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Father vice/test
聖神修院(Holy Spirit Seminary)位於香港黃竹坑惠福道6號,原址屬創辦於1931年,至1964年為止一直為華南教區培訓教牧人員的「華南總修院」(South China Regional Seminary / Regional Seminary of South China)。華南總修院曾於1941年至1945年的日治時期一度停辦,復辦後又因中國政權變更,華南地區沒有修士前來而停辨。天主教傳信部於1964年將為華南總修院移交予香港教區管理。同年,成立1957年,原址位於薄扶林太古樓一塊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所捐獻的土地的聖神修院遷入華南總修院原址發展,以培訓本港天主教修士為目的。1970年,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成立,並於1973年起接受信徒入讀。神哲學院的神學部及哲學部先後於1970年及1970年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宗教學部亦於1989年成立,同樣地獲得宗座傳信大學神學院的認可。
聖神修院現時除了是香港訓練天主教神職人員的重要地方,也為教友提供圖書館服務、靜舍租用服務以及開放教區文物館予已預約人士。亦有每月一次,名為「聆風樂禱」的讀經及祈禱活動開放予一般人士入內參加。
歷史
華南總修院時期
議決
早於1922年,首任宗座駐華代表剛恆毅總主教已有意在香港成立一所總修院,以便培訓華南地區有意修道的青年。1924年, 剛恆毅總主教在上海召開第一屆中國天主教會議,會議的其中一項議決為在中國全國成立共十四所總修院。華南總修院即為1936年前成立的十一所總修院的其中一所(亦為日後壽命最長的一所)。[1]
選址
剛恆毅總主教遞予教廷傳信部的書信表示當時的港督金文泰願意為修院地皮及其他有關事項,以及提供「有關的便利」。他在信中亦曾表現他視察過香港郊區的一些土地,他記述「……位於山腳,地點甚佳,且離市區不遠,海陸交通都很方便。」若要購買那塊面積共十萬平方公呎的土地,剛恆毅總主教推測約需美金三千元。[2]
他亦向傳信部表示那時為相當適合建院的時機,更清楚指出無論香港發生甚麼政治或經濟危機,香港仍會受英國管轄,所以推論香港乃安全之地;在此地建院亦能方便接觸各華南代牧區,而且也不會牽涉任何政治性的問題。而當時的主教們亦認同在香港建立總修院最佳的培訓條件予有志於訓導及牧養教眾的人士。[3]但需一提的是,當時在政治不穩的中國大陸仍有十所總修院相繼落成。[4]
另有說法指華南總修院選址於香港是由於當時適合於華南建立總修院的城市只有廣州,但廣州代牧區是由法國的巴黎外方傳教會所牧養,而當時的法國政府一直反對羅馬教廷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若華南總修院建於廣州,運作必會受制於法國政府,而在香港建院則恰好可以迴避這個政治問題。[5]
購地
香港宗座代牧區的恩理覺主教於1927年3月11日首次去信予當時的香港總督金文泰表明剛恆毅總主教欲於香港建一總修院之意。信中亦表示經過選擇後,恩主教希望在香港南區香港仔深灣墳場鄰近一帶購地以建修院,而預算的購地及建築成本將為二十萬港元。在後來的信件中,恩主教表示將以每英畝1000港元的價錢購入,而餘款亦會於三年的年期內償還。
由於該地段位近墳場,亦有墳地可能位於地段內,政府首先派遣東華醫院之人員前往墳地考察,但由於樹木叢生,有好些墓碑已不能認清被葬者為誰。由於當時東華三院之人員正忙於處理於馬頭圍之起墳工程,故在修院地段內之墳墓只有留至1928年之清明節後再作打算。
1927年12月22日,地段正式通過將以私人合約的形式售出。而東華醫院有關方面亦於1928年3月9日指出起墳工程將於該年的清明節前完成。同年7月30日,政府有關方面將地皮之售價定為6400港元,而界石之費用則為31.25港元,費用合共為6431.25港元,而每年需繳交的地稅為640港元。恩主教雖以土地為教育用途為由去信申請只需繳交「象徵性的地稅(a nominal Crown Rent)」,不果。
最後,香港南區香港仔深灣墳場鄰近一帶的鄉郊建屋地段315號於1928年9月3日售予香港宗座代牧區。[6]
建設
在總修院建築時,聖伯多祿工程處先行負責興建華南總修院的全部費用,然後各涉及的教區及修會將會在之後的二十年內分期攤還所有費用——於1926年先支付地價,在之後的日子再支付其餘費用。由於主催建立華南總修院的決策者為教廷傳信部,因此除了有份保送修生來受培育的教區外,傳信部亦會負擔一部份支出。而由於華南總修院的主權屬教廷傳信部,傳信部也要沒有財力的代牧區承擔經費。[7] 但最終經費仍不足以將計劃中之修院完全建成,而只能完成原先中的四合院設計的三分之一。[8]
