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2007年蜘蛛俠系列電影榮譽列表
2002年-2007年蜘蛛俠系列電影榮譽列表收錄這一期間內索尼影業出品的蜘蛛俠系列電影三部曲所獲得的各類獎項的得獎以及提名情況。2002到2007年蜘蛛俠系列電影,也被稱為森·溫美三部曲或杜比·麥奎爾三部曲,是一個超級英雄電影系列。這個系列包括三部以蜘蛛俠為主要角色的電影:《蜘蛛俠》(2002年上映),《蜘蛛俠2》(2004年上映)和《蜘蛛俠3》(2007年上映),由同一位導演執導並由同一批主要演員出演。該系列改編自漫威漫畫公司旗下同名虛構人物的系列漫畫,所有3部電影都由森·溫美執導,哥倫比亞影業公司發行。在這一系列電影中,由杜比·麥奎爾扮演主人公蜘蛛俠彼得·柏加,基斯汀·鄧斯特扮演他的戀人瑪莉·珍·華生,而占士·法蘭高則出演蜘蛛俠的友敵哈里·奧斯本。在整個系列中登場的蜘蛛俠反派角色包括綠魔(威廉·達福飾演)、八爪魚博士(阿爾弗雷德·莫里納飾演)、沙人(托馬斯·哈登·丘奇飾演)和毒魔(托弗·格雷斯飾演)等。其他出現在這個系列的角色有貝蒂·布蘭特(伊莉莎伯·班絲飾演)、J·喬納·詹姆森(J·K·西蒙斯飾演)以及格溫·斯坦西(拜絲·黛麗·侯活飾演)。
演員杜比·麥奎爾對蜘蛛俠一角的演繹為他贏得了多個獎項。 | |||||||||||||||||||||||||||||||||||||||||||||||||||||||||||||||||||||||||||||
| |||||||||||||||||||||||||||||||||||||||||||||||||||||||||||||||||||||||||||||
| |||||||||||||||||||||||||||||||||||||||||||||||||||||||||||||||||||||||||||||
總計 | 20 | 98 | |||||||||||||||||||||||||||||||||||||||||||||||||||||||||||||||||||||||||||
參考資料 |
這一系列每一部蜘蛛俠電影都取得了財務上的成功,並獲得了票房大片的地位。每部電影都是各自上映年度的票房季軍。2002年,僅《魔戒二部曲:雙城奇謀》和《哈利波特-消失的密室》票房高於《蜘蛛俠》[1]。2004年,《史力加2》和《夏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罪迷宮》的票房超過了《蜘蛛俠2》[2],而到了2007年,《加勒比海盜:世界盡頭》和《哈利波特-鳳凰會的密令》超過了《蜘蛛俠3》[3]。《蜘蛛俠3》的票房總收入接近9億美元,是該系列票房收入最高的電影,也是全球票房收入第31高的電影。前兩部影片的票房總數全球排名分別為第41位和第48位[4]。該系列電影的票房總收入約為25億美元[5]。
總體來說,評論界對該系列電影給予了積極的評價。系列首部電影得到了來自媒體的大部分正面評價,在評論聚合網站爛番茄的192個評論中得到了89%的支持率,平均評級達7.6分(滿分10分)[6]。第二部表現得到了更好的評價,在爛番茄獲得了93%的支持率,平均評級為8.2[7]。在241個評論中,爛番茄網站對《蜘蛛俠3》表現出63%的影片新鮮度支持率以及6.2的平均評級[8]。此外,系列第三部在Metacritic上有59%的好評度[9]。《蜘蛛俠2》更是被IGN和《時代》雜誌評為史上第三佳超級英雄電影[10][11]。
雷米執導的《蜘蛛俠》系列電影贏得了各種獎項,包含五項奧斯卡獎提名,《蜘蛛俠》有兩項;《蜘蛛俠2》則有三項,其中的最佳視覺效果獎最終獲獎。該系列作品獲得了MTV影視大獎10項提名中的2項,土星獎13項提名中的5項。這些電影另外分別獲得了1項安妮獎、5項英國電影學院獎、2項格林美獎、7項青少年選擇獎和10項衛星獎的提名。其他的榮譽還包括視覺效果協會獎,系列電影在該獎中獲得了10項提名和3項獲獎;以及金牛座世界特技獎,系列電影共獲得了3項提名。美國電影學會還將《蜘蛛俠2》評為2004年最佳電影之一。
《蜘蛛俠》(2002年)
該系列的第一部電影《蜘蛛俠》於2002年5月3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紐約一名普通高中生彼得·柏加(杜比·麥奎爾飾演)在發現自己展現出類似蜘蛛的超能力後,以「蜘蛛俠」的身份在紐約打擊犯罪的故事。在這部電影中,他與夏利·奧斯本(占士·法蘭高飾)和瑪麗·珍·華生(克爾斯汀·鄧斯特飾)建立了深刻友誼。《蜘蛛俠》因忠實於原著漫畫系列而受到好評,並被評論認為是一部令人愉快的電影[12][13][14]。《華爾街日報》的祖·摩根斯坦認為,就電影類型而言,這部電影「非常棒」[15]。該片在2002年上映時以1.148億美元的票房收入位居票房榜榜首[16]。到上映結束時,該片的票房收入已超過8.2億美元[17]。
