得注意的是黃泉級同樣由白勞易設計),兩艘擁有着相近的設計思路的軍艦在幾乎同一時間喪失主炮,這多少體現了法式設計的缺陷[46]。
其他武裝
本級各艦的副炮和輕武器佈置方式也因為主炮的緣故而有所不同。
1887年(明治20年)10月6日的兵器會議決定向製造廠商訂購120毫米長短倍徑各一門進行測試[47]。10月12日,白勞易重新提起這個問題。在諸多中口徑火炮中僅有120毫米炮重量比較輕,價格也適中,因此副炮以120毫米為宜。當初和製造商交涉時,定下來的是無論長倍徑還是短倍徑都是按6門一組進行購買,但如今長口徑並不急需,購買兩門進行測試即可;短口徑比較急,需要購買一門,以及200發彈藥進行測試[48]。初步決定的火炮中,長倍徑版本為38倍徑,內膛長4828毫米、3.94噸;短倍徑32倍徑,內膛長4108毫米、2.86噸。仰角25度、俯角8度,兩者相同[49]。1889年(明治22年)10月又修改配置,將原定的38倍徑「尋常」120毫米炮(未說明製造商)替換為阿姆斯特朗公司40倍徑120毫米炮的款式[50]。新修改後的配置為:嚴島10門前軸式、1門中心旋轉式共11門;松島:前部2門38倍徑120毫米炮(就是先前已經購買用於測試的兩門)、10門40倍徑,共12門。
輕武器最初的設計方案為:
- 嚴島:哈奇開斯47毫米速射炮6門,37毫米5管機關炮12門[51];
- 松島:哈奇開斯47毫米速射炮5門,37毫米5管機關炮11門[52];
- 橋立:哈奇開斯47毫米速射炮6門,37毫米5管機關炮12門[52]。
1889年(明治22年)10月22日,有關方面申請更改輕武器配置[53]。三艦的37毫米5管機關炮改為47毫米輕型速射炮,另全部在作戰桅盤增加一挺小口徑多管機槍[54]。
最終實際建成時的火炮配備為:松島為12門阿姆斯特朗單裝120毫米速射炮,安裝在前部兩側,艦艏主甲板下方的炮房內;嚴島、橋立則位於主炮後方的甲板下面的炮房內,共11門,每側5門,艦艉主甲板還有1門[3]。每門120毫米炮備彈120發。松島為哈奇開斯47毫米重型機關炮5門,47毫米輕型機關炮10門[4][3];嚴島、橋立為47毫米重型機關炮6門,47毫米輕型機關炮12門[3]。
魚雷武器方面,本級三艦規格相同,均配備了4具魚雷發射管,艦艏3具、艦艉1具;前後為固定式,兩舷為旋轉發射架[4]。另外按照當時的海軍慣例艦艏水下加裝有撞角。
1887年(明治20年)5月30日,海軍大臣次官樺山資紀向參謀本部長提交備忘錄,轉述白勞易的意見[55]。白勞易提出了4點意見中,第一條為連珠水雷(用鐵索相連半沉式的多個水雷)對於海防艦沒有用處;而沉置水雷則應該由專門的佈雷艦來安放;第三條為在艦上佈置4盞格拉漢式探照燈比較困難,按照現有的計劃這應該是在下一步的6500噸海防艦才應該配備的內容,希望縮減到兩盞(其餘兩條內容分別為防魚雷網和軍官艙室佈設)[56]。7月8日,參謀本部長一品熾仁親王向海軍批覆,關於水雷問題,參謀本部認為這非常重要,當時日本缺少正規的鐵甲艦作為艦隊主力艦,因此需要這幾艘海防艦專心負責近岸防禦;假使海軍需要把這幾艘船也用來作為主力艦使用,那也要等到真的需要那麼做時再把相應的水雷儲存和投放設備移除。對於探照燈問題,參謀本部依舊認為該艦畢竟是要作為專守岸防用,4盞探照燈是必須的[57]。不過最終本級依舊沒有水雷投放能力。
防護
本級要害部位(如輪機艙、彈藥庫)以及火炮防盾採用了淬火硬化鋼。由於要在僅4000多噸的艦體上塞進如此多的武裝,本艦嚴重超重,設計師被迫犧牲防護能力來降低重心[29]。裝甲甲板全部在水線下[28],製造明細要求裝甲甲板為兩塊10毫米厚鋼板中間再夾一塊鋼板;中間的鋼板中央厚20毫米,舷側厚10毫米[58]。主炮炮座300毫米[4]。彈藥通道250毫米,鐵蓋50毫米,火炮防盾110毫米[59]。主司令塔的外壁由兩層鋼板組成,一層100毫米,另一層10毫米;高2.5米,頂厚25毫米;後備司令塔厚25毫米,頂厚10毫米[60]。
另外在艦身兩側設置了一道鋼質裝甲帶。原定的設計目標為防禦140毫米(5.51英寸)中口徑火炮的開花彈(高爆彈);對於140毫米實心彈(穿甲彈),按設計炮彈在命中並擊穿艦身後,由裝甲帶限制住炮彈,使其不要飛濺到別的地方去[61]。根據這一要求,原定的裝甲帶為從水下0.3米延伸至水上1.2米,從主炮台到鍋爐、蒸汽機艙之間(26號肋至71號肋)厚8毫米,高1.5米,結合部寬70毫米[62];艏艉相應削減厚度。但由於技術發展,新式開花彈(高爆彈)的威力較以往增加,1889年(明治22年)12月26日,白勞易建議為了應對這一威脅而增加裝甲帶的厚度[61];具體來說,就是26號肋至71號肋之間從原定的8毫米增加到10毫米;而艦艏(17號肋至26號肋)、艦艉(71號肋至81號肋)則增加到8毫米[62]。新的裝甲帶設計總重量為85噸,超重15.922噸,超重部分需要靠削減艦體和搭載量來彌補。
在裝甲甲板上方為第二甲板,距離裝甲甲板中間部分的高度是3.25米,距離裝甲甲板舷側部分是4米[58]。兩層甲板兩側劃分出一系列防水小隔間,用椰子殼粉末作為填充物[63]。裝甲甲板的出入口同樣設置有用椰子殼粉末填充的防水隔間,外面覆蓋有50毫米厚的傾斜裝甲[63]。引擎和鍋爐艙室的兩側均以煤艙作為額外防護[64]。
