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公園
老舍公園,舊稱青島第六公園,是位於中國山東省青島市市南區安徽路的一處街心公園。此處原為一處天然沖溝,後經整修成為公園。1999年再次整修後,2000年為紀念作家老舍而改為現名。
老舍公園 | |
---|---|
基本資料 | |
類型 | 公共公園 |
位置 | 青島市市南區 |
座標 | 36°03′54″N 120°19′00″E / 36.06500°N 120.31667°E |
面積 | 9800平方米 |
狀態 | 全年開放 |
地圖 | |
歷史
老舍公園最初為一處季節性地表徑流經年沖刷形成的溝壑,俗稱「大花溝」,自觀海山山麓發源,向南流入青島灣。德佔時期的城市規劃最初計劃沿溝壑走向修築道路,但實際施工時因溝壑填埋成本過高,遂將道路分為東西兩條,沿溝壑兩側修築。道路名為阿爾貝特街(德語:Albertstraße),即今安徽路。[1][2]
1913年,膠澳總督府以建築廢料將此溝壑填埋平整,並遍植草木,闢為一處長330米,寬34米的下沉式街心公園[1]。1914年日軍佔領青島後,將阿爾貝特街改名為大村町,街心公園被稱為「大村公園」[3]或「大村町谷公園」。1922年北洋政府收回青島後,於1923年將大村町改為現名,街心公園改名為「第六公園」,俗稱「安徽路公園」,並增植花木300餘株[2][3]。抗戰時期的1940年代,公園遭到破壞,逐漸成為垃圾場[4][5],垃圾在數年內將溝壑填成與路面等高的平地。抗戰結束後經濟蕭條時期,此處又成為一處黑市[6]。
1949年後,市政府在此重新栽種花木[4],開設兒童活動設施,將此處恢復為公園,稱為「安徽路公園」[2]。1970年代,公園南部成為集郵愛好者聚集地,之後又變為古玩、收藏品市場。1990年代初,公園一半部分又成為房地產交易市場,1990年代中期又演變為自發的農貿市場,導致公園草坪被破壞,環境與衛生狀況逐漸惡化[2][7]。1999年,市南區政府出資1000萬元重修公園[7],修繕公廁、長椅等設施,安裝路燈、庭院燈,栽種樹木,修建「疊泉」。經學者魯海提議、時任市長王家瑞敲定,命名為「老舍公園」,以紀念1930年代曾在青島工作、居住的作家老舍。2000年7月8日,改造工程竣工[8]。
形制
老舍公園位於安徽路中段,以湖北路為界分為南北兩部分,佔地面積9800平方米,園內道路及鋪裝場地5500平方米,綠化用地3526平方米,水面1077平方米。園內有常綠喬木45株,落葉喬木55株,常綠灌木327株,落葉灌木247株,草坪2100平方米[7][9]。園內設有長廊棚架,並依地勢建有階梯式湧泉[10]。公園南端建有老舍半身銅像,由雕塑家徐立忠設計,老舍夫人胡絜青題字,2000年7月8日由老舍長子舒乙與時任中共市南區委書記王寶琪揭幕[8]。
圖集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 1.1 王棟. 斯蒂尔洛家庭的青岛印记. 青島市市南區政協 (編). 《青岛城市化的早期步履》. 青島: 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 2017 [2020-09-08]. ISBN 97875670160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1).
- ^ 2.0 2.1 2.2 2.3 难忘的青岛第六公园,“大花沟”的百年变迁. 青島新聞網. 2019-12-02.
- ^ 3.0 3.1 江本硯, 中国青島市における公園緑地の形成と変容 (PDF), 筑波大學, 2014-07 [2020-05-0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2-24)
- ^ 4.0 4.1 魯海,魯勇著. 《青岛掌故》.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52-1807-4.
- ^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青岛市志·环卫志,第三篇 垃圾治理,第二章 垃圾消纳. 《青岛市志·环保志/环卫志》. 北京: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996. ISBN 7-5000-5760-1.
- ^ 魯海. 《青岛老街故事》.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5. ISBN 978-7-5552-1805-0.
- ^ 7.0 7.1 7.2 青島市史志辦公室 (編). 第十篇 园林绿化,第一章 公园. 《青岛市志(1978-2005)·城市卷》.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2. ISBN 9787514405644.
- ^ 8.0 8.1 邢奇光, 老舍公园的来龙去脉, 市南人文歷史研究 (第1期) (青島市市南區政協人文歷史研究會), 2011-01-08, (第1期)
- ^ 青島市市南區史志編纂委員會 (編). 第四篇 城市建设与管理,第三章 城市绿化,第二节 园林绿化. 《青岛市市南区志》. 北京: 方志出版社. 2017. ISBN 978-7-5144-2566-6.
- ^ 青岛老舍公园. 青島市人民防空辦公室官網. 2013-01-09.[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