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德堡历史

几千年前,现时哥德堡所在之地已有人类居住。约塔河下游和桑达纳(Sandarna,或桑纳Sanna)都曾发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出土文物有8000年历史,当时的海平面比现时高出25米。现时哥德堡市的范围内发现11处岩画群、接近250个青铜时代石标、90个墓地、26个完好或损毁的城堡和2500件历史遗迹。

古今瑞典》(Suecia antiqua et hodierna)中18世纪初的哥德堡

建城之前

 
国王大门广场上的卡尔九世像,纪念他在1604年建立哥德堡

约1200年,斯卡格拉克卡特加特海峡的海岸分别属于挪威丹麦,海上中的厄克勒群岛属挪威,布伦内群岛则属丹麦。当时瑞典并没有西岸,早期史料也显示约塔兰为内陆区域。直至1206至1261年间,瑞典取得了一条通往西海、约15公里的窄通道,包括阿希姆Askim)和塞韦达尔(Sävedal)的小村和希辛延岛上的隆德比(Lundby)和图韦(Tuve)。自此,瑞典得到了约塔河南岸的一小块领土,再往南方的哈兰布胡斯属丹麦,希辛延岛以北则属挪威。瑞典在这领土上建立通往西海的港口,主要港口是距离约塔河入海口40公里的勒德塞Lödöse)。

为了巩固对当地的控制,瑞典在14世纪中于现时孔斯拉都戈德Kungsladugård)的地区建造了埃尔夫斯堡要塞。15世纪时时,勒德塞的位置太远,对瑞典西南部蓬勃发展的畜牧业不利。勒德塞通往西约特兰岛屿和重要的斯卡拉区域的通道都不便利,又无法通往东北方的树林地区里斯韦登(Risveden)。此外,挪威在勒德塞下游的布胡斯要塞增强布防。

为了取代丹麦的哈兰港和孔加海拉港,位置不利的勒德塞港口除下了瑞典王冠,关税改于交易时才征收,也接受白银交易。1378至1400年间,汉萨同盟城市吕贝克每年平均有8艘商船抵达勒德塞,货品价值约1000至3000马克(当时瑞典各港口的货品交易价值为:斯德哥尔摩13000至21000马克、卡尔马6000马克、南雪平4000至5000马克)。进口货品包括盐、鲱鱼和啤酒,出口货品包括牛油、马匹和皮革。除了吕贝克外,勒德塞贸易伙伴还有德意志、佛兰德、英格兰和苏格兰,也跟丹麦和挪威港口保持密切关系。

瑞典枢密院在1473年卡尔马会议决定,在塞韦溪流(Säveån)入约塔河处兴建约塔霍尔姆(Götaholm),但它的位置不佳,后来改于现时的老城处建城。新城在下游40公里处兴建后,便因较接近海岸而取代了勒德塞。由于勒德塞商人想沿用旧城名,约塔霍尔姆翌年改名为新勒德塞(Nya Lödöse,或尼勒塞Nylöse)。1493年时,新勒德塞已经跃升为瑞典第四大镇,排在斯德哥尔摩奥布南雪平之后;16世纪时更成为全国第二大商镇,约有1500名居民。

 
建立现代哥德堡的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像

1541年埃尔夫斯堡要塞在新勒德塞以西建立,但它只存在很短日子。丹麦军队曾于1563年和1612年取下该城,瑞典两次被迫缴付大笔赎金换回埃尔夫斯堡。

约塔河上首个名叫“哥德堡”的城市由卡尔九世建立(不同年份文献的拼法各有不同:1605年时为Giötheborg,1607年为Gote BorghGothenburg,1619年之后为Gamble Gotenborg),位于艾尔夫斯堡对岸的希辛延岛上,通常称为“卡尔九世哥德堡”。1603年这城市得到临时特权,而正式特权于1607年8月14日发出[1]。城市包括费列斯塔登(Färjestaden)的王家行官,从埃尔夫斯堡横越约塔河;起初是享有大量特权的荷兰殖民地,包括免税20年。可是这城却于1611年被丹麦放火烧毁,遗迹在20世纪才发现。

