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Achanhk/沙盒/沙盒3

家春秋
The Ba Jin's Trilogy
類型民國、家族
原作巴 金
編劇鄭丹瑞許淑嫻香潔儀
李澤強甘惠寶原信男
編導楊錦泉李愛瓊張乾文
陳志成陳綺文
助理編導馮柏源徐愛娜楊耀宗
何發明
主演伍衛國劉志榮林國雄
李 影蔡瓊輝陳秀雯
葉玉萍文雪兒
集數26
主題曲1. 家春秋
2. 家春秋主題曲二
作曲1. 于 粦
2. 奧金寶
填詞盧國沾
主唱湯正川
製作
拍攝/製作年份1982年8月24日-10月5日
製作統籌陳志成陳麗霞
監製梁 天
編審鄭丹瑞
麗的電視第一台首播
播出日期1982年9月13日-10月22日
播出時間逢星期一至五 21:30-22:30
9月22日(週三)、
9月29日(週三)、
10月13日(週三)及
10月20日(週三)暫停播映

家春秋》(英語:The Ba Jin's Trilogy),是香港麗的電視製作的劇集,由梁天監製並於1982年9月13日首播,共26集,這是麗的電視在1982年9月27日易名為亞洲電視前最後一部首播的電視劇集。本劇是根據巴金小說《激流三部曲》(《》、《》、《》)改編,講述民初高家三兄弟因着新舊家族觀念的不同,而跟長輩產生愛情和婚姻問題上的種種衝突,最終也因這些衝突而讓家族陷入崩潰邊緣。

本劇是麗的電視繼1974年後第二次根據上述原著而拍攝的戲劇,原本是由競爭對手無綫電視監製王天林向公司提出要開拍,不過遭公司拒絕。及後遠東發展集團創辦人邱德根入主麗的電視,因着邱德根本人喜愛上述原著,便接手推動本劇拍攝工作。麗的又安排伍衛國劉志榮林國雄飾演高家三兄弟,及邀得部分曾在1953至54年《家》、《春》、《秋》電影及1974年版電視劇演出的演員,回來再次擔任配角。

本劇被安排於9月13日至10月22日在麗的一台播出,而無綫為應對本劇帶來的衝擊,於9月20日起在《歡樂今宵》時段增加短劇及一些過往受歡迎環節。本劇在播出時未如外界如期般取得明顯優勢,播畢後最終平均收視有約三成,但無論是高層抑或是邱德根本人,都對此成績感到很滿意。另外,本劇收獲來自《華僑日報》和吳楚帆李晨風等人的正面評價,不過同時遭王天林質疑麗的開拍本劇是吃力不討好。

劇情簡介

自稱書香世家的高家,本是人丁甚旺的大家族,高老太爺、姨太、五個兒子媳婦與孫輩們共處一堂,各房時常為了各自的利益搬弄是非,爭吵不斷。覺新(伍衛國飾)、覺民(劉志榮飾)、覺慧(林國雄飾)三兄弟是長房之孫,都是崇尚新思想的有為青年,卻都受到封建家庭的束縛,無法自由追求愛情。經過一連串波折,本已心灰意冷,一味順從長輩安排的覺新,為了保住婢女翠環(馬敏兒飾)不被五爺強佔,決定起而反抗,覺民也與摯愛的琴表妹(陳彩雲飾)共結連理,高家終於走上分家一途。[1]

主要人物

本劇共有八位主要人物:[2]

演員 角色 關係
伍衛國 高覺新 高家長孫、先後為李瑞珏及翠環之丈夫,另外曾跟錢梅芬及周蕙相戀。
劉志榮 高覺民 高家次孫、張蘊華(琴表妹)之丈夫,最終兩人成親及到上海發展。
林國雄 高覺慧 高家三孫,跟鳴鳳相戀直至其自殺,最終到上海發展。
李 影 李瑞珏 高覺新之元配,最終難產而死。後由翠環成為高覺新之繼室。
蔡瓊輝 錢梅芬 高覺新之表妹,曾跟對方相戀,但被迫另嫁別人,最終患病離世。
陳秀雯 鳴 鳳 高家丫環,曾跟高覺慧相戀,不過最終被迫嫁給馮樂山,並在出嫁前自盡。
葉玉萍 高淑英 高家二孫女,活潑好動,後來抗婚而出走。
文雪兒 高淑華 高家三房之女,後來抗婚而到上海投靠高覺慧。

