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中国新疆的自治州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柯尔克孜语قىزىلسۇۇ قىرعىز اپتونوم وبلاسى / Кызылсуу Кыргыз aвтономиялуу oбласты维吾尔语قىزىلسۇ قىرغىز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拉丁维文:Qizilsu Qirghiz Aptonom Oblasti),简称克孜勒苏州克州,意为“红水”或“红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的自治州,位于新疆西部,是中国领土的最西端。州境东接阿克苏地区,南邻喀什地区,西界塔吉克斯坦,北达吉尔吉斯斯坦。地处天山山脉南缘、帕米尔高原东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垂和昆仑山北坡,境内群山起伏。主要河流有托什干河布谷孜河恰克玛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叶尔羌河等,有布伦库勒湖喀拉库勒湖等湖泊。全州总面积72,468平方公里,人口约62.5万人,柯尔克孜族人口比例约27%,维吾尔族人口比例约65%,自治州人民政府阿图什市帕米尔路西3院。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柯尔克孜语قىزىلسۇۇ قىرعىز اپتونوم وبلاسى
Кызылсуу Кыргыз aвтономиялуу oбласты

维吾尔语قىزىلسۇ قىرغىز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克州
自治州
苏里坦·苏吐克·博格拉汗麻扎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位置
坐标:39°42′53″N 76°10′04″E / 39.7146°N 76.1678°E / 39.7146; 76.1678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设立1954年7月14日
语源“克孜勒苏”为柯尔克孜语,意为“红色水”
政府驻地阿图什市
下级行政区1个县级市、3个
政府
 • 州委书记王学东
 • 人大常委会主任吾曲孔·买买提肉孜柯尔克孜族
 • 州长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柯尔克孜族)
 • 政协主席古丽夏提·西尔艾力(女,维吾尔族
面积
 • 总计72,468 平方公里(27,980 平方英里)
面积排名全区第9位(占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4.35%)
人口(2022年常住)
 • 常住62.47万人
 • 排名全区第12位(占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57%)
 • 密度8.5人/平方公里(22人/平方英里)
语言
 • 方言柯尔克孜语维吾尔语汉语官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新疆时间UTC+6
邮政编码845350
电话区号908
车辆号牌新P
行政区划代码653000
国内生产总值(2015)¥100.03亿(全疆第14位,占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01%)
16.06亿美元汇率
人均¥16,777(全疆第13位
2,694美元(汇率)
网站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人民政府

名称

克孜勒苏(Kizilsu,Kizil Su)一名来自克孜勒苏河,“克孜勒苏”在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中意为“红水”或“红河”[1] ,与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克孜勒‧苏英语Kyzyl-Suu, Kyrgyzstan地名相近[2]。“克孜勒”(Kizil)意为“红”则可见于黑孜苇乡(Kiziloy)、克孜尔千佛洞(Kizil Caves)、克孜勒陶乡(Kizilto),以及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首都克孜勒(Kyzyl)等等。类似有“苏”(su)意为“水”的突厥语言地名还有七河地区(Zhetysu)[3]阿克苏(Aksu,意为白水)、温宿(Onsu,意为十水)等等[4]

历史

前佛教时代

克孜勒苏在上古为塔里木盆地周边印欧语系吐火罗语部族的居住地,属于疏勒捐毒尉头等国,邻近葱岭,居民可能信奉祆教

前177年左右,疏勒等国受大月氏扩张压迫,被迫投靠强盛的匈奴,为其三十六属国之一。前128年,西汉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经过反复争夺,前60年,克孜勒苏被纳入西汉势力范围,受西域都护府节制。西汉末年,汉帝国内乱,势力消退,克孜勒苏再次成为匈奴、大月氏、莎车等势力争夺的战场。公元73年后,东汉班超长期以疏勒作根据地,与北匈奴争夺对西域的控制权。

佛教时代

公元150年左右,疏勒等国从属于大月氏部族建立的贵霜帝国(Kushan),当时贵霜君主为迦腻色伽一世(Kanishka),史称“迦腻色伽大帝”,其治下为贵霜帝国的全盛时期。疏勒跟随贵霜,以佛教为国教。得到奥援的疏勒国力强盛,称霸塔里木盆地南部,克孜勒苏也由其统治[5][6][7]

