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Brando Zhang/安德魯·維特比

Andrew J. Viterbi[1]
Photo of Andrew Viterbi
出生Andrea Giacomo Viterbi
(1935-03-09) 1935年3月9日89歲)
Bergamo, Italy
公民權American
教育程度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BS, M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PhD)
配偶Erna Finci
1958年結婚—2015年結束)
兒女Alexander Viterbi (1971–2011)
Audrey Viterbi
Alan Viterbi
工程簡歷
工程學科Electrical
協會成員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Board of Trustees
The Scripps Research Institute Board of Trustees, Sanford Burnham Medical Research Institute
僱主教授:
UC Los Angeles
UC San Diego
創始人/聯合創始人:
Linkabit Corporation
Qualcomm Inc.
The Viterbi Group
重要工程Viterbi algorithm
重大突破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standard for cell phone networks
重要獎項NAE (1978)
IEEE Alexander Graham Bell Medal (1984)
Marconi Prize (1990)
Claude E. Shannon Award (1991)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2007)
IEEE/RSE James Clerk Maxwell Medal (2007)
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 (2008)
IEEE Medal of Honor (2010)
John Fritz Medal (2011)

早年生活

維特比(Viterbi)出生於意大利貝加莫的一個意大利猶太人家庭[2] ,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兩年與家人移民到美國。他原名叫安德里婭(Andrea),當他入籍美國時,他的父母幫他改名為安德魯(Andrew)。 

教育

維特比就讀於波士頓拉丁學校,然後於1952年進入麻省理工學院(MIT)學習電氣工程,並於1957年獲得麻省理工學院電氣工程學士碩士學位

他曾在雷神公司工作,後來在帕薩迪納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工作,在那裏他開始從事無人太空飛行任務的遙測工作,還幫助開發了鎖相環。同時,他還在南加州大學(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進行博士學位研究,並於1963年畢業於該大學的數字通信專業[3]

職業生涯

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他成功申請了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的學術職位。

維特比後來是UCLA和UCSD的電氣工程教授。 1967年,他提出了維特比算法來解碼卷積編碼數據。這項算法至今仍然廣泛用於蜂窩電話中的糾錯碼,以及語音識別DNA分析隱馬爾可夫模型的許多其他應用。在律師的建議下,維特比沒有對該算法申請專利。 [4] 維特比還幫助發展了用於手機網絡的CDMA標準。

維特比曾在1968年與厄文·馬克·雅各布(Irwin M. Jacobs)共同創建一家小型電信承包商Linkabit Corporation 。他在1985年與雅各布又共同創立了高通公司。截至2003年 (2003-Missing required parameter 1=month!),他是風險投資公司維特比集團的總裁。作為Ingenu董事會的戰略顧問,他仍然參與到無線通信技術行業中。 [5]

 
維特比工程學院西牆

在1998年,因「維特比算法的發明」[6],他成為為數不多的幾位獲得IEEE信息理論學會技術創新金禧獎的人之一。 2002年,維特比在他的母校波士頓拉丁學校建立了安德魯·維特比52號計算機中心。 2004年3月2日,在向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捐款5,200萬美元之後,南加州大學工程學院更名為維特比工程學院[7]他是南加州大學董事會的成員。 [8]

此外,他還是Scripps研究所的董事會成員和ISSNAF (北美地區的意大利科學家和學者)的創始成員。


2005年,他被授予本傑明·富蘭克林電氣工程獎章

2007 年,維特比和厄文·馬克·雅各布(Irwin M. Jacobs)因「對無線電信發展的基礎貢獻、創新和領導能力」而獲得IEEE / RSE Wolfson James Clerk Maxwell獎[9]

2008年,他因發明維特比算法而被提名為千年技術獎入圍者。在2008年6月11日在芬蘭舉行的頒獎典禮上,他獲得了115,000歐元的獎金和2008年千禧技術獎得主「 Peak」獎盃。 [10] [11]

2008年9月,他因「發明'維特比算法',以及對改變數字通信理論和實踐的碼分多址(CDMA)無線技術的貢獻而被授予美國國家科學獎」。

2010年,他獲得了IEEE榮譽勳章,同年,他還獲得了洛杉磯意大利文化學院頒發的IIC終身成就獎。 2011年,他獲得了美國工程學會協會約翰·弗里茨獎章[12]