提及“哥德堡”的最古老文献是1604年“Sigge Svenssons”记载,“Till 9 Stugur som opsatte ähre på hisingen der den Nyie Staden giötheborg blifua skall.”。一般认为首批哥德堡居民是7个荷兰人:A. Cabeliau、Paulus de Kempenere、P. Coymans、Herman Pelgroms、Nyclaes de Hand、Peeter Langer和Paridon van Horn,他们在1606年12月5日的信件禀报卡尔九世,他们成立了一家公司以开发新成立的哥德堡。

17世纪

 
  瑞典
  挪威
  丹麦

17世纪的哥德堡

首批荷兰人于1604年定居于希辛延岛,并兴建了哥德堡首座建筑物。这座城市后来却于1611年卡尔马战争中毁于一旦。后来,古斯塔夫二世·阿道夫于1619年3月18日在延雪平签发新城的临时特权,现今的哥德堡城随即开始动工。1619年7月中,John Schultz作出了首个城市规划,并提交至Nils Stiernsköld总督[2]

1621年6月4日,哥德堡获得永久特权,特权条文共有37段,分别以瑞典文和德文写成。[3][4]

城市东濒古勒贝里(Gullberg)草地,西临埃克达兰(Eklanda)。[5]1619至1621年间的建城范围包括埃克达兰、古勒贝里、克库贝里和海尔兰达农场,和塞韦达尔。[6][7]

当时哥德堡的居民有很多是荷兰人、苏格兰人和德意志人,他们使哥德堡得到迅速发展。首名登记的哥德堡人是荷兰裔的Johan wan Lingen,他在1621年6月13日,即哥德堡成立后9天,就得到了“资产阶段公民权”。[8]

瑞典教会在7月26日就委任了哥德堡教区牧师,同年在现在的大教堂广场上兴建了首座木教堂。

当时的荷兰人以在湿地上建筑的技术闻名于世,故此古斯塔夫二世聘请了他们建造哥德堡。1621年5月23日,瑞典外交官Johan Adler Salvius博士获任命为建造哥德堡的长官,而荷兰人Jan Hendriksen和Johan Schultz被任命为街道建筑师,负责兴建房屋、广场、街道和巷子。Salvius其后由Jacob van Dijck取代。荷兰人得到十分丰厚的酬劳,但古斯塔夫二世争取了一个对他和瑞典较为有利的条件。

荷兰人建造城市时,按照了当时受荷兰殖民统治的巴达维亚(今印尼雅加达)来规划。荷兰人起初垄断了哥德堡的政治权力,直至1652年最后一个荷兰市政官死后,瑞典人才夺回控制权。[9]

17世纪中,埃尔夫斯堡拆除了,在海港入口另建了新埃尔夫斯堡,以防卫哥德堡。哥德堡拥有石墙、锯齿形护城河、“堡垒狮子”和“堡垒王冠”据点,是当时北欧防守力量最强的城市。哥德堡的市徽,就是一只狮子手持三王冠盾牌,象征保卫瑞典抵挡敌人入侵。

1658年丹麦-挪威与瑞典签订《罗斯基勒条约》,把南方的丹麦哈兰和北方的挪威布胡斯割让给瑞典,这样哥德堡的位置不像原来一样在一个突出的犄角上了。哥德堡之所以能发展成重要贸易港口,全因为瑞典西岸只有它和马什特兰德Marstrand)两个获准与外商贸易的城市[9]

18世纪

 
1705年的哥德堡(图上方为南方)

18世纪前期,哥德堡的主要行业是渔业,后来越来越多铁和木材在哥德堡港运往外国时,港口才开始重要起来。1731年,瑞典首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东印度公司在哥德堡成立,法律规定只有这公司有权从事印度和中国的贸易。因此,哥德堡成为瑞典与中国和其他东亚国家贸易的重镇,1731至1806年间有132艘驶往广州孟买,大大促进了哥德堡的经济发展。