3世纪末,疏勒接连发生宫廷斗争,疏勒王连相杀害,内乱不断[8]。323年,疏勒被龟兹征服,成为附庸。5世纪时,疏勒一度从属于东来的柔然。6世纪初,月氏的后裔嚈哒(Hephthalite)帝国趁柔然衰败之机,东进塔里木盆地,疏勒也被嚈哒征服。嚈哒于大漠南北与北魏争雄,并与柔然结盟,广泛活动于阿尔泰山脉以西,克孜勒苏也属于嚈哒地域。

558~567年间,波斯萨珊王朝和中亚新兴的游牧者古突厥联盟,在布哈拉之战夹杀嚈哒帝国,两国战胜后瓜分了嚈哒的领地与附庸国,克孜勒苏随着疏勒被纳入西突厥的势力范围。648年起,疏勒开始接受唐帝国安西都护府的保护,唐在疏勒设立疏勒都督府,使疏勒成为安西四镇之一。651年,疏勒一度被纳入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麾下,但在657年,唐帝国击溃西突厥,再次夺得疏勒。663年,唐朝开始与吐蕃的势力竞逐。670年的大非川之战中,唐军全军覆没,疏勒国的宗主权易手,从此疏勒轮流从属于双方,直到692年,唐帝国最终控制了疏勒国。

751年,阿拔斯王朝怛罗斯战役击溃唐朝安西都护府的军队,安西都护府全军回迁汉地,疏勒国转而成为吐蕃和回鹘汗国争夺的对象,最终由葛逻禄(Qarluq)部族的炽俟部英语Chigils(Čigil)领有。克孜勒苏大部分属于西州回鹘领域,南部属于于阗国

九世纪初,蒙古高原上的突厥势力被吉尔吉斯人重击,840年,吉尔吉斯人大败回鹘,回鹘往西南方迁徙,与突厥混血,文化、语言突厥化(葛逻禄化),建立了喀喇汗国,克孜勒苏此时可能便在回鹘系的喀喇汗国与吉尔吉斯系的黠戛斯之间拉锯。

伊斯兰时代

915年,喀喇汗萨图克·博格拉汗(Sultan Satuq Bughra Khan)皈依伊斯兰教,克孜勒苏逐渐伊斯兰化。960年,伊斯兰教成为喀喇汗国国教,这使喀喇汗国成为最早的突厥系伊斯兰国家。之后,喀喇汗与信仰佛教的于阗长年战争,最终喀喇汗国的优素福‧卡迪耳汗(Yusuf Qadir-Khan)在1006年征服于阗,克孜勒苏完全成为喀喇汗国领域。

1017年,契丹军队西征,引起喀喇汗国内乱,1041年,喀喇汗国分裂成东西两部,克孜勒苏为东喀喇汗国(哈仑系)领域[9] [10]。1134年,西辽征服塔里木盆地,东喀喇汗国臣属于西辽[11],克孜勒苏也连带进入西辽的影响之下。西辽大多采取宗教宽容政策,直到1211年,乃蛮屈出律篡夺西辽帝位,喀什噶尔一带的穆斯林与基督徒被强迫改宗佛教,遭到宗教迫害[12]。1218年,成吉思汗哲别率军攻打西辽,哲别进入喀什噶尔后宣布宗教自由,西辽屈出律政府惨遭喀什噶尔人民报复,被蒙古消灭。

蒙古时代

1225年后,克孜勒苏成为中亚察合台汗国的领地。1306年,察合台汗国分裂,克孜勒苏由东察合台汗国蒙兀儿)统治。1353年,东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Tughluq Timur)皈依伊斯兰,伊斯兰在克孜勒苏的地位再次上升。1418年成为东察合台汗国(亦力把里)首府大臣朵豁剌惕(杜格拉特)家族的世袭领地,朵豁剌惕部以此为根据地,在1466年进军喀什噶尔。1514年, 萨亦德打败了杜格拉特部埃米尔阿布·巴克尔,建立了叶尔羌汗国,一并获得克孜勒苏。

