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茲

奥地利上奥地利州市镇与首府

林茲[2](德語:Linz德語發音:[ˈlɪnts] 捷克語Linec)位於奧地利東北部,人口約20萬,是上奧地利州的首府,奧地利的第三大城市。林茲位於捷克邊境以南約30公里處,同時林茲也是多瑙河上游重要的河港港經濟中心、奧地利最重要的重工業城市,奧地利最大的鋼鐵公司和化工公司都位於此。

林茲
Linz
 奧地利市鎮
從上到下順時針:含林茲新主教座堂的全景,市中心步行街,蘭德街(Landstraße),舊城
林茲徽章
徽章
林茲的位置
地圖
林茲在奧地利的位置
林茲
林茲
林茲在上奧地利州的位置
林茲
林茲
座標:48°18′21″N 14°17′11″E / 48.3058°N 14.2864°E / 48.3058; 14.2864
國家 奧地利
 上奧地利州
無(法定城市
面積1
 • 總計95.99 平方公里(37.06 平方英里)
人口(2023年[1]
 • 總計210,165人
 • 密度2,189人/平方公里(5,671人/平方英里)
時區CETUTC+01:00
 • 夏時制CESTUTC+02:00
郵區編號4010, 402x, 4030, 404x
市鎮編碼40101
電話區號0732
車輛號牌L
海拔270米
網站http://www.linz.at

地理

林茲位於巴黎-布達佩斯東西軸線與馬爾默-的里雅斯特南北軸線上。

行政區

自2014年1月起,林茲市分為16區。

歷史

林茲最初是由羅馬人建立,叫做Lentia。林茲的名字最早出現於公元799年。

林茲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省和地方政府城市,也是連接多條路線的重要交易點。為哈布斯堡皇帝弗里德里希三世在其最後幾年度過的城市,林茲曾在短時間內為帝國最重要的城市,1493年皇帝去世後,失去了其重要地位。

刻卜勒在這個城市教授數學課程多年,他於1618年5月15日發現了開普勒定律,當地的公立大學約翰·刻卜勒林茲大學以他的名字命名。 安東·布魯克納在1855年至1868年期間在林茲的舊大教堂擔任當地作曲家和風琴師,布魯克納樓(Brucknerhaus)以他的名字命名。

納粹黨領袖阿道夫·希特拉出生在邊境小鎮布勞瑙市,童年時搬到了林茲。希特拉大部分少年時間都在此度過,直到1907年前往維也納。希特拉一家人一開始住在鎮郊的萊昂丁村,然後搬往林茲的洪堡大街居住。希特拉在萊昂丁接受小學教育後,便就讀於林茲的實科中學(Realschule),哲學家路德維希·維特根斯坦也就讀於此學校。臭名昭著的大屠殺建築師阿道夫·艾希曼也在林茲度過了他的青春時光。

人口

林茲位於上奧地利州林茲-韋爾斯-施泰爾大都會區,該地區擁有約上奧地利州三分之一的人口(460,000人)和奧地利第二大都會區。林茲總共擁有約157,000個就業機會,但是只有一半的職位可以由其居民擔任,巨大的工作空缺導致林茲周邊社區的通勤率相應較高,導致巨大的交通問題。

觀光

2017年,德國人是遊客排名第一(165,851人),其次是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的遊客(26,161人),意大利排名第三。

排名 國家 過夜數
1.   德國 170,518
2.   意大利 24,534
3.   中國 23,256
4.   瑞士
  列支敦士登
17,063
5.   美國 13,800
6.   英國 12,414
7.   荷蘭 11,409
8.   法國 10,984
9.   捷克 10,749
10.   匈牙利 9,240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人口±%
190083,356—    
1951184,685+121.6%
1961195,978+6.1%
1971204,889+4.5%
1981199,910−2.4%
1991203,044+1.6%
2001183,504−9.6%
2006188,968+3.0%
2011189,845+0.5%
2015197,427+4.0%
2016200,843+1.7%
外國人口來源[3]
國家 人口 (2022年1月1日)
  羅馬尼亞 6,049
  波黑 5,505
  德國 3,725
  克羅地亞 3,634
  土耳其 3,605
  阿富汗 2,746
  匈牙利 2,581
  敘利亞 2,560
  科索沃 2,498
  塞爾維亞 2,376
  北馬其頓 1,501
  俄羅斯 1,370

