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64主戰坦克
T-64主戰坦克是蘇聯在1960年代研發的主戰坦克,是蘇聯標準下第一款第三代的(蘇聯標準是T-62為第二代。M1、挑戰者和豹2和T-80為第四代)主戰坦克[3][4][5],僅在蘇聯及解體後的多個獨聯體國家中服役,並只裝備在一些前線軍區部隊裏。儘管T-64不像T-72主戰坦克那樣廣泛被多個國家裝備和發展,但卻是蘇聯(包括蘇聯解體後分離出來的俄羅斯、烏克蘭)日後的現代化坦克(如T-80、T-84)的基礎。[6]
T-64主戰坦克 | |
---|---|
類型 | 主戰坦克 |
原產地 | 蘇聯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1966年– |
使用方 | 蘇聯、 俄羅斯、 烏克蘭、 烏茲別克、 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 (下略,詳見使用國) |
參與戰爭/衝突 | 頓巴斯戰爭 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
生產歷史 | |
研發者 | 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 |
研發日期 | 1951年–1962年 |
生產商 | 馬利舍夫工廠(即哈爾科夫運輸機械製造廠) |
生產日期 | 1963年–1985年 |
製造數量 | 約8000[1] |
基本規格 (T-64A[2]) | |
重量 | 38噸 |
長度 | 9.225米 |
寬度 | 3.415米 |
高度 | 2.172米 |
操作人數 | 3 |
裝甲 | 20~450毫米厚玻璃纖維-鋼板複合裝甲 |
主武器 | D-81式125毫米滑膛炮 |
副武器 | 7.62毫米PKMT同軸機槍 12.7毫米NSVT防空機槍 |
發動機 | 2衝程對置活塞5DTF型柴油發動機 700匹 |
功率/重量 | 18.4匹/噸 |
懸掛 | 扭杆式懸掛 |
作戰範圍 | 500公里(標準) 700公里(附加油箱) |
速度 | 60.5公里/時 |
概況
蘇聯T-64主戰坦克是冷戰時代最具有革命性的坦克設計之一。T-64主戰坦克由位於烏克蘭哈爾科夫的馬雷舍夫工廠(即哈爾科夫運輸機械製造廠,也稱75工廠)莫洛佐夫機械設計局研製,是蘇聯標準的首款第三代主戰坦克(按此標準,T-80、M1、挑戰者2和豹2是第四代)。當時坦克設計局的局長亞歷山大·莫洛佐夫是主持經典的T-54主戰坦克的設計師。
T-64坦克的最為突出的技術革新就是裝備一門使用分裝式炮彈和自動供彈的115毫米滑膛炮(型號2A21/D-68,後升級為125毫米2A26),讓坦克毋需專職供彈手(副炮手),使乘員從4名減少到3名,減少坦克體積和重量,也是第一款使用複合裝甲的坦克[7]。當時,T-64的乘員笑說這設計師是因聽了諾門坎戰役產生的軍旅歌曲《三個坦克兵》(Три танкиста)才有感而發,是以設計了僅需三名坦克兵的T-64。[8] T-64系列也為蘇聯坦克技術開了先河,目的是使蘇聯紅軍在技術競賽上領先北約,比如:1967年研發的T-64A首次裝備了125毫米滑膛炮、同期研發的T-64B首次成功發射炮射反坦克導彈等。正是這一系列的技術革新,為蘇聯(俄羅斯)坦克日後發展方向奠定基礎。儘管T-64於1960年代末飽受新技術帶來故障率問題的困擾,但無論是成本優先的T-72,以T-64為基礎的技術優先的坦克T-80、T-84,還是試圖在技術先進與生產成本上取得平衡的T-90、T-95,都無一不有T-64的影子。[9] T-64內部空間狹窄也限制了其現代化升級的潛力。
蘇聯視這款坦克具有革命性、先進性,故此這款坦克的消息被嚴密封鎖,T-64發展過程始終籠罩在神秘的迷霧中。直到1970年3月,西方情報人員方從當時在白俄羅斯軍區軍事演習的照片中發現這款神秘坦克,並以年份編號為「M1970」。參考T-72坦克的諜照以後,情報人員以為這款「M-1970」就是T-72的早期型號,[9] 並把一些T-64的升級型、T-72的原型稱作為「T-67」、「T-70」。[10] 一直到了1976年T-64進入蘇聯駐東德部隊服役時,北約才發現了對M1970之誤讀。然而,蘇聯對T-72的大肆宣傳讓北約對T-64一無所知。到了1978年,蘇聯軍官維克多·蘇沃洛夫叛逃英國後,北約才概括了解T-64。T-64一直是機密直到1985年在蘇德戰爭40周年莫斯科勝利日閱兵中公開展出。及至蘇聯解體,T-64系列才走出謎團。[9]
不像莫洛佐夫主持的另一款經典T-54坦克,T-64只被蘇聯軍方採用,蘇聯政府從未允許其出口到其他國家或地區。直到1985年T-72B坦克出現為止,T-64在大部分性能上都優於蘇聯當時的其他坦克;西方陣營也是到了1979年德國豹2型坦克及美國M60A3問世後才有能與1976年服役的T-64B匹敵的坦克(例如同樣配備橫風傳感器,模擬式彈道計算器,激光測距儀等)[5]。1976年T-64A在東德的蘇聯駐東德部隊裏部署[9],後來又在匈牙利南方部隊裏裝備。1981年起這兩支部隊又先後裝備了T-64B坦克。除了在蘇聯駐外和西方軍區的精銳部隊中服役,一些國內常規部隊也有裝備T-64,比如奧迪沙軍區的第14軍。
蘇聯解體後,繼承T-64資產的前蘇聯國家不多,大部分都集中在是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而白俄羅斯持有的T-64缺乏技術與維護能量,因此沒有繼續使用。T-64的研發部門及主生產廠都在烏克蘭,因此烏克蘭軍方一直改良T-64系列坦克[11][12],並研發出不少衍生車型。俄羅斯在蘇聯解體時承接了4千餘輛的T-64系列坦克,但也因為缺乏後勤來源大多轉入封存,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後有部分解封交付盧干斯克與頓內茨克政府使用。
研發歷史
早期摸索