該片的視覺效果和音效獲得了包括奧斯卡獎在內的多個獎項委員會的提名[18][19][20]。丹尼·葉夫曼為本片的配樂,為他贏得了BMI影視獎的榮譽[21]。由查德·克羅格演唱的電影主題曲《Hero》獲得了美國廣播影評人協會和第45屆格林美獎的提名[22][23]。基斯汀·鄧斯特在劇中扮演一名志在成為女演員的餐館服務員。她的表演為其贏得了帝國獎和2003年MTV影視大獎的榮譽[24][25]。她還和馬奎爾一同獲得了由後者親自上台頒發的最佳接吻獎,而馬奎爾在同一大獎上另外獲得了最佳男演員提名[25]。金預告片獎提名了本片預告片四個獎項[26],而此片出色的視覺特效工程為其贏得了一個世界特技大獎的提名[27]。
獎項 | 獲獎日期 | 類別 | 獲提名作品、團隊或者個人 | 結果 |
---|---|---|---|---|
奧斯卡獎[18] | 2003年3月23日 | 最佳音響效果 | 凱文·奧康奈爾、格雷格·拉塞爾和埃德·諾維克 | 提名 |
最佳視覺效果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提名 | ||
BMI影視獎[21] | 2003年5月14日 | BMI電影音樂獎 | 丹尼·葉夫曼 | 獲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19] | 2003年2月23日 | 特殊視覺效果最佳成就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提名 |
廣播影評人協會獎[22] | 2003年1月17日 | 最佳歌曲 | 查德·克羅格(《Hero》) | 提名 |
帝國獎[24] | 2003年2月5日 | 最佳女主角 | 基斯汀·鄧斯特 | 獲獎 |
金預告片獎[26] | 2002年3月14日 | 最佳動作 | 《蜘蛛俠》 | 提名 |
最佳音樂 | 《蜘蛛俠》 | 提名 | ||
最佳表現 | 《蜘蛛俠》 | 提名 | ||
最佳畫外音 | 《蜘蛛俠》 | 獲獎 | ||
格林美獎[23] | 2003年2月23日 | 最佳電影、電視及影視媒體樂團專輯 | 丹尼·葉夫曼 | 提名 |
最佳電影、電視或其他視覺媒體創作歌曲 | 查德·克羅格(《Hero》) | 提名 | ||
雨果獎[28] | 2003年8月30日 | 最佳戲劇表演——長篇 | 《蜘蛛俠》 | 提名 |
MTV影視大獎[25] | 2003年5月31日 | 最佳女演員 | 基斯汀·鄧斯特 | 獲獎 |
最佳接吻 | 基斯汀·鄧斯特和杜比·麥奎爾 | 獲獎 | ||
最佳男演員 | 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
最佳電影 | 《蜘蛛俠》 | 提名 | ||
最佳反派 | 威廉·達福 | 提名 | ||
人民選擇獎[29] | 2003年1月12日 | 最受歡迎電影 | 《蜘蛛俠》 | 提名 |
衛星獎[20] | 2003年1月12日 | 最佳電影剪接 | 艾力·祖姆布倫南 | 提名 |
最佳視覺效果 | 約翰·迪克斯特拉 | 提名 | ||
土星獎[30] | 2003年5月18日 | 最佳奇幻電影 | 《蜘蛛俠》 | 提名 |
最佳男主角 | 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
最佳女主角 | 基斯汀·鄧斯特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森·溫美 | 提名 | ||
最佳音樂 | 丹尼·葉夫曼 | 獲獎 | ||
最佳特效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提名 | ||
世界電影原聲學會獎[31] | 2002年10月19日 | 年度最佳原創配樂-管弦樂 | 丹尼·葉夫曼 | 提名 |
世界特技大獎[27] | 2003年6月1日 | 最佳打鬥 | 基斯·丹尼爾斯、扎克·哈德森、小金·卡哈納、阮明智和麥克·亞倫·瓦格納 | 提名 |
青年藝術家獎[32] | 2003年3月29日 | 最佳家庭故事片-幻想片 | 《蜘蛛俠》 | 提名 |
《蜘蛛俠2》(2004年)
《蜘蛛俠2》於2004年6月30日在美國上映。該片將重點聚焦於彼得·柏加的內心鬥爭,在片中他試圖在平常人生活和作為蜘蛛俠的責任之間做出選擇。他還必須阻止片中的主要反派,因實驗失控而變得瘋狂的八爪魚博士(阿爾弗雷德·莫里納飾演)對城市和平民造成更大的傷害。《蜘蛛俠2》在上映的第一周並不十分成功,在4152家影院僅獲得了8800萬美元的票房而位居票房榜首。儘管如此,這部續集還是創下了當時的幾項票房紀錄,打破了前作創下的有史以來最佳首映日票房紀錄[33]。該片最終在全球票房收入超過7.83億美元,但仍然是三部曲中票房收入最低的[34][35]。然而,本片也是該系列電影中最受歡迎的一部[7][36]。電影評論家們認為,第二部的幽默感和動作場面比前一部更好,而且就其類型而言產生的效果「非同尋常的好」[15][37][38]。IGN網站的一位編者說,這部電影有「更流暢的故事情節,更多的情感深度,以及一個看起來不那麼荒謬的超級反派,《蜘蛛俠2》把這個系列提升到了漫畫迷喜歡的角色的所有方面。」該網站還將《蜘蛛俠2》列為2005年史上第三佳超級英雄電影[10]。《時代》雜誌在2011年公佈的十大超級英雄電影中,這部續集位居第三[11]。