氣候

林茲屬於海洋性氣候,或是夏季溫暖,冬季相當寒冷的濕潤大陸性氣候。

林茲 (1991–2020, extremes 1939–present)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17.2
(63.0)
18.6
(65.5)
24.4
(75.9)
29.8
(85.6)
33.1
(91.6)
35.4
(95.7)
37.4
(99.3)
37.8
(100.0)
34.9
(94.8)
26.1
(79.0)
23.9
(75.0)
14.8
(58.6)
37.8
(100.0)
平均高溫 °C(°F) 2.8
(37.0)
5.8
(42.4)
10.4
(50.7)
16.7
(62.1)
20.2
(68.4)
24.3
(75.7)
25.2
(77.4)
24.9
(76.8)
20.2
(68.4)
14.0
(57.2)
8.1
(46.6)
3.5
(38.3)
14.7
(58.5)
日均氣溫 °C(°F) 0.5
(32.9)
2.2
(36.0)
6.6
(43.9)
11.6
(52.9)
15.9
(60.6)
19.2
(66.6)
20.9
(69.6)
20.6
(69.1)
15.9
(60.6)
10.8
(51.4)
5.6
(42.1)
1.5
(34.7)
10.9
(51.6)
平均低溫 °C(°F) −1.8
(28.8)
−1.1
(30.0)
2.3
(36.1)
6.4
(43.5)
10.4
(50.7)
14.2
(57.6)
15.2
(59.4)
15.0
(59.0)
11.5
(52.7)
7.0
(44.6)
3.0
(37.4)
−0.7
(30.7)
6.8
(44.2)
歷史最低溫 °C(°F) −30.0
(−22.0)
−26.0
(−14.8)
−22.7
(−8.9)
−4.0
(24.8)
−2.3
(27.9)
0.7
(33.3)
5.7
(42.3)
4.9
(40.8)
−1.1
(30.0)
−6.5
(20.3)
−14.5
(5.9)
−27.2
(−17.0)
−30.0
(−22.0)
平均降水量 mm(吋) 56.6
(2.23)
48.5
(1.91)
65.8
(2.59)
51.3
(2.02)
88.9
(3.50)
89.2
(3.51)
105.1
(4.14)
95.3
(3.75)
69.4
(2.73)
58.5
(2.30)
54.6
(2.15)
56.5
(2.22)
839.7
(33.06)
平均降雪量 cm(吋) 18
(7.1)
17
(6.7)
7
(2.8)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5
(2.0)
14
(5.5)
61
(24)
平均降水天數(≥ 1.0 mm) 10.0 9.0 10.1 8.1 11.2 10.8 12.3 10.1 9.3 8.9 9.3 10.9 120.0
平均相對濕度(%) (14:00) 77.9 69.1 59.8 52.5 53.9 55.6 54.9 55.2 61.4 68.3 77.2 80.6 63.9
月均日照時數 49.3 93.5 119.3 171.4 234.7 222.6 238.6 236.2 172.6 110.3 49.2 43.4 1,741.1
可照百分比 20.2 36.0 35.5 46.4 54.9 51.0 53.8 57.0 49.8 37.4 20.2 18.6 40.1
數據來源:Central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and Geodynamics (snow 1981–2010, sun 1971–2000)[4][5][6][7]

經濟

林茲是奧地利的主要經濟中心之一。奧鋼聯是一家大型技術集團。

交通

林茲是上奧地利州和波希米亞南部地區的重要交通樞紐。

林茲機場位於赫爾興,離市中心西南方約14公里處,可透過聯邦高速公路B139和B1抵達。601路公車在20分鐘內抵達林茲市中心,赫爾興火車站提供免費班車服務。直飛航班包括法蘭克福,杜塞爾多夫和維也納,夏季和冬季增加了季節性路線,例如馬略卡島,伊維薩島,特內里費島,幾個希臘島嶼(如科斯、羅得島、克里特島以及科孚島)和赫爾格達。瑞安航空也飛往倫敦斯坦斯特德機場。

