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白林》(英語:Cymbeline)是英國劇作家威廉·莎士比亞的一部戲劇作品,大約創作於1609年,在《雅典的泰門》之後,《冬天的故事》之前。[1]它在莎士比亞逝世後首次刊於其同事海明與康德合編的1623年對開本戲劇全集中。《辛白林》的故事主要基於古代凱爾特不列顛國王Cunobeline英語Cunobeline的傳說,雖然在最初刊行時該劇被歸為喜劇,現代批評家傾向於歸其於傳奇劇之列。和《奧賽羅》、《冬天的故事》一樣,《辛白林》的主題也是清白與嫉妒。

阿埃基摩偷看熟睡中的伊摩琴身上的印記 1872年 Wilhelm Ferdinand Souchon所繪

故事來源

《辛白林》故事的取材的來源包括了拉斐爾·霍林斯赫德的《英格蘭、蘇格蘭和愛爾蘭編年史》和蒙茅斯的傑弗里所著的《不列顛諸王史》,部分情節可能參考了薄迦丘的《十日談》,極為普及的如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的歐洲童話和1589年的一個佚名作家的劇本《愛情和命運獲勝傳奇》。

創作時間與文本

《辛白林》演出的最早記錄見於英國醫生兼占星家西蒙·福爾曼英語Simon Forman《觀劇記》手稿,其中記載他1611年在寰球劇院觀看《辛白林》。[2] 該劇的首次刊行是在1623年的對開本戲劇全集中。但它準確的創作時間尚無法確定。

《辛白林》有可能是莎士比亞與他人合著,因為在部分場次中(如第三幕第七場和第五幕第二場)語言修辭與其他部分相比是不那麼「莎士比亞」化。該劇在語言、場景和情節上都與Beaumont and Fletcher英語Beaumont and Fletcher悲喜劇Philaster,or Love Lies a-Bleeding(c.1609-10)有顯著的相似之處。二者都是描寫違背王命而與身份低賤的情人結婚的公主,因為被誤認為不忠誠於她的情人而被意圖謀殺,直到她逃跑並證明自己的清白為止。而且這兩部作品是寫給同一家戲劇公司和同樣的觀眾的劇作。[3] 一些學者據此相信《辛白林》應當大概創作與1609年,雖然現在並不清楚這兩部劇究竟是孰先孰後。[4]

部分學者以情節的混亂作為證據,認為《辛白林》是一部改編劇。例如在第五幕第四場有這樣的情節:「朱庇特在雷與閃電中降臨,他乘坐在鷹上,投下一道霹靂」。然後朱庇特宣佈波塞摩斯的運氣將會得到提升,就又乘坐着鷹返回天界。

雖然曾經獲得過很高的評價,但過去幾個世紀中《辛白林》都在逐漸喪失人們的支持,部分人認為該劇是莎士比亞不負責任地拼湊荒唐的故事組成的自娛自樂的作品。[5] 但也有某些人,如威廉·赫茲利特和John Keats將該劇包含在他們最喜愛的劇作之列。

Oxford and Norton Shakespeare的編輯相信劇中女主人公的名字Imogen是Innogen的誤拼。他們將《辛白林》與無事生非進行了比較,在後者的早期版本中一個名叫Innogen的幽靈角色應當是Leonato的妻子,而在《辛白林》中Imogen的丈夫Posthumus的姓就是Leonatus。Stanley wells 和 Michael Dobson也指出在作為莎士比亞的參考源之一的霍林斯赫德的編年史中也提到了一個叫Innogen的人物,而福爾曼1611年的觀劇記錄中從頭到尾都是使用Innogen一詞。[6] 儘管考證結果如此,現今該劇的大部分版本仍然是使用Imogen一詞作為女主人公的名字。

劇中人物

  • 辛白林(Cymbeline) 不列顛國王
  • 凱易斯·琉歇斯(Caius Lucius) 羅馬大將
  • 王后(Queen) 辛白林的妻子
  • 克洛頓(Cloten) 王后與前夫之子
  • 伊摩琴(Imogen/Innogen) 辛白林與其前王后所生之女
  • 波塞摩斯·里奧那托斯(Posthumus Leonatus) 紳士,伊摩琴之夫
  • 培拉律思(Belarius) 被放逐的貴族,化名摩根(Morgan)
  • 吉得律斯&阿維拉古斯(Guiderius & Arviragus) 辛白林之子,摩根之假子,分別化名為波里多(Polydore)和凱德華爾(Cadwal)
  • 菲拉里奧(Philario) 波塞摩斯之友,意大利人
  • 阿埃基摩(Iachimo/Jachimo/Giacomo) 菲拉里奧之友,意大利人
  • 海倫(Helen) 伊摩琴的隨侍
  • 畢薩尼奧(Pisanio) 波塞摩斯之仆
  • 考尼律斯(Cornelius)醫生
  • 羅馬將領(A Roman captain)
  • 二不列顛將領(Two British captains)
  • 法國紳士(A French gentleman)
  • 辛白林宮廷二貴族(Two Lords)
  • 辛白林宮廷二紳士(Two gentlemen)
  • 二獄卒(Two gaolers)
  • 群臣宮女羅馬元老護民官一荷蘭紳士一西班牙紳士一預言者樂工將校士兵使者及其他侍從
  • 朱庇特里奧那托斯家族鬼魂