1951年,坦克工程師亞歷山大·莫洛佐夫所率領的研發團隊開始進行T-54以後的下一代坦克。這個高重要度的計劃在1953年正式被委派給位在烏克蘭哈爾科夫的莫洛佐夫設計局(烏克蘭語:Харківське Конструкторське Бюро з Машинобудування ім. О.О. Морозова,簡稱ХКБМ。英文簡稱「KMBD」)完成。[9]
430工程
新型坦克的設計項目始於1952年,1954年方案獲批,並賦予430工程的編號,由KB-60M設計組負責。這個小組主要由哈爾科夫的馬里舍夫第75號運輸機械製造工廠(簡稱馬里舍夫工廠,конструкторское бюро Харьковского завода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машиностроения №75 им. Малышева)的一批剛從下塔吉爾(烏拉爾機車車輛廠所在地)搬遷回來的工程師組成,組長為領導莫洛佐夫設計局的亞歷山大·莫洛佐夫。 430項目最初構想是在T-54尺寸與重量範圍內設計火力、裝甲與機動性要好得多的坦克。
430工程試驗車的各個特點為冷戰早期的華約陣營坦克設計觀念帶來革新。新型的600匹馬力的兩衝程H形水平對置活塞的5TD柴油引擎體積緊湊到即使加上兩個分別裝在兩側的變速箱也只佔相當於T-54引擎艙一半的空間,因而可以輕鬆「壓縮」動力傳動室的容積降低坦克車體的高度。配搭每側6個550毫米小直徑的負重輪和全鋼插銷履帶。行走裝置和扭杆式懸掛系統比以往的更輕巧,並在第1、2、6負重輪加裝液氣懸掛裝置,全車重量約36噸。[13] 430工程試驗車使用了鑄造炮塔,配備了在之前多次在T-54系列底盤試驗車上接受測試的,適配「彗星」穩定器的D-54TS線膛坦克炮(後來賦予代號U-8TS,由於在之前165工程,也就是T-62A的試驗性裝備,該炮獲得2A24的炮兵裝備總局代號),採用了與T-62坦克類似的退殼裝置,並安裝了7.62毫米SGMT同軸機槍和14.5毫米KPVT重機槍。正面裝甲厚度為120毫米,本來計劃在430工程樣車中使用複合裝甲,但在其製作過程中複合裝甲並未能完成,因此正面裝甲由3層壓延鋼板構成。[9] 新的設計還包括寬基合像光學測距儀,以提高遠射程接戰火炮的精度。 430工程還有另一種替代用的分支項目430U也做出了技術驗證樣車,配備有122毫米火炮和160毫米裝甲,證明了中型坦克底盤是完全可以配備重型坦克的火力和防禦力的。
430工程試驗車獲得了蘇聯政府領導國防工業的德米特里·烏斯季諾夫 (Dmitriy Ustinov) 的支持。第一批製作了3輛樣車,首輛樣車於1958年完成組裝,其測試工作從1959年一直持續到1963年。[14]從一開始5TD發動機就暴露出可靠性差的問題。 與此同時,由下塔吉爾的烏拉爾機車車輛廠(183工廠)的列昂尼德·卡爾采夫領導的另一支設計小組在開發140工程項目(其實140工程最早就是莫洛佐夫牽頭研發的,後來莫洛佐夫從下塔吉爾回到了哈爾科夫,這個項目就由卡爾采夫接手繼續完成,這是基於T-54的改良版,最終發展為T-62),試圖與莫洛佐夫領導的430工程項目競爭。最終莫洛佐夫靠自身影響力,讓蘇聯政府最終確定以430工程樣車為新概念結構坦克的原型車。[14] 但由於430工程試驗車戰技指標方面並沒有表現出與蘇聯現役主力T-55坦克相比的明顯優勢,因此莫洛佐夫決定繼續改進,並把現有的研究成果轉入432工程項目。
T-64(432工程)
430工程在性能上雖然較現役坦克改善,但是相對起下塔吉爾進行的165工程,在技術上的革新性就顯得不足,因此430工程在1961年遭到蘇聯部長會議中止。但莫洛佐夫發揮了他的政治影響力促成蘇聯高層同意繼續由他率領的團隊研發蘇聯下一代坦克,165工程,以及延續的166工程則作為他的產品推出前維持蘇聯裝甲部隊戰力的墊檔產品,而這項研發計劃代號被授予稱432工程,也就是未來的T-64。
432工程項目始於1961年,第一輛原型車1962年3月15日在馬里舍夫工廠下線。[13]它承襲了430工程的傳動結構,但換用了OKB-9設計局新發展的D-68坦克炮(後來稱為2A21)和電動液壓複合式自動裝彈機。D-68口徑115毫米,但與同設計局為T-62配備的U-5TS滑膛炮為不同裝備,它使用了分離式裝藥,可將發射藥與彈頭分開裝載於炮塔下方的彈藥吊籃,並由自動裝填機負擔裝彈任務,所以432工程省略了裝填手,坦克車組降低成3人(車長、駕駛員、炮手),節省了戰鬥艙空間需求,使坦克噸位更加輕盈。相比430工程樣車,432號工程的早期樣車只有30.5噸,足足減少了近16%。
但是,在英國武官藉由布拉格之春的機會實地檢查T-55坦克後,西方國家知道中口徑坦克炮貫穿力已對蘇聯坦克失效,從1950年代後期朝向以L7線膛炮為技術標竿,採用全105坦克炮規格的坦克部隊發展,在1960年代初已經有百夫長6型、M60巴頓坦克,蘇聯分析情報後確定西方國家的105毫米火炮水平遠超預期[9],當時432工程使用的140毫米厚度均質鑄造鋼龜殼型炮塔無法抵抗。這使得432工程投入更多的新技術,也就是後來所熟知的複合裝甲。432工程最初使用的複合裝甲是由80毫米厚度鋼板外殼,搭配兩層均為52毫米厚度的纖維強化塑膠,以及20毫米鋼板內殼結合而成,可防禦330毫米穿甲深度的動能彈頭。但這個防禦效果仍認為不足,改良後的複合裝甲材質換用了鋼質與鋁合金結合的複合裝甲,防禦效果為400毫米穿甲深度的動能彈頭、450毫米穿甲深度的化學能彈頭。由於裝甲強化,抵銷了原先省去車組的減重效果,432工程車重回到了34公噸。為了提升其機動性能,團隊將引擎換用動力增加到700匹馬力(515kw)的5TDF引擎,432工程後期樣車仍然具備強悍的機動能力,甚至比當時蘇軍裝備的T-62主戰坦克更迅捷,能配合BMP-1步兵坦克一同作戰[7]。
