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穹窿
腦穹窿(英文:Fornix of the brain),是起自海馬體內側的連合纖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白質),弓形向後上至胼胝體下方,在中線兩側合成穹窿體,再向前分開形成兩側的穹窿柱,分別止於乳頭體[1][2]。
腦穹窿 | |
---|---|
基本資訊 | |
動脈 | 前交通動脈的內側中央小分支 |
標識字符 | |
拉丁文 | Fornix |
MeSH | D020712 |
NeuroNames | 268 |
NeuroLex ID | birnlex_705 |
TA98 | A14.1.08.949、A14.1.09.255 |
TA2 | 5633 |
FMA | FMA:61965 |
格雷氏 | p.837 |
《神經解剖學術語》 [在維基數據上編輯] |
臨床應用
穹窿破壞術是顳葉癲癇手術治療中的一種,靶點位置應該選擇在AC點上方穹窿彎曲處,損壞直徑為5cm。破壞目的是離斷了顳葉的聯繫,阻斷了顳葉癲癇的放電擴散。通過臨床實踐,一般認為立體定向多靶點破壞療效高於單一靶點破壞的療效。也有單一破壞穹窿外再加上杏仁核的聯合破壞。
參見
參考資料
- ^ Elgendy, Azza. Fornix (brain). Radiopaedia. [2021-06-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9) (美國英語).
- ^ Raslau, F. D.; Augustinack, J. C.; Klein, A. P.; Ulmer, J. L.; Mathews, V. P.; Mark, L. P. Memory Part 3: The Role of the Fornix and Clinical Cases. American Journal of Neuroradiology. 2015-09-01, 36 (9): 1604–1608 [2021-06-19]. ISSN 0195-6108. PMID 26045575. doi:10.3174/ajnr.A43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1-0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