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百科:粵文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的「W」字標誌 粵文維基百科
網站類型
網絡百科全書
語言粵語
總部 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
持有者維基媒體基金會
網址zh-yue.wikipedia.org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商業性質
註冊可選
推出時間2006年3月25日,​18年前​(2006-03-25

粵文維基百科維基百科協作計劃的粵文版本,於2006年3月25日成立,由非營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負責營運。截至2024年11月6日,粵文維基百科有142,156篇文章,及281,147位註冊用戶,其中活躍用戶300名,管理員12名,事務員2名[注 1]。在文章數量方面,粵文版本目前於維基百科所有語言中,排名第66名;而在漢語族各維基百科中,排名第三,在中文閩南語後面;在基礎條目質量方面,粵文版名列第60,在漢語族裏名列第二[1]

概況

名稱

2006年4月,經由投票後決定,Cantonese Wikipedia命名為「粵語維基百科」,Wikipedia的候選有「Wikipedia」,「維基百科」、「棫佳百科」及「域奇百科」四個。「維基百科」以25票當選,「域奇百科」得5票,「棫佳百科」得1票,「Wikipedia」 0票。Cantonese 的候選有「廣東話」及「粵語」,「粵語」得19票當選,「廣東話」得13票落選。

2007年4月7日,有管理員提出將「粵語維基百科」的名稱更改為「廣東話維基百科」。亦有支持者[誰?]說:「叫『粵語』有好鬼死文縐縐,冇人會話:『我識講粵語』。」(叫「粵語」過於「文雅」了。無人會說「我會講粵語」)。也有維基人認爲如此說法沒有廣泛的依據,表示此名稱並不適合。其他觀點也在討論中提出,包括政治正確元維基的語言政策和指引、地域主義等等。在沒有共識的情況下,沿用「粵語維基百科」的名稱。粵語維基百科「城市論壇」內的相關討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然而,粵文維基百科在主頁會出現三個名稱。除了「粵語維基百科」外,還有「廣東話維基百科」、「廣府話維基百科」,每次隨機選擇一個顯示。

於2013年9月,經投票和討論,粵語維基百科改名為粵文維基百科,並不再從三個名稱中隨機選擇一個顯示在首頁,而是統一顯示為「粵文維基百科」。

代碼

粵文維基百科代碼為「zh-yue」,不少用戶認為這是矮化粵文。另一方面,「zh-yue」也不符合ISO 639-3提議的「yue」。雖然元維基已同意更改為「yue」,並已在Phabricator上立案[注 2],但至現時為止尚未有推行時間表。

文章特點

粵文維基百科早期的文章以翻譯其它語言維基百科的內容為主,後期有較多原創文章。大部分文章附有粵拼注音[注 3]。內容方面,粵文維基百科含有較多針對介紹粵語使用區事物的文章。介紹人物、地理、文化歷史的文章相對較多,而自然科學的文章較為缺乏。

有些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因未能符合關注度要求而被刪除的條目,在粵文維基百科中獲得保留。它們大多是藝人演員和部分巴士線路條目。由於粵語譯名缺乏官方標準,譯名常常成為粵文維基爭議的焦點。與中文維基不同,粵文維基允許在已有慣用譯名的情況下使用原創譯名作為文章標題。

參與狀況

粵文維基百科的參與者以香港人廣東人為主,廣西方面的編輯者仍然偏少,亦有其他國家之用戶參與編輯。在粵文維基百科的十萬多名注冊用戶中,活躍用戶的比例約為0.1%。[注 4]

歷史

創立及初期狀況

2006年3月25日,粵文維基百科正式成立,在此之前,粵文維基百科已經在孵化箱中存在了兩年。創建初期的條目很多是地理類的條目,如香港澳門廣州新加坡等。創建初期的另外一項重要工作是用戶界面的翻譯。

粵文維基百科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斷發展。2006年3至4月,元維基管理員Shizhao授予粵文維基用戶Jasonzhuocn、HenryLi、翹仔(Deryck Chan)、Shinjiman、Hello World!和tonync臨時管理員權限[2]。其後CantoneseWiki、Shinjiman、翹仔、Hello World!等人在4月成為正式管理員。2006年8月,Shinjiman成為粵文維基百科的事務員。