在影片獲得的三項奧斯卡提名中,《蜘蛛俠2》最終僅獲得了最佳視覺效果獎[39]。在第5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上,本片分別獲得了音效和視覺效果獲得提名[40]。影片本身也贏得了廣播電影評論家協會獎的最受歡迎影片的榮譽[41],並被美國電影學會評為2004年最佳影片之一[42]。本片最終橫掃第31屆土星獎,獲得8項提名,其中4項最終獲獎[43]。主演馬奎爾和導演雷米分別獲得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導演獎,而影片本身被評為2004年最佳奇幻電影[43]。此外,本片在土星獎還獲得了最佳編劇、最佳男配角和最佳音樂等獎項的提名[43]。在2005年的MTV電影大獎上,莫里納又獲得了一次提名,這次是最佳反派[44]。另外,本片也在該大獎中獲得最佳電影獎提名[44]。另一個表彰莫里納飾演的八爪魚博士一角的獎項是倫敦影評人協會獎,該獎項提名莫利納為本年度最佳男配角[45]。第十屆帝國獎因雷米在《蜘蛛俠2》中出色的導演工作而再次授予其最佳導演獎[24]。本片也因其整體的特技表現獲得了1項世界特技大獎[46],並因特效製作而得到6項視覺效果協會獎提名,最終3項獲獎[47]。
獎項 | 獲獎日期 | 類別 | 獲提名作品、團隊或者個人 | 結果 |
---|---|---|---|---|
奧斯卡獎[39] | 2005年2月27日 | 最佳音效剪接 | 保羅·N·J·岳圖森 | 提名 |
最佳音響效果 | 凱文·奧康奈爾、格雷格·拉塞爾、傑弗里·哈布殊和約瑟夫·蓋辛格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獲獎 | ||
美國電影學會獎[42] | 2005年 | 年度電影 | 《蜘蛛俠2》 | 獲獎 |
BMI影視獎[48] | 2005年5月18日 | BMI電影音樂獎 | 丹尼·葉夫曼 | 獲獎 |
英國電影學院獎[40] | 2005年2月12日 | 最佳特效成就獎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提名 |
BAFTA最佳音效獎 | 保羅·N·J·岳圖森、凱文·奧康奈爾,格雷格·P·羅素和傑弗里·J·哈博什 | 提名 | ||
Orange年度電影 | 《蜘蛛俠2》 | 提名 | ||
廣播電影評論家協會獎[41] | 2005年1月10日 | 最佳家庭電影 | 《蜘蛛俠2》 | 提名 |
最受歡迎影片 | 《蜘蛛俠2》 | 獲獎 | ||
美國聲音效果協會獎[49] | 2005年2月19日 | 最佳音效 | 約瑟夫·蓋辛格、凱文·奧康奈爾,格雷格·P·羅素和傑弗里·J·哈博什 | 提名 |
帝國獎[24] | 2005年3月13日 | 最佳男主角 | 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最佳導演 | 森·溫美 | 獲獎 | ||
金預告片獎[50] | 2004年5月25日 | 2004年夏季大片 | 《蜘蛛俠2》 | 提名 |
雨果獎[51] | 2005年8月7日 | 最佳戲劇表演——長篇 | 《蜘蛛俠2》 | 提名 |
倫敦影評人協會獎[45] | 2005年2月9日 | 年度英國最佳男配角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提名 |
MTV影視大獎[44] | 2005年6月4日 | 最佳動作場面 | 《蜘蛛俠2》 | 提名 |
最佳電影 | 《蜘蛛俠2》 | 提名 | ||
最佳反派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提名 | ||
人民選擇獎[52] | 2005年1月9日 | 最受歡迎電影 | 《蜘蛛俠2》 | 提名 |
最受歡迎銀幕情侶組合 | 基斯汀·鄧斯特和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
最受歡迎續集 | 《蜘蛛俠2》 | 提名 | ||
最受歡迎反派影星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提名 | ||
衛星獎[53] | 2005年12月17日 | 劇情類最佳男配角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提名 |
最佳攝影 | 比爾·波普和安妮特·海爾米克 | 提名 | ||
最佳DVD Extra | 《蜘蛛俠2》 | 提名 | ||
最佳電影剪接 | 鮑勃·莫拉斯基 | 提名 | ||
最佳原創樂譜 | 丹尼·葉夫曼 | 提名 | ||
最佳DVD | 《蜘蛛俠2》 | 獲獎 | ||