1680年,蒙古准噶尔汗噶尔丹进军叶尔羌,叶尔羌汗国成为附属于准噶尔的傀儡政权。策妄阿拉布坦继任准噶尔汗后,将天山以南置于准噶尔汗国的直接统治之下。

大清帝国

1757年,清朝击败阿睦尔撒纳,毁灭准噶尔汗国。定北将军班第释放了被蒙古人囚禁在伊犁的阿派克和卓曾孙波罗尼都霍集占。不久二人发动叛乱,史称大小和卓之乱。1759年,征服回疆的清军进驻喀什噶尔,并在当地派驻了总理回疆事务参赞大臣,管理新疆回部的军政要务。谣传清军将由喀什噶尔进军河中地区,直抵撒马尔罕,河中的军政首领求助于阿富汗国父“珍珠汗”爱哈默特沙。由于清军始终没有攻打撒马尔罕,爱哈默特沙从浩罕撤军,并派遣使节前往北京讨论和卓的地位,但由于阿富汗与锡克人战事频仍,喀什噶尔与克孜勒苏最终并没有成为爱哈默特沙的关注重点。

1826年(道光六年),和卓张格尔(Jahanghir Khoja)在浩罕支持下发起白山派民变,喀什噶尔参赞大臣庆祥战死。但隔年三月喀什噶尔就被伊犁将军长龄率领清军夺回。白山派民变后,喀什噶尔进入一段相对平静的时期,直到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的七和卓之乱与1857年的倭里罕(Wali Khan)之乱,两次战事为期均为三个多月,造成严重伤亡。在1864年(同治三年)同治新疆回乱时,阿古柏(Yakub Beg)以喀什噶尔为根据地,建立哲德沙尔汗国(Yettishar),哲德沙尔意为“七城”,指喀什噶尔、和阗叶尔羌扬吉沙赫英语Yangi Shahr阿克苏库车库尔勒,克孜勒苏也在哲德沙尔汗国境内。清政府内部为此发生海防与塞防之争,最后决定在1872年派出左宗棠攻打阿古柏。1877年,哲德沙尔汗国被清军所灭,克孜勒苏回到大清帝国治下。受到浩罕汗国影响,克孜勒苏的吉尔吉斯(柯尔克孜)族人几乎都是穆斯林。

近现代

1884年(光绪十年),新疆建省,今日克孜勒苏分属喀什噶尔道疏勒府伽师县阿克苏道乌什厅

1912(民国元年),新疆都督废除府州厅,改设道县。今日克孜勒苏属于喀什噶尔道伽师县、疏附县英吉沙县蒲犁县及阿克苏道乌什县

1924年废道,辖区直属新疆省。1929年,国民政府成立乌恰设治局

1933年夏季,第一次国共内战期间,喀什噶尔爆发1933年喀什战役。维吾尔与吉尔吉斯(柯尔克孜)联军由叙利亚阿拉伯人陶菲格·贝伊(Tawfiq Bay)率领,企图攻占回族将领马占仓据守的喀什噶尔[13][14]。11月,沙比提大毛拉穆罕默德·伊敏在喀什噶尔成立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15],克孜勒苏在第一共和境内。

1934年2月6日,青海回族马家军第36师马福元将军率领回族(东干)军队攻打喀什噶尔的维吾尔吉尔吉斯(柯尔克孜)联军。4月7日,马家军首脑马仲英抵达喀什噶尔,在艾提尕尔清真寺发表演讲,要求维吾尔族效忠南京的中华民国政府。东突厥斯坦第一共和宣告灭亡[16][17][18][19]

1938年9月,阿图什设治局成立。将原属伽师县的大阿图什庄和原疏附县的小阿图什庄划归其管辖。

1940年,成立阿合奇设治局

1949年,阿合奇县属新疆省阿克苏专区,阿图什县、乌恰县属喀什专区

1954年7月14日,为了拆解喀什周边维吾尔与吉尔吉斯(柯尔克孜)的联合,成立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区,属南疆行政公署;8月,由喀什专区的英吉沙县、疏附县、蒲犁县和乌恰县析置阿克陶县

1955年2月5日,改称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同年新疆省改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976年,将阿克陶县划归喀什专区,将喀什专区的伽师县划归克孜勒苏州。