2013年,維特比入選美國國家發明家名人堂。

2017年,因推動移動行業的CDMA和擴頻開發,維特比與雅各布一起獲得了IEEE里程碑獎。 [13]

個人生活

維特比與厄爾納·芬奇(Erna Finci)結為夫妻, [14]後者是前南斯拉夫薩拉熱窩的一名猶太難民。 [15]他們有三個孩子:艾倫·維特比(Alan Viterbi)、奧黛麗·維特比(Audrey Viterbi) 和亞歷山大·維特比(Alexander Viterbi)(2011年去世,享年40歲)。 [16]

參考文獻

  1. ^ Andrew Viterbi was elected in 1978 as a member of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in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 &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 Engineering
  2. ^ Marziali, Carl. Andrew Viterbi: He’s got algorithm.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ews. February 1, 2009. 
  3. ^ Tekla S. Perry. 2010 Medal of Honor Winner: Andrew J. Viterbi. ieee.org. 
  4. ^ Viterbi, Andrew. (訪談).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5. ^ Ingenu Launches the US's Newest IoT Network. Light Reading. 
  6. ^ Golden Jubilee Awards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EEE Information Theory Society. [2011-07-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1 July 2011). 
  7. ^ (新聞稿). (原始內容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url= (幫助)存檔於3 May 2007).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8. ^ Board of Trustees 互聯網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1-07-26.,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Retrieveded 2008-04-13.
  9. ^ IEEE/RSE Wolfson James Clerk Maxwell Award Recipients (PDF). IEEE. [2011-10-04]. 
  10. ^ Doug Lung. Andrew Viterbi Named Finalist for 2008 Millennium Technology Prize. tvtechnology.com. 11 April 2008. 
  11. ^ 2008 MILLENNIUM TECHNOLOGY LAUREATE ANDREW J. VITERBI FETED IN FINLAND. usc.edu. 12 June 2008. 
  12. ^ Award Guide and Past Recipient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Engineering Societies. [2013-04-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5-11). 
  13. ^ Qualcomm and Its Founders Recognized for Historic Electronics Milestone. IEEE. [2017-11-09]. 
  14. ^ Vered Weiss, "Wife Of Qualcomm Founder, Philanthropist Erna Viterbi Dies At 81", jewishbusinessnews.com, 2015-02-19. Retrieved 2017-01-18.
  15. ^ Marziali, Carl. In Memorium: Philanthropist Erna Viterbi Dies at 81..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News. Spring 2015. 
  16. ^ Kessler, Benett. Mammoth man died from heart attack. Sierra Wave: Eastern Sierra News. November 10, 2011 [October 11, 2018]. 

延伸閱讀

  • 伊拉克布羅德斯基。 「無線的歷史:創新思維如何為大眾生產技術」(《望遠鏡》,2008年)

另見

外部連結

獎項與成就
前任者:
Gerald J. Posakony
John Fritz Medal
2011
繼任者:
Leslie E. Robertson
前任者:
Robert H. Dennard
IEEE Medal of Honor
2010
繼任者:
Morris Chang
前任者:
Hyman Bass
National Medal of Science
2007
繼任者:
Leonard Kleinrock
前任者:
(First)
IEEE/RSE James Clerk Maxwell Medal
2007
繼任者:
Tim Berners-Lee
前任者:
Thomas M. Cover
Claude E. Shannon Award
1991
繼任者:
Elwyn Berlekamp
前任者:
Robert N. Hall
Marconi Prize
1990
繼任者:
Paul Baran
前任者:
Stephen O. Rice
IEEE Alexander Graham Bell Medal
1984
繼任者:
Charles K. Kao


[[Category: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Category:高通人物]] [[Category:波士頓拉丁學校校友]] [[Category:南加州大學校友]] [[Category:猶太發明家]] [[Category:意大利慈善家]] [[Category:義大利猶太人]] [[Category:義大利工程師]] [[Category:美國慈善家]] [[Category: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Category:在世人物]] [[Category: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Category:1935年出生]] [[Category:MIT工程学院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