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荒原

北方荒原[1]拉丁语Vastitas Borealis,意为“北方的荒凉之地”)是火星北半球的广大平原,范围为北纬54.68度以北[2],一般指不包含北极冠的平原地区。

北方荒原
Vastitas Borealis

火星北极的卫星影像与对应的地形图,环绕中央极冠的区域即为北方荒原,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北极高原
位置北海区
伊斯墨诺斯湖区
经纬87°N 33°E / 87°N 33°E / 87; 33
直径2,000 公里

北极圈构成了火星北半球的大部分低地。

2005年,欧洲航天局火星快车号拍摄了北方荒原地区一个火山口中大量冰的影像。

2008年5月25日(火星初夏),NASA凤凰号火星探测器降落在北方荒原的绿谷地区。凤凰号登陆于68.218830°N 234.250778°E,收集并分析土壤样品。

地形

 
火星北半球地形图,球极平面投影,角度不变,圆形仍是圆形,但高纬度地区会缩小。图中为非正式地名。

上图中央为北极冠,周围环绕的就是北方荒原,再往外的平原大致可分成三区,七点钟方向的阿西达里亚平原克里斯平原,三点钟和两点钟方向的伊希地平原乌托邦平原,和十一点多方向的阿卡迪亚平原亚马逊平原。有三个火山区:九点钟方向的塔尔西斯,一点钟方向的埃律西昂,和伊希地平原西边的大瑟提斯高原。四到六点钟方向的是阿拉伯高地

化学

凤凰号任务结束后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结果报告称,样品中检出了氯化物,碳酸氢盐,硫酸盐

气候

凤凰号任务期间测得的最高温度是-19.6°C,而最低的是-97.7°C。云团在-65°C左右的大气中形成,因此云团必须由冰而不是干冰组成,因为形成干冰的温度低于-120°C。

凤凰城号的影像中可以看到产生积雪的卷云。

起源

水与冰

混沌地形与外流水道

侵蚀地形与冰河

平原与高地的交界有一大部分为锐蚀地形(如同被刻画般在高地边缘分布交错的长条谷地,呈现桌山大片分布的地形,因此地形以桌山(mensa,复数mensae)命名之。阿拉伯高地北缘,从克里斯平原往东依序为塞东尼亚桌山群都特罗尼勒斯桌山群普罗敦尼勒斯桌山群(此两者恰好是氘原子核氢原子核)、尼罗瑟提斯桌山群,过了伊希地平原,喜美利亚高地北缘则有尼本席斯桌山群(Nepenthes Mensae)、艾奥利斯桌山群

海盗号发现北纬30~50度的中纬度地区——主要在都特罗尼勒斯——分布着流动状的地形特征,称为舌状岩屑坡线状谷底沉积(LVF)。运用HRSC影像和其他观测资料和地球的冰河比较,发现这些应为被岩屑覆盖的谷地冰河,属于晚亚马逊纪,可能是来自亚马逊纪早期适合的气候条件下在中纬度高原沉积的大量冰雪,之后冰层退缩,部分被岩屑覆盖而得以保留。[3]2008年以火星勘察卫星浅地层雷达首次直接证实这区域冰的存在,2010年发表都特罗尼勒斯区域的冰分布图。[4]

海洋

地下含冰层

北极冠

参考资料

  1. ^ 北方荒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中国国家天文学数据中心
  2. ^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Vastitas Borealis. [2010-09-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23). 
  3. ^ Head, J. W.; Marchant, D. R.; Dickson, J. L.; Kress, A. M.; Baker, D. M., Northern mid-latitude glaciation in the Late Amazonian period of Mars: Criteria for the recognition of debris-covered glacier and valley glacier landsystem deposits, Earth s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June 26, 2009, doi:10.1016/j.epsl.2009.06.041 
  4. ^ Radar Map of Buried Martian Ice Adds to Climate Recor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JPL, 2010-03-02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