主要劇情

 
波塞摩斯與伊摩琴(Posthumus and ImogenJohn Faed英語John Faed

不列顛國王辛白林國王昏庸專橫,二十年前聽信讒言放逐了老臣培拉律津,培拉律津為了報復偷走國王的尚在襁褓之中的王子,藏匿於威爾斯群山之中。辛白林僅剩一個女兒作為繼承人,但這位公主伊摩琴才貌雙全,深受擁戴。前王后過世後,辛白林又盲目地續娶了一個寡婦為繼王后,並在繼王后唆使下強迫伊摩琴嫁給繼王后與前夫之子克洛頓,以期伊摩琴生下血統高貴的繼承人。伊摩琴看不上醜陋邪惡的克洛頓,愛上了寄居宮中的孤兒波塞摩斯,並與其秘密結婚。辛白林因此大怒,在繼后的挑唆下放逐波塞摩斯,軟禁了伊摩琴。

波塞摩斯流亡到意大利寄居於亡父之友菲拉里奧家中,在那裏他遇到了紈絝子弟阿埃基摩,波塞摩斯在他面前不斷誇耀妻子的美貌和忠貞,引得阿埃基摩與他打賭驗證伊摩琴的忠貞。阿埃基摩取得了波塞摩斯的戒指作為信物前往不列顛,意圖破壞伊摩琴的貞潔,但遭到嚴詞拒絕,於是他又用計躲在一木箱之中混入伊摩琴臥房,竊取她的手鐲,偷看她身上的印記,默識屋內陳設。阿埃基摩回到意大利後誇耀已然得手,波塞摩斯信以為真,寫了兩封信,一封寫給伊摩琴要她前往位於威爾斯西海岸的Milford Haven見他,另一封命令自己留在不列顛王宮的老僕畢薩尼奧去Milford Haven殺死背叛自己的妻子。忠心的畢薩尼奧將波塞摩斯的信給了伊摩琴,揭露了他的陰謀,伊摩琴悲痛之下意圖自盡,為畢薩尼奧所阻,遂決意前往意大利尋找波塞摩斯。畢薩尼奧幫助伊摩琴化妝成男子,助她潛出王宮,帶着王后所給的聲稱能「緩解心病」的毒藥前往羅馬

 
伊摩琴在培拉律津的山洞中被發現(Imogen Discovered in the Cave of BelariusGeorge Dawe英語George Dawe

伊摩琴路過威爾斯,在山洞中偶遇老臣培拉律津和她的兩位仍不知自己身世的哥哥吉得律斯和阿維拉古斯,受到熱情款待。兩位王子在山洞外又遇到跟蹤伊摩琴而來意圖殺死波塞摩斯強姦伊摩琴的克洛頓,相互之間發生口角,爭鬥中吉得律斯殺死了克洛頓。與此同時伊摩琴在山洞中感到不適,服下了王后所給的毒藥。眾人返回山洞發現伊摩琴已經「死去」,十分悲傷,為她唱了輓歌(「勿再畏懼陽光的炙熱」),覆以花草,然後前往為即將到來的與羅馬的戰鬥中為不列顛而戰。但王后的毒藥實際上已被懷疑王后不懷好意的宮廷藥師考尼律斯換成了只是讓人暫時形同死去的藥物,因而伊摩琴不久後又甦醒了,她發現身着波塞摩斯衣物的克洛頓的無頭屍,誤以為是波塞摩斯,悲痛欲絕。適逢羅馬使臣與督軍路歇斯路過,為裝扮成男子的伊摩琴「美貌」吸引,收其為侍童,攜之而去。同時,為謀殺了妻子而深深內疚的波塞摩斯也隨羅馬軍隊返回不列顛,裝扮成一命普通軍士,希望戰死在沙場上。

戰事最初對不列顛人不利,辛白林被俘,但在偽裝成普通戰士下的培拉律津、吉得律斯、阿維拉古斯和波塞摩斯的努力下不列吞人扭轉了戰局,國王被救出,兩軍言和。

其後繼王后瘋狂而死,其餘人齊聚宮廷,繼王后毒計被揭露,阿埃基摩的惡作劇也被揭破,辛白林認女、認子、赦免了老臣和波塞摩斯,表示臣服奧古斯都,恢復了和平,承認了自己一系列的愚蠢,並宣佈「寬恕是適用於所有人的箴言」。因為兄長們恢復王位繼承權,伊摩琴不再需要繼承王位,遂得以自由地與波塞摩斯成婚。

相關條目

腳註

  1. ^ 裘克安主編, 《莎士比亞註釋叢書》商務印書館 2007, p. Ⅰ~ p. Ⅴ.
  2. ^ Stanley Wells and Michael Dobson, eds.,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Shakespea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p. 101.
  3. ^ Collier, S., Cutting to the heart of the matter, in Shakespearean Power and Punishment, ed. Kendall, G. M.,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 Press, 1998), pg. 39
  4. ^ F. E. Halliday, A Shakespeare Companion 1564–1964, Baltimore, Penguin, 1964; p. 366.
  5. ^ Strachey, Lytton. Books and Characters.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1922: 64
  6. ^ Wells and Dobson, p. 101.

參考文獻

  • 《辛白林》 莎士比亞註釋叢書 裘克安主編 商務印書館 ISBN 7-100-04972-5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