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埡天主堂

沈埡天主堂天主教老河口教區一座歷史悠久的重要教堂,位於中國湖北省西北部襄陽市穀城縣紫金鎮沈埡村,在縣城西南70公里茶園溝盆地西沿的磨盤山上[1],與房縣接壤。其三百多年曲折的歷史進程,見證了天主教在中國的發展歷史。

歷史

谷城天主教的歷史可追溯到明朝末年,耶穌會傳教士何大化最早將天主教傳入谷城。1723年(雍正元年)頒佈禁教令後,天主教教友遭搜捕,在城市無法立足,教友買下穀城縣荒僻的茶園溝磨盤山整條山谷,移居到那裏避難。1731年,拉布神父主持了第一場彌撒[2]。這塊所謂的「聖心移民地」的教友人數增加到10倍,其中一部分是新來的避難者,另一些是當地受洗的新教友。耶穌會士在教友中間建立組織嚴密的善會。磨盤山教堂遂成為天主教在鄂西北乃至全中國為數不多的一處重要的活動中心。

1779年,軍隊佔領這塊移民地。耶穌會遭取締後,1784年,羅馬教廷派遣使會接管耶穌會在華教務。1790年,遣使會傳教士來到沈埡傳教,到1793年法籍傳教士劉格來神父掌管教務時,沈埡天主堂已管理鄂西北17個縣,教友達7000餘人。1819年,劉格來神父在此被捕,被押解到省會武昌,次年2月在武昌殉道[3]。1839年9月15日,董文學神父在茶園溝被捕,押解到省會武昌後,1840年9月11日在武昌殉道[4]

1870年,湖北西北境宗座代牧區成立,由意大利方濟各會負責。1879年,神父南熙在沈埡磨盤山修建西式教堂和修道院、育嬰堂、大聖堂和十字山等,形成規模宏大的西式建築群。

1930年10月18日,老河口主教恩禮奇因病榮休,在茶園溝修院休養。1931年5月15日,紅軍襲擊茶園溝修道院,逮捕恩主教和其他意大利修士,到9月因恩主教病情惡化而將其釋放。

1949年3月23日,國民黨軍殘部在穀城縣紫金區沈家埡子反攻,殺死共產黨的紫金區區長馮明道等人,27日,穀城縣獨立營第三連又在紫金區茶園溝受到伏擊,58人生死不明。數月後共產黨才將國民黨軍殘部剿滅。此後,谷城沈埡天主堂方濟各會院長意大利神甫艾國梁、中國神甫李崇厚,及老河口主教費樂理、副主教範濟黎陸續被控「策劃組織反革命武裝暴亂」被捕,1954年7月,湖北省軍事法庭宣判,艾國梁神父判處無期徒刑,費樂理主教有期徒刑7年,後被驅逐出境,其餘外國神職人員驅逐出境,李崇厚神父判處死刑。

1968年,文化大革命期間,沈埡天主堂大聖堂遭拆除。1975年,修道院建築又在一次山泥傾瀉中被毀。

1978年,沈埡天主教堂恢復教務活動。1982年,沈埡天主教堂被列為湖北省重點開放的教堂之一[5]。1985年5月16日,沈埡天主教堂重新正式開堂。

參考

  1. ^ 沈垭天主教堂, 穀城縣黨史地方史辦公室, 2022-06-23 [失效連結]
  2. ^ 若瑟莫特神父. 中国的在俗传教者. 台北光啟出版社. 1978年: 147–154頁. 
  3. ^ 沙百里, 中国基督徒史,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8年8月: 243頁 
  4. ^ 黎霞, 在武昌被清廷绞死的法国传教士董文学, 武漢文史資料, 2003年11月: 55–58頁 
  5. ^ 張海軍, 文化遗产, 穀城縣黨史地方史辦公室, 2022-07-12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