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道崇文坊

重道崇文坊,位於台灣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內,為建於嘉慶廿年三月(1815年)的牌坊,當時清廷為旌表林朝英[1]獨立捐貲萬金,修建縣學文廟而頒重道崇文匾額,賜六品光祿寺置正職銜,並准建坊,至今為府城現存四座牌坊之一,同時為臺南市市定古蹟。

重道崇文坊
當前外觀 地圖
位置 臺灣臺南市北區臺南公園
座標23°00′07″N 120°12′42″E / 23.002021°N 120.211705°E / 23.002021; 120.211705
建成時間 清朝嘉慶廿年三月(1815年)
公眾參觀開放時間:全年開放
官方名稱重道崇文坊
類型登錄等級:直轄市定古蹟
登錄種類:牌坊
詳細登錄資料

沿革

 
兩廣會館舊照,圖右可以看到遷移前的重道崇文坊。

設置

林朝英生於乾隆四年(1739年),卒於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其家族以貿易為生而累積不少財富,為府城的知名富商,其故生性樂善好施,熱心地方公共事務,捐貲出力總不落人後。清嘉慶九年(1804)三月,林朝英獨力捐獻萬金監督修建台灣縣學文廟[2][3],後在嘉慶十八年(1813年)榮獲旌表,朝廷加以褒揚:封六品光祿寺署正,賜「重道崇文」匾准許建坊,因此重道崇文坊的建立,是基於林朝英之善行而建,與日後臺北府洪騰雲因捐建考棚,受旌表而建的急公好義坊同屬急公好義類。[1]

遷坊與修繕

重道崇文坊原創建於龍王廟臺南兩廣會館旁(即今原臺南警察署前)。昭和九年(1934年)日治時期因闢建南門路,龍王廟被迫拆毀,重道崇文坊也面臨了相同的命運,後經林朝英的後人向日本政府陳情重建保存,構件先暫時保存在臺南州廳內,遂自費遷移至台南公園燕潭北邊。當年石坊頂檐及蚩尾損毀,遷至台南公園後重新組立,也把毀損部分一倂修繕。民國八十一年(1992年)發現柱身外傾,有傾塌危險,後在市府緊急搶修,修護成為今貌。[1][4]

外觀設計

 
重道崇文坊上頭的石匾

重道崇文坊高約八公尺,寬約六公尺,的方形石柱由青斗石白石花崗岩所造,為三間四柱二層的形式。夾杆石上飾有石獅。石坊雕工細膩,大額枋雕刻雙龍搶珠並以螭虎啣柱。小額枋分刻龍馬負圖、靈龜背書、蒼松福鹿、寒梅雙鶴。上下護簷兩端略微翹起,鴟尾雀替飾簷。柱上鑄刻嘉慶年間的公職所題楹聯。所題者有:鹿港理番同知薛志亮福建水師提督王得祿臺灣府知府楊廷理戊午科解元鄭兼才,頂層護檐下,額題「重道崇文」,下有橫額陰刻「乙酉科歲貢生原中書科中書欽川光祿寺署正職銜林朝英立」。

碑文

重道崇文坊上所刻的楹聯有四,皆為讚頌林氏義舉,最上層橫匾為:『嘉慶十八年正月,重道崇文,嘉慶貳拾年參月建』。次高層橫匾︰『己酉科歲貢生原中書科中書欽加光祿寺署正職銜林朝英立』。楹聯內容,前面中間為:『重道振儒風坊表榮袞海外,崇文遵聖治爵銜寵錫雲中,臺灣知府前台澎兵備道兼提督學政楊廷理拜題』。前面旁:『功在聖門雅望長存奕世,名旌天府高風永著千秋,戊午科解元榮陞知縣前臺灣縣學教諭鄭兼才拜題』。

後面中間著有:『義舉著黌宮碩望與文章並重,綸音光石碣芳名共遒脈俱長,提督福建水師軍務子爵世襲姻愚姪王得祿頓首拜』。後面旁則為:『碩行重東瀛洵人倫之冠冕,隆恩來北闕邀天府之絲綸,賜進士出身鹿港理蕃院同知前知臺灣縣事江陰薛志亮拜題』。[5]

參見

外部連結

參考來源

  • 《在廟口說書》 ,王浩一
  • 《109 年度「臺南書畫家林朝英研究計劃」研究計劃案結案研究報告書 》臺南市美術館「臺灣藝文志」第一階段研究計劃
  1. ^ 1.0 1.1 1.2 林文龍. 〈臺南林朝英史實與誤說〉. 《臺灣科舉家族軼聞與傳說》.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 2016-10: 159–163. ISBN 978-986-05-0085-1. 
  2. ^ 跟現在的臺南孔子廟(府儒學)不同,位在今府前路一段附近。縣儒學為臺灣縣知縣沈朝聘在任時興建,原臺灣縣改稱安平縣後建物改稱「安平縣學」。內部有大成殿、明倫堂、忠義祠、孝悌祠等設施。日治初期,縣儒學跟附近的司學署、萬壽宮曾一起被充為臺南地方法院廳舍與宿舍使用(1897年─1914年)
  3. ^ 吳建昇、柯如蓉. 《臺南地方法院》.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8-08: 85–87. ISBN 978-986-05-5991-0. 
  4. ^ 聯合新聞報. 〈台南/百年歷史公園 嘉慶年間重道崇文坊〉. 2020-09-29 [2021-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4) (中文(臺灣)). 
  5. ^ 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 重道崇文坊. 2021-11-24 [2021-11-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