1890年(明治23年)1月10日,技術會議批准了新的裝甲帶修改方案[62]。此時由於松島、嚴島兩艦的艦體工程已經基本完成,所以首先從橋立開始實施。但本級本身就已經超重頗多,增加裝甲導致超重的問題進一步惡化。同年10月3日,技術會議提議取消原設計的在120毫米速射炮的輸彈管道(炮位和裝甲甲板之間)設置的3英寸(76毫米)防彈鋼板、以及為了防止炮彈掉落而設置的阻隔裝置,以節省噸位[65]。
後續艦
日本海軍最初立項時計劃的是新造4艘二等海防艦,但是白勞易的設計存在重心不穩、側傾嚴重;甲板太低、上浪嚴重的問題[66]。並且實際使用時,原設計10分鐘一發的320毫米主炮僅有1小時1發甚至更低。佐雙左仲造船少監對其進行了批評,本級最終只實際建造了3艘。而原定的4號艦則推倒重來,參考美國的巴爾的摩號重新進行設計,此即日後的秋津洲號[67]。
同級艦
艦名 | 名稱來源 | 建造廠 | 起工 | 下水 | 服役 | 簡歷 |
---|---|---|---|---|---|---|
松島 まつしま |
陸前國名勝松島[68] | 濱海拉塞訥地中海冶金造船廠 | 1888年2月17日 | 1890年2月22日 | 1892年4月5日 | 甲午戰爭黃海海戰 日俄戰爭 1908年4月30日意外爆炸沈沒 |
嚴島 いつくしま |
安藝國名勝嚴島神社[69] | 濱海拉塞訥地中海冶金造船廠 | 1888年1月7日 | 1889年7月18日 | 1891年9月3日 | 甲午戰爭黃海海戰 日俄戰爭 1940年7月拆解 |
橋立 はしだて |
丹後國名勝天橋立[70] | 橫須賀海軍工廠 | 1888年8月6日 | 1891年3月24日 | 1894年6月26日 | 甲午戰爭黃海海戰 日俄戰爭 1927年拆解 |
註釋
- 腳註
- 引用
- ^ #松島製造部(1),11頁
- ^ 2.0 2.1 #明治26年定員表,1438-1440頁
- ^ 3.0 3.1 3.2 3.3 3.4 3.5 陳悅,#甲午海戰,129頁
- ^ 4.0 4.1 4.2 4.3 平田勝馬,#黃海大海戦上,147頁
- ^ 閻京生,#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上,19頁
- ^ 6.0 6.1 #橋立製造部(1),248頁
- ^ 閻京生,#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上,18頁
- ^ Roksund, The Jeune École: The Strategy of the Weak
- ^ 9.0 9.1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12頁
- ^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13頁
- ^ 11.0 11.1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14頁
- ^ 12.0 12.1 12.2 海軍大臣官房,#海軍軍備沿革,15頁
- ^ 閻京生,#日本帝國海軍興亡史上,17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372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373頁
- ^ #橋立製造部(1),252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378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405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417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418頁
- ^ #松島製造部(1),14頁
- ^ #松島製造部(1),15頁
- ^ #松島製造部(1),16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3),503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3),508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3),969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3),974頁
- ^ 28.0 28.1 造船協會,#日本近世造船史,301頁
- ^ 29.0 29.1 Chesneau,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page 227
- ^ #松島製造部(1),11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9)、#新艦製造部厳島(10)、#新艦製造部厳島(11)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0),856頁
- ^ #松島製造部(3),137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72頁