在人手方面,剛恆毅總主教起先希望華南總修院由道明會管理,但遭到拒絕[9];最後總修院被委託由愛爾蘭耶穌會管理,所以日後的六名院長均為愛爾蘭籍耶穌會士。耶穌會之後在主持華南總修院的三十四年間,沒有要求當中的修生轉入耶穌會,亦沒有派遣修生到華南總修院攻讀。[10]
生活經費
各在華南總修院的修生的生活費用均由派出之教區及修會承擔,而教廷傳信部亦會給予各教區及教區撥款及津貼。自1949年後中國大陸的政權變更,不少的修士南湧至華南總修院,除了之前所提及來自傳信部及教區的財力支援外,總修院亦為部份修士尋找捐助者以支持院中修生的生活,其中生活費及學費會直接支付到總修院,而零用錢則交予修生。[11]
畢業生出路
有不少在解放戰爭爆發之前晉鐸的中國神父後來回到中國大陸服務,有一些在1949年之後才來修讀的修生也有不少在學成後返回國內。到了1950年代,不少學成後的修生不能返回中國大陸,故留在香港,一部份的神父名義上仍屬原有的教區,工作上則借予香港教區,而他們的生活費則由原本的修會負責。到了1970年,香港教區主教徐誠斌主教宣佈歡迎所有居於香港的華南總修院畢業生全部改屬香港教區聖職班,華南總修院畢業生外借予香港教區的情形才告結束。[12]
華南總修院的畢業生除了外借予香港教區一途外,亦可選擇轉往其他教區,不過不同於一般的例子,華南總修院的畢業生若要轉往其他教區,除了要有本人、舊教區及新教區的同意外,亦要有教廷傳信部的同意。[13]
晉鐸及晉牧紀錄
華南總修院三十四年間共有230位畢業生成功晉鐸,第一批晉鐸的神父有馮息堯、劉榮耀和葉蔭雲(於1934年晉鐸)[14]。眾畢業生當中有出了一位樞機主教(前香港教區胡振中樞機主教)、一位總主教(前古晉教區總主教鍾萬庭總主教)、十五位教區主教或輔理主教。[15]
停辦
雖然華南總修院於1945年後復辦,但由於自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華南地區再也沒有選派修士前來,所以羅馬教廷傳信部於1964年將華南總修院的院址交由香港教區管理,當時原位於薄扶林太古樓一塊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所捐獻的土地的聖神修院就此遷入華南總修院原址發展。[16]
聖神修院時期
遷入
成立於1957年的聖神修院本位於香港薄扶林一幅由巴黎外方傳教會所提供的一塊土地上。羅馬教廷於1964年將華南總修院的院址交由香港教區管理,而聖神修院就此遷入發展,而神職人員之培訓亦就此漸趨本地化。[17]
教學發展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於1970年成立,現時之校長為勞伯壎神父。起初由香港教區、澳門教區、耶穌會和慈幼會合辦(1985年再邀得方濟會加入)並於1973年起接受信徒入讀,自此,修院由專職培訓神職人員漸變成也為教友提供進修的機會。神哲學院的神學部及哲學部先後於1970年及1970年成為羅馬宗座傳信大學屬校。宗教學部亦於1989年成立,同樣地獲得宗座傳信大學神學院的認可。其後,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神學部於1994年取得了宗座傳信大學的同意,開始一個為期兩年的神學碩士學位課程。自此,神學部從宗座傳信大學附屬學院的地位,提升為該大學的成員學院。[18]
課程
現時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為一般教友提供神學學士學位課程、哲學學士學位課程及宗教學學士學位課程,課程收費每年為港幣9000元,或以每學分400港元計算。
在碩士課程方面,聖神修院亦為所有天主教司鐸、終身執事、修女、會士、修士和教友提供神學碩士學位課程,但申請者必須先擁有「榮譽」(Cum Laude)神學學士學位;而不符合此條件者,將由校長成立之入學委員會決定是否接受其申請。每學分收費為港幣450元,不設旁聽。
準備晉鐸,而無意立即繼續神學碩士課程之教區修士和修會修士亦可以考慮報讀牧職年課程。攻讀神學碩士課程的修士須在兩年內,以部份時間形式修讀必修科中之主要科。為了回應教區目前及日後的需要,此課程除了開放予修士外亦開放予牧民小組成員、修女、牧民工作者、傳道員及終身執事等人士。全科生最快可用一年可完成牧職年課程,課程完成後會獲授學院頒授畢業証書。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亦設有宗教學遙距課程,但暫時不受本地生申請。[19]