432工程最終成品在1962年9月完成,1962至1963年完成了6輛同型車。雖然在測試期間發現車輛有許多的設計瑕疵與不合格情況,但是仍在政治力推動下啟動量產,並企圖將此量產擴張到全部蘇聯坦克工廠實施。最初部署在哈爾科夫附近的近衛坦克第41師以及白俄羅斯軍區的近衛坦克第37師用於部隊測試。2衝程5TD發動機在432工程上被證明仍不可靠,懸架問題也依然存在,輕便型行動裝置的可靠性較差,經測試自動裝彈機構較高的幾率會發生故障(T-64的糟糕表現,以至後來軍方最終支持來自下塔吉爾的烏拉爾機車車輛廠以解決T-64A樣車可靠性的名義,對T-64設計進行改良的「172工程」。)。
1966年12月30日,432工程項目產品正式進入蘇軍服役,並命名為T-64。[13] 次年1月2日,蘇聯國防部正式接受首批T-64。[15]從1963年的432工程原型車至1969年停產,包含原型共生產了1,192輛T-64。
另一方面,在432工程項目進行過程中,研發部門曾進行換裝燃氣渦輪發動機的可行性試驗,代號003工程、004工程,又稱為T-64T。T-64T的003工程項目動力換用一部GTD-3TL發動機,該發動機輸出功率700匹(515千瓦),004工程則使用GTD-3TP發動機,輸出功率950匹馬力,其餘部分與T-64相同。初期的燃氣渦輪引擎測試時受到吸入空氣質素影響輸出功率表現,T-64T在一系列試驗後被擱置。[9]
T-64A(434工程)
430工程量產後出現大量的問題,並造成配備部隊的諸多麻煩,這些問題最後歸納出來的原因是無法靠舊技術產製的零附件滿足新坦克的性能規格需求,因此採取更激進的全面研製升級計劃勢在必行。1963年,蘇聯決定進行全面性升級的430工程研發計劃,也就是T-64的改良型,並命名為「434工程」。
當裝備120毫米炮的英國酋長坦克於1960年代初出現時,蘇軍發現他們面臨着火炮危機。[16] 434工程把來自彼爾姆的第172武器廠的125毫米口徑D-81滑膛炮配備到坦克上。[15] 由於D-81佔用的空間太大,所以434工程樣車如果使用4乘員設計(也就是有填裝手)的話就只能攜帶25發炮彈:這樣少的載彈量是無法滿足蘇聯軍方的需求的。於是434工程決定沿用3乘員與自動裝彈機的設計,成為第一款裝備自動裝彈機的真正意義上的主戰坦克。[17] 434工程採用的6ETs10自動裝彈機能攜帶28發彈藥,最大射速達每分鐘8發,與2E23炮塔穩定器以及TPD-2-1(又稱1G15-1)觀瞄鏡配搭。為方便夜間行車,434工程樣車配備了TPN-1-43A紅外夜視潛望鏡,並在主炮左側安裝L2G紅外光探照燈作夜視系統照明。[9][15]
434工程原型車首批於1966年交付,在經過從1966年到1967年的反覆測試後,決定在第600輛T-64下線後開始投產,並於1968年批准定名為T-64A在蘇軍服役。領導項目組的亞歷山大·莫洛佐夫因T-64A的設計成功獲1967年列寧獎(Ленинская премия)。 1967年8月15日蘇聯政府決定除哈爾科夫馬雷舍夫工廠量產外,還將T-64坦克生產的任務擴大到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和下塔吉爾烏拉爾機車車輛廠。
T-64A坦克前部裝甲採用K型複合裝甲,材料構成由外至內分別為:鍛壓鋼板、陶瓷材料、高硬度鍛壓鋼板、強化玻璃纖維材料、陶瓷材料和防中子襯層。其中陶瓷材料層為剛玉陶瓷,內層鋼板的硬度遠大於外層,強化玻璃纖維材料則為裝甲提供較好的韌性[5],裝甲最外層有3~4條加強筋以及V型凸起,具備防浪、防彈和登車防滑功能。坦克其餘部分裝甲使用裝甲鋼板焊接而成。炮塔採用整體鑄造加頂部焊接工藝,同軸機槍射孔附近的炮塔壁厚約為400mm,主炮兩側的間隙裝甲中填有填料,頂裝甲板厚度約為40~80mm不等,炮塔側面裝甲厚120mm,後部裝甲厚90mm。[18]
T-64A的炮塔比較矮小,呈圓卵形,相比T-62全車高度低了110mm[18]。由於沒有裝填手,因此炮塔內只有炮手、車長兩人,分別位於炮塔左右。炮塔內安裝一門D-81式(又稱2A26式)125毫米滑膛炮,為單肉結構,採用橫楔滑動式炮閂。炮管較長,中央有用於排除膛內火藥氣體的圓筒形抽煙裝置,外部包有4段輕質金屬熱護套。發射常規彈時炮管壽命為600~800發,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則為280發。與D-81搭配的6ETs10液壓自動裝彈機,彈丸和藥筒均放在裝彈槽中,再一同裝進炮膛,射速約為6~8發/分。[9]由於彈丸是水平擺放、而可燃藥筒是豎着垂直放置在炮塔下方的L形彈藥架上,造成揚彈過程比較煩瑣,而遇到裝彈機故障時手動上彈則更麻煩。[17][18]藥筒的這种放置在戰鬥室周圍的方式還封閉了戰鬥室與駕駛室之間的通道,乘員在坦克內移動困難;此外,相比T-72坦克的裝彈機發射藥筒被水平放置,增加了彈藥的投影面積。 在主炮右側安裝了一挺7.62毫米PKMT同軸機槍,彈帶供彈,射速650發/分鐘,有效射程1000米,備彈2000發。炮塔頂部的車長指揮塔旁則安裝了一挺12.7毫米NSVT防空機槍,彈鏈供彈,高-平兩用,具備360°旋轉能力,備彈300發。[14]
車體兩側的擋泥板上加裝小型彈簧式裝甲板(又稱魚鰓式履帶側裙),以保護懸掛系統上半部分以及坦克兩側,但這些裝甲板很脆弱因此經常被坦克兵束之高閣。在生存能力上,T-64A內裝具備核生化防護能力的集體超壓式防護系統。由於主炮射擊時會造成封閉車體內氧氣含量劇減,因此T-64A還備有供氧設備,總供氧時間可達30分鐘。[14] 另外,T-64A的進出活門比T-64加寬了。炮塔前部有一些儲物空間:炮塔右側有一個儲物艙,左側有3個個人儲物箱。坦克排氣管則裝在炮塔後面。
雖然到了1969-1970年試驗結果表明,T-64A終於開始變得可靠了。但是發動機耐用性的問題一直困擾着T-64A可靠性,甚至面臨停產的命令。另外,製造一輛T-64需要工時是T-62的四倍,價格也成倍增加;輕便型行動裝置再增加負荷的升級潛力無疑是非常有限的。品控方面的改進開始見效成功挽救了T-64A,於1971年開始生產計劃。 但1967年11月烏拉爾機車車輛廠被指示在T-64A上安裝V-2系列家族中的增強型發動機以及本廠自動裝彈機,即「172工程」。競爭對手的「172工程」進一步發展為「172M工程」,僅保留了T-64A複合結構的裝甲車體和傳動裝置,憑藉承諾比T-64A好的可靠性以及成本方面優勢贏得了支持,命名為「T-72」於1973年8月入役蘇軍。