最佳音效(剪接、混音) | 凱文·奧康奈爾、格雷格·P·羅素、傑弗里·J·哈博什、約瑟夫·蓋辛格、保羅·N·J·岳圖森和蘇珊·杜德克 | 提名 | ||
最佳視覺效果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提名 | ||
土星獎[43] | 2005年5月3日 | 最佳奇幻電影 | 《蜘蛛俠2》 | 獲獎 |
最佳男主角 | 杜比·麥奎爾 | 獲獎 | ||
最佳男配角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提名 | ||
最佳導演 | 森·溫美 | 獲獎 | ||
最佳編劇 | 阿爾文·薩金特 | 獲獎 | ||
最佳音樂 | 丹尼·葉夫曼 | 提名 | ||
最佳特效 | 約翰·迪克斯特拉、史葛·斯托克迪克、約翰·弗雷澤和安東尼·拉莫里納拉 | 獲獎 | ||
最佳DVD特別版發行 | 《蜘蛛俠2》 | 提名 | ||
視覺效果協會獎[47] | 2005年2月16日 | 年度最佳視覺效果 | 約翰·迪克斯特拉、莉迪亞·波特貢妮、丹·艾布拉姆斯和約翰·莫諾斯 | 提名 |
最佳電影合成影像 | 科林·德羅布尼斯、格雷格·德羅奇、布連恩·肯尼森和肯·林姆 | 獲獎 | ||
最佳真人電影CG背景 | 丹·艾布拉姆斯、大衛·埃默里、安德魯·納勞特和約翰·哈特 | 獲獎 | ||
特效電影最佳演員 | 阿爾弗雷德·莫里納 | 獲獎 | ||
最佳電影輔助視覺效果 | 約翰·弗雷澤、占士·D·施瓦姆、占士·內格爾和大衛·安伯恩 | 提名 | ||
最佳特效電影視覺效果 | 約翰·迪克斯特拉、莉迪亞·波特貢妮、安東尼·拉莫里納拉和史葛·斯托克迪克 | 提名 | ||
世界特技大獎[46] | 2005年9月25日 | 最佳整體特技 | 基斯·丹尼爾斯和米高·哈根斯 | 獲獎 |
最佳專業特技 | 蒂姆·斯托姆斯、加勒特·沃倫、蘇西·柏加、帕特里夏·彼得斯、諾伯·菲利普斯、麗莎·霍伊爾、凱文·L·傑克遜和克萊·多納曉·馮特諾 | 提名 | ||
最佳車輛特技 | 泰德·格里菲斯、李察·波頓、史葛·羅傑斯、達林·普雷史葛和麥克·諾比 | 提名 |
《蜘蛛俠3》(2007年)
2007年5月4日,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在美國發行了電影《蜘蛛俠3》。影片以一個外星共生體開始接近已經成功平衡自己身為蜘蛛俠的角色和普通人生活的彼得·柏加開始。在這之後,彼得先後同一名被共生體控制的報社攝影師(托弗·格雷斯飾演)以及反派角色沙人(托馬斯·哈登·丘奇飾演)搏鬥。電影評論家們普遍認為本片沒有前兩部那麼精緻,而該片也因過多的使用反派角色、浪漫衝突以及較為薄弱的情節處理而受到批評[54][55][56]。儘管如此,《蜘蛛俠3》還是超越了前兩部影片的首映票房,在4250家影院獲得了1.51億美元的票房收入[57]。
本片在第35屆安妮獎和第6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都獲得了一次提名,前者提名最佳動畫效果獎[58],後者提名最佳視覺特效[59]。而視覺效果協會也給與了《蜘蛛俠3》四項提名[60]。但以上獎項最終都花落別家。鄧斯特和馬奎爾在片中的表現為他們各自贏得了一項國家電影獎的提名[61]。此外,鄧斯特還獲得了2008年兒童選擇獎最受歡迎女演員的提名[62]。本片還在青少年選擇獎獲得了7項提名,從最佳電影反派(托弗·格雷斯)到最佳電影舞蹈(馬奎爾)和最佳電影接吻(鄧斯特和馬奎爾共同獲得)[63]。
獎項 | 獲獎日期 | 類別 | 獲提名作品、團隊或者個人 | 結果 |
---|---|---|---|---|
安妮獎[58] | 2008年2月8日 | 最佳動畫效果 | 萊恩·蘭尼 | 提名 |
英國電影學院獎[59] | 2008年2月10日 | 最佳視覺特效 | 史葛·斯托克迪克、彼得·諾夫斯、姬蘇克·肯·哈恩和斯賓塞·庫克 | 提名 |
兒童選擇獎[62] | 2008年3月29日 | 最喜歡的電影女演員 | 基斯汀·鄧斯特 | 提名 |
最佳預告片獎[64] | 2007年5月31日 | 最佳暑期大片 | 《蜘蛛俠3》 | 獲獎 |
MTV電影獎[65] | 2008年6月1日 | 最佳打鬥 | 占士·法蘭高和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最佳反派 | 托弗·格雷斯 | 提名 | ||
國家電影獎[61] | 2007年9月27日 | 最佳家庭電影 | 《蜘蛛俠3》 | 提名 |
最佳女演員 | 基斯汀·鄧斯特 | 提名 | ||
最佳男演員 | 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
人民選擇獎[66] | 2008年1月8日 | 最受歡迎銀幕情侶組合 | 基斯汀·鄧斯特和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最喜歡的第三部曲 | 《蜘蛛俠3》 | 提名 | ||