建築
南殿
在建築總修院時,聖伯多祿工程處先行負責興建華南總修院的全部費用,但由於1930年代的經濟不景導致資金短缺,當時只能完成計劃中的四合院設計的一部份,即為今日聖神修院之南殿[20]。「靈風樂禱」的進行地點及用膳處都是位於南殿地下。
南殿的西端向北處原為一面灰白色的牆壁,但於聖神修院時代中,修院的負責人請來了兩位畫師——分別為對道家有研究的吳格林以及基督徒畫師劉有權。他們在原先灰白色的牆壁繪上了結合中國道家思想以及基督信仰的壁畫。 壁畫的構圖為一個分為內外兩層的圓形,內層為抱着聖嬰耶穌的聖母,外層的十二等份合成一圓,代表着月復月,年復年,並有着中央的耶穌基督帶領[21]。外層的十二等份,除了象徵着一年中的十二個月份,也象徵着人生中不同的事物,列表如下﹕
花與果 | 世間的因果循環 |
日月星宿 | 生命於星宿及自然下孕育 |
蛇 | 世間的險惡 |
枯枝 | 世間事物的終結 |
楓葉 | 終結前的淒涼和蒼桑 |
鳥 | 正義與和平 |
人 | 完美的創造,伸展雙手代表盡展潛能 |
蝴蝶 | 生命短暫而燦爛,所以人應充實生活 |
紅心 | 熱血,為建設更美好的人間而努力 |
天虹 | 上蒼和人的接觸令人生的色彩表露無遺 |
以前,在圓形的兩旁有兩行直寫的字,左邊的為﹕
- 「基督傳人基督傳人基督傳人基督傳人」
右邊的為﹕
- 「龍的傳人龍的傳人龍的傳人龍的傳人」
這兩行字用作提醒院內的修士們自己所擁有的「中國人」和「基督徒」的雙重身份[23]。但這兩行字後來被新的油漆蓋上,所以牆壁上現在只剩下圓形的構圖以及淺藍色的底色。
神哲學新廈
神哲學新廈於1967年建成,樓高四層,採用中西合壁的設計,緊接着南殿之西端,是為神哲學院的課室[24]。聖神修院圖書館以及教區文物室都位於此大樓內。
大聖堂
聖神修院之大聖堂位於神哲學新廈之東面,是一採用中式設計的聖堂,可容納約60人[25]。大聖堂除了可供一般彌撒或宗教聚會用途外,在每月一次的「聆風樂禱」活動中大聖堂會作為泰澤共融祈禱的舉行地點。
設施
聖神修院圖書館
發展史
聖神修院圖書館於1967年正式成立,是一所專科圖書館,藏書約有50,000冊(創館時只有6,000冊),種類以神學、哲學及宗教學為主,每年訂購的期刊則約有200種,以作支援本地神學教育之用。創館時藏書均來自太古樓小修院及華南總修院,以供聖神修院所需;到了1971年,聖神修院圖書館又吸納了公教進行社圖書館的藏書,並把服務擴及聖神修院神哲學院。[26]
於創館時只有一層樓的聖神修院圖書館於1998年增至目前的三層樓。地下主要存放中文圖書;二樓收藏西文圖書;而三樓則藏有期刊,另有會議室及溫習室等設施[27]。原先的電腦室則被改成教區文物室。
聖神修院圖書館於1994年進行電腦化及地方擴展工程。更於1997年安裝了DYNIX圖書館電腦系統(即香港公共圖書館所用的電腦系統),在編目、流通及公共目錄方面進行全面電腦化。[28]
EIN聯合目錄
讀者亦可以透過本館的電腦設置檢索EIN的聯合目錄,當中所載的圖書資料將有三十萬冊。目錄中的圖書來自以下數所圖書館,包括中國神學研究院圖書館、信義宗神學院圖書館、建道神學院胡慕德紀念圖書館、香港浸信會神學院梁根紀念圖書館、道風山基督教叢林艾香德牧師紀念圖書館、聖公會明華神學院圖書館及播道神學院圖書館。[29]
圖書証申請
除了本學院教授及教會資訊網成員可以免費申請圖書証外,其他人士均需付年費。其中,本科生、校友、神父、執事及修女之年費為港幣200元,研究生之年費則為港幣400元。 天主教教友及一般人士之亦可申請圖書証,年費為港幣400元,並需附上神職人員的介紹信。[30]
開放時間
聖神修院圖書館的開放時間如下﹕
星期一至五 | 上午九時至下午一時及中午二時至下午五時 |
星期六 | 上午九時至下午七時 |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 | 休息 |
教區文物室
Image:Kkp20060716.JPG 教區文物室設於聖神修院圖書館三樓,於2006年7月9日由湯漢輔理主教主持開幕祝福禮及開放日,並於同年10月正式開放。教區文物室共有兩個展覽室,第一個用作介紹香港的教區歷史,第二個則介紹第二次梵諦岡會議之前所用的彌撒用品。 文物室中的文物大致由五個途徑搜集,分別為﹕
文物室核心小組至2006年7月為止已收集了數千件文物,而其中的一千件己整理入檔。該小組有三十位受過禮儀培育的義工協助整理文物及其檔案。文物中較為特別的有利瑪竇與明朝皇帝的通訊(《正教奉褒》及《正教奉傳》)、教宗保祿六世於1970年訪港時所穿的祭衣、以及徐誠斌主教和胡振中樞機的禮帽和戒指等。 現時教區文物室由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負責運作。[32]