中後期狀況

2006年之後,先後有Mjjoy、Hillgentaman、WikiCantona、Sam Li、Hardys、SC96、DannyChan(後更名Lam3011)、William915、昏君、Pokman817、恐狼博士(後更名為Dr. Greywolf)、H78c67c、Z423x5c6上以及Detective Akai上任成為管理員,其中Hardys、RockLi、Mjjoy、Sam Li、CantoneseWiki、Hillgentaman、William915、昏君八人因超過兩年沒有活動而被褫奪管理員職位,而SI則於2009年自行離任。[3]

於2020年7月9日,Deryck Chan成為粵文維基百科第二位事務員。

使用者增長

2009年是粵文維基百科注冊用戶迅速增長的時期,從2009年1月26日到2009年5月21日期間,注冊用戶從11,882上升到16,618,增幅40%。

編者方面,2015年2月22日,粵文維基百科註冊用戶超過十萬[注 5]。按2015年7月2日的統計,粵文維基活躍用戶有163人[注 1]

使用者方面,2013年與2014年兩年粵文維基百科的總瀏覽量(含移動版)均超過四千萬[注 6]

文章數量的增長

  • 2006年9月8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1000。
  • 2007年4月28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2900篇,首次進入維基百科條目數前100名之列。
  • 2007年9月23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5000。
  • 2009年1月26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10000。
  • 2012年5月18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20000。
  • 2013年8月11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25000。
  • 2014年5月11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30000。
  • 2015年2月19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35000。
  • 2015年9月14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40000。
  • 2016年4月29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45000。
  • 2016年12月30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50000。
  • 2017年7月1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55000。
  • 2017年9月24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60000。
  • 2020年7月21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90000。
  • 2020年8月13日,粵文維基百科的文章數達到100000。

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問題

背景介紹

中文維基百科中存在繁體字簡體字的問題,在粵文維基百科中同樣存在。來自廣東廣西等地的粵文使用者使用簡體中文,而來自香港澳門等地的粵文使用者則使用繁體中文。由於各地粵文使用者對於同一事物所用的名稱基本一致,因此中文維基百科中的各地用詞語差異問題在粵文維基並不明顯,但同樣存在[注 7]

繁簡功能轉換啟用前的情況

由於粵文維基建立時主要的參與者為香港地區的人,因此在粵文維基中的文章形成了統一使用繁體的傳統。這曾經引起簡體中文使用者的不滿,並使部分人認為粵文維基百科排斥簡體字用戶。為了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問題,粵文維基曾經進行了多次討論。[注 8]

繁簡轉換工具試用

2009年5月4日,管理員將用戶編寫的繁體與簡體轉換的JavaScript代碼改造為一個「架撐仔」(即中文維基百科的「小工具」),首次為粵文維基百科提供了繁體字與簡體字的轉換功能。當時的版本存在無法進行詞語轉換、非文章內容的繁體字無法轉換等問題,但是,這是粵文維基百科解決繁體字與簡體字問題的第一步。儘管這個工具啟用之後,簡體字的用戶已經可以用簡體來瀏覽粵文維基百科的內容,但是文章的源代碼仍然統一使用繁體。如果有用戶使用了簡體,管理員不會對該用戶進行警告之類,但是會直接將所有簡體字替換為繁體。(這個工具曾經在2009年6月15日MediaWiki升級後失效,並於2009年7月6日修復;於2010年7月1日維基百科更改面板後無法與新面板完全相容)。該工具於2013年由用戶替換成新版本,新版本提供類似中文維基頁面頂端的轉換標籤頁,並提供將原始碼替換成繁體和將搜索關鍵詞轉換成繁體後重新搜索一次等新功能。

爭議

成立的理據

一些批評認為,由於粵文維基百科中文維基百科同樣是用漢字書寫,因此粵文維基百科沒有存在的必要。不過,隨着越來越多各個國家各種語言的維基百科的建立(其中包括多個漢語維基百科),粵文維基百科的存在已經有了較多可供參照的例子。也有人認為[誰?],所謂方言只是官方重視一種語言而輕視另外一種語言的結果,實際上語言之間本無所謂方言,粵文並不是一種方言而是一種獨立的語言。另外有人認為[誰?],使用同一種文字並不能否定粵文維基百科的獨立存在性,例如多種歐洲語言都使用拉丁字母,但並不妨礙它們成為獨立的語言。

另外考慮到無論在港澳或內地粵語使用地區人們日常閱讀的刊物(除部分文娛版面外)實質以現代標準漢語書寫(書面語),因此有人認為官話白話文事實上更符合粵文人口的閱讀習慣。而由於粵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在內容充實性上多數不及中文維基百科,更加為粵文維基百科的實用性和必要性打上問號。