為了進一步滿足部隊的需求,T-64A一進入部隊服役就馬不停蹄地開始升級改良計劃。在T-64A服役僅僅3年後,第一個改進型就出爐了。改進項目包括:
- 射控系統升級,用合像式測距的TPD-2-49炮手觀瞄潛望鏡替換原有的TPD-2-1,炮手瞄準夜視鏡升級為TPN-1-49-23,同時炮塔穩定器升級為2E26穩定系統。
- 加裝駕駛員用TBN-4PA和車長用TPN-165A兩套夜視鏡。加裝R-123M電台設備。
- 原有的NSVT 12.7毫米防空機槍被移到車長指揮塔上,讓車長可以在不把身體暴露在車外也能通過電傳系統以及PZU-5瞄準鏡在車內操縱機槍,備彈300發。
- 具備安裝KMT-6反地雷系統的能力。[5]
1973年,T-64A的指揮型T-64AK也投入現役[5]。這款坦克搭載了一台R-130M電台以及10米長可伸縮天線。由於天線太長,因此只能在停車並有一定的偽裝措施下才能展開天線,另外也因為安裝天線的原因而卸下了原本配備的防空機槍。同時T-64AK還裝備了PAB-2AM炮兵指示器以及TNA-3導航儀。這些指揮系統由一台汽油輔助動力發動機提供能源。
到了1976年,武器系統又一次更新:主炮升級為同為125毫米的D-81TM式(又名2A46)滑膛炮,炮塔穩定器升級為2E28M2,自動裝彈機替換為6ETs10M。原有的夜視鏡也更換為新式的TNPA-65夜視鏡。配備的新式發動機能支持汽油、柴油、煤油三種燃料。
儘管自1980年T-64B投產後T-64A就馬上停產了,但這沒有阻止T-64A繼續改進的腳步。1981年,T-64A炮塔兩側各加裝一套81毫米902A式煙霧彈發射器,每套發射器備彈6發;同時原來脆弱的魚鰓式履帶側裙被更換為更耐用的橡膠側裙。到了1985年,部分T-64A坦克加裝了反應裝甲(類似T-64BV),也有部分坦克的觀瞄設備更換為更先進的TPD-K1激光測距器。而T-64A的前身,共生產了600輛的T-64坦克,則在1977年到1981年間逐步升級為T-64R,除了保留原有的115毫米主炮以外,所有設備升級到T-64A的水平。由於T-64R設計目的是讓原有的T-64向T-64A靠攏,所以T-64R與T-64A外觀很像,尤其是重新設計的外部儲物空間和排氣管。[15]
另外,5TDF發動機的問題也導致軍方關注了更成熟的設計。早在1961年,432工程項目分支,436工程開始。[19] 這個項目與432工程區別在於裝備了V-45-K型V12發動機,一共3輛原型車,並在1966年到1967年在鄂木斯克和列寧格勒完成測試。類似的還有434工程的分支438工程(後改稱439工程),與434工程區別也是在於裝備了V-45發動機,直到1969年一共生產了4輛樣車並完成了相關測試,表現出強大的機動性,但沒有大量投產。V-45在T-64坦克上試水成功後,成為了從1967年開始研發的T-72坦克的動力核心。[15]
T-64B(447工程)
升級改良T-64A之際,T-64系列新版本亦展開研發。1970年代初,T-64設計組進行各種改進,嘗試把T-64A推往更高水準。T-64A改進計劃始於1972年,配備更強勁的引擎和更堅固的炮塔。其基礎源於這兩個項目:
- 447工程:1973年8月獲批開始,將「眼鏡蛇」(Kobra) 無線電制導炮彈系統與1A33射控系統結合到改進的T-64A中。裝有無線電制導炮射導彈系統的T-64A試驗車於1969年9月交付試驗。
- 476工程:裝有改進的射控和新的炮塔裝甲,配備與T-80UD相同的1000匹(735千瓦)6TD發動機的T-64A試驗車。
後來,繼續發展447A工程項目成品1976年9月3日定名為T-64B。T-64B第一次公開露面在1985年「五九」勝利節閱兵上,引來北約強烈關注。[18]
T-64B車體佈局與T-64A大概相同,但重新設計了車體和炮塔裝甲。[14] 主炮採用D-81K滑膛炮(又稱2A46-2),可以發射一系列採用半可燃藥筒的分裝式125毫米彈藥,並能發射9K112「眼鏡蛇」無線電制導反坦克炮射導彈(北約代號「AT-8 鳴禽」),配以改進的2E26M炮塔穩定器、兼容炮射導彈的6ETs40自動裝彈機。9K112導彈重量23.2公斤,射程4公里,穿甲能力可貫穿600毫米軋壓均質裝甲,導彈設計成與普通125mm彈藥相同的分裝式,自動裝彈機將兩個部分合在一起送入炮膛。其控制導彈的制導系統安裝在車長艙門前方。
1A33 Ob射控系統用激光測距儀代替了早期的合像式測距儀,比原T-64A的射控系統提高了射擊精度,包括以下部分:
- 1V517彈道計算機
- 1G21觀瞄設備,具備激光測距功能
- 1B11側風探測器
- 耳軸傾斜傳感器
T-64B安裝先進電子設備導致價格上漲,由於9K112導彈系統成本較高,因此447工程項目產生了一個無炮射導彈發射能力的分支項目:437A工程。437A後來被定名為T-64B1,能與T-64B互換95%的零件。[15] 一輛帶有炮射導彈系統的T-64B坦克可攜帶28枚炮彈加8枚導彈以及1250發7.62毫米機槍彈,而沒有炮射反坦克導彈發射能力的T-64B1可以攜帶多達37發炮彈和2000發7.62毫米機槍彈。[15]
T-64B/B1車身後部可裝兩套潛渡通氣筒,分別用於發動機與乘員艙。[14] 在沒有輔助設備的情況下泅渡通過1.8米深的水域,而安裝通氣筒後可以潛渡5米深水域。
T-64B/B1對應的指揮型坦克T-64BK/B1K面世,其指揮系統設備與T-64A差不多:R-130M電台和10米可伸縮天線、升級了TNA-4導航儀、汽油輔助動力發動機。可攜帶28發炮彈。[15]
