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市機場
沙市機場(IATA代碼:SHS;ICAO代碼:ZHSS)是一個位於中國湖北省沙市市(後更名荊沙市)已經停航的民用機場。機場IATA代碼源自沙市的威妥瑪拼音"SHASI"。該機場始建於1929年,為中國國民黨之軍用機場。中共建政後,數次關停、啓用,曾開通至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汕頭、桂林、海口等地航線,2002年5月7日停航。
沙市機場 Shasi Airport | |||||||||||
---|---|---|---|---|---|---|---|---|---|---|---|
概覽 | |||||||||||
機場類型 | 軍用(歷史上) 民用(停航前) | ||||||||||
服務城市 | 湖北省沙市市 | ||||||||||
離市中心 | 3.7公里 | ||||||||||
地理位置 | 湖北省沙市市航空路 | ||||||||||
啟用日期 | 1929年(第一次) 1988年9月6日 (最後一次) | ||||||||||
關閉日期 | 2002年5月7日 | ||||||||||
海拔高度 | 34米(112英尺) | ||||||||||
座標 | 30°19′24″N 112°16′45″E / 30.32333°N 112.27917°E | ||||||||||
地圖 | |||||||||||
跑道 | |||||||||||
|
沙市機場 | |||||||||||
繁體字 | 沙市機場 | ||||||||||
---|---|---|---|---|---|---|---|---|---|---|---|
|
機場介紹
沙市機場位於湖北沙市東北方向東經112°16′45〃,北緯30°19′24〃,距市中心3.7Km,佔地1500畝,使用面積935,448.1平方米,是中國歷史上較早的幾個機場之一。它見證著沙市近現代歷史上的輝煌與沒落。
機場歷史
第一次通航時期(1929-1938)
1929年(民國18年)國民黨軍隊在沙市三板橋西側修建的簡易機場,一度有武漢、南京的飛機每周兩個航班起落。 1930年,中國航空公司在沙市設立航空事務所,辟二郎門至玉和坪江面為水上機場,有水、陸兩棲飛機「洛寧號」起降,用小汽艇接送乘客及上下郵件。沙市水上飛機場是滬蜀航線漢渝段的中途停機站,自漢口經沙市至重慶,每周三、六兩班,由重慶經沙市飛漢口,每周四、日兩班,民國25年初,往返各增加兩個航班。 1938年(民國27年)秋,沙市航空事務所撤消,機場停航。
沙市日據時期
1940年6月8日,沙市淪陷。日軍強征民夫在三板橋附近修建了一條長900米寬50米土質跑道的簡易機場,以備軍用,但一直未能投入使用,廢棄至沙市解放。
第二次通航時期(1958-1962)
1958年,沙市航空站成立,三板橋機場經地方政府與民航共同修復後交民航使用,由民航湖北省局使用蘇制安二型飛機開闢了<武漢—沙市>航線,每周二、四、六各一班。 1962年由於國民經濟調整機場航班暫停,機場暫借給湖北省體委開辦航空滑翔學校。
文革時期
1970年5月,根據國家「依山、進洞、分散」的戰備方針,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奉命由湖北省武漢市南湖機場轉場駐湖北省沙市機場。 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屬於中國民航的專業飛行大隊,最早稱為中國民用航空局第二十七專業飛行大隊,組建於1963年,1964年改稱中國民用航空局第十五飛行大隊。12架安二(運五)型飛機轉場後大隊以沙市機場為基地,開始了長達二十多年的專業飛行,專業飛行任務項目包括農播、林播、治蟲、除草、勘探、攝影、錄像、旅遊等,服務對象擴展到農業、林業、水利、工業、地質、石油、電力等行業,作業範圍主要集中在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江西和河南等省(區),最遠曾延伸至黑龍江省的部分農場,直到1993年5月11日,8148號運五飛機到海南西慶執行完最後一次林播任務後,第十五飛行大隊的通用航空飛行中止。 1974年,為保證駐場的十多架「安二」 型飛機正常起降,中國民航局撥款修建了長500米、寬16米、厚10厘米的水泥混凝土滑行道。
第三次通航時期(1975-1985)
1975年10月,民航第十五飛行大隊用改裝後的"運五"型飛機開通沙市至武漢航線,每周二、四、六各一班,當日往返,每班載客13人。 1975年恢復航班至1985年,共完成航班飛行5261小時30分,年均完成客運量2235人次,年均貨運量51.9噸,1980年創歷史新高,年客運量達6330人,年貨運量達245.4噸; 1970年至1985年完成包機飛行1753小時48分,公務飛行3507小時42分。1970年至1985年完成訓練熟練飛行24972小時,為南航輸送了近百名優秀飛行員,一大批飛行員分別獲得特級、一級、二級安全飛行獎章。
