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馥
韓馥(?—約192年),字文節,潁川郡(今河南省)人,東漢末年軍閥。
韓馥 | |
---|---|
出生 | 生年不詳 東漢 |
逝世 | 約192年 東漢 |
職業 | 東漢官員 |
生平
韓馥為袁氏故吏[1],擔任過御史中丞。[2]中平六年(公元189年),董卓任命時任尚書的韓馥為冀州牧。[3]
討伐董卓
天下的豪傑大多都準備起兵討伐董卓。當時袁紹在勃海郡,冀州牧韓馥派人監視袁紹,使袁紹無法起兵。東郡太守橋瑁偽造三公文書給各州郡,陳述董卓的罪狀。韓馥接到文書後疑慮該幫袁紹還是董卓,經治中從事劉子惠勸諫後,便書信給袁紹陳述董卓的惡行,聽其舉兵。[4]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袁紹在勃海起兵,袁紹與胞弟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內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騎都尉鮑信等人同時起兵,各有軍隊數萬,打着討伐董卓的旗號。韓馥駐守鄴縣,眾人相約結盟,推舉袁紹爲盟主。[5]
當初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深受董卓信任,他們向董卓推舉韓馥、劉岱、孔伷、張咨、張邈等人出任州郡主官。韓馥等人上任後,都聯合起兵討董。董卓知道後大怒,認爲周毖、伍瓊與韓馥等人有所勾結,於是周毖、伍瓊遭斬首。[6]
讓與冀州
袁紹自號爲車騎將軍,與韓馥打算立幽州牧劉虞爲皇帝,派使者將請劉虞即位的奏章送給他。劉虞不願接受袁紹等人的奏章。[7]後來韓馥等人又請求劉虞領尚書事務,代理皇帝封爵任官,劉虞仍不接受,打算逃往匈奴處將自己隔絕起來,袁紹等人才作罷。[8]
韓馥因為各地豪傑多擁戴袁紹,很是嫉妒,於是經常減少軍糧,打算讓軍心動搖。這時,韓馥部將麴義叛變,韓馥討伐,反為麴義所敗。袁紹既已怨恨韓馥,便與麴義結交。[9][10]
袁紹的賓客逢紀對袁紹說:「凡做大事的人,不佔領一個州,便無法站住腳根。現今冀州強大,但韓馥是個庸才,可以暗中密約公孫瓚率領軍隊南下,韓馥知道後必然恐懼。此時再派一位能言善辯的人向韓馥闡述禍福。韓馥迫於匆忙,我們必能藉此機會佔據冀州。」袁紹認爲有道理,更加親近逢紀,立刻就寫信給公孫瓚。公孫瓚遂引兵前往。[11]
韓馥的軍隊駐軍在安平,為公孫瓚軍所敗,公孫瓚引兵進入冀州,以討伐董卓的名號,實際上是要滅了韓馥,韓馥心中惶恐。[12]
袁紹派手下謀士陳留人高幹(也是袁紹外甥)和潁川人荀諶遊說韓馥。韓馥素來怯懦,所以同意荀諶的計策讓與冀州。韓馥的長史耿武、別駕閔純、騎都尉沮授得知後勸阻韓馥,但都無法改變韓馥的決定。
當初,韓馥遣趙浮、程渙率領一萬名強弩兵駐守在孟津。趙浮等人得知韓馥打算將冀州拱手讓給袁紹後,急行還軍。[13]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趙浮等人抵達冀州,對韓馥說:「袁紹軍隊連一斗糧食都沒有,軍隊已經開始離散,雖有張楊、於扶羅等新人歸附,但不會為袁紹盡力,不足為敵。我這小從事,願用現有軍隊對抗袁紹,十天左右,袁軍必然瓦解。將軍只需要大開房門,高枕入眠,不必憂慮,毋需懼怕!」韓馥沒有採納,於是韓馥辭去冀州牧,遷離官府到中常侍趙忠故宅居住,派兒子將冀州印綬送給袁紹。[14]
袁紹任命河內人朱漢為都官從事,朱漢曾受韓馥輕慢,又想迎合袁紹,於是擅自發兵包圍韓馥的住處,朱漢拔刀進屋,韓馥逃上樓,朱漢捉到韓馥的長子,用鐵鎚敲斷他的兩腳,袁紹立刻逮捕處死朱漢,但韓馥因心中猜疑害怕,便向袁紹請辭離開。投靠張邈後,張邈與袁紹的使者見面,使者在張邈耳邊說悄悄話,韓馥正好在座,韓馥以為是袁紹派人要來殺害自己,於是起身去廁所,用書刀自殺。[16][17]
時間是初平三年冬季。[18]
評價
- 逢紀:韓馥庸才。《資治通鑑·卷六十》
- 蔡東藩:後有紹使至陳留,與邈屏人私語,馥疑是圖己,竟至惶急自盡,這真叫作自貽伊戚了。人生原如幻夢,一死便休,試看袁紹結果,亦未必勝過韓馥。《後漢演義·第六十八回》
下屬
- 荀諶,字友若,潁川人,東漢末期人物,荀彧之四哥。
- 辛評,字仲治,陽翟人。
- 郭圖,字公則,與辛評、荀諶共同說服韓馥出讓冀州州牧職位予袁紹。
- 田豐,字元皓。
- 審配,字正南,初在韓馥部下,以正直不得志。
- 沮授,史載其「少有大志,擅於謀略」。擔任別駕,被韓馥表為騎都尉。
- 張郃,字儁乂,以韓馥軍司馬的身份參與討伐黃巾餘黨。
- 麴義,部將。背叛韓馥跟隨袁紹。