在生產過程中T-64B也在不斷升級。1979年改裝了902B型煙幕彈發射器。從1983年開始,在T-64B坦克的炮塔頂上加裝了新的樹脂/鉛貼防中子輻射襯層。1985年1月15日,T-64B/B1的新升級型於測試後得到官方認可。其主炮更換為2A46M1型滑膛炮,炮塔穩定器升級為2E42型,炮射導彈系統升級為9K112A型,並安裝了6ETs40-2S裝彈機與之匹配。炮塔兩邊各加裝1組4發的902B「烏雲-2」型煙霧彈發射器。無線電系統升級為R-173「空格-R」電台和R-173P「空格-P」接收機。 另外,根據1982年黎巴嫩戰爭時敘利亞與以色列交戰的經驗,對以色列的M111穿甲彈試射的結果,證明能穿透T-80首上裝甲,開始在早期批次T-64B的傾斜裝甲上額外焊裝了一層裝甲鋼板補強。
1979年,基於5TDF發動機的下一代產品6TD發動機開始生產。這款發動機能用於T-64A/AK/B/B1/BK/B1K上。自1983年起,部分T-64系列坦克更換6TD-1發動機後以新型號進入部隊,分別重命名為T-64AM/AKM/BM/B1M/BKM/B1KM。[15]
黎巴嫩戰爭期間以色列使用Blazer爆炸反應裝甲(ERA) 推動了蘇聯在爆炸反應裝甲領域的研發,於1985年研製成「接觸-1」反應裝甲。裝有「接觸-1」反應裝甲的T-64A和T-64B坦克分別稱為T-64AV和T-64BV,在車體正面裝甲和炮塔上有特殊的固定座,車體側面有特殊的安裝框架。
烏克蘭實施的現代化版本
1987年,T-64系列全部停產。然而由於T-64的研發部門(莫洛佐夫設計局)、生產工廠都在烏克蘭,蘇聯解體後,烏克蘭除了接收兩千餘輛T-64坦克,還保有了產製能量,所以當俄羅斯將T-64退役存後,烏克蘭國內則繼續讓T-64服役,也繼續開發該車型的升級改造工作。[12]
到了1999年,烏克蘭完成了兩個升級型號的開發工作:
- T-64BM2(447AM-2工程):配備能輸出850匹(625千瓦)的動力的5TDFM發動機、與T-80UD、T-84相同的KBA-3坦克炮、1A43U射控系統、6ETs43裝彈機、9M119「反射」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11狙擊手」)系統。[15]
- T-64U:配備1A45射控系統、PNK-4SU與TKN-4S兩套車長用觀瞄設備,以及PZU-7防空機槍瞄準鏡。這些新設備讓車長在必要時能直接在指揮艙裏直接操作主炮。這款坦克又叫BM「刀鋼」(烏克蘭語:БМ Булат。轉寫:BM Bulat)。[11][20]
這兩款T-64升級型都安裝了「接觸-5」模塊式反應裝甲,能有效抵禦穿甲彈的穿透,相比之下舊款安裝的「接觸-1」只能抵禦反戰車高爆彈的穿透。這兩個升級型有部分坦克換裝了動力更強大的1000匹(735千瓦)6TDF發動機。
在1999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日慶典上,T-64BM「刀鋼」第一次公開亮相。T-64BM的研發工作一直持續到2005年,並得到了軍方的肯定。[21]
2010年10月,烏克蘭訂購的29輛T-64BM的第一批10輛開始服役[21][22];到了2011年12月20日,第二批10輛也已經交付到駐紮在切爾尼戈夫州的陸軍第8軍[23]。預計最後一批9輛將於2012年交付。根據各方數據估計,烏克蘭軍方有81至94輛T-64BM坦克。[21]
生產歷史
T-64系列首次正式量產是在1967年,比T-72稍早。實際上,這坦克系列早在1963年已經進行預生產,並在1967年開始正式服役。莫洛佐夫設計局在T-64上花費了不少心血,目的是讓這款新坦克能取代老舊的IS-3和T-10兩款重型坦克在獨立坦克營的地位。同期設計生產的T-72則計劃接下其上一代的T-55和T-62的班,列裝各個蘇聯裝甲部隊,並出口到包括華約國家在內的國家及地區。
T-64首次在主戰坦克引入了自動裝彈機,一直到現在仍舊服役的T-64各改進型號甚至基於T-64的T-80坦克都還在使用(除了烏克蘭的T-80-120式)。T-64的早期生產型裝備的是特殊的D-68/2A21滑膛炮(使用分體式炮彈,與T-62坦克裝備的,使用整體式炮彈的的U-5T/2A20不一樣,極易混淆),直到正式量產才升級為125毫米口徑D-81滑膛炮(2A26)。
由於價格較高,而且結構複雜,因此T-64系列產量不大,遠遠小於結構簡單、易於戰場維護的T-72。當然,由於T-72的結構原因,因此早期T-72的防禦能力沒有T-64強大(得益於T-64的K型複合裝甲),但也因此生產也相對簡單,產量容易提高。而且受到輕便型懸掛與行動系統部件設計的限制, T-64升級潛力無疑較差,所以,T-64沒有在蘇軍普遍裝備,蘇軍(包括駐外部隊)只有幾千輛這系列坦克,並且不曾出口到任何國家或地區。1987年,T-64全系列停產。
蘇聯解體後,大部分T-64坦克由俄、烏兩國繼承並繼續服役。21世紀初,烏克蘭開始生產自行研發、升級改造的T-64BM「刀鋼」主戰坦克,並已在烏克蘭陸軍服役。
主要型號
- 430號項目(1957年):原型車,裝備1門D-54TS式100毫米火炮、120毫米厚的裝甲以及580匹(427千瓦)2衝程對置活塞5TD引擎,重量為36噸。
- 430U項目:430號項目的改進型,換裝了D-25TS式122毫米火炮以及160毫米厚的裝甲。
- T-64(432號項目,1961年):樣車裝備了D-68式115毫米火炮,帶有夾層材料的複合裝甲以及5TD發動機,以此生產了600輛T-64早期批量生產型[24]。
- T-64R(432R項目):1977年至1981年的T-64現代化改造型,裝載Korzina自動裝填器,能裝載全車40彈藥中的30發[24]。除了仍舊裝備115毫米火炮以外,其他設備與T-64A相同,共改造了600輛[24]。
- T-64A(434號項目):量產型,共製造超過1400輛[24],配備D-81式125毫米火炮(2A26)、魚鰓式履帶側裙、改進型照準器,並且在第五路輪上加裝了液氣懸掛裝置[5],美國將其命名為T-64 M1981/1[25]。
- T-64AK(446號項目,1972年):T-64A指揮型,配備一台R-130M電台和10米長可伸縮天線、TNA-3導航系統,沒有安裝防空機槍,可裝載38發主炮炮彈。
