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希·霍普金斯

南希·霍普金斯(英语:Nancy Hopkins,1943年6月16日),婚前姓多伊(Doe),是美国分子生物学家,效力于美国生技制药厂安进公司,也是为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她也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医疗研究所和美国文理科学院的院士。[1][2]她最为人所知的研究是鉴定斑马鱼发育所需的基因,以及早期对细菌病毒λ噬菌体和对小鼠的RNA肿瘤病毒研究。她也以致力于为女性科学家促进学术界的性别平等工作机会闻名。

南希·霍普金斯
出生 (1943-06-16) 1943年6月16日81岁)[1]
 美国纽约州纽约市[1]
公民权 美国
母校拉德克利夫学院
哈佛大学
配偶J. Dinsmore Adams Jr. (2007)
网站https://biology.mit.edu/profile/nancy-hopkins/
科学生涯
研究领域生物学
机构麻省理工学院

早年生活和教育

南希·霍普金斯于1943年出生在纽约市。霍普金斯在1964年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后[1],到马克·普塔什尼教授实险室进行研究工作,并于1971年[3] 取得哈佛大学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系的博士学位。和教授马克·普塔什尼工作时期,她识别了lambda噬菌体阻遏物结合在DNA上的操纵基因位点,以控制早期基因表现,从而控制了病毒的生命周期。

博士后研究时期,跟随诺贝尔获奖者詹姆斯·杜威·华生罗伯特·波拉克英语Robert Pollack (biologist)冷泉港实验室工作。她主要研究DNA肿瘤病毒和细胞生物研究,并发现细胞核被移除的细胞能重建正常形态。

事业与学术研究

南希·霍普金斯在 1973年[3]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成为该校的助理教授,并将研究转向RNA肿瘤病毒的研究。她的研究成果辨认出患有癌症的老鼠身上影响范围、型态与严重程度的反转录病毒药物的病毒基因。 其中包括了后来称之为强化子的重要的p30蛋白质膜以及转录物质。她从获奖的 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英语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 诺贝尔实验室学术休假回来后,将研究领域转向使用斑马鱼作为研究的分子技术。其后她与研究室人员开发了在鱼身上使用的有效率的方法进行大规模的插入[式]诱变英语insertional mutagenesis。应用这个方法,她的研究室执行了大规模的基因筛查英语genetic screen,借此筛选辨认和复制出25%的基因来孵化具有自由游泳的斑马鱼幼苗。在辨认出的基因里有非预期的癌症突变基因以及一组与人类的多囊性肾病变重叠的斑马鱼多囊性肾病变基因。

斑马鱼的转录病毒的插入[式]诱变

在致力于在将斑马鱼当作模式生物的努力,霍普金和他的同事开发了大规模插入[式]诱变的方法。虽然大规模的化学性诱变筛选在当时也有在多所斑马鱼实验室进行开发, 像波士顿的马克·菲什曼英语Mark Fishman以及德国的图宾根的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英语Christiane Nusslein-Volhard,但社群里对于定位选殖的分子性损伤效率有相当的疑虑。反之,当时霍普金则相信在无脊椎动物生物模型相当成功的插入[式]诱变和秀丽隐杆线虫能替代化学筛选。

霍普金斯与“关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女性在科学学院内的地位研究”

在九十年代中期,霍普金斯感受到她与其他女性在麻省理工学院被按部就班的歧视。因为她对行政部门的投诉,机构成立了一个委员会(霍普金斯担任首任的主席)来调查女性在学院内被无意识的性别偏见导致的不公平待遇的相关议题[3]。这个委员会在四年期间的课程以两种形式存在,且成员包含学院内的男性与女性,男性成员包含校内的数学,化学和物理系的现任或前任主席。

研讨的结果是大胆且具争议性的:委员会的调查结果总结,在1999年[4]被刊登发行且获得当时的麻省理工学院院长查尔斯·韦斯特(Charles Vest)和当时的科学学院院长罗伯特·比吉瑙Robert Birgeneau(现任柏克莱大学校长)的认可,值得赞扬的是,它为女性科学家发起了一次全国性的重新检视。当有人对于麻省理工学院委员会的分析的严谨性抱持质疑[5][6],许多人认为麻省理工学院的努力是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机构被认可为自我监督的值得称赞的例子。[7][6][8][9]这也带领了九个研究性质的大学,包含麻省理工学院,共同组织一个持续性的合作来研究和解决性别平等问题。这个团体,被广称为 “The MIT-9”, 除了麻省理工学院外,也包含了哈佛大学、史坦福大学、加州理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宾州大学、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以及柏克莱大学。在这些合作中,霍普金斯召集许多关注于学院中女性与少数族群地位相关研究的专家。在 MIT-9 的研讨会议中,唐娜纳尔逊(Donna Nelson英语Donna Nelson)提出了纳尔逊多样性调查英语Nelson Diversity Surveys来比较在这些大学中,妇女在教职员工中的代表性与国家数据相比。

