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139級潛艇

U-139級潛艇(德語:U-Boot-Klasse U139)是德意志帝國海軍建造的三艘大型遠程巡洋潛艇德語U-Kreuzer所使用的艇級。它們均由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承建,水面排水量近2000噸,配備兩門大口徑甲板炮英語Deck gun,可直接與敵方武裝商船交戰。三艘同級艦都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其中U-139號U-140號都曾開展獵殺巡航U-141號則未及參與任何行動。戰後,U-139號與U-140號分別被法國海軍美國海軍收編繼續服役,U-141號則在英國拆解報廢。

概況
建造者 基爾日耳曼尼亞船廠
使用者  德意志帝國海軍
前級 零散潛艇方案
次級 U-142級
造價 8700000黃金馬克
建造期 1916年-1918年
規劃數 3
完成數 3
技術數據[1]
船型 巡洋潛艇德語U-Kreuzer
排水量
  • 水上:1930噸
  • 水下:2483噸
船長
船寬
  • 9.12米(全寬)
  • 5.75米(耐壓殼體)
高度 11.20米
吃水 5.27米
動力輸出
  • 3300匹馬力(柴油機)
  • 1780匹馬力(電動機)
動力來源
速度
  • 水上:15.8節
  • 水下:7.6節
續航力
  • 水上:17750海里以8節
  • 水下:53海里以4.5節
潛航深度 75米
艦載船 1 × 短桅帆船
乘員 6名軍官、56名水兵、21名押解船員英語Prize crew
武器裝備

設計

 
U-139級潛艇平面及剖面圖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自1916年4月時任公海艦隊總司令的賴因哈德·舍爾下令暫停潛艇破交戰德語Handelskrieg,到1917年2月無限制潛艇戰政策的出台,德意志帝國海軍潛艇部隊對商船的攻擊活動陷入短暫的低潮期。為了打破僵局,同時擺脫捕獲法則德語Prisenordnung對潛艇破交戰的束縛,潛艇監察局(Inspektion des U-Bootwesens)煞費苦心地提出了超大型遠程巡洋潛艇德語U-Kreuzer(或稱U型巡洋艦)的概念。這種潛艇可以視為具備潛航能力的水面作戰艦艇,水面排水量高達2000噸,配備大口徑甲板炮英語Deck gun,艇體關鍵部位敷設裝甲,擁有超過20(37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可直接與敵方武裝商船進行炮戰,寬大的艙內空間可以提供完善的生活設施和補給物資以支持船員長期巡航作戰。最為獨特的是,這種潛艇還為俘虜預留了足夠的拘押艙位。[2]

建造如此噸位的潛艇,最關鍵的問題還是主機。雖然此時猛獅公司已經可以提供單台輸出功率1,750匹公制馬力(1,287千瓦特)的柴油發動機,但要想在2000噸級的潛艇實現20節的最高航速,柴油機單台功率至少要達到3,000匹公制馬力(2,206千瓦特)。這在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潛艇監察局不得不降低了對航速的要求,重新調整指標後的新艇設計方案被命名為第46號工程。1916年7月,德國軍方下達了首批3艘被指定為U-139級的訂單。但德國國內幾家主要船廠均忙於手頭的訂單,無暇接下這種建造周期較長且工藝複雜的大型潛艇。為此,潛艇監察局要求日耳曼尼亞船廠將正在建造的U-127至U-130號艇轉移至其它船廠,為新艇騰出位置。1916年8月1日,德意志帝國海軍與日耳曼尼亞船廠正式簽訂U-139至U-141號艇的建造合同。單艇造價約為870萬黃金馬克,其中大口徑炮約佔成本的7%。[3][4]