瑞典与英国关系也日益密切。拿破仑对不列颠实施经济封锁时,英国人更依赖与瑞典和哥德堡的贸易。贸易带来的工业化,使哥德堡得到“小伦敦”的称号。与此同时,烟草业、制造业业也在哥德堡发展起来。

18世纪末,有很多瑞典人从哥德堡出发,移居到北美洲,瑞典移民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建立了同样名为哥德堡Gothenburg)的城市。

 
东印度公司大楼(现为市立博物馆

19世纪

哥德堡的防卫工事已经老化,逐渐停止使用。1807年起,哥德堡周围的大部分城墙开始拆除。

随着拿破仑战败,法国停止对英国的封锁,哥德堡的贸易城市地位也下降。很多公司破产,与东亚的贸易也停止,东印度公司于1813年解散。

然而,很多银行在此成立,使哥得堡逐渐发展成金融中心。造船业也得到发展。现时哥德堡的主要石制建筑物都是这段时间建成的。

20世纪至今

 
哥德堡夜景

哥德堡在20世纪初发展成斯堪的纳维亚最大出口港,主要造船和制造业公司都在全球首屈一指。带动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是在1900年拥有超过1000名员工的Gamlestadens Fabrikers AB

哥德堡在20世纪初的工业发展,于SKF富豪汽车的发迹上尤其明显。Gamlestadens Fabrikers AB因工厂的地板倾斜,生产出来的所有产品都错了。年轻的斯文·温奎斯特发明了自调滚珠轴承,解决了这个问题。1906年,专门生产滚珠轴承的SKF公司成立,不久就成为瑞典主要出口商。1920年金融危机使滚珠轴承的需求减少。为觅新出路,SKF以轴承技术的注册商标Volvo为名,成立了富豪汽车公司。SKF向股东发放富豪的股份作为股息,标志着富豪成为独立公司。

由于哥德堡的船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完好无缺,造船业直至1970年代仍是主要行业。1970年的造船业危机中,依赖重工业的哥德堡大受打击。历史悠久的大船厂,如GötaverkenLindholmenEriksberg都陆续倒闭。

然而,城市文化则不受注视。虽有音乐家威廉·史坦海默Wilhelm Stenhammar)和作家维克托·里德伯Viktor Rydberg),但比约恩斯彻纳·比昂松却说:“哥德堡没有诗文,只有发票 。("I Göteborg skrivs ingen dikt; där skrivs fakturor.")”

20世纪间,哥德堡人口从126,000迅速增长至450,000。

参考资料

  1. ^ Göteborgs historia 1619-1680 - Göteborgs Jubileumspublikationer I, professor Helge Almquist, Göteborgs Litografiska AB, Göteborg 1929 s.34
  2. ^ Göteborgs historia 1619-1680/Gbg Jubileumspubl. I, Helge Almquist, Göteborgs Litografiska Aktiebolag 1929 s.20
  3. ^ Svenska stadsmonografier - Göteborg, amanuens Otto Thulin & stadsbiblotikarie Paul Harnesk, Förlags AB Religion & Kultur, Meijels Bokindustri, Göteborg 1948 s.40
  4. ^ Berättelser ur Göteborgs äldsta historia 1603-1680, Hugo Fröding 1908
  5. ^ 1600-talets Göteborg, Gösta Carlson, Tre Böcker Förlag, Göteborg 1994 ISBN 91-7029-155-1
  6. ^ En kort beskrifning Öfwer Götheborg, Eric Cederbourg 1739 s.76
  7. ^ Göteborg - en översikt vid 300-årsjubileet 1923 - Göteborgs Jubileumspublikationer XX, huvudredaktör Nils Wimarson, utgiven av Stadsfullmäktiges Jubileumsberedning 1923 s. 7
  8. ^ Göteborgs Stads Borgarelängd 1621-1864, Personhistoriska Föreningen 1926 s.28
  9. ^ 9.0 9.1 Henriksson, Dick and Älveby, Rustan. (1994). Vårt Levebröd - Göteborgregionens näringsliv Igår, I dag och I morgon. Publisher: Akademiförlaget. s. 5. ISBN 91-24-16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