和弗朗西斯·克里克事件

有一次在实验室访问的时候,弗朗西斯·克里克把他的手放在她的胸部[10],当时她还是一名大学生。她描述那次事件:“在我可以抬起手和他握手之前,他已经穿过房间站在我后面,将手放到我胸部问说:‘你在做什么研究呢?’”[11]

和哈佛校长劳伦斯・桑默斯事件

2005年,在麻州剑桥NBER一场以如何因应科学工程领域中,女性及少数代表人不足为题的会议中,哈佛大学校长劳伦斯·萨默斯主张,在科学及工程领域中,高成就女性人数稀少的成因之一,可能是源自“本身的天资英语aptitude问题(尤指男性的性向常态分布曲线较女性为平缓)”[12] 。此一主张导致霍普金斯愤而离席,随而引起外界争议。在她回复波士顿全球记者马赛拉・厐博戴奥里(Marcella Bombardieri)询问有关桑默斯演讲一事后,她的行为变得众所周知。厐博戴奥里有关桑默斯言论的报导,引发了全国对于性别歧视学术自由人类生物多样英语Human_genetic_variation的讨论,最终导致桑默斯辞去哈佛校长一职。

荣誉

个人生活

霍普金斯于2007年,和戴斯摩尔・亚当(J. Dinsmore Adams Jr., 常被叫作丁尼(Dinny))结婚。[16]

参考文献

  1. ^ 1.0 1.1 1.2 1.3 Brownlee, Christen. Biography of Nancy Hopkin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ugust 31, 2004, 101 (35): 12789–12791. PMC 516473 . PMID 15328401. doi:10.1073/pnas.0405554101. 
  2. ^ Appel, A. A passion for science without barriers: Nancy Hopkins, renowned champion of gender equality, looks back over her career.. Nature. 2012, 481 (7379): 13. PMID 22222731. doi:10.1038/481013a. 
  3. ^ 3.0 3.1 3.2 Nancy H. Hopkins Profile. Koch Institute for Integrative Cancer Research at MIT. [23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4). 
  4. ^ A Study on the Status of Women Faculty In Science at MIT. Web.mit.edu. 1999-03-04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4-13). 
  5. ^ Goldberg, Jonah. What's sex got to do with science? Don't ask!. Townhal.com. 2005-01-19 [2015-04-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6. ^ 6.0 6.1 Hausman, Patricia; Steiger, James H. Confession Without Guilt? M.I.T. Jumped The Gun To Avoid A Sex-Discrimination Controversy, But Shot Itself In The Foot (PDF) (技术报告). Arlington, Virginia: Independent Women's Forum. 2001-02-04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1-07-09). 
  7. ^ Goldberg, Carey. M.I.T. Admits Discrimination Against Female Professors. New York Times. March 23, 1999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8. ^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RPI) President's Speech: Leaders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The Women of MIT. Rpi.edu. 2011-03-28 [2013-08-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9. ^ Zernike, Kate. Gains, and Drawbacks, for Female Professors. The New York Times. 21 March 2011 [4 Dec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1). 
  10. ^ Alicia Chen. Women in the sciences still struggle, Hopkins says. Brown Daily Herald. 2009-10-22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3). 
  11. ^ Laura Hoopes. Nancy Hopkins' Keynote Speech Shockers. Scitable by Nature Education. 2011-04-01 [2020-06-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31). 
  12. ^ Thernstrom, Stephan. In Defense of Academic Freedom at Harvard. History News Network,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4). 
  13. ^ Nancy Hopkins. MIT Department of Biology, Directory. [23 January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3). 
  14. ^ Honorary Degrees, December 2014. Trinity News and Events. 2014-12-08 [2020-01-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2) (英国英语). 
  15. ^ 存档副本. [2021-03-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5). 
  16. ^ Sipher, Devan. Nancy Hopkins and Dinny Adams. The New York Times. 2007-07-29 [2020-07-22]. ISSN 0362-43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30)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