製作

背景

 
荔園及宋城是本劇外景拍攝場地之一,當時亦是麗的新任老闆邱德根旗下主要娛樂事業。

本劇是麗的電視第二次拍攝《家春秋》戲劇,對上一次是1974年的半小時劇集,根據麗的在《大公報》等報章上刊登的節目廣告及當年報章電視節目表,該戲劇在3月18日起至4月26日,逢周一至五晚上7:55至8:30之「755劇場」時段內播出。[3]領銜主演者包括張瑛南紅江雪江圖(當時藝名「江濤」)、劉志榮劉松仁等,其中江圖和劉志榮有參與八年後的第二次同名劇集演出。[4]

在麗的再次拍攝本劇前一年,即1981年11月,正在無綫電視效力,剛拍完《女黑俠木蘭花》的監製王天林向公司提出要開拍《家春秋》,並計劃在向巴金洽購版權後,邀請1976年的《書劍恩仇錄》班底如汪明荃黃淑儀李司棋參與演出。[5]他又表明如果能夠順利開拍,將會暫時不拍武俠劇,專注完成此劇工作。[6]其後同樣在《書劍恩仇錄》演出過的鄭少秋,也向傳媒表示想參與此劇,又認為以自己年齡是適合飾演主角高覺新。[7]不過當時任職無綫戲劇製作經理的填詞人鄧偉雄,卻在12月表示此類由著名小說改編的作品,無論在人物和故事上都容易引起爭議,尤其是當年由王天林自己監製的《楊門女將》在播出後,引發偏離史實等爭議,所以鄧偉雄對王天林之建議獲接納的機會不大。[8]而無綫本身亦認為上述家喻戶曉的故事不易討好觀眾,對王天林的計劃不感興趣。[9]隨着王天林開始籌劃《星塵》拍攝工作,無綫版本《家春秋》就這樣胎死腹中。[10]

麗的要再次拍攝《家春秋》,乃由剛成為麗的董事局主席的邱德根一人促成。邱德根在1982年6月14日宣佈購入麗的電視一半股權,並在7月2日入主成為董事局主席,又計劃全面改革麗的並將電視台易名。[11]他在一次傳媒訪問中透露,電視節目不求以嘩眾取寵方式追求高收視,反而要着重社會教化功能,希望麗的在自己入主之後能夠製作更多富教育意義之節目,以達改善社會風氣之效。[12]邱德根本人喜歡《家春秋》故事,他上場之後也隨即開始推動本劇拍攝前期工作,他亦藉此機會將《家春秋》推廣予當時的年輕觀眾,冀望寓教於樂,因為他認為年輕人不太認識這部著作。[13]另一方面,由於無綫《家春秋》的擱置,加上外界認為麗的只擅長製作武俠劇,因此麗的人棄我取,想藉此證明拍文藝劇都有水準。[14]麗的於是在8月12日宣佈開拍本劇,並交由梁天監製,邱德根同時下令他盡力拍好此劇以拍出原著精神。[15]

選角

麗的標榜「精英盡出、全台動員、傾力攝製」,並視本劇是一場「藝員大檢閱」,又欲向外界展示麗的人才依然鼎盛。[16]麗的在8月12日宣佈開拍本劇之後,當日參與試鏡的包括陳秀雯劉志榮伍衛國盧敦林國雄等約廿人。[15]剛上任麗的製作經理的張之珏,也曾計劃讓余安安劉松仁朱江等三人成為主角,可是因三人先後離開麗的而作罷。[15]至於麗的首席小生萬梓良本來想在《烽火情仇》拍完後隨即客串本劇,但因《烽》劇拍攝進度受阻而放棄,而他在拍完《烽》劇後也轉投無綫電視[17]