1980年,恢复阿克陶县和伽师县原来的行政归属。

1986年6月,撤销阿图什县,设立阿图什市

地理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地处帕米尔高原,山地占全州总面积的90%以上。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呈梯状上升,东南部为塔里木盆地边缘绿洲和喀什噶尔平原,最低处海拔1197米,北部、西北部为天山南脉和帕米尔高原。山地以克孜勒苏河为界,从乌恰县的北部、阿图什市北部直至阿合奇县全境,为天山南麓;克孜勒苏河以南,从乌恰县西南部直到阿克陶县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山区。自治州境内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座,山顶终年积雪,最厚处达100多米。境内的“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7546米。公格尔峰海拔7719米,为自治州最高点。山间遍布冰川,主要冰川有20多片,总面积达1960.8平方千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主要平原有阿图什市的恰克玛克-博古孜河中下游冲积平原、阿克陶县的帕米尔山前冲积扇平原、盖孜河-库山河三角洲平原。主要盆地有阿图什市的哈拉峻、吐古买提盆地和乌恰县的黑孜苇盆地。主要谷地有阿合奇县的托什干谷地、阿图什市的上阿图什谷地、阿克陶县的苏巴什谷地和木吉谷地等。这些平原、盆地和谷地一般在海拔1200~3500米之间,为自治州主要的农牧业区。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境内沟壑交错、河流纵横,由东北向西南分布有托什干河博古孜河恰克玛克河克孜勒苏河盖孜河库山河叶尔羌河七大水系。自治州南部还有艾格孜牙、且木干、铁列克、克孜勒治业克等大小河流100余条。这些河流大都为内陆河。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共有天然湖泊18处、35个,其中淡水湖多集中于阿克陶县的布伦口、苏巴什一带,最大的为布伦库勒湖、喀拉库勒湖。阿合奇县西北部山区也有少量淡水湖,多为高山湖泊,一般海拔都在3000米以上,另外还有部分冰湖。咸水湖(盐湖)多分布于阿图什市北部盆地,最大的为硝尔库勒和吐孜苏盖特盐湖。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气候,其特点是光照充足,干旱少雨,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春秋季短促,且气温多变。气候差异极大,垂直反应明显。既有终年永冻的寒冷高山带,又有夏季酷炎的平原区;既有终年不化的冰雪降水带,又有干旱无雨的久旱区。相对温差达16.6℃。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总辐射130-140千卡/立方米,高于全国同纬度地区。全年日照时数2700-3000小时,日照百分率62-68%。平原全年积温4100-4700°C,适合各类作物及树木生长;山地半农牧区为2400-2500°C,仅能满足牧草麦类作物及林木生长。平原年平均气温11.2-12.9°C,气温日较差12°C。

阿图什市气象数据(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历史最高温 °C(°F) 19.0
(66.2)
18.6
(65.5)
28.4
(83.1)
34.9
(94.8)
36.0
(96.8)
39.5
(103.1)
41.0
(105.8)
41.8
(107.2)
37.0
(98.6)
30.9
(87.6)
25.1
(77.2)
18.9
(66.0)
41.8
(107.2)
平均高温 °C(°F) 0.3
(32.5)
6.0
(42.8)
14.4
(57.9)
22.6
(72.7)
27.6
(81.7)
31.5
(88.7)
33.5
(92.3)
32.5
(90.5)
27.7
(81.9)
20.2
(68.4)
10.8
(51.4)
2.0
(35.6)
19.1
(66.4)
日均气温 °C(°F) −4.7
(23.5)
−0.7
(30.7)
9.0
(48.2)
16.7
(62.1)
21.5
(70.7)
25.3
(77.5)
27.1
(80.8)
26.2
(79.2)
21.3
(70.3)
13.8
(56.8)
4.9
(40.8)
−2.8
(27.0)
13.1
(55.6)
平均低温 °C(°F) −8.8
(16.2)
−4.2
(24.4)
3.8
(38.8)
10.9
(51.6)
15.6
(60.1)
19.1
(66.4)
20.9
(69.6)
20.0
(68.0)
15.1
(59.2)
7.7
(45.9)
−0.2
(31.6)
−6.6
(20.1)
7.8
(46.0)
历史最低温 °C(°F) −20.5
(−4.9)
−20.7
(−5.3)
−7.9
(17.8)
−0.1
(31.8)
4.1
(39.4)
8.1
(46.6)
11.4
(52.5)
11.5
(52.7)
6.5
(43.7)
−2.2
(28.0)
−12.6
(9.3)
−19.9
(−3.8)
−20.7
(−5.3)
平均降水量 mm(吋) 2.7
(0.11)
4.9
(0.19)
8.6
(0.34)
6.4
(0.25)
13.0
(0.51)
12.3
(0.48)
13.6
(0.54)
13.5
(0.53)
10.2
(0.40)
6.7
(0.26)
2.5
(0.10)
2.4
(0.09)
96.8
(3.8)
平均相对湿度(%) 62 50 38 30 30 30 32 35 38 42 52 64 42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数据网

