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琮(198年[1]—240年代247年或249年[2]),子璜吴郡钱唐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西)人,三国东吴的重要将领,为人谦恭而有谋,常以国家为重。妻子虽是孙权的长女孙鲁班,但仍能谦虚接士,毫不骄恣。先后拜封为阳华亭侯钱塘侯,官至右大司马左军师

全琮
大司马
军师
国家中国
时代东吴
子璜
封爵阳华亭侯、钱塘侯
籍贯吴郡钱塘
出生198年
逝世247年或249年
亲属
父亲全柔
孙鲁班
全绪、全寄、全怿、全吴

生平

以施慕名

全琮的父亲全柔,于汉灵帝时举孝廉,官至汉尚书郎右丞。适逢董卓作乱,全柔弃官回乡,州牧征聘其为别驾从事,拜会稽东部都尉。后来孙策向袁术借兵后在扬州起兵,全柔知其能成事,于是举兵先往依附,孙策便表奏朝廷,以全柔为丹阳都尉。至孙权继承兄业,全柔迁任长史,到了赤壁之战战胜曹操后,全柔则担任桂阳太守

某次,全柔命儿子全琮解送数千斛米粮到吴郡,以供市场作交易用途。可是全琮把米粮解到吴郡时却私自把米粮到处分派,结果乘着空船而回。

全柔知道后非常生气,正要问罪,全琮认罪并解释说:“我认为市场买卖并不是一件急事,可是天下的士大夫却面对着切身的危难,因此我以米粮赈济他们,只是没有及时向您作出报告。”

全柔了解到全琮的心思后压下怒火,并欣赏全琮的所为。后来中原人士因为避乱而多投奔南方,当时就有百多士人前往依靠全琮,全琮待人以诚,倾尽家有,并与一众作客者苦乐与共,因此无论相隔远近者,都对全琮的这些行径评价甚高。

不久,孙权任全琮为奋威校尉,授予数千兵马,命其讨伐山越。全琮乘此时募兵,获得万余精兵屯军牛渚。稍后迁昇为偏将军。

见机立断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部将关羽围困魏将曹仁樊城襄阳一带,全琮认为关羽后防空虚,机不可失,于是上奏孙权作出建议,并提出攻讨关羽之计。不过孙权早已与吕蒙私下计划如何袭击关羽,为保机密,唯有对全琮的表奏视而不见。及至后来,吴军成功擒杀关羽,孙权于公安置酒作贺,席上向全琮说:“你之前亦曾提及过这个战略,当时我虽然没有加以理会,但今日的胜利,你亦可说是立下功劳啊!”于是封全琮为阳华亭侯。

勇决制胜

黄初元年(220年),魏国派出水军攻打东吴,孙权命吕范带领诸将抵抗魏兵,两军立营时已能互相望到对方,大战如箭在弦。魏军以轻船进行快速抄击,全琮于军中奋力守御,一直披甲不休,终于成功抵御魏军的突袭,并斩下魏将尹卢的首级,立下大功。战后获迁绥南将军,进封钱塘侯。黄初四年(223年),领任九江太守

招降贼寇

黄初七年(228年),孙权亲到地命全琮跟从辅国将军陆逊袭击魏将曹休,结果大破曹休于石亭。当时丹阳、吴郡一带有民贼作乱,攻城略县,成为祸患,孙权便命全琮为东安太守。全琮到任后赏罚分明,招诱降伏贼寇,几年后有万余人。孙权召回全琮到牛渚,撤除东安郡黄龙元年(229年),全琮任卫将军、左护军、徐州,更娶公主孙鲁班为妻[3]孙鲁班替他生育了二子全怿全吴