- 447號項目:T-64B原型車,可以看做是配備9K112反坦克導彈系統以及a1G21照準器的T-64A。此車現在陳列於基輔博物館。447工程發展出兩種分支:447A與437A
- T-64B(447A項目,1976年):量產型,共製造了約1200輛[24]。裝甲是過去T-64A的重設計版本。裝備有1A33射控系統,D-81Tm式125毫米火炮(2A46M-1),9K112-A「眼鏡蛇」反坦克導彈系統(北約代號AT-8「鳴禽」),TPN-1-49-23照準器,2E26M穩定器以及6ETs40自動裝彈機。1985年後生產的T-64B裝備更堅固的傾斜裝甲,早期批次的T-64B也加裝16毫米厚前裝甲板。
- T-64B1(437A項目):無炮射導彈功能的T-64B簡化版,可裝載37發炮彈,約生產了400輛[24]。
- T-64BK和T-64B1K(446B項目):T-64B/B1指揮型,配備一台R-130M電台和10米長可伸縮天線、TNA-4導航系統以及AB-1P/30輔助動力單元,沒有安裝防空機槍,可裝載28發主炮炮彈。
- T-64BM2(447AM-2項目):T-64BM升級版,加裝「接觸-5」反應裝甲、橡膠履帶側裙,射控系統升級為1A43U型,發動機升級為5缸850匹(625千瓦)的5TDFM發動機,而自動裝彈機升級為可以填裝9K119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11A「狙擊手」)的6ETs43裝彈機。
- T-64U(447AM-1項目,又叫BM「刀鋼」):參照T-84主戰坦克研發的烏克蘭的T-64B改進型,在T-64B基礎上安裝「諾伊」反應裝甲並裝備了9K120反坦克導彈系統(能發射9K119「斯維爾」與9K119M「反射」兩種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11/AT-11B「狙擊手」),換裝1A45「伊爾提什」射控系統、TK-4S型車長用觀瞄設備、PZU-7防空機槍瞄準鏡、TPN-4E「暴風雪-E」夜視鏡,以及1000匹(735千瓦)6TDF型發動機。2011年10月已有76輛該種車服役。
衍生型號
- BREM-64(447T工程):在T-64A底盤上開發的裝甲回收車,配備1台2.5噸輕型起重機、推土鏟、牽引杆、焊接設備等。只建造了少量此型號車輛。
- BMPV-64:烏克蘭將T-64改裝成重型裝步戰車,基於T-64底盤,但外殼經過重新設計並在側面加裝乘員出入口(類似其他蘇軍BMP戰車的設計)。配備一門30毫米遙控機炮。戰鬥重量為34.5噸。第一輛原型車在2005年完成。[26]
- BTRV-64:與BMPV-64相似的裝甲運兵車。[26]
- UMBP-64:特種車輛平台,可以在其基礎上改裝為消防坦克、救護車、自行防空炮等。
- BAT-2:快速戰鬥工程車,車頭安裝了一台巨大的全軸可調的V型液壓推土鏟,車尾安裝了鬆土釘,車頂則有一台2噸的起重機,總重量達到40噸。全車乘員8名,司機、車長、無線電通信員各一,以及5名戰鬥工程師。這款工程車設計目的是取代老式的基於T-54底盤的BAT-M戰鬥工程車,但由於價格太高導致華約國家只能少量裝備,直到冷戰結束也沒有完全取代BAT-M的地位。
服役歷史
T-64坦克自開始研發以來就長期保密,以至西方情報人員在蘇聯軍官維克多·蘇沃洛夫叛變到英國之前,認為他們眼中的「M-1970」(也就是T-64)是T-72的一個簡化版,甚至有專家認為M1970是T-64/T-72的原型車、T-64就是T-72A。[10] 蘇聯解體前T-64不曾出口過任何國家或地區,因此這款坦克只有很少實戰經歷——比如第一次車臣戰爭[7]。
T-64最初於1967年在蘇聯近衛坦克第41師以及基輔軍區服役[27],這很大程度是因為這兩支部隊離生產廠比較近,一旦在服役過程中出現技術問題也能很快得到廠房的技術支持,另外也方便在T-64裝備前期能讓乘員從廠房技術人員那裏學習這款新式坦克的操控與維護。
T-64坦克主要部署於蘇聯歐洲邊界附近的蘇軍1級坦克師、獨立坦克團,駐紮在莫斯科附近的近衛師,以及蘇軍駐紮在東德的駐德集群和北約鄰近的匈牙利的部隊;也有一些處於低戒備狀態的部隊裝備了這款坦克。[10] T-64A於1970年代初首次部署在蘇聯西部軍區。1976年北約發現T-64A坦克抵達蘇軍駐德集群部署承擔任務,主要部署在東德北部地區的近衛坦克第2軍團,第3軍團和近衛第20軍團。直至被T-80開始取代。1991年蘇聯解體,在烏拉爾山脈以東其他一些前加盟共和國也以少量的T-64坦克,包括哈薩克和烏茲別克。
德涅斯特河沿岸戰爭
T-64的第一次戰鬥布署是在1992年5月由摩爾多瓦共和國德涅斯特河沿岸的俄羅斯部隊從奧迪沙軍區近衛第59摩托化步兵師接管展開的。當時部署的是18輛T-64BV坦克,至少有3輛在戰爭中被摧毀(被100毫米的牽引式反坦克炮和兩枚以上的RPG-7擊毀而且被曾被燃燒瓶阻住腳步[28][6]),2輛受損(這兩輛坦克在戰後經過維修後重新服役)[29]。
俄烏戰爭
第一階段(2014年-2022年,俄國扶植親俄武裝並秘密派出俄軍參戰)
2014年在烏克蘭軍隊與俄國及其建立的「頓內茨克人民共和國」等分裂勢力之間的戰鬥中,雙方使用了多種T-64坦克。俄國為其入侵烏克蘭組織的部隊提供了在俄軍中已基本退役處於封存狀態的T-64,並試圖藉此讓外界認為其提供的坦克是自烏克蘭武裝部隊繳獲[30]。烏克蘭軍隊廣泛使用了T-64BV以及少量改進的T-64BM。烏克蘭軍隊損失主要是T-64BV。主要是RPG和使用火箭發射器的火炮攻擊造成的。損失的大部分T-64BV的反應裝甲老化,沒能提供足夠的保護。
第二階段(2022年俄軍全面入侵烏克蘭)
至2022年戰爭全面爆發前,現代化改裝後的T-64系列仍是烏克蘭武裝部隊主要裝備的坦克[31]。
評價
優點
T-64擁有一些後來的T-72坦克沒有的優點:
- T-64使用的液壓自動裝彈機填裝速度比T-72的電動裝彈機更高(填裝程序只需6到13秒即可完成,而T-72需要6.5到15秒),可靠性更高,而且行進間填裝時受地面顛簸造成的影響也更小。T-64在連續開火模式下,裝彈機能自動連續填裝同一種彈藥,填裝速度最快可以低於5秒。經過現代化改裝的T-64更可以在填裝最後一步完成時提前後轉裝彈機讓填裝效率進一步提高。[17]