土星獎[67] | 2008年6月24日 | 最佳導演 | 森·溫美 | 提名 |
最佳奇幻電影 | 《蜘蛛俠3》 | 提名 | ||
最佳特效 | 史葛·斯托克迪克、彼得·諾夫斯、斯賓塞·庫克和約翰·弗雷澤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占士·法蘭高 | 提名 | ||
青少年選擇獎[63] | 2007年8月26日 | 最佳男主角:動作冒險 | 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最佳女主角:動作冒險 | 克爾斯汀·鄧斯特 | 提名 | ||
精選電影:動作冒險 | 《蜘蛛俠3》 | 提名 | ||
最佳銀幕舞蹈 | 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
最佳銀幕接吻 | 基斯汀·鄧斯特和杜比·麥奎爾 | 提名 | ||
最佳打鬥場面 | 托馬斯·哈登·丘奇 | 提名 | ||
電影大反派 | 托弗·格雷斯 | 提名 | ||
視覺效果協會獎[60] | 2008年2月10日 | 年度最佳單人視覺效果 | 史葛·斯托克迪克、特里·克洛蒂奧克斯、斯賓塞·庫克和道格拉斯·布魯姆 | 提名 |
最佳真人電影CG動畫角色 | 基斯·Y·楊、伯恩德·昂熱、多米尼克·切切雷和雷明頓·史葛 | 提名 | ||
最佳電影模型 | 伊恩·亨特、史葛·貝弗利、福瑞斯特·P·菲舍爾和雷·摩爾 | 提名 | ||
最佳特效電影視覺效果 | 史葛·斯托克迪克、特里·克洛蒂奧克斯、彼得·諾夫斯和斯賓塞·庫克 | 提名 |
參考資料
- 綜合
- Spider-Man (2002) Aw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Spider-Man 2 (2004) Aw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Spider-Man 3 (2007) Awards. The New York Times. [201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4).
- 具體各影片
- ^ 2002 Worldwid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17) (英語).
- ^ 2004 Worldwid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7) (英語).
- ^ 2007 Worldwid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29) (英語).
- ^ Worldwide Grosses. Box Office Mojo. [2014-03-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1) (英語).
- ^ The Highest Grossing Movie Franchises of All Time. CNBC. [201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5) (英語).
- ^ Spider-Man (2002). Rotten Tomatoes.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2) (英語).
- ^ 7.0 7.1 Spider-Man 2 (2004). Rotten Tomatoes.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23) (英語).
- ^ Spider-Man 3 (2007). Rotten Tomatoes.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16) (英語).
- ^ Spider-Man 3. Metacritic.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0) (英語).
- ^ 10.0 10.1 Top 25 Superhero Films of All-Time. IGN. 2005-12-16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11.0 11.1 Cruz, Gilbert. Spider-Man 2 (2004). 時代雜誌. 2011-06-03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1) (英語).