- 朱靈,字文博。
以上後來皆成為袁紹的部下。
閔純及耿武勸阻韓馥讓冀州,韓馥不從,從事十人都離開韓馥,只有二人留下杖刀拒袁紹,袁紹命田豐下令將二人殺害。
影視形象
參考資料
- ^ 《後漢書》卷74:(韓)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讓,古人所貴,諸君獨何病焉?」
- ^ 《漢末英雄記》:馥字文節,潁川人。為御史中丞。董卓舉為冀州牧。
- ^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卓又以尚書韓馥為冀州牧
- ^ 《資治通鑑·卷五十九》:是時,豪傑多欲起兵討卓者,袁紹在勃海,冀州牧韓馥遣數部從事守之,不得動搖。東郡太守橋瑁,詐作京師三公移書與州郡,陳卓罪惡,云:「見逼迫,無以自救,企望義兵,解國患難。」馥得移,請諸從事問曰:「今當助袁氏邪,助董氏邪?」治中從事劉子惠曰:「今興兵為國,何謂袁、董!」馥有慚色。子惠復言:「兵者凶事,不可為首。今宜往視他州,有發動者,然後和之。冀州於他州不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書與紹,道卓之惡,聽其舉兵。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初平元年,紹遂以勃海起兵,以從弟後將軍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內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等同時俱起,眾各數萬,以討卓為名。紹與王匡屯河內,伷屯潁川,馥屯鄴,餘軍咸屯酸棗,約盟,遙推紹為盟主。
- ^ 《三國志·董卓傳》:初,卓信任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等,用其所舉韓馥、劉岱、孔伷、(張資)〔張諮〕、張邈等出宰州郡。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將以討卓。卓聞之,以為毖、瓊等通情賣己,皆斬之。
- ^ 《三國志·袁紹傳》:紹自號車騎將軍,主盟,與冀州牧韓馥立幽州牧劉虞為帝,遣使奉章詣虞,虞不敢受。
- ^ 《資治通鑑·卷六十》:馥等又請虞領尚書事,承制封拜,復不聽,欲奔匈奴以自絕,紹等乃止。
- ^ 《資治通鑑·卷六十》:韓馥以豪傑多歸心袁紹,忌之;陰貶節其軍糧,欲使其眾離散。會馥將麴義叛,馥與戰而敗,紹因與義相結。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紹既恨馥,乃與義相結。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紹客逢紀謂紹曰:「夫舉大事,非據一州,無以自立。今冀部強實,而韓馥庸才,可密要公孫瓚將兵南下,馥聞必駭懼。並遣辯士為陳禍福,馥迫於倉卒,必可因據其位。」紹然之,益親紀,即以書與瓚。瓚遂引兵而至,外託董卓,而陰謀襲馥。
- ^ 《三國志·袁紹傳》:後馥軍安平,為公孫瓚所敗。瓚遂引兵入冀州,以討卓為名,內欲襲馥。馥懷不自安。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馥從事趙浮、程渙將強弩萬人屯孟津,聞之,率兵馳還
- ^ 《資治通鑑·卷六十》:浮等到,謂馥曰:「袁本初軍無頭糧,各已離散,雖有張楊、於扶羅新附,未肯為用,不足敵也。小從事等請以見兵拒之,旬日之間,必土崩瓦解。明將軍但當開閣高枕,何憂何懼!」馥又不聽,乃避位,出居中常侍趙忠故捨,遣子送印綬以讓紹。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紹遂領冀州牧,承制以馥為奮威將軍
- ^ 《後漢書·卷七十四上》:馥自懷猜懼,辭紹索去,往依張邈。後紹遣使詣邈,有所計議,因共耳語。馥時在坐,謂見圖謀,無何,如廁自殺。
- ^ 《資治通鑑·卷六十》:紹以河內朱漢為都官從事。漢先為韓馥所不禮,且欲徼迎紹意,擅發兵圍守馥第,拔刃登屋,馥走上樓,收得馥大兒,槌折兩腳。紹立收漢,殺之。馥猶憂怖,從紹索去,往依張邈。後紹遣使詣邈,有所計議,與邈耳語;馥在坐上,謂為見圖,無何,起至溷,以書刀自殺。
- ^ 《續漢書·五行志六》:「獻帝初平元年二月壬辰,白虹貫日。」劉昭註:「袁山松書曰:「三年十月丁卯,日有重兩倍。」吳書載韓馥與袁術書曰:「凶出於代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