建築物和街道

 
珀斯特靈貝格教堂
 
舊主教座堂
 
林茲新主教座堂
 
舊主教座堂的正祭台,喬瓦尼·巴蒂斯塔·巴巴里諾和喬瓦尼·巴蒂斯塔·科倫坡
  • 珀斯特靈貝格教堂朝聖聖殿,建於1738-1774年
  • 珀斯特靈貝格山鐵路(Pöstlingbergbahn),建於 1898 年
  • 林茲格羅滕鐵路(Linzer Grottenbahn)小火車:位於珀斯特靈貝格山,1906年開通。
  • 林茲新主教座堂: 主教座堂廣場(Domplatz),建於 1862 年至 1924 年,新哥德式砂岩建築,奧地利最大的教堂(容納 20,000 人);鐘樓高度僅次於維也納聖斯德望主教座堂,居奧地利第二(134.8米)
  • 舊主教座堂(Alte Dom): 耶穌會教堂,建於1669年,有兩座鐘樓
  • 林茲市政廳(Landhaus):意大利文藝復興風格,始於 1564 年。行星噴泉(Planetenbrunnen)建於 1648 年
  • 林茲主廣場(Hauptplatz):沿多瑙河最大的城市廣場;有1717年的林茲聖三柱(Dreifaltigkeitssäule)和林茲舊市政廳(Altes Rathaus)
  • 林茲城市堂區教堂(Stadtpfarrkirche):晚期羅馬式建築群,1648年添加巴洛克風格。腓特烈三世 於1493年8月19日在林茲去世,皇帝的心臟安葬在這裏。
  • 林茲城堡(Linzer Schloss):最早於799年見於記載,腓特烈三世皇帝的宮殿,自1966年以來闢為城堡博物館(Schlossmuseum)。
  • 聖瑪爾定堂(Martinskirche):建於799年,是奧地利現存最古老的教堂。1978年,挖掘出一座加洛林王朝的遺址,目前的平面可能是10世紀或11世紀重建的結果[8]
  • 黑熊酒店(Hotel „Zum schwarzen Bären“):男高音理查德陶伯(Richard Tauber)的出生地,1891年5月16日晚出生在此。他真正的出生地在紳士巷(Herrengasse),已不復存在。1925年改建為新建築,此後又經過改建。
  • 莫扎特故居(Mozarthaus):1783 年 11 月上旬,莫扎特作為圖恩伯爵的客人住在這裏。在此期間,他在三天內創作了林茲交響曲。 這座建築建於 16 世紀下半葉
  • 蘭德街(Landstraße):構成城市的主軸線;有許多歷史建築和景點,例如吳甦樂會教堂(Ursulinenkirche)和加爾默羅會教堂(Karmeliterkirche)。是奧地利遊客人數第三多的購物街。
  • 埃伯斯貝格(Ebelsberg):埃伯斯貝格城堡(Schloss Ebelsberg)於 1154 年首次被提及,歷史上一直是軍事衝突的場所,其中拿破崙戰爭期間的埃伯斯貝格戰役最為人所知。埃伯斯貝格堂區教堂(Pfarrkirche Ebelsberg)擁有上奧地利州唯一的新藝術運動風格的後殿。
  • 基督君王堂(Christkönigkirche)又名和平教堂(Friedenskirche): 建於1933年至1951年,現代風格,彼得·貝倫斯、亞歷山大·波普、漢斯·費希特鮑爾和漢斯·福舒姆;內部有馬克斯·韋勒的壁畫,以及阿道夫·瓦格納·馮·德·穆爾的真人大小的聖母痛苦像。

文化

參考文獻

  1. ^ Bevölkerung zu Jahresbeginn nach administrativen Gebietseinheiten (Bundesländer, NUTS-Regionen, Bezirke, Gemeinden) seit 2002 (.ods). 奧地利統計局. [2023年2月26日]. 
  2. ^ 民政部地名研究所 (編). Linz 林茨 [奥]. 世界地名译名词典. 北京: 中國社會出版社: 1587. 2017-05. ISBN 978-7-5087-5525-0. OCLC 1121629943. OL 28272719M. NLC 009152391. (簡體中文)
  3. ^ AusländerInnen. Stadt Linz. [3 March 20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9-30). 
  4. ^ Klimamittelwerte 1991–2020. Central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and Geodynamics. [5 June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5 June 2023) (德語). 
  5. ^ Klimadaten von Österreich 1971–2000–Linz. Central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and Geodynamics. [5 June 2023]. (原始內容存檔於5 June 2023) (德語). 
  6. ^ Klimamittel 1981–2010: Schnee. Central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and Geodynamics. [29 Octo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9 December 2014) (德語). 
  7. ^ Linz Hörsching: Record mensili dal 1939. Central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 and Geodynamics. [16 November 2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4) (意大利語). 
  8. ^ Template:Webarchiv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