养威持重

嘉禾二年(233年),全琮率领马步军队五万人,征讨六安。六安一带的百姓尽皆逃窜。当时全琮部下诸将正要分兵追捕百姓。全琮认为不妥,便说:“趁着混乱侥幸得利,又不采取万全之策,这不是国家的行为。如今分兵捕民,得失参半,又岂可称为万全呢?就算有所获利,不能有效地削弱敌人,以符合国家的期望。若我们与敌人相遇,损失也是非同小可。与其获罪,我宁愿身受其责,都不敢为了邀功而有负国家啊。”

赤乌四年春正月(241年),大雪遍地有三尺之厚,鸟兽大半都死去。夏天四月,派遣卫将军全琮攻淮南,遏东兴堤水攻魏军,火烧安城邸阁,收归当地平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全琮大战王凌于芍陂。车骑将军朱然围攻樊城,大将军诸葛瑾攻取柤中。全琮与王凌争芍陂水塘,力战连日,全琮不敌被王凌所击退,东兴堤被魏军毁坏,王凌乘胜斩杀吴五营将秦晃等十数人,而张休和顾承奋力攻击王凌军。之后魏军在此地驻军,当时随全琮出征的两个儿子全绪、全端皆为将军,看见魏军已经驻扎屯住,随即发动反击,王凌军等人败退。[4]赤乌九年(246年),全琮升为右大司马、左军师。

通达治体

全琮为人恭顺,善于对人婉转地作出规劝,其所发的言论,从不会轻易抵牾他人。孙权曾经遣将包围珠崖夷州,在此之前他曾询问全琮对此行的意见,全琮便说:“以我国的威势,又有什么地方能不被我们攻下来呢?可是如今要进军的目的地属于殊方异域,又有大海之隔,那些地方水土奇特,瘴气含毒,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果兵民出入这些地方,必定会生疾病,这些疾病在国内互相传染的话,是一件危险的事。因此奉命前往当地的人大多怀着畏惧之心,害怕会失去性命,在这种心态作祟之下,我军的收获又岂会丰盛呢?如果要牺牲沿岸的士兵,去求取低微的利益,这是一个令我感到不安的决定。”可惜孙权不肯接受全琮的规劝,坚持发兵,经历数年的行军,出国的士卒果然疫病横生,死者十居八九,令孙权深感后悔。后来孙权都会间中提及此事,不过全琮亦不愿孙权为此而不安,于是便说:“为在那个时候,没有向陛下作出规劝的人,我认为都是不忠之人。”

全琮在国内既为宗亲,又多战功,因此甚受亲重,其族中子弟都受宠显贵,赏赐往往有千金之数,不过全琮本人仍能做到谦虚接士,毫不骄恣。二宫之争因为全氏一族皆是支持孙霸为太子的派别,全琮的儿子一起诬陷支持孙和为太子为派系的顾谭、顾承等人,全琮无奈被卷进其中,陈寿评价全琮当世之才,但因没有管住自己的儿子,而名节尽毁。赤乌十二年(249年),全琮逝世,其子全怿袭爵。后来全怿引军救诸葛诞于寿春,但因锺会之计而出城先降[5]魏国便封全怿为平东将军,封临湘侯。全怿的侄儿全祎全仪全静等宗族子弟亦出城降魏,都在魏国获封郡守之任及列侯之爵。

轶事

黄龙二年(230年),全琮担任卫将军时,有曹魏间谍隐蕃降吴。全琮不知其身份而对其倾心相待,连比自身低职的人都一样[6]。不料到隐蕃最后因谋反失败遭到伏诛。

三国演义

全琮在《三国演义》里着墨处不多,后期战役常与朱桓出阵。初登场于第九十六回,其时周鲂行计引诱曹休走进陷阱,陆逊担任外应带兵伏击曹休。当时陆逊为了分兵三路以迎击曹休,便向孙权推荐朱桓与全琮为辅佐,孙权即命朱桓为左都督,全琮为右都督,以助陆逊。结果全琮引一军暗袭魏寨后方,与魏将薛乔对垒,大杀一阵击退薛乔,最后会合主军大败魏兵。在一百零五回中,诸葛亮逝世后,杨仪姜维等人护送其遗体到成都时,全琮曾奉孙权之命引军数万,屯于巴丘界口,目的是作为蜀国的近援,防止魏军乘丧入寇。