其他建築
聖神修院有其他小形的設施,包括設有露德聖母及聖伯爾納德聖像的聖母山作敬禮聖母之用,亦在西端設有一用碎石砌成的迷宮給信徒作靜思默想之用。於南殿的北面亦有籃球場及足球場各一。
靜舍租用股務
聖神修院除了作為培訓天主教神職人員外,亦為一般信徒團體提供靜舍租用股務以作靈修及祈禱、舉辦研討會或講座之用。修院設有單人房14間,其中12間可作雙人房用途,故此最多可容納26 人,另外院方會免費提供一間單人套房以便隨團「退省神師」(即神父)使用。信徒亦可租用兩所分別可以容納25人及60人的會議室,以及可容納約60人的大聖堂和可容納約30人的小聖堂。 留宿的費用每人為港幣180元(費用包括早、午、晚餐),但此收費只限於星期六、日,長假期的租金則需另議。 聖神修院亦有場地日租服務提供,每次至少要租用場地兩小時,而每人的午餐費則為港幣30元。[33]
靈風樂禱
聖神修院雖然是私人地方,但每月一次的靈風樂禱則是讓一般人士進入修院範圍內的機會。靈風樂禱的主要內容可以分為「主題講座」、「聖言誦讀」(讀經及默想)和「共融祈禱」數個主要部份。簡單流情列表如下﹕
16:00 | 信徒開始進入修院 |
16:15 | 主題講座 |
16:45 | 聖言誦讀及默想 |
17:30 | 分享聖言誦讀所得 |
18:30 | 用膳 |
19:30 | 練歌(準備共融祈禱) |
20:00 | 泰澤共融祈禱 |
21:30 | 聚會結束 |
每次的「主題講座」由院中的神父在南殿地下主持,為參加者講解是次誦讀的經文。在講座完結之後,已學習過聖言誦讀方式的參加者可以自由在修院進行經文的誦讀、默想和祈禱;未學習過聖言誦讀的方式的參加者則可以留在南殿,院中的修士們會以小組的形式教導有關的方法和要注意的事項,在教導完結後參加者亦可在修院範圍內進行經文的誦讀、默想和祈禱。
在重新集合並分享聖言誦讀所得後就是用膳時間,用膳地點同樣為南殿地下,每人的餐費為港幣30元,而事後的清理(包括洗碗碟)由參加者自己負責。
飯後的共融祈禱在大聖堂舉行,會泰澤共融祈禱的方式。在練習過將會誦唱的詩歌之後,共融祈禱會便會開始。到了下午九時多左右聚會便會結束,修院將會有紙包飲品供應。
交通
巴士
- 48 – 華富(北) – 黃竹坑
- 71 – 中環(港外線碼頭) – 黃竹坑
- 72A – 銅鑼灣(摩頓台) – 深灣
- 75 – 中環(交易廣場) –深灣
- 78 – 黃竹坑 – 華貴邨
- 95B – 海怡半島 – 黃竹坑
- 107 – 華貴 – 九龍灣
乘搭巴士可以在黃竹坑邨的巴士總站下車,再步行至惠福道路口轉入,走至道路盡頭即可。
綠色小巴
- 59
- 59A
乘搭綠色小巴的人士可於安貧小姊妹會聖瑪利安老院下車,再沿惠福道路口轉入,走至道路盡頭即可。
聯絡方法
聖神修院
- 電話﹕(+852) 25526230
- 電郵﹕[email protected]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電話 | (+852)2553 0265 |
傳真 | (+852)2873 2720 (校務處) |
(+852)2554 6689 (圖書館) |
註釋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1]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田英傑編著,1983,頁216,《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聖神研究中心
- ^ 田英傑編著,1983,頁216,《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聖神研究中心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2]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3]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File HKRS58-1-140-51, 「R.B.L. 315 - APPLICATION OF BISHOP VOLTORTA, VICAR APOSTOLIC OF HONG KONG FOR A STRIP OF LAND AT ABERDEEN BAY FOR ESTABLISHING A REGINAL SEMINARY」, 07.03.1927 - 