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大嚴(1886年—1926年),俗姓,名竹懷,字虛亭,出家後法名戒慧,字大嚴安徽省懷寧縣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政治人物,後出家為佛教僧人。

生平

政治生涯

王竹懷生於清朝光緒十二年(1886年)。早年他入安徽省立師範學堂就讀,後考入保定通國陸軍速成學堂,入步科第二期肄業,他的同學有張鈁(伯英)、姚琮(味莘)、陳柏生(樹藩)、劉依仁等人。宣統年間,他畢業後,被分配到安徽新軍中任職,其間參加革命活動。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11月11日安慶光復,他參加了蕪湖光復之役,協助蕪湖軍政府都督吳暘谷辦事。後來他任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安徽代表,到南京參加會議,並參加了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選舉會。

1912年1月3日,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通電各省要求推舉各省參議員組織南京臨時參議院。他遂被安徽各界推舉為參議員,任職於南京。後因上海玉佛寺僧侶因事發生糾紛,到南京政府控訴,參議院推舉他到上海進行調解。他從而結識了釋太虛。袁世凱繼任臨時大總統、參議院改選後,他任陸軍部部員。在陸軍部期間,他於民國二年(1913年)入陸軍大學學習,民國五年(1916年)畢業。民國七年(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北洋政府成立督辦參戰事務處段祺瑞任督辦(1917年任命),王竹懷以陸軍部部員兼參戰處高級參謀。

與佛教結緣

民國八年(1919年),北京政府內務部再次公佈《管理寺廟條例》,鄞慈五邑佛教會釋竹溪釋太虛到北京請願。釋太虛到北京後駐錫法源寺,王竹懷赴法源寺探望。後來釋太虛張仲仁莊蘊寬夏壽康等人之邀,在象坊橋觀音寺講授《維摩詰經》,王竹懷、鬍子笏周秉清陶冶公倪香譜楊犖哉馬冀平等人前去聽講。

不久釋太虛回南方,王竹懷此後不再去善社聽講,專心學習佛法。次年,他皈依於拈花寺釋寶一。民國九年(1920年),拈花寺傳戒,王竹懷依釋全朗優婆塞菩薩戒,和楊犖哉張蔚西居士同戒。同年他和朱芾煌劉笠青楊犖哉等居士創辦「大佛寺佛經流通處」,和何宇澄馬冀平鄧伯成朱芾煌劉笠青等發起成立「北京念佛會」。

民國十年(1921年),他聯絡「北京念佛會」的朱芾煌楊犖哉崔子良劉勃安劉笠青等居士捐資修繕極樂庵,供「北京念佛會」同仁棲止。後來請釋寶一任極樂庵住持,在極樂庵傳在家二眾戒,馬冀平韓德清崔子良等男女居士幾十人受戒。九月,他與夏壽康莊思緘蔣維喬鬍子笏楊犖哉陳元白李隱塵等發起成立「辛酉講經會」,請釋太虛到北京在弘慈廣濟寺講《法華經》,平政院院長夏壽康等數百人就此皈依於釋太虛。事後釋太虛專門為王竹懷、釋大勇等幾人講授《金剛經》,由釋大勇記錄而成《金剛義脈》一書。次年,王竹懷在大佛寺開講《大乘起信論》。

出家

民國十一年(1922年)秋,王竹懷在37歲時向陸軍部呈請辭職,南下先回安徽故鄉,辭別雙親和兄長後,到湖北武昌武昌佛學院,依釋太虛出家。此後他經安徽到南京寶華山受戒,在安慶時婉拒了安徽省教育廳長馬冀平居士的挽留。在寶華山受戒後,他留在了寶華山,後來還曾一度兼掌杭州的淨梵院,但未離開寶華山。民國十三年(1924年),他俗家的獨子夭折,他的妻子安氏遂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和她父親安福軒居士一同出家。

民國十五年(1926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二日,他因患肺結核而圓寂,壽數41歲。

家庭

  • 妻:安氏,出家後法名「培根」
  • 岳父:安福軒,出家後法名「如實」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