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毛、謝、古事件

鄧、毛、謝、古事件反羅明路線運動的一部分,鄧小平毛澤覃謝維俊古柏等四人因被認為是親毛澤東而被指控是江西羅明路線的創造者並遭到中共中央局整肅[1]

內容

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王明等奪取中共領導權,鄧小平對王明等人不服。鄧小平來到中央蘇區擔任瑞金縣委書記後,轉而支持毛澤東。毛澤覃是毛澤東弟弟,謝維俊古柏也都支持毛澤東。在贛南會議上,鄧、毛、謝、古四人就曾為毛澤東辯護。在蘇區此四人有「四大金剛」之稱[1]

當時中共中央領導人王明等提出要奪取中心城市和交通大道,鄧小平、毛澤東等則主張向農村發展蘇維埃;在土地問題上,中共中央領導人認為地主不分田,富農分壞田,鄧小平等則主張按人口平分,「抽多補少,抽肥補瘦」的原則分配土地;在作戰上,中共中央領導人反對游擊戰,主張脫離根據地到國民黨統治區域作戰,鄧小平等則支持毛澤東的「誘敵深入」策略;在其他方面,中共中央領導人提出「擴大百萬鐵的紅軍」,鄧小平等則認為應考慮實際情況,不宜提出過高指標等等[1]

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召開寧都會議,有人主張要攻打大城市,並與毛澤東產生分歧,最後毛澤東被撤銷紅一方面軍總政委職務[2]

1933年1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上海遷入瑞金,使當時的中共臨時中央能直接領導中央蘇區[2]

1933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代理書記羅明,由於支持游擊戰爭,被中共中央局認為犯了右傾機會主義和對革命悲觀失望的錯誤,於是中共中央局發動反羅明路線運動,羅明受到撤職處分[2]

尋鄔事件發生後,蘇區中央局機關報《鬥爭》上,以反對「羅明路線」為題,批評鄧小平毛澤覃謝維俊古柏四人,認為他們是江西羅明路線的領袖。中央局責成江西省委發動基層幹部和黨員,開展對於鄧、毛、謝、古進行批判[2]

3月12日,中共江西省委向江西蘇區全黨公佈了有關的指示文件,指責鄧小平領導的會昌中心縣委在國民黨軍隊大舉進攻時退卻逃跑,是與羅明路線同一來源的機會主義[2]

3月底,在筠門嶺召開了會尋安三縣黨的積極分子會議,由中央局代表張聞天主持會議並作了政治報告和結論。3月31日,會議通過了《會尋安三縣黨積極分子會議決議》。會後,鄧小平被調離會昌中心縣委,撤銷其中心縣委書記的職務,調任江西省委宣傳部長[2]

4月,鄧、毛、謝、古四人被要求作出申明和檢查。不過鄧、毛、謝、古拒絕認錯[2]。4月16日至22日,中共江西省委在寧都縣北七里村的賴芳漢屋召開「江西黨三個月工作總結會議」,中央局成員羅邁作《為黨的路線而鬥爭——要肅清在江西的羅明路線,粉碎反黨的派別和小組織》的主題報告,聲稱鄧、毛、謝、古是羅明路線在江西的創造者,同時是反黨的派別和小組織的領袖。但鄧、毛、謝、古拒不承認,並提出申辯和抗議,羅邁立刻下令江西省保衛局局長葛耀山取走4人槍械[1]

5月5日,江西省委通過了《江西省委對鄧小平、毛澤覃、謝維俊、古柏四同志二次申明書的決議》,撤銷鄧小平江西省委宣傳部長職務,給予黨內最後嚴重警告處分,派到樂安縣屬的南村區委當巡視員;毛澤覃被撤銷軍內職務;謝唯俊被處分調離工作;古柏被撤銷職務並給予最後嚴重警告處分[2]。鄧小平到樂安南村不到10天,中央局認為樂安是白區,害怕鄧小平逃跑,讓鄧小平前往寧都縣城附近的一個鄉接受勞動改造[1]

後續

文化大革命爆發後,鄧小平由於不滿發動文革而被打倒,但在林彪墜機身亡後,1971年8月3日,鄧小平寫一封長信給毛澤東, 希望恢復工作。8月14日毛澤東批示:「.....鄧小平同志所犯錯誤是嚴重的。但應與劉少奇加以區別。(一)他在中央蘇區是挨整的,即鄧、毛、謝、古四個罪人之一,是所謂毛派的頭子。整他的材料見《兩條路線》、《六大以來》兩書。出面整他的人是張聞天.......」[3]

1989年5月31日,六四清埸前夕,鄧小平同與李鵬姚依林的談話中專門講到黨內不能形成小圈子、小派,「我們這個黨,嚴格地說來沒有形成這一派、那一派。三十年代在江西的時候,人家說我是毛派。本來沒有那回事,沒有什麼毛派。」[4][5]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1.4 13.“毛派”头子——邓小平政治生涯中的第一落. 人民網. [2020-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5-20).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邓小平在中央苏区(三) “邓、毛、谢、古”事件. 江西省委黨史研究室. [2020-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14). 
  3. ^ 1972年毛泽东保邓小平:他曾是毛派头子,没历史问题. 人民網. [2020-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2). 
  4. ^ 历史选择了邓小平(113). 人民網. 廣安日報. 
  5. ^ 邓小平晚年对维护党中央权威的新要求. 人民網. [2020-01-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