伍衛國獲飾演劇中主角「高覺新」,自言演出本劇是一次新嘗試,因為跟過往他演出的憂鬱角色不同,這角色的表現會較為圓滑和寬容。[18]他演出前每日熟讀巴金的原著小說,為的是揣摩原著和電視版「高覺新」的異同,以及讓個人演出更為深刻,不過由於不想受到演過「高覺新」的吳楚帆影響,他沒有觀看五十年代版的《家》、《春》、《秋》[19]劉志榮則是繼1974年後第二次參與同名劇集演出,並飾演「高覺民」,他認為監製梁天意識到自己平時習慣穿西裝和喜歡穿民初裝,所以安排他在民初劇擔當重要角色,亦覺得梁天能夠發現自己能在民初劇發揮自如。[20]

另外,林國雄和陳秀雯繼《驟雨中的陽光》之後,在劇中再次飾演情侶,而二人於1983年結婚直到2011年離婚。[21]林國雄飾演「高覺慧」,他覺得當初要再演「情侶檔」是有些尷尬,但後來漸漸習慣甚至麻木,他希望是次安排是最後一次,因為觀眾會看膩。[22]在本劇中飾演「鳴鳳」的陳秀雯,是她首次嘗試演出民初劇,而且亦是首次被安排在劇中死去,她自言能有機會「初嘗死味」,卻「死得很慘」。[23]

本劇邀得部分曾在1953至54年粵語長片三部曲《家》、《春》、《秋》及1974年版《家春秋》演出的演員回來再次擔任配角,其中除上述的劉志榮外,盧敦及李月清均在1953年演出並在本劇分別飾演封建守舊的老一輩,而盧敦所演的「高老太爺」更跟粵語片時的一樣。盧敦坦言自己是戲劇發燒友,除了上述粵語片外,他在年輕時代赴中國大陸演出時也經常出演《家春秋》話劇,而且參演至少12次,所以自認在演出本劇已經知道應該演出和表達甚麼,從而達到完美發揮。[24]吳回是上述粵語片的其中一位編劇,而他在是次電視劇則獲演出反派「馮樂山」,他對此甚為興趣之餘,又自言當年當編劇時對此角色有深刻了解,所以演出時自然揮灑自如。[25]

另一方面,在當年仍為麗的首席花旦的馬敏兒,在本劇中演出婢女角色「翠環」,不單戲份較少,而且在首十五集近乎沒有台詞。[26]當時監製梁天不滿她用華麗裝扮來飾演本身衣着樸素的婢女,同時經常走錯位置及在重要場景中無故失蹤。[26]而她曾向傳媒駁斥及指責麗的安排,更揚言即使是換了臨時演員來演出此角色也可勝任,故此坦言在開拍之初曾考慮辭演,但經公司董事邱達成(邱德根兒子之一)介入下才勉強演下去。[16]

拍攝

 
跨媒體製作人鄭丹瑞當時是本劇的編劇及編審。

本劇由麗的以邊拍邊播模式進行整個製作,除了由梁天監製外,根據本劇片尾演員及製作人名單,還有張之珏擔任劇集策劃,時任麗的創作部門主管海滴為本劇創作主任,[27]編劇包括鄭丹瑞等六人並安排他作劇本審閱,至於編導包括後來亞視及無綫兩台著名監製楊錦泉李愛瓊張乾文等人。[15]本劇原為30集半小時節目,在拍攝前經邱德根的要求下,改為22集一小時節目,後來獲延長為26集。[14]1982年8月24日,本劇劇組在邱德根旗下的荔園宋城「錦秋殿」舉行開鏡儀式,邱德根本人及時任麗的副總經理鍾景輝也到場支持。[13]到9月12日即劇集首播前夕,麗的還舉行試映會,邱德根及鍾景輝同樣現身,當時劇組已經有六集存貨。[16]