- ^ Savlov, Marc. Spider-Man. Austin Chronicle. 2002-05-10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Bradshaw, Peter. Spider-Man. The Guardian (London). 2002-06-14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10) (英語).
- ^ Thomson, Desson. Spider-Man. The Washington Post. 2002-05-03 (英語).
- ^ 15.0 15.1 Morgenstern, Joe. Spider-Man 2.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7-14 (英語).
- ^ Domestic 2002 Weekend 18. Box Office Mojo. [2020-1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Spider-Man. Box Office Mojo. [2011-06-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5) (英語).
- ^ 18.0 18.1 Nominees & Winners for the 75th Academy Awards.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5) (英語).
- ^ 19.0 19.1 Film Nominations 2002. British Academy Film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9-21) (英語).
- ^ 20.0 20.1 2003 7th Annual Satellite™ Awards. Satellite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1-16) (英語).
- ^ 21.0 21.1 Randy Edelman, Merv Griffin, Eminem Among Honorees at BMI Film/TV Awards. Broadcast Music Incorporated. 2003-05-14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5) (英語).
- ^ 22.0 22.1 The 8th 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s Winners Ans Nominees.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14) (英語).
- ^ 23.0 23.1 Complete list of Grammy nominees; ceremony set for Feb. 23. San Francisco Chronicle. 2003-01-08 [2011-06-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7) (英語).
- ^ 24.0 24.1 24.2 24.3 Previous Winners. Empire.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26) (英語).
- ^ 25.0 25.1 25.2 2003 MTV Movie Awards. MTV.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30) (英語).
- ^ 26.0 26.1 Winner and Nominees For The 3rd Annual Golden Trailer Awards. Golden Trailer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7) (英語).
- ^ 27.0 27.1 2003 Taurus World Stunt Awards Nominations (PDF). World Stunt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0-01) (英語).
- ^ 2003 Hugo Awards. Hugo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7) (英語).
- ^ 2003. People's Choice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27) (英語).
- ^ Past Award Winners. Saturn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6) (英語).