特徵

U-139級是德國有史以來最大型的軍用潛艇之一,體積甚至超過了二戰中最大的X級潛艇。它們的水面排水量近2000噸,水下則高達2483噸;全長92米,舷寬9.12米,安全潛航深度75米。推進系統為兩台總功率為3,300匹公制馬力(2,427千瓦特)的六缸四衝程柴油發動機和兩台總功率為1,780匹公制馬力(1,309千瓦特)的雙電動發電機,可分別提供最高15.3節(28.3公里每小時)的水面航速和最高7節(13公里每小時)的水下航速,8節(15公里每小時)航速時的續航里程為17,750海里(32,870公里)。額定船員編制66人,另配有21名俘虜艙位,甚至有1張專為被俘軍官預留的鋪位。為了滿足海上長時間巡航的需求,這些艇只還裝備了以柴油機排出的高溫廢氣為能源的海水淡化裝置。[4]

不同於早期的U-151級潛艇英語German Type U 151 submarine(原本設計為商用潛艇德語Handels-U-Boot以躲避海上封鎖),U-139級從一開始就是為戰爭服役而設計的。它們裝備有六具直徑為500毫米的魚雷發射管,其中艇艏四具、艉部兩具,並可合共搭載至多20枚G6型魚雷。作為輔助武器的甲板炮是兩門150毫米45倍徑英語15 cm SK L/45艇用高射炮德語Utof,為提高射速還配備了揚彈機。艦橋後部安裝了一具大型測距儀英語Rangefinding telemeter,用於提高火炮射擊精度。潛望鏡從以往的單目式改為雙目式,司令塔的指揮中心外殼採用90毫米厚的鋼板作為防護裝甲,以抵禦敵方商船通常攜帶的火炮;而耐壓殼體英語pressure hull也比往常厚了25毫米,以增加潛航深度。艇艛則升高了2米,這樣即便被炮彈命中也不會穿透耐壓殼體。[5][4]

運用

U-139號作為同級的命名艇,於1917年12月3日下水,至1918年5月18日交付使用英語Ship commissioning,繼而被編入駐基爾的巡洋潛艇部隊(U-Kreuzer-Verband)服役。該艇曾奉命前往美國東岸開展獵殺巡航,但由於出發時間太晚,行至中途即被通知掉頭返航。期間共擊沉3艘商船(6301總噸)和1艘輔助軍艦(487噸)。戰後,U-139號於1918年11月24日移交法國,被法國海軍收編並以「阿爾布龍號」之名服役至1935年,最終於1936年拆解報廢。[6]

作為同級二號艇的U-140號則早過首艇於1917年11月4日下水,至1918年3月28日交付使用,同樣被編入巡洋潛艇部隊服役。它是繼U-151號U-156號之後,第三艘在一戰期間用作破壞北美航運的德國潛艇。在北美水域巡航期間,U-140號共擊沉6艘商船(30004總噸)和1艘燈船英語Lightvessel(590噸)。戰後,該艇於1919年2月23日被引渡至美國,並繼續為美國海軍效力,直至1921年7月作為靶艦被擊沉。[7]

同級的最後一艘U-141號於1918年1月9日下水,至同年6月24日交付使用。由於入役太晚,它未及參與任何作戰行動。戰後,該艇於1918年11月26日被引渡至英國正式投降,至1923年在厄普諾英語Upnor拆解報廢。[8]

腳註

  1. ^ Gröner 1991,第17-19頁.
  2. ^ 陳進,第187頁.
  3. ^ 陳進,第188–189頁.
  4. ^ 4.0 4.1 4.2 Gröner 1991,第17–19頁.
  5. ^ 陳進,第188頁.
  6. ^ 陳進,第189頁.
  7. ^ Halpern,第433頁.
  8. ^ Helgason, Guðmundur. WWI U-boats: U 141. German and Austrian U-boats of World War I - Kaiserliche Marine - Uboat.net. [2021-12-24]. 

參考資料

  • Gröner, Erich; Jung, Dieter; Maass, Martin. U-boats and Mine Warfare Vessels.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2. 由Thomas, Keith; Magowan, Rachel翻譯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1. ISBN 0-85177-593-4. 
  • 陳進 等 (編).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8. ISBN 978-7-111-58947-1. 
  • Halpern, Paul S. A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I.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4. ISBN 1-55750-3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