本劇以廠景為主,主要在九龍塘廣播道麗的總台內廠房錄影,部分場景則在荔園、宋城範圍內完成,其中在節目間場出現的家族大合照就是在「錦秋殿」外所拍的。[28]另外亦有外景是在元朗區青山公路錦綉花園現址,現已關閉的泰園漁村進行拍攝。[29]在拍攝期間,劇組為力求完美,曾經有意讓原著作者巴金擔任本劇顧問,還計劃派人親赴中國大陸的巴金寓所邀請他來港,或者作一個詳細訪問,惟因巴金健康問題緣故,此計劃無疾而終。[30]另一方面,邱德根為支持本劇拍攝及增潤佈景,曾經提議借出自己古玩來充當廠景道具,不過梁天卻以古玩價值不菲為理由而婉拒。[31]本劇原擬在10月前拍完,但為遷就劇中童星演員王書麒(飾演「周枚」,時年16歲並就讀中五[32])上學時間,結果要到10月5日才殺青,當時劇集播放已踏入第四週。[33]

音樂 ​

本劇同名主題曲〈家春秋〉(歌詞首句「問浮沉誰做主」)由時任商業一台節目副主任(節目策劃),本身是唱片騎師的湯正川主唱,是第一至九集片頭曲。湯正川本人之前獲麗的邀請演出電視劇,但他認為自己並非精通演戲而拒絕,而他灌錄此主題曲後亦覺得此曲腔調太慢,粵劇味道極濃,認為觀眾未必能夠接受,不過他沒有阻止麗的播放此曲。[34]到第十集起,本身是片尾曲,並同樣由湯正川主唱的無名歌曲(即後來的〈家春秋主題曲之二〉,歌詞首句「何苦心生怨恨」)與前者對調,成為片頭曲,片頭亦隨之更改。其後湯正川在翌年重新演唱節奏較快的〈家春秋〉,[35]並收錄於當年推出的《娛樂群英會第三輯》專輯,由娛樂唱片發行,到2019年交由星娛樂發行專輯復刻版。[36]

曲序曲目填詞作曲演唱者
1.家春秋(第一至九集片頭曲、第十至廿六集片尾曲)盧國沾于粦湯正川
2.家春秋主題曲之二(第一至九集片尾曲、第十至廿六集片頭曲)盧國沾奧金寶湯正川

播映

本劇被安排於1982年9月13日起,逢星期一至五香港時間晚上九時半在麗的一台播出,9月22日、29日及10月13日、20日除外(皆改播周三夜馬);該台另一劇集《烽火情仇》則繼續在晚上七時播出,形成黃金時段雙線劇集發展。[37]而同一時間,其競爭對手無綫電視則播放五分鐘的《九點半新聞報導》及緊接播映的《歡樂今宵》。[38]到9月27日即第十集起,麗的正式易名為亞洲電視,麗的一台易名為亞視中文台,[39]本劇改以亞視名義繼續播出,片尾則換上亞視金錢台徽,但相關節目安排不變,直到10月22日播完最後一集,並由《再見狂牛》10月25日起接檔。[40]

無綫為應對本劇帶來的衝擊,除了表示不敢輕敵,亦將《歡樂今宵》等節目進行調動以作抗衡,[41]並在9月20日起增加「今日香港今日事」等社會性環節,又將「星星星」、「之唔係超級市場」等過往受歡迎環節回歸螢幕,以及該在時段中推出梁家樹監製短劇《七彩如來神掌》。[42]無綫也安排同樣是民初劇的《郎歸晚》在黃金時段約晚間七時播放。[43]時任無綫總經理陳慶祥強調,此舉按照過往計劃行事,無意針對麗的並構成惡性競爭,反而能改善節目質素。[44]

本劇其後獲亞視多次重播,2015年10月12日至24日在數碼頻道歲月留聲每日早、午、晚及凌晨滾動式播放,每次播映兩集。最後在本港台重播的一次,則在2016年3月8日至23日深夜時段播出,也是每次播映兩集,當時距離亞視免費電視牌照期滿只剩下不足一個月。重組後的亞洲電視數碼媒體,則在2018年OTT平台啟用後將整套劇集上載至付費區,供付費會員觀賞。[1]