03.09.1928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4]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田英傑編著,1983,頁216,《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聖神研究中心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5]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6]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7]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8]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9]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網頁[10](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 eClass Online College[11](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87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7
-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 頁86
- ^ 聖神修院網頁 - 聖神修院靜舍[12]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聖神修院圖書館 – 簡介[13]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宗二 記者妹,《藏書閣初窺 ?? 聖神修院圖書館訪問記》,《牧笛》,2006年2月11日, [14](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聖神修院圖書館 – 簡介[15]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聖神修院圖書館 – 簡介[16]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聖神修院圖書館 – 申請圖書証 [17]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聖神修院圖書館 – 開放時間 [18]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 公教報,2006年7月16日,首頁
- ^ 聖神修院靜舍 - 《租用簡介》[19]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參考文章、書籍及網站
- 聖神修院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聖神修院神哲學院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林瑞琪, 華南總修院簡史及其對教會當前的影響[20] (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公教報,2006年7月16日,首頁
- 靈風樂禱
- 宗二 記者妹,《藏書閣初窺 ?? 聖神修院圖書館訪問記》,《牧笛》,聖神修院神哲學院宗教學部學生協會,2006年2月11日,[21](Accessed 18 November 2006)
- 南區區議會, 《南區風物志》,香港,1996年
- 田英傑編著,《香港天主教掌故》,香港,聖神研究中心,1983
- 案卷 HKRS58-1-140-51, R.B.L. 315 - APPLICATION OF BISHOP VOLTORTA, VICAR APOSTOLIC OF HONG KONG FOR A STRIP OF LAND AT ABERDEEN BAY FOR ESTABLISHING A REGINAL SEMINARY, 07.03.1927 - 03.09.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