允禔
此条目可能包含原创研究。 |
此条目不完整。 |
允禔(满语:ᠶᡡᠨ
ᡷᡳ,穆麟德转写:Yūn Jy;1672年3月12日—1735年1月7日;另一说1672年2月14日生[1]),爱新觉罗氏,本名胤禔(满语:ᡳᠨ
ᡷᡳ,穆麟德转写:In Jy),乳名保清[1]。康熙帝长子,母为惠妃那拉氏,其弟雍正帝登基后,因避讳而奉命改“胤”字为“允”,因而官书均书“允禔”[2]。
胤禔 | |||||||||||||||||||||||||
---|---|---|---|---|---|---|---|---|---|---|---|---|---|---|---|---|---|---|---|---|---|---|---|---|---|
名 | 保清→胤禔→允禔 | ||||||||||||||||||||||||
封爵 | 郡王 | ||||||||||||||||||||||||
封号 | 直 | ||||||||||||||||||||||||
出生 |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 1672年3月12日 | ||||||||||||||||||||||||
逝世 |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1735年1月7日 (62岁) | ||||||||||||||||||||||||
| |||||||||||||||||||||||||
生平
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午时(1672年3月12日)[3][4]出生,因康熙帝最早出生的四个儿子皆夭殇而依照规定不序齿[5],故允禔为康熙帝名义上的长子。幼年依照惯例养于宫外,允禔养在成妃叔伯内务府总管噶禄家中。1677年8月,那拉氏被册封“惠嫔”后,回到生母身边[1]。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康熙帝命大阿哥允禔为裕亲王福全的副将共同抵御蒙古噶尔丹,因二人不协调,允禔被召还。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跟从康熙帝征讨噶尔丹。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太子允礽被废,允禔推举皇八子允禩,并奏称允礽行为卑鄙、已失人心,愿为皇父诛杀允礽,康熙反怒斥允禔凶顽愚昧。之后,皇三子允祉向康熙告发胤禔用喇嘛巴汉格隆魇术诅咒允礽之事,康熙遂下旨将允禔革去直郡王,幽禁高墙严加看守。
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1735年1月7日)逝世[8],而《中国考古集成》则述是该年十一月初一逝世[3],享年六十二岁。直郡王府旧址,今位于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内前半壁街[9]。
家庭
胤禔有13子2女,除次子弘昉、三子弘暐、十三子弘晌外,史无记载,不详。[1]
待考
根据康熙四十五年玉牒的记载,第一子多罗直郡王允禔位下尚有庶妃魏氏,原任包衣大阿琳之女,以及庶妃吴雅氏,八品和宁大吴达哈之女,待考。
影视形象
延伸阅读
[编]
参考来源
- ^ 1.0 1.1 1.2 1.3 孙继新. 皇长子胤禔. 康熙后妃子女传稿. 北京: 紫禁城出版社. 2006-09: 111–118. ISBN 978-7-80047-597-9.
- ^ (清)(愛新覺羅)允禔 中曆生卒:康熙11年-雍正12年. 中研院史语所明清档案工作室.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16-09-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9).
- ^ 3.0 3.1 《中国考古集成》第2篇,第1卷,第20期,第928页“为圣祖仁皇帝玄烨与惠妃纳喇氏所生,按照封建礼法称为庶出。在成年诸子中他年龄最大,生于康熙十一年壬子二月十四日午时,死于雍正十二年甲寅十一月初一日卯刻。依固山贝子品级治丧。康熙三十七年三月封为直郡王。”
- ^ 王思治,《清代人物传稿》第1卷第5篇,第54页,换算为“1672年4月12日”,漏算闰月,应为“1672年3月12日”
- ^ 《宋史·卷三一三·文彦博传》:“用白居易九老会故事,置酒赋诗相乐,序齿不序官。”
- ^ 《圣祖仁皇帝实录》,187卷(参见《清实录》,或《康熙朝实录》)
- ^ 《圣祖仁皇帝实录》
- ^ 《清史稿校注》第10卷,国史馆,1986
- ^ 《圣祖仁皇帝实录 卷之二百三十五》
允禔 贝子允禔世系 清圣祖世系的分支 出生于:1672年3月12日逝世于:1735年1月7日
| ||
---|---|---|
王室头衔 | ||
新头衔 | 直郡王 任职期间:1698年-1708年 |
封爵废除 |
新头衔 | 允禔系贝子 任职期间:追封 |
继任: 递降为奉恩镇国公 二子弘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