- ^ 35.0 35.1 35.2 陳悅,#甲午海戰,128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72-573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6),649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2),434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2),435頁
- ^ 40.0 40.1 海軍軍令部,#二十七八年海戦史上,177頁
- ^ 陳悅,#甲午海戰,p. 235
- ^ #弾薬の消費(2),1648頁
- ^ #弾薬の消費(2),1653頁
- ^ #弾薬の消費(1),1641-1643頁
- ^ 陳悅,#甲午海戰,184頁
- ^ 46.0 46.1 陳悅,#甲午海戰,185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88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84-585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90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601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4),524頁
- ^ 52.0 52.1 #新艦製造部厳島(4),525-526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95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5),597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2),426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2),428-429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2),421-422頁
- ^ 58.0 58.1 #新艦製造部厳島(14),1020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4),1024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5),1082頁
- ^ 61.0 61.1 #橋立製造部(2),297-298頁
- ^ 62.0 62.1 62.2 #橋立製造部(1),294頁
- ^ 63.0 63.1 #新艦製造部厳島(14),1021頁
- ^ #新艦製造部厳島(14),1022頁
- ^ #橋立製造部(2),337頁
- ^ 陳悅,#甲午海戰,128頁
- ^ 陳悅,#甲午海戰,34頁
-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p. 97
-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p. 30
- ^ #幕末以降帝國軍艦寫真と史実,p. 52
參考文獻
- Chesneau, Roger.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860–1905..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79. ISBN 0-85177-133-5.
- Jentsura, Hansgeorg.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Annapolis, M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76. ISBN 0-87021-893-X.
- Howarth, Stephen. The Fighting Ships of the Rising Sun: The Drama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95-1945. Atheneum. 1983. ISBN 0-689-11402-8.
- Roksund, Arne. The Jeune École: The Strategy of the Weak. Leiden: Brill. 2007. ISBN 978-90-04-15723-1.
- 海軍歴史保存會『日本海軍史』第7巻、第9巻、第10巻、第一法規出版、1995年。
- 吳市海事歴史科學館編《日本海軍艦艇寫真集・巡洋艦》ダイヤモンド社、2005年。
- 《造艦技術の全貌》興洋社、昭和27年。
- 福井靜夫. 福井静夫著作集第4巻 日本巡洋艦物語. 光人社. 1992. ISBN 4-7698-0610-8.