迴響

評價

本劇是麗的易名為亞洲電視前最後節目改革的其中一部「重頭戲」,並受到台前幕後以至無綫電視之重視。《華僑日報》專欄作者「七怡」表示,以整套劇來說拍得緊湊而有戲味,麗的在故事編排上都很細膩,每人都有機會在劇中發揮,還特別稱讚丁茵的勢利嘴臉,和邵音音將舊式女子性格發揮得很有分寸。[45]曾在粵語片《家》、《春》、《秋》中飾演「高覺新」的吳楚帆,佩服麗的能夠開拍本劇,又認為本劇能夠為當時年輕一代認識舊時中國封建社會;而該電影導演之一李晨風,表示本劇處理手法和節奏比自己拍的更優勝,佈景設計予人清新感覺,亦有部分片段拍到原著神髓。[46]可是曾計劃開拍本劇的王天林得悉麗的接手開拍後,卻表示本劇重要人物眾多,還要濃縮成廿、卅集劇集來交代,實為殊不容易,質疑麗的開拍本劇是吃力不討好。[47]另外,張之珏引述部分觀眾所講,劇情節奏太慢、拖泥帶水及不合時宜,但他對此並不認同。[48]

收視

本劇在播出初期觀眾反應不俗,據邱達成表示本劇初期有兩成多收視,可是由於與《七彩如來神掌》直接對撼之關係,故此未如外界如期般取得明顯優勢。[49]據無綫自行公佈的9月27日至10月3日(即本劇播出第十至第十三集期間)AGB收視報告,與本劇同時間播放的《歡樂今宵》(包含《七彩如來神掌》)收視率約在84%,換言之本劇在兩台競爭下只得16%收視。[50]這個結果公佈不久就遭到張之珏否認。[48]易名後的亞視其後公佈最終平均收視有約三成,但時任助理總經理高德基對此表示,此成績較之前的劇集已有顯著提升,算是踏上成功的第一步。[51]梁天則承認本劇收視曾有下降,但不認為是後勁不繼,因為本劇播出後兩星期已經將收視率保持着。[52]而一力主張開拍本劇的邱德根,縱使覺得無綫上述節目調動是「小氣」之舉,卻同時仍對本劇收視表現感到很滿意。[33]

