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士成殉難紀念碑
聶士成殉難紀念碑,始建於1905年,是清政府為紀念1900年在和八國聯軍交戰中殉難的清軍將領聶士成所設立的紀念碑。原碑於文革時期被紅衛兵推倒,目前位於天津市南開區衛津路和紫金山路交口處,為2000年聶士成逝世100周年之際,天津市人民政府為其修建的新碑,該建築目前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1]。
聶士成殉難紀念碑 | |
---|---|
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 |
地址 | 中國天津市南開區 |
分類 | 古建築及歷史紀念建築物 |
時代 | 清(始建) 1984年復立 |
編號 | 2-15 |
認定時間 | 1991年8月2日 |
歷史
1900年7月9日,聶士成在八里台與八國聯軍交戰中中炮陣亡。義和團本要戮屍,但因八國聯軍追至才得以倖免。清廷朝議賜恤,載漪、剛毅力阻,後來清廷下詔稱聶士成「誤國喪身,實堪痛恨,姑念前功,准予恤典」。[2]1905年,清政府和天津紳民在現在南開區衛津路和紫金山路交口處聶士成殉國處立碑紀念,諡號「忠節」,該紀念碑當時高2.4米,基座由花崗石砌築,上置碑心,並築亭以覆之。紀念碑的正面刻有「聶忠節公殉難處」,兩側設有立柱,上刻袁世凱書寫的輓聯:「勇烈貫長虹,想當年馬革裹屍,一片丹心忍作怒濤飛海上;精誠留碧血,看今日蟲沙歷劫,三軍白骨悲歌樂府戰城南。」橫額上刻有「生氣凜然」。
1950年代,聶士成因作為清王朝將領,有鎮壓「捻軍」「義和團」的歷史,被視為統治者的「鷹犬瓜牙」,紀念碑作為一個歷史遺蹟已經衰敗,在荒草瓦礫中只剩殘碑頹垣,並於文革中被劃入「四舊」之列「徹底砸爛」。[3]
1984年,該紀念碑復立時,上面的碑文僅留有正面的「聶忠節公殉難處」七個字。2000年,聶士成逝世100周年之際,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原聶士成殉難紀念碑所在地樹立了一座聶士成橫刀躍馬的銅雕像,銅像高4.18米,銅像底座正面刻有一首詩:「將軍驅騎刀光寒,一躍橋頭此生瞻。聶公當年激揚處,多少青松配雨寒。」背面為碑記銘文。[4]
碑記銘文
聶公諱士成 生於1836年 殉於1900年 字功亭 安徽合肥人 1862年以武童投效淮軍 累遷至記名提督 太原鎮總兵 直隸提督 1884年 中法之戰 公慷慨請纓保衛台灣 屢挫入侵法軍 1893年駐蘆台 復請行 巡防東北三省 歷程兩萬餘里 圖其山川 要隘 著有東遊記程 縷陳防俄之要略 1894年中日之戰奉命入朝扼摩天嶺 克連山關收草河口 擊斃日將富剛三造 臥雪餐風 倍嘗艱險 卓著戰功 威震中外 既而還駐蘆台 創立武衛軍並為統帥 公為官清廉 治軍嚴整 所部秋毫無犯 曾數次上書 籲請加強海防 1900年初 公率部於津八里台抗擊八國聯軍 喋血八晝夜 身負數傷 仍揮刀督戰 不幸炮彈穿胸殉國 公赫赫勳勞 凜凜正氣 足與諸民族英雄相將昭日月泣鬼神 為世人所緬懷 敕斯碑記 以慰忠魂
公元 二零零零年四月天津市人民政府 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