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重慶/特色條目/存檔

2009年2月

 
空襲後的重慶中心市區

重慶大轟炸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中國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此段期間日本對重慶實施轟炸超過200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重慶死於轟炸者10,000以上,超過10,0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份繁華地區被破壞。日本對重慶實施的空襲,是繼德國1937年4月西班牙內戰中對格爾尼卡(Guernica)平民實施轟炸之後,歷史上最先實行的戰略轟炸。其目的是希望透過製造大量平民殺傷,以瓦解對方抵抗的士氣。之後二次大戰中德國對英國考文垂的空襲;英、美對德國的空襲,皆為同樣的手法。日本轟炸重慶時首次大量使用燃燒彈,用以燃燒市區的房屋。到了二次大戰的末期,美國亦以相同的手段對付日本,對日本本土進行大規模燃燒轟炸。


 

重慶,位於四川盆地東部,地處丘陵地帶,多山多,故有「山城」、「霧都」的別稱。因境內嘉陵江古稱渝水,故簡稱1954年7月,重慶市併入四川省,改為省轄市。至1997年重慶重新直轄之前,重慶為副省級城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計劃單列市、並同時也是中國第一個城市綜合體制改革試點城市。1997年3月14日經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准設立重慶為中國第四個中央直轄市,也是中國中西部地區唯一的直轄市。重慶市位於長江上游,包含渝中區等多個各具特色的市區,為一個組團式的城市。重慶的總面積和總人口列中國四個直轄市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