- 『官報』
- 國立國會図書館デジタルコレクショ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 國立國會図書館
- 海軍文庫. 大日本帝国軍艦帖. 共益商社書店. 1894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08).
- 海軍大臣官房 (編). 海軍軍備沿革. 海軍大臣官房. 1922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 海軍大臣官房 (編). 海軍制度沿革. 巻4(1939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39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海軍大臣官房 (編). 海軍制度沿革. 巻8(1940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7).
- 海軍大臣官房 (編). 海軍制度沿革. 巻11(1940年印刷). 海軍大臣官房. 1940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05).
- 海軍有終會 (編). 幕末以降帝国軍艦写真と史実. 海軍有終會. 1935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07).
- 海軍軍令部 (編), 二十七八年海戦史.上巻, 春陽堂, 1905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 海軍軍令部 (編), 二十七八年海戦史.下巻, 春陽堂, 1905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 海軍軍令部 (編), 二十七八年海戦史.別巻, 春陽堂, 1905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9)
- 參謀本部 (編). 第1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0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7).
- 參謀本部 (編). 第2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0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參謀本部 (編). 第3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4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21).
- 參謀本部 (編). 第6巻. 明治二十七八年日清戦史. 三友社. 1904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軍令部 (編).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上巻. 內閣印刷局朝陽會. 1934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軍令部 (編). 明治三十七・八年海戦史. 下巻. 內閣印刷局朝陽會. 1934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軍令部 (編). 日本海大海戦史. 內閣印刷局朝陽會. 1935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中島武. 明治の海軍物語. 三友社. 1938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8).
- 中島武. 大正の海軍物語. 三友社. 1938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31).
- 平田勝馬. 黄海大海戦. 上巻. 博文館. 1896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7).
- 平田勝馬. 黄海大海戦. 下巻. 博文館. 1896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5).
- 造船協會. 日本近世造船史. 弘道館. 1911 [2017-11-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3).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公式)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防衛省防衛研究所)
- 交戦中に生したる艦船艇并に兵器機械等の破損(1). Ref.C08040489400.
- 弾薬の消費(1). Ref.C08040489000.
- 弾薬の消費(2). Ref.C08040489100.
- 定員表. Ref.C080405779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 Ref.C110814774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2). Ref.C110814775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3). Ref.C110814776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4). Ref.C110814777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5). Ref.C110814778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6). Ref.C110814779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7). Ref.C110814780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8). Ref.C110814781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9). Ref.C110814782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0). Ref.C110814783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1). Ref.C110814784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2). Ref.C110814785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3). Ref.C110814786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4). Ref.C11081478700.
- 公文備考別輯 完 新艦製造部 厳島 明治19~25(15). Ref.C11081478800.
- 松島製造部(1). Ref.C11081479100.
- 松島製造部(2). Ref.C11081479200.
- 松島製造部(3). Ref.C11081479300.
- 松島製造部(4). Ref.C11081479400.
- 松島製造部(5). Ref.C11081479500.
- 橋立製造部(1). Ref.C11081479600.
- 橋立製造部(2). Ref.C11081479700.
- 橋立製造部(3). Ref.C11081479800.
- 橋立製造部(4). Ref.C11081479900.
- 橋立製造部(5). Ref.C11081480000.
- 日本參謀本部 原著;許佩賢 譯. 攻臺戰紀:日清戰史 臺灣篇·第一章 佔領澎湖島(《明治廿七八年日清戰史》第八編35章翻譯). 遠流. 1995-12-15.
- 戚其章. 甲午战争史.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ISBN 7-208-05691-9.
- 陳悅. 甲午海战.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14年8月. ISBN 978-7-5086-4563-6.
- 查攸吟. 日俄战争:开战背景及海战始末.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2. ISBN 978-7-307-10167-8.
- 王佐榮 (編). 联合舰队的黎明:明治、大正时期日本海军舰艇图集.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6年11月. ISBN 978-7-307-18837-2.
- 顏妙幸. 1908-9年澎湖馬公港日艦松島號之爆炸及處理. 澎湖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輯. 1999年11月: 9.
外部連結
- Nishida, Hiroshi. 松島 級 防護巡洋艦. Imperial Japanese Navy. [2017年9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