相關條目

參考

  1. ^ 1.0 1.1 家春秋. 亞洲電視數碼媒體. [2022-01-19]. 
  2. ^ 麗的電視推廣部. 家春秋特刊. 香港: 麗的電視有限公司. 1982-09: 1,3. 
  3. ^ 播音電視節目. 香港工商日報. 1974-03-18: 10. 
  4. ^ 廣告:今日電視節目精華. 大公報. 1974-03-18: 8. 
  5. ^ 王天林望拍家春秋 選角以書劍為班底. 華僑日報. 1981-11-11: 26. 
  6. ^ 王天林要另闢天地 家春秋版權有問題. 華僑日報. 1981-11-14: 30. 
  7. ^ 楊盼盼獲優待 得八小時休息. 華僑日報. 1981-11-16: 30. 
  8. ^ 經楊門女將一次教訓 無綫不敢拍家傳戶曉劇. 香港工商日報. 1981-12-13: 9. 
  9. ^ 拍家春秋困難重重 王天林開新劇星塵. 華僑日報. 1981-12-17: 30. 
  10. ^ 王天林要爆內幕. 香港工商日報. 1981-12-17: 9. 
  11. ^ 麗視昨宣佈新董事局成員 邱德根偕三子入主麗視. 大公報. 1982-07-03: 4. 
  12. ^ 邱德根談理想 提高節目質素. 華僑日報. 1982-06-21: 5. 
  13. ^ 13.0 13.1 邱德根暫不望賺錢 上場後收視有進步. 華僑日報. 1982-08-25: 22. 
  14. ^ 14.0 14.1 邱德根下令拍家春秋 梁天授命務要落足心機.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8-21: 9. 
  15. ^ 15.0 15.1 15.2 15.3 無綫不敢拍的家春秋 麗的昨宣佈開拍 張之珏心願得償. 華僑日報. 1982-08-13: 9. 
  16. ^ 16.0 16.1 16.2 拍巴金家春秋 麗的精英盡出. 華僑日報. 1982-09-13: 22. 
  17. ^ 招振強一句公開批評 萬梓良憤而還以顏色.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9-26: 9. 
  18. ^ 伍衛國再次演憂鬱角色. 工商晚報. 1982-09-20: 5. 
  19. ^ 螢影星聲. 華僑日報. 1982-09-13: 22. 
  20. ^ 區瑞強自喻是鋼條 自小好喜歡運動 難明點解咁奀瘦. 工商晚報. 1982-10-09: 5. 
  21. ^ 57歲陳秀雯復出演ViuTV劇《教束》 前夫不事生產陳秀雯結束28婚姻. 香港經濟日報. 2019-06-06 [2021-0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13). 
  22. ^ 再三與女友演情侶 林國雄也說覺尷尬. 工商晚報. 1982-09-06: 4. 
  23. ^ 陳秀雯演鳴鳳 初嚐拉柴滋味.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8-21: 9. 
  24. ^ 家春秋演過十多次 盧敦話當年. 華僑日報. 1982-09-15: 22. 
  25. ^ 吳回與家春秋. 華僑日報. 1982-10-16: 18. 
  26. ^ 26.0 26.1 拍家春秋佔戲少 馬敏兒對安排不滿. 華僑日報. 1982-09-12: 12. 
  27. ^ 蕭思思. 有一種神話叫「港劇」:亞視創作部前主管海滴訪談之二. 香港獨立媒體. 2019-02-19 [2022-01-14]. 
  28. ^ 邱德根授命梁天 拍出家春秋原著精神. 華僑日報. 1982-08-18: 24. 
  29. ^ 過來人. 泰園漁村只剩虛名. 大公報. 2018-12-26 [2022-01-14]. 
  30. ^ 麗的開拍家春秋 擬邀巴金來作顧問.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8-31: 9. 
  31. ^ 邱德根願以古玩做道具 梁天無膽借用古玩. 華僑日報. 1982-08-25: 22. 
  32. ^ 王書麒已唸中五 明年赴美留學攻讀電影. 華僑日報. 1982-10-14: 22. 
  33. ^ 33.0 33.1 歡樂今宵推出如來神掌 搶家春秋不少觀眾. 華僑日報. 1982-10-01: 22. 
  34. ^ 亞太廣播會議開幕 狄茂夫減磅出席 湯正川隨同取經. 香港工商日報. 1982-10-02: 9. 
  35. ^ 湯正川〈家春秋〉封面MV. YouTube. 娛樂唱片. [2022-01-15]. 
  36. ^ 娛樂群英會 第三輯 (娛樂寶典原音重現系列). YESASIA. [2022-01-15]. 
  37. ^ 家春秋來勢洶 無綫不敢輕敵. 華僑日報. 1982-09-08: 22. 
  38. ^ 今樂府(節目表). 華僑日報. 1982-09-13: 23. 
  39. ^ 亞洲電視昨晚正式啟台 邱德根盼員工協作. 大公報. 1982-09-28: 13. 
  40. ^ 今樂府(節目表). 華僑日報. 1982-09-27: 28. 
  41. ^ 邱德根指為太小氣 有失良性競爭風度.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9-28: 9. 
  42. ^ 歡樂今宵好比報章 電視劇集則是小說. 華僑日報. 1982-09-10: 22. 
  43. ^ 王天林向邱德根回律師信 否認曾說過九比一 如要追究應溯本尋源.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9-28: 9. 
  44. ^ 無綫只依計劃辦事 不針對麗的做節目. 華僑日報. 1982-09-15: 22. 
  45. ^ 七怡專欄:好戲. 華僑日報. 1982-09-15: 22. 
  46. ^ 吳楚帆對拍家春秋 佩服麗的有此勇氣. 華僑日報. 1982-09-13: 22. 
  47. ^ 黃蓉人選無人敢定 避免失敗由己孭鑊. 華僑日報. 1982-08-19: 14. 
  48. ^ 48.0 48.1 亞視發揚女性美德 開拍浮生六記及八美圖. 華僑日報. 1982-10-13: 22. 
  49. ^ 歡樂今宵推出如來神掌 搶家春秋不少觀眾. 華僑日報. 1982-09-15: 22. 
  50. ^ 如來神掌確犀利 家春秋收視下降. 華僑日報. 1982-10-08: 19. 
  51. ^ 麗的收視率有顯著增加. 香港工商日報. 1982-09-24: 9. 
  52. ^ 亞視籌拍八美圖 講近十年間女性故事. 華僑日報. 1982-10-21: 22.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