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尖山

十八尖山位于台湾新竹市东区光明里、仙宫里一带,属于都会型自然森林公园。十八尖山主峰海拔仅130米,最高处为131.79米,最低处为50米,平均坡度为40%。由于是新竹市区内最大的郊区森林公园具代表性,因此被入选为台湾小百岳。

十八尖山森林公园
基本资料
类型公园
位置 台湾新竹市东区
开放时间1916年
状态全年开放
地图
地图
十八尖山博爱街入口处的十八尖山公园石碑

简介

由十八个峰头所组成的丘陵地,位于新竹市的东南郊,约略呈新月形,蜿蜒约7、8公里,恰好环抱新竹市东、南郊与清大、交大为邻,山脚下的附近还有不少学校,例如新竹中学、新竹高商等。十八尖山成为森林公园的历史悠久,1927年(昭和2年)十八尖山就被规划为森林公园,命名为“东山公园”,并开辟盘山公路,以方便游客登览游憩。 第二次大战期间,日军新竹空军基地为盟军轰炸的重要目标,由于战局吃紧,于是日军封闭公园,在十八尖山兴建防空要塞及军事坑道。第二次大战后,国防部接收军事设施,由国军驻守,成为军事用地,禁止游客进入。因此十八尖山得以保持自然山林面貌。而随着新竹市的发展,市民休闲需求大增,后来十八尖山归由新竹市政府接管,重新辟建为森林公园,以供市民游憩使用[1]。 从新竹高商顺着博爱街步行就可上山,最高点有一“介寿亭”,山林内的33尊石观音,也是观赏的重点。每年“十八尖山赏花月”约在三月上旬开始[2]

历史沿革

鹿场

汉人尚未入垦前, 是原住民道卡斯族竹堑社鹿场。

大清国界

1761年(乾隆26年),福建分巡台湾道杨景素为堪定疆域边界,在台湾北部“挑沟堆土”,筑土牛和土牛沟,依据施添福考证竹堑的土牛沟在“金山面和柴疏山接壤处...埔顶...石头坑-蜈蜞窝-巡司埔”,其中石头坑是今清大梅园东侧小溪,鸡蛋面是仙宫里西北的十八尖山后坡,可知清代的土牛红线经过十八尖山,足见在清代地图上是红线,在地表上是山溪为国界线的界山。

义冢

1772年(乾隆37年),清朝中叶起,汉人渐将拓垦的脚步推向十八尖山山麓附近,界外荒山,筑坟瘗葬(埋葬)。
1777年(乾隆42年),竹堑土牛线附近的 枕头山、蜈蜞窝、鸡蛋面等地,设为义冢。
1867年(同治6年),清政府明令虎头山、十八尖、鸡蛋面等官地为义冢,“十八尖”之名,首次出现于官方告示中。
1895年6月24日至26日乙未战争,清政府割让予日本后台湾各地人民为抵抗日本接收统治而发起的战争。

森林公园

1916年(大正5年),新竹厅长高山仰,在市街与十八尖山间筹建新竹公园。
1924年(大正13年),官民在十八尖山建游览公园,开辟环山汽车路及山顶展望亭,并进行清冢;建立东山公园(因位于城厅东方), 又名森林公园。
1927年(昭和2年),新竹州知积极将昔日的游览公园规划为近代式的森林公园。
1928年(昭和3年),在“御大典纪念事业”的名义下,庆祝昭和天皇登基,市内军民合建,正式划十八尖山为森林公园。
1929年(昭和4年),对大量废墓地的无主埋骨修建纳骨塔、万灵塔,以安慰幽魂,在十八尖山设置三十三座石观音柱雕刻,并举行开光典礼。

军事要塞

1941年(昭和16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开凿了大量的山洞,建立防空要塞于山中,把重要机器与设备都送进山洞,并禁止游人涉足。
1945年(民国34年),战后,由国军接收进驻,为了防范中共武力犯台,在那各自成群的许多山洞,又肩负了保卫台湾的重责大任,成为军事体系的一环。
1962年(民国51年),军方迁离(但山上的防空洞,仍属国防部管理),再次开辟为游览公园。

文教学府集聚

1926年(大正15年),新竹州立中学(今国立新竹高中),从原址(今国立新竹女中)迁入十八尖山下。
1940年(昭和15年),设立新竹州立商业学校(原本为新竹之竞马场)。
1951年(民国40年),新竹市立中学迁校于十八尖山西峰(虎头山)下,改名竹一中,今为建华国中
1955年(民国44年),国立清华大学复校于新竹,位于十八尖山东麓。
1956年(民国45年),新竹县立第二女子初中,设立于新竹一中与新竹高中之间,今为培英国中。
1958年(民国47年),国立交通大学复校于新竹州立商业学校对面。

其他

1928年(昭和3年)十一月,自来水水源地于十八尖山东麓竣工。
1928年(昭和3年),新竹第一代竞马场建于赤土崎(今新竹高商),可惜竞马场跑道不足一千米,不能做为正式赛马场地,后来迁建香山为全台最大的竞马场。

