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縣
歷史沿革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始置益陽縣,屬長沙郡;轄域為今桃江縣、安化縣、新化縣和資陽、赫山二益陽市轄區全境。
- 東漢末年荊州牧劉表死後,軍閥孫權(後為孫吳開國皇帝)部將黃蓋曾平定益陽縣叛亂。因借荊州,益陽縣等地被交割給軍閥劉備;建安十九年(214年),孫權襲取長沙郡,劉備承認長沙郡歸孫權。
- 三國孫吳析置新陽縣(今寧鄉縣);
- 北宋熙寧五年(1072年),因平定「梅山蠻」,自益陽縣析置安化縣和新化縣;
- 元朝時,升為益陽州。明朝洪武初,復為益陽縣,屬長沙府[1]。
- 1950年益陽縣城區析置縣級益陽市;
- 1952年由益陽縣第六、七、八、九、十一區析置桃江縣。
- 1984年4月22日,益陽縣的長春、迎風橋、過鹿坪、李昌港、香鋪侖、楊林坳、新橋河7個鄉和新橋河鎮劃歸縣級益陽市。
- 撤消前隸屬益陽地區。1994年4月7日撤銷銷益陽地區、縣級益陽市和益陽縣,成立地級益陽市。益陽縣撤銷後,其大部分行政區域劃入赫山區,行政體制全部由赫山區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