- 由於T-64裝備了各種助力系統以及輕巧的懸掛系統,因此乘員舒適度比T-72高得多(很大程度是因為T-72比T-64多出5噸重量,而扭杆懸掛每側只有3支液壓減振器所致)。[10]
- 依靠K型複合裝甲和附加反應裝甲,T-64從問世後的各種升級版,防禦能力在當時都一如既往地優良。[10]
- T-64B系列的射控系統相比同期出產的T-72的出色不少,少有後者擊不中敵人的尷尬。
- 車長指揮塔擁有良好的視野,並且車長可以在炮塔內即可操作炮塔上的防空機槍,甚至在緊急時能操縱主炮瞄準儀。[10]
缺點及問題
然而T-64卻有幾個缺點:
- 主炮最大俯角只有-6°,讓T-64即使居高臨下也難以對山下、懸崖底下的敵人進行打擊,給防守戰帶來麻煩。[32]
- 各個乘員艙太小,讓一些身高較高的乘員身體需要佔用部分儲存艙空間才能伸展開來,這狹小的空間同時讓長距離行進時容易感到疲累。
- T-64設計時指標定得過高,大量採用當時尚未成熟的新技術,各方面相當複雜,因而導致很多故障問題的出現,比如行進間拋錨等。專為T-64研發的新式懸掛更是故障連連,往往只能返廠維修。而蘇軍未經充分試驗就匆匆將其裝備部隊,因此各個T-64生產廠派駐部隊的機械技師被士兵們開玩笑地稱作「半永久居民」。[17]。此類問題拖至1967年才開始全面改良,甚至要求T-64的開發單位烏克蘭哈爾科夫機械製造廠的競爭對手,俄羅斯下塔吉爾坦克設計局參與T-64的改良,結果下塔吉爾坦克設計局挪用獲得的改良經費,除125mm主炮部分外,以較老式而成熟的技術全新設計出一種坦克,成為後來的T-72。而當T-64採用的新技術成熟之後,被大量用於T-80,使得T-80的開發,除又全球率先新採用燃氣輪機為坦克動力帶來麻煩外,其它方面非常順利。
- 由於設計指標高,因此T-64生產成本也非常高。按1981年盧布對美元兌換率來算,一輛T-64坦克生產成本達112.1萬美元。[5]
抨擊與回應
另外,T-64的各種問題也引來不少「外界的質疑」和反向回應的爭論:
- 自動裝彈機安全性
- 質疑:當時的自動裝彈機技術缺乏安全保護,很容易給坦克乘員(尤其是坐在裝彈機旁邊的炮手)帶來危險:只要乘員一個不小心,衣服、四肢很容易就碰到機器的運動部件,被工作中的裝彈機扯進去,造成可以致命的重傷甚至當場死亡。[10][33]
- 反駁:相對而言M1的炮塔成員中,裝填手在炮膛左後,車長在炮膛右後,中間沒有隔離,兩人可在車內互換位置,只要裝填手和車長一個不小心,很容易就能被火炮後坐擊中,造成可以致命的重傷甚至當場死亡。M1為手動裝填一枚M829穿甲彈重約20kg其它彈種更重,裝填手無法坐姿操作,戰鬥中需站立以腿控制氣動活門的開關,再雙手從彈倉取彈,只要一個不小心於車身晃動下跌到,也是容易就會被空氣活門夾手造成斷肢殘廢。
- 成員減少的優缺點
- 質疑:儘管由於T-64隻需三名乘員,自動裝彈機省去了一個裝彈手,因而理論上可以用同等數量的人員即可操作更多坦克,原來300人部隊只能駕駛75輛需要4人的T-62,但現在可駕駛100輛只需3人的T-64,但實際上每車人員減少導致日常維護壓力加大。通常坦克日常維護是在每天任務結束後開始這時候每個人都筋疲力盡。處於這樣狀態的3人做原來4人工作,有時會把維護工作搞砸。一旦車長還兼任部隊士官、軍官,那麼一旦他要在訓練後組織會議,就只剩2個人來進行維護了,這無疑與雪上加霜。同時意味着一旦坦克出現機械故障,3人進行維修會比4人需要更多的時間,一旦戰爭爆發就有可能因此耽誤戰機。維護問題在長時間的軍事行動裏面會顯得更嚴重。
- 反駁:雖然和財力雄厚跟着一支維修隊的西方坦克隊無法相比,但蘇軍也非僅靠坦克乘員完成日常維護,故沒有這種情境存在。[33]
使用國
- 白俄羅斯
- 摩爾多瓦:少量T-64BV被德涅斯特河沿岸摩爾達維亞共和國裝備。[29][34]
- 俄羅斯:約有100輛處於現役,並有4000輛處於封存狀態。[4]
- 烏茲別克:2005年有100輛現役。[35]
- 烏克蘭:1995年現役2345輛,2000年為2277輛,而2005年則為2215輛。[36] 當前現役的大部分都已經經過現代化升級。
原產國
- 蘇聯:其原有的T-64坦克由其解體後的獨立國家所接收。
技術參數
以下參數測量自T-64BV型。[37]
- 長度(包括炮管): 9.295米
- 長度(除去炮管): 6.54 米
- 寬度: 3.6 米
- 高度: 2.17 米
- 重量: 42.4 噸
- 發動機:支持柴油、煤油、汽油三種燃料的5缸5DTF發動機,排量13.6升。
- 最大路面速度:60.5公里/時
- 最大路面以外速度:35公里/時
- 推重比:16.2匹/噸(11.9瓦/公斤)
- 最大行動距離:500公里(無附加油箱)/700公里(附加油箱)
- 一門125毫米2A46M-1式滑膛炮,配6ETs40自動裝彈機,28發炮彈,最高射速達每分鐘8發。
- 8枚9M112「眼鏡蛇」炮射反坦克導彈(北約代號「AT-8 鳴禽」)。
- 7.62毫米PKMT同軸機槍,備彈1250發
- 遙控12.7毫米NSVT防空機槍,備彈300發
- 兩組4發902B「烏雲-2」式煙霧彈發射器
- 3層K型複合裝甲,厚度為20~450毫米。
- 6毫米厚橡膠履帶側裙[10],用於保護懸掛系統上半部分。
- 「接觸-1」反應裝甲
流行文化
在2015年OB的電腦線上遊戲《裝甲戰爭》中以T-64作為供應商Shishkin之East European MBTs科技樹裏的4階主戰坦克登場
《戰爭雷霆》於遊戲中是蘇聯首輛6階坦克,目前型號有T-64A、T-64B
參見
註釋
- ^ (中文)《坦克:陸戰之王的過去與未來》,風格司藝術創作房出版(2010年),ISBN 978-986-6330-11-7,第196頁
- ^ T-64A主战坦克. 莫洛佐夫設計局官網. [2010-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07) (英語).