政治

现任领导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四大机构现任领导人
机构  
中国共产党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委员会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人民政府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委员会
职务 书记 主任 州长 主席
姓名 王学东[20] 吾曲孔·买买提肉孜[21] 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22] 古丽夏提·西尔艾力(女)[23]
民族 汉族 柯尔克孜族 柯尔克孜族 维吾尔族
籍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合奇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市
出生日期 1964年12月(59岁) 1973年12月(50岁) 1966年10月(58岁)
就任日期 2022年8月 2022年1月 2022年4月 2017年1月

行政区划

克孜勒苏州下辖1个县级市、3个

该州全境皆为边境管理区,非本地居民须办理通行证件方可前往。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行政区划图
区划代码[24] 区划名称
维吾尔文
柯尔克孜文
汉语拼音
拉丁转写
面积[25]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注 1][26]
(2020年普查)
政府驻地 邮政编码 乡级行政区[27]
街道
办事处
其中:
民族乡
653000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قىزىلسۇ قىرغىز ئاپتونوم ئوبلاستى
قىزىلسۇۇ قىرعىز اپتونوم وبلاسى
Kèzīlèsū Kē'ěrkèzī Zìzhìzhōu
Qizilsu Qirghiz aptonom oblasti
Qızılsuu Qırğız aptonom oblası
70,916.33 622,222 阿图什市 845350 2 6 30 1
653001 阿图什市
ئاتۇش شەھىرى
ارتىش شاارى
Ātúshí Shì
Atush Shehiri
Artış şaarı
15,697.78 290,936 光明路街道 845350 2 1 6
653022 阿克陶县
ئاقتو ناھىيىسى
ﺍﻗﺘﻮﻭ وودانى
Ākètáo Xiàn
Aqto Nahiyisi
Aqtoo oodanı
24,555.06 226,005 阿克陶镇 845550 2 10 1
653023 阿合奇县
ئاقچى ناھىيىسى
اقچئي وودانى
Āhéqí Xiàn
Aqchi Nahiyisi
Aqçiy oodanı
11,545.38 44,369 阿合奇镇 843500 1 5
653024 乌恰县
ئۇلۇغچات ناھىيىسى
ۇلۇۇچات وودانى
Wūqià Xiàn
Ulughchat Nahiyisi
Uluuçat oodanı
19,118.11 60,912 乌恰镇 845450 2 9

人口

2022年末,全州常住人口62.47万人[28],其中:城镇常住人口 20.12万人。城镇化率33.17%,比上年末提高0.77个百分点。出生率8.52%,死亡率5.62%,自然增长率0.35%。

根据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州常住人口为622,222人。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25,57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96,652人,增长18.39%,年平均增长率为1.7%。其中,男性人口为320,035人,占总人口的51.43%;女性人口为302,187人,占总人口的48.5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为105.91。0-14岁的人口为184,369人,占总人口的29.63%;15-59岁的人口为383,342人,占总人口的61.61%;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4,511人,占总人口的8.7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6,633人,占总人口的5.89%。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196,318人,占总人口的31.55%;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425,904人,占总人口的68.45%。

民族

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35629人,占总人口的6.78%,各少数民族人口489941人,占总人口的93.22%。虽然名为柯尔克孜自治区,但居民中仍以维吾尔族为大宗。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民族构成(2010年11月)[29]
民族名称 维吾尔族 柯尔克孜族 汉族 塔吉克族 回族 哈萨克族 藏族 土家族 乌孜别克族 蒙古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数 339926 143582 35629 5547 447 88 51 49 44 40 167
占总人口比例(%) 64.68 27.32 6.78 1.06 0.09 0.02 0.01 0.01 0.01 0.01 0.03
占少数民族人口比例(%) 69.38 29.31 --- 1.13 0.09 0.02 0.01 0.01 0.01 0.01 0.03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参见

注释

  1. ^ 常住人口为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

参考文献

  1. ^ Ole Olufsen. Through the Unknown Pamirs. William Heinemann. 1904: 5 –通过Internet Archive. The Kizilsu Surkhab (Kizilsu being Turkish for Red Water, and Surkhab the Persian for Red Water) has its source near the psas of Ton Murum in Transalai, and, with it broad fertile valley, form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Alai mountains and Transalai, the most northerly range of Pamir. 
  2. ^ PINYIN CONVERSION SPECIFICATIONS (PDF). Library of Congress: 10. 12 October 2001 [7 September 2020].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1-21). 4.3.1.2 If the second of the newly joined syllables begins with the letters a, e or o, precede that letter with an apostrophe; examples:
    K’o-tzu-le-su K’o-erh-k’o-tzu tzu chih chou == Kezilesu Ke’erkezi Zizhizhou
     