在中文維基百科成立的早期,由於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數還很小,急需人手進行完善,曾經有人提出粵文維基百科會分散參與中文維基百科的人手,同時在另一極端,又認為粵文維基不會吸引到參與者。不過,隨着中文維基百科參與人數的迅速擴大以及其他漢語維基百科的成立,這種質疑已經逐漸減弱。

另外有人認為[誰?]粵文維基百科增長速度緩慢,且影響力不足。不過,這些都是一個維基百科建立初期會遇到的問題[注 9]。此外,粵文維基百科的規模在漢語族維基百科中處於第三位,僅次於中文維基百科及閩南語維基百科。

粵文用字用詞

粵文的部分常用字的正確寫法並未查明,部分詞彙也沒有標準的寫法。這是粵文維基發展中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為了較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粵文維基百科設有專門的版面來對字詞的用法給予建議[注 10]。在出現爭議時,編者會參考被認為具有權威性的粵語網絡辭典(如Cantodict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與粵語本字研究的著作。

在中文維基百科中部分字因處於Unicode擴展區,需要安裝適當字體才能顯示,例如𧈢𧏡。在粵文維基,由於有部分粵文常用字處於Unicode擴展區,這個問題顯得更嚴重一些。

有人[誰?]認為,由於粵文書面的表達與中文普通話差異性不足,為突顯粵文與普通話的差異,粵文維基百科的的編輯者有刻意使用口語的現象,例如儘管粵文中也使用食物食品這兩個詞,但編輯者情願使用與普通話不同的「嘢食」。對此,粵文維基的答批評中有這樣的回應:「維基是實用的工具,非大雅之堂。過度口語化的質問,在20世紀初白話文運動時不知出現過多少次。」

有批評意見認為粵文維基百科中使用了過多的粗口字,甚至以粗口字作為性器官的名稱,令文章不堪入目,並認為這是粵文維基特有的現象。不過,粵文維基百科中除了專門介紹這些字的文章外在其他的文章中很少使用粗口字,此外以粗口字作為文章名的現象在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中也存在,例如fuck,甚至更多。

繁簡爭議

有人[誰?]認為粵文維基百科只使用繁體字,沒有照顧到簡體字用戶的的需要。針對這一批評,粵文維基百科提供基於JavaScript的繁簡字轉換工具,見各地中文差異所帶來的問題一節。

地域中心問題

由於粵文維基百科早期的參與者多為香港人,有人[誰?]認為粵文維基百科很可能會出現地域中心。不過,粵文維基百科並不拒絕香港以外的地區的用戶的編輯,也不會對這些文章進行刪改以使這些文章符合香港的觀點。目前,粵文維基使用者主要來自香港和廣東,也有不少海外用戶,以香港為中心的問題基本得以解決[注 11]

註釋

  1. ^ 1.0 1.1 粵文維基百科站內統計
  2. ^ phabricator:T30441
  3. ^ 。按照新通過的政策,所有文章均應附有粵拼注音,參見WP:粵文拼音
  4. ^ 2009年5月21日,粵文維基統計頁面顯示過去一個月中有編輯的用戶數為184人,佔總用戶數的1.1%,略高於中文維基百科同一時期的比例0.95%。
  5. ^ 參見WP:A
  6. ^ 參見WP:瀏覽量
  7. ^ 參見WP:唔同粵語地區用字習慣粵語WP:唔同粵語地區用字習慣
  8. ^ 參見Wikipedia:城市論壇 (政策)粵語Wikipedia:城市論壇 (政策)
  9. ^ 截至2009年1月26日(成立尚不足3年),粵文維基百科已經有超過1萬篇文章。而中文維基百科在成立三年多時條目數才突破5萬。考慮到中文使用者與粵文使用者的人數差別,粵文維基的增長並不緩慢。
  10. ^ 參見粵語本字粵語用辭
  11. ^ 參見粵文維基中有關廣東省的文章

參考資料

  1. ^ List of Wikipedias by sample of articles. [2015-10-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8). 
  2. ^ 臨時管理員申請紀錄. [2022-07-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05). 
  3. ^ [ https://zh-yue.wikipedia.org/wiki/Wikipedia:%E7%AE%A1%E7%90%86%E4%BA%BA%E5%93%A1%E4%BB%BB%E5%85%8D%E8%A8%98%E9%8C%84 Wikipedia:管理人員任免記錄]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