家庭

  • 全绪,扬武将军、牛渚督。孙亮即位,迁镇北将军,一子亭侯
  • 全寄,因党附鲁王孙霸于250年被处死
  • 全怿,母孙鲁班,后降魏
  • 全吴,母孙鲁班,都乡侯

  • 全祎,全绪子,后降魏
  • 全静,全怿兄子,后与其兄弟四人率军降魏
  • 全仪,全静弟,后降魏

亲族

评价

  • 陈寿:“全琮有当世之才,贵重于时,然不检奸子,获讥毁名云。”
  • 庞统:“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虽智力不多,亦一时之佳也。”
  • 徐众:“礼,子事父无私财,又不敢私施,所以避尊上也。弃命专财而以邀名,未尽父子之礼。”
  • 《吴书》:“初,琮为将甚勇决,当敌临难,奋不顾身。及作督帅,养威持重,每御军,常任计策,不营小利。”
  • 孙登:“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 裴松之:“子路问‘闻斯行诸’?曰‘有父兄在’。琮辄散父财,诚非子道,然士类悬命,忧在朝夕,权其轻重,以先人急,斯亦冯暖市义、汲黯振救之类,全谓邀名,或负其心。”

注释

  1. ^ 《建康实录》卷四
  2. ^ 全琮生年《三国志》中无载,据许嵩建康实录》卷二记载出生年为198年,全琮去世时的年龄为五十二岁。逝世时间略有差别,分别记载吴主传记载是247年春正月,而全琮传记载是249年春正月,建康实录则记载是249年冬。但《吴志·全琮传》裴注引韦昭《吴书》记载其子全绪在252年东关战役后去世,死时44岁。以此推算全绪出生于209年,则全琮早在12岁时即有长子。虽然古人很早结婚,但在12岁时即有儿子仍属少数。
  3. ^ 《江表传》曾载:“孙权使儿子孙登领军出征,直至安乐一带,群臣对于孙登出军一事都不敢进谏。全琮就向孙权呈达密表说:‘自古以来,身为太子的人都不会亲自带领非主力的军队出征,从军时大多只担任“抚军”,在防守时则作为“监国”。如今太子自东面引军出战,实在是有违古制,我认为此事有点不妥。’孙权听罢认为有理,于是即令孙登回军。”当时的人都认为全琮的行为,能以恪守大臣应有礼节的方法,完成身为大臣应该完成的使命。
  4. ^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四年春正月,大雪,平地深三尺,鸟兽死者大半。夏四月,遣卫将军全琮略淮南,决芍陂,烧安城邸阁,收其人民。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琮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中郎将秦晃等十余人战死。车骑将军朱然围樊,大将军诸葛瑾取柤中。
    《王凌传》吴大将全琮数万众寇芍陂,凌率诸军逆讨,与贼争塘,力战连日,贼退走。
    《三国志·张顾诸葛步传》先是,谭弟承与张休俱北征寿春,全琮时为大都督,与魏将王凌战于芍陂,军不利,魏兵乘胜陷没五营将(秦儿),军,休、承奋击之。遂驻魏师。时琮群子绪、端亦并为将,因敌既住,乃进击之。凌军用退。
  5. ^ 《三国志·锺会传》:会建策,密为辉、仪作书,使辉、仪所亲信赍入城告怿等,说吴中怒怿等不能拔寿春,欲尽诛诸将家,故逃来归命。怿等恐惧,遂将所领开东城门出降
  6. ^ 《吴志·孙登传·吴书注》:“时廷尉监隐蕃交结豪杰,自卫将军全琮等皆倾心敬待...”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

[]

 三国志·卷60》,出自陈寿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