- ^ 2002 Best Original Soundtrack of the Year. World Soundtrack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0-07) (英語).
- ^ Twenty-Fourth Annual Young Artist Awards. Young Artist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05) (英語).
- ^ Gray, Brandon. 'Spider-Man 2' Amazes on Opening Day. Box Office Mojo.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Spider-Man 2. Box Office Mojo.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17) (英語).
- ^ Tobey Maguire. The-Numbers.com.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Spider-Man 2. Metacritic. [2011-06-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3-22) (英語).
- ^ Rainer, Peter. Everyday Superpeople. New York. 2004-08-07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Rabin, Nathan. Spider-Man 2. The A.V. Club. 2004-06-28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39.0 39.1 Ebert, Roger. And the nominees are .... Chicago Sun-Times. 2011-01-25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2) (英語).
- ^ 40.0 40.1 Singh, Anita. Double Bafta nomination for Winslet. The Independent (London). 2005-01-17 [2011-06-23] (英語).
- ^ 41.0 41.1 The 10th Critics' Choice Movie Awards Winners And Nominees. Broadcast Film Critics Association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19) (英語).
- ^ 42.0 42.1 AFI Movies Of The Year-Official Selection. American Film Institute.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5) (英語).
- ^ 43.0 43.1 43.2 43.3 The 31st Annual Saturn Awards Nominations. Saturn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12) (英語).
- ^ 44.0 44.1 44.2 Cosgrove, Ben. Vicious Teens And Happy Drunk Lead 2005 MTV Movie Awards Nominees. MTV. 2005-05-04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2-27) (英語).
- ^ 45.0 45.1 Soares, Andre. London Film Critics Awards 2005. Alt Film Guide. 2005-02-09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8) (英語).
- ^ 46.0 46.1 2005 Taurus World Stunt Awards Nominees (PDF). World Stunt Awards. [2011-08-2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8-11) (英語).
- ^ 47.0 47.1 3rd Annuel VES Awards. Visual Effects Society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08) (英語).
- ^ 2005 BMI Film/TV Awards. Broadcast Music Incorporated. 2005-05-18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5-02) (英語).
- ^ The 41st C.A.S. Award Winners and Nominees for 2004. Cinema Audio Society.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7-23) (英語).
- ^ 5th Annual Golden Trailer Award Winner and Nominees. Golden Trailer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13) (英語).
- ^ 2005 Hugo Awards. Hugo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5-07) (英語).
- ^ 2005. People Choice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0-27) (英語).
- ^ 2005-A* 9th Annual Satellite™ Awards - January 2005. Satellite Awards. [2011-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8) (英語).
- ^ Morgenstern, Joe. 'Spider-Man 3' Ups the Villains, Flubs the Drama. The Wall Street Journal. 2010-05-04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Ebert, Roger. Spider-Man 3 (PG-13). Chicago Sun-Times. 2007-11-16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1-17) (英語).
- ^ Mondello, Bob. 'Spider-Man 3'. NPR. 2007-05-04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6) (英語).
- ^ Spider-Man 3. Box Office Mojo.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0) (英語).
- ^ 58.0 58.1 Soares, Andre. 2008 Annie Awards. Alt Film Guide. 2008-02-09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英語).
- ^ 59.0 59.1 Gray, Sadie. The 2008 BAFTA nominations in full. The Sunday Times (London). 2008-01-16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21) (英語).
- ^ 60.0 60.1 6th Annual VES Awards. Visual Effects Society Awards.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14) (英語).
- ^ 61.0 61.1 Kilkelly, Daniel. National Movie Awards nominees revealed. Digital Spy. 2007-08-21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8) (英語).
- ^ 62.0 62.1 2008 Kids' Choice Awards nominees. Variety. 2008-03-26 [2011-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24) (英語).
- ^ 63.0 63.1 Finley, Adam. Teen Choice nominees announced. AOL TV. 2007-07-03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英語).
- ^ Archived copy. [2012-11-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4) (英語).
- ^ 2008 MTV Movie Awards: Winners. MTV.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4) (英語).
- ^ 2008. People's Choice Awards.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5) (英語).
- ^ Weinberg, Scott. 2007 Saturn Award Nominees Have Landed. Moviefone. 2008-01-20 [2011-06-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2)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