- ^ Sewell, Stephen 『Cookie’ (1998). Why Three tanks? in Armor vol 108, no 4, p 21. Fort Knox, KY US Army Armor Center. 存档副本 (PDF). [2008-09-2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7-06-28)..
- ^ 4.0 4.1 T-64 MBT. Warfare.ru. [2010-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2-04) (英語).
- ^ 5.0 5.1 5.2 5.3 5.4 5.5 5.6 孫天. 俄罗斯T-64坦克. 中國公眾科技網. [2010-05-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31).
- ^ 6.0 6.1 T-64 MBT. [2010-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17) (英語).
- ^ 7.0 7.1 7.2 (英文)俄軍的T-64主戰坦克. tanknutdave.com. [2010-12-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2-08).
- ^ (俄文) Три танкиста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三個坦克兵》
-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苏联的“红色铁骑”T-64主战坦克. 新華社. 2007-12-04 [2010-04-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2-23).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Isby, David.C. Weapons and Tactics of the Soviet Army. Jane's Publishing Co.,Ltd, London. 1981: 第100~107頁. ISBN 0-7106-0089-5.
- ^ 11.0 11.1 乌克兰改进T-64坦克 5年内改造了400辆造. 搜狐網. 2008-03-05 [2010-04-28].
- ^ 12.0 12.1 乌克兰试验改进型T-64坦克 性能提升. 人民網. 2003-02-27 [201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04-08).
- ^ 13.0 13.1 13.2 Основной боевой танк Т-64(T-64主战坦克). Meshwar.vistcom.ru. [2010-04-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19) (俄語).
- ^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引用錯誤:沒有為名為
top81
的參考文獻提供內容 - ^ 15.00 15.01 15.02 15.03 15.04 15.05 15.06 15.07 15.08 15.09 Основной танк Т-64, Характеристики, Описание, Фото (T-64主战坦克性能、描述及图片). liveguns.ru.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4-21) (俄語).
- ^ ZALOGA New Vanguard158 T-62 main battle tank P17
- ^ 17.0 17.1 17.2 17.3 《1945年後的蘇聯裝甲兵》(Soviet Armour Since 1945),布萊恩·佩雷特,1987年,英國布蘭德福特出版社(Blandford Press)
- ^ 18.0 18.1 18.2 18.3 苏联T-64主战坦克. 新浪網. [2010-04-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06).
- ^ Поликарпов(波利卡爾波夫). СОЗДАНИЕ ТАНКА Т-64(T-64坦克的制造). Невский бастион(《涅瓦河堡壘》). 2001, (5)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2-04) (俄語).
- ^ BM BULAT (Modernisation of T-64B Battle Tanks)(BM“刀鋼”(T-64B主战坦克现代化型号)). 莫洛佐夫設計局官方網站. [2010-04-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4-10-19) (英語).
- ^ 21.0 21.1 21.2 Украинский «Булат» обеспечит решение оборонных задач[永久失效連結]
- ^ Завод имени Малышева передал Вооружённым Силам 10 «Булатов» (фото). [201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07).
- ^ Военные на заводе им. Малышева принимают 10 «Булатов». [2011-12-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3-05).
- ^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英文)《T-64與T-80》(T-64 and T-80),Steven Zaloga著,Concord Publications出版(1991年),第5頁。
- ^ (中文)《現代坦克》,David Miller著,麥田出版(1996年),第91頁。
- ^ 26.0 26.1 Т-64: Чи піде «під ніж» унікальна техніка?(T-64:独特的技术会消亡吗?). 《烏克蘭軍隊》(Військо України)雜誌官方網站. [2010-04-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7-18) (烏克蘭語).
- ^ Isby, David.C. Ten million bayonets: inside the armies of the Soviet Union. Arms and Armour Press, London. 1988: 第13頁. ISBN 978-0-85368-774-0. 原文是引用自一位投靠了英國的前蘇聯間諜維克多·蘇沃洛夫的說法
- ^ 存档副本. [2010-04-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5).
- ^ 29.0 29.1 Alexandru Stratulat & Tom Cooper. War in Moldova, 1992(1992年摩尔多瓦内战). acig.org. 2003年9月29日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5-11-25) (英語).
- ^ Kramer, Andrew E.; Gordon, Michael R. Russia Sent Tanks to Separatists in Ukraine, U.S. Says. The New York Times. 2014-06-13 [2022-10-11].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1-19) (美國英語).
- ^ On the battlefield, Ukraine uses Soviet-era weapons against Russia. Washington Post. [2022-10-11]. ISSN 0190-828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10-10) (美國英語).
- ^ Isby, David.C. Weapons and Tactics of the Soviet Army. Jane's Publishing Co.,Ltd, London. 1981: 第74~77頁. ISBN 0-7106-0089-5.
- ^ 33.0 33.1 Cockburn, Andrew. The Threat: Inside the Soviet Military Machine. Randon House, New York. 1983: 第123~130頁. ISBN 0-394-52402-0.
- ^ 可參考視頻:Т-64БВ, война в Приднестровье.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T-64BV坦克在德涅斯特河沿岸的戰鬥)
- ^ 烏茲別克軍隊裝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Globalsecurity.org,於2010年4月24日查閱
- ^ 地面部隊裝備——烏克蘭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Globalsecurity.org,於2010年4月24日查閱
- ^ T-64BV主战坦克. gunsrus.narod.ru. [2010-04-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11-21) (俄語).
參考資料
- Т-64.Первенец.танков.второго.поколения.(С.Суворов)(<T-64 第一種二代坦克>)
- Isby, David C. (1981). Weapons and Tactics of the Soviet Army, Jane's Publishing Co.,Ltd, London. ISBN 0-7106-0089-5
- Isby, David C. (1988). Ten million bayonets: inside the armies of the Soviet Union, Arms and Armour Press, London. ISBN 978-0-85368-774-0
- Cockburn, Andrew (1983). The Threat: Inside the Soviet Military Machine, Randon House, New York. ISBN 0-394-52402-0
- Perrett, Bryan (1987). Soviet Armour Since 1945. London: Blandford Press. ISBN 0-7137-1735-1.
- Saenko, M., V. Chobitok (2002). Osnovnoj boevoj tank T-64, Moscow: Eksprint. ISBN 5-94038-022-0.
- Sewell, Stephen 『Cookie’ (1998). 「Why Three Tanks?」 in Armor vol. 108, no. 4, p. 21. Fort Knox, KY: US Army Armor Center. ISSN 0004-2420. (PDF format)
- Steven Zaloga (1992), T-64 and T-80, Hong Kong: Concord, ISBN 962-361-031-9.
外部連結
- Ukrspets的T-64升級版
- Kampfpanzer T-6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德文)
- T-64(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和 Bulat,莫洛佐夫設計局官網(英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