沙市機場一期擴建工程(1985-1987)
1985年8月20日,為了地方經濟發展及對外交流的需要,原沙市市人民政府與民航廣州管理局簽訂協議,雙方共同投資800萬元擴建沙市機場。主體工程包括長1600米、寬30米、厚25厘米的混凝土跑道;長107米、寬15米、厚25厘米的聯絡道;長60米、寬30米的客機坪和面積2189平方米的候機室、航管樓;4230平方米的停車場;217.5平方米的南遠台以及沙市機場簡易導航燈光進近系統,對調度、氣象、通訊、供電、供油等保障設施也進行了改善。工程於1985年11月6日正式動工,經過兩年多的建設,沙市機場一期擴建工程於1987年年底竣工,經驗收符合設計要求。 沙市機場一期(1985-1987)改造完成後,佔地面積為1050畝,機場等級為3B級,可以起降「運七」、「安24」、「肖特360」等型號的飛機。
第四次通航時期(1988-1992)
1988年9月6日,經國家民航總局批准,沙市機場正式通航。9月9日首航上海,機型「肖特360」;11月13日,首航廣州,機型「運7」,並逐步開通沙市—長沙—廣州、沙市—武漢—上海、沙市—武漢—南京、沙市—武漢—常州等往返航線。
沙市機場二期擴建工程(1992-1993)
隨着沙市經濟的發展和對航空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一期擴建後的沙市機場仍不能滿足需要,在此背景下,市政府與民航廣州管理局再次共同投資3600萬元對沙市機場進行了二期擴建,沙市政府計劃二期擴建後的沙市機場使用期為十年,航站設計旅客年吞吐量為30萬人次,十年後遷建新機場。 二期擴建工程正式破土動工於1992年9月25日,工程歷時一年,將主跑道由原來的1600米延長到1800米,擴寬至45米,擴建後的停機坪達到16000平方米。同時擴建了長99.15米、寬19米的聯絡道,3500米的界溝,新增金屬圍欄5000米,相應擴建、新建了部分環場道路。對調度指揮、通訊導航、氣象、油料、供水、供電等設施進行了更新改造,增設了盲降、測距儀、助航燈光、氣象自動觀測系統及衛星雲圖接收儀等新設備。工程施工期間,三架「肖特360」飛機轉場至武漢南湖機場繼續運輸飛行。 1993年11月24日,民航總局校飛中心對擴建後的沙市機場通訊導航設備進行了全面校驗,獲得成功。11月25日至27日,廣州、武漢等有關部門組成驗收組對沙市機場二期擴建工程進行了驗收,認為工程達到設計要求,驗收合格。 1993年擴建後,沙市機場達到4C級機場標準,可起降波音737-200、737-300、737-500等同類型客機。1994年7月南航又投資700多萬元擴建沙市機場候機樓,1996年元月工程竣工,擴建後的候機樓面積達5135.76平方米。
荊沙合併後(1994-2002)
1994年10月,荊沙合併後,原荊州地區的官僚通過各種手段榨取沙市的經濟成果。同時受機場規模、地方經濟形勢、航線安排、價格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制約,沙市機場開始轉爲虧損狀態。 1996年7月8日,中國南方航空股份公司決定將十五飛行大隊的空地勤人員進行分流,大部分飛行人員和機務人員分別被安置到南航各分公司工作。 自1997年宜昌三峽機場開通後,沙市機場的客貨運輸量逐年下降。 1997年7月1日南方航空公司決定將南航第十五飛行大隊成建制劃歸南航湖北分公司管理,1998年4月17日更名為——南航湖北分公司荊州基地。 1997年11月27日,十五飛行大隊約請宜昌青年旅行社包機公司租用中國民用航空飛行學院運七-100型飛機,以沙市機場為基地,開闢沙市至武漢、常州、恩施、重慶等航線,1998年7月13日中止。 到2000年,沙市機場僅有一條沙市—武漢—廣州—海口航線,每周三個航班,年客運量只有16777人,客座率為34.5%,貨運量323.3噸,載運率為32.3%。 2002年5月7日,沙市機場在遭遇荊沙內鬥、劉克毅貪腐等問題之後,落下帷幕。
機場遷址(2021— )
2021年1月30日,新沙市機場改名為荊州沙市機場,遷至涔河。IATA代碼沿用。[1]
地位與價值
沙市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興建機場較早的城市。中華民國大陸時期,沙市機場是中部一個重要的民用機場。 中共建政後,自改革開放以來,沙市機場經過兩期擴建,機場設施逐步完善,保障能力大幅提高,自1988年9月至2000年,沙市機場共運送旅客395646人,貨郵4643.72噸,確保了飛行安全和空防安全,為沙市的經濟建設與發展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