  3. ^ Madeleine Reeves (编). Movement, Power and Place in Central Asia and Beyond: Contested Trajectories. 2012: 134. ISBN 978-0-415-50353-2. Jeti Suu{...}Seven Waters 
  4. ^ Archived copy 温宿县人民政府 领导致词. Wensu (Onsu) County People's Government. 2019-03-22 [30 November 2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7 April 2020) (中文(中国大陆)). 温宿,维吾尔语意为“十股水” 
  5. ^ 范晔. 後漢書‧西域傳 (上古汉语). 安帝元初中,疏勒王安国以舅臣磐有罪,徙于月氏。月氏王亲爱之。后安国死,无子,母持国政,与国人共立臣磐同产弟子遗腹为疏勒王。臣磐闻之,请月氏王曰:‘安国无子,种人微弱,若立母氏,我乃遗腹叔父也,我当为王。’月氏乃遣兵送还疏勒。国人素敬爱臣磐,又畏惮月氏,即共夺遗腹印绶,迎臣磐立为王,更以遗腹为磐稿城侯。后莎车连畔于窴,属疏勒,疏勒以强,故得与龟兹、于窴为敌国焉。 
  6. ^ 存档副本. [2020-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4-17). 
  7. ^ Su-il, Jeong. The Silk Road Encyclopedia. Seoul: Seoul Selection. ISBN 1624120768. 
  8. ^ 范晔. 後漢書‧西域傳 (上古汉语). 
  9. ^ ‘シルクロード事典’、288页
  10. ^ Davidovich, E. A., Chapter 6 The Karakhanids, Asimov, M.S.; Bosworth, C.E. (编), History of Civilisations of Central Asia, 4 part I, UNESCO Publishing: 119–144, 1998, ISBN 92-3-103467-7 
  11. ^ Golden, Peter. B., The Karakhanids and Early Islam, Sinor, Denis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57, 1990, ISBN 0-521-24304-1 
  12. ^ C.M.ドーソン‘モンゴル帝国史’1巻(佐口透訳注, 东洋文库, 平凡社, 1968年3月)、147-148页
  13. ^ S. Frederick Starr. Xinjiang: China's Muslim borderland. M.E. Sharpe. 2004: 77/484 [2010-06-28]. ISBN 0-7656-1318-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14. ^ Andrew D. W. Forbes. Warlords and Muslims in Chinese Central Asia: a political history of Republican Sinkiang 1911-1949. Cambridge, England: CUP Archive. 1986: 93/376 [2010-06-28]. ISBN 0-521-2551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15. ^ AP. REPULSE REBELS AFTER SIX DAYS. Spokane Daily Chronicle. 1 February 1934. [失效链接]
  16. ^ AP. TUNGAN RAIDERS MASSACRE 2,000. The Miami News. 17 March 1934. [失效链接]
  17. ^ Associated Press Cable. TUNGANS SACK KASHGAR CITY, SLAYING 2,000. The Montreal Gazette. 17 March 1934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4). 
  18. ^ The Associated Press. British Officials and 2,000 Natives Slain At Kashgar, on Western Border of China. The New York Times. 17 March 1934 [10 Februar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2 February 2014). 
  19. ^ AP. 2000 Killed In Massacre. San Jose News. 17 March 1934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9). 
  20. ^ 王学东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2-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09). 
  21. ^ 新疆部分地州新一届当选名单. 新浪新闻. 2022-01-15 [2022-05-05]. 
  22. ^ 吾肉孜阿力·哈西哈尔巴依 简历. 人民网地方领导资料库. [2022-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05). 
  23. ^ 克州十三届政协主席、副主席简历(主席古丽夏提·西尔艾力). 中国经济网. 2017-02-04 [2017-08-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4). 
  24.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2019-11 [2020-07-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04). 
  25. ^ 克孜勒苏州国土资源局. 《克孜勒苏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26.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王萍萍 , 编.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27.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国社会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28.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tjgb.hongheiku.com. [2024-02-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05). 
  29.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010年人口普查资料》.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年8月. ISBN 978-7-5037-6516-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