唅亦作含、琀,指东亚传统殡殓时将珠玉贝米等物放于死者口中,因死者身份不同而有所区别,殷商时即已出现唅贝,《荀子·礼论》称“饭以生稻,唅以槁骨”[1]。唅玉为葬玉的一种,汉代多作蝉形(即玉蝉),取蝉蜕于污秽、可以使人再生之意[2],玉琀蝉在死者口中代表他的舌头,赋予死