新竹的第一号公园

1956年(民国45年),新竹县政府公布“新竹都市计划”,将十八尖山划为公园。
1962年(民国51年)四月十日,开辟为游览区。就这样历年来在市政府的整理维护下,使得十八尖山遍山绿树成荫,沿途沥青路面平整,鸟与虫鸣,空气清新,已成新竹市民每天运动休闲的最佳去处。
1982年(民国71年)七月一日新竹市升格为省辖市后,依都市计划命名为公一公园,也就是新竹市第一号公园。

十八尖山赏花月

前新竹市长林政则于2003年,每年三月份起举办十八尖山花季,办理艺文表演活动,从博爱入口开始,安排有百花区、玫瑰花区、茶花区、杜鹃花区、杏花区、桃花区、桂花巷等,随着健康步道,呈现不同的景观至今。

三十三观音步道

  • 在日本是相当热门的宗教朝圣活动,不少日本人花五、六天时间到各地朝拜;新竹市十八尖山上保有日治时期雕的“新竹西国三十三所灵场”的三十三尊石观音,1931年设立。
  • 十八尖山石观音属东密雕法,每尊观音法相姿态不同,所持法器、饰物也各异,相当难得。
  • 在新竹市绿水社区义工及新竹高中师生努力下,目前已寻获二十四座石观音。

越野赛跑

在十八尖山山脚下的培英国中新竹高中新竹高商建华国中有时会带学生到十八尖山跑步健身,其中培英国中新竹高中新竹高商一年会举办一次赛跑活动,称作越野赛跑,多在5月底举办,新竹高中多于十二月底举行。

周边地区景点

登山口

十八尖山有十个登山入口:

  • 博爱街登山口:进入博爱街,经新竹高商后,在台湾自来水公司第三管理处前右转进入博爱街5巷。
  • 宝山路登山口:又称宝山路145巷登山口。进入宝山路145巷。
  • 宝山路登山步道:又称宝山路登山口。于高峰植物园对面。
  • 培英国中登山口:进入培英国中操场后,在司令台正前方的树林有一楼梯,上去后有两个往右的楼梯、一个往左的楼梯。另在司令台右斜前方的树林亦有一斜坡道。
    • 第一个往右楼梯:为一短楼梯,从头即可看到尾。
    • 第二个往右楼梯:即桂花巷。
    • 往左楼梯:为一长楼梯,楼梯末端为爱林亭或早起会,会经过相思亭。
    • 斜坡:为一短步道,从头即可看到尾。末端为宝山路登山口汽机车终点。
  • 自由车场登山口:假日时可穿越新竹高中,从后门出来后会看到楼梯,走上去即可到达自由车场。
    • 自由车场司令台登山口:沿着左围墙走即可看到一斜坡。
      • 观音亭下方广场:观音亭下方的广场,为斜坡的分支。
    • 自由车场看台登山口:沿着右围墙走。
  • 排水沟步道:假日时可穿越新竹高中,从后门出来后会看到楼梯,楼梯右边有一较不显眼的楼梯,走上即可。本步道是石观音次密集处。
  • 竹高步道:进入博爱街5巷,在新竹高商后门附近有一楼梯。本步道是石观音最密集处。
  • 变叶木步道:在山下狮子亭、300阶楼梯隔壁,公有停车场对面,步道末端为瞭望亭和观音亭。
  • 清华大学登山口:虽然清华大学和十八尖山之间有用绿色围墙隔开,但其实可经由清大相思湖或蝴蝶园进入,步道末端为十八尖山2号公厕后面。若从十八尖山走到清大,会看见岔路,其中,直走可前往蝴蝶园,左转可抵达相思湖。
  • 300阶楼梯步道:实为322阶,在山下狮子亭后面,变叶木步道旁边。楼梯末端为幸福亭。

凉亭

  • 狮子亭(山下):位于博爱街5巷,300阶楼梯、变叶木步道、博爱街登山口旁。
  • 狮子亭(山上)
  • 幸福亭:300阶楼梯终点。一说是十八尖山主线 (博爱街登山口~宝山路登山口)的中点。
  • 介寿亭:十八尖山最高点,可眺望新竹市区。
  • 国父纪念亭:介寿亭旁。
  • 观音亭:位于变叶木步道 (从博爱街5巷进入)出来后前往主线之路段。
  • 梅花亭:两层楼凉亭。
  • 长春亭:由亚克力板搭建而成。
  • 益寿亭:有两座,一大一小。较小的那座常被称为“无名亭”。
  • 快乐健身亭
  • 爱林亭:早起亭后面。培英国中登山口往左楼梯末端。
  • 早起亭:早起会后面。
  • 瞭望亭
  • 相思亭:位于宝山路登山步道。

常见植物

参考资料

  1. ^ 范明焕、张德南等. 十八尖山歷史沿革. 新竹市: 《竹堑文献杂志》,第二十八期,新竹市政府. 2003年12月 [2015-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2-03). 
  2. ^ 陈忆绢. 2012十八尖山賞花月-徜徉花海幸福又浪漫-新竹ㄟ台灣味. NOWnews今日新闻网. 2012年3月2日 [2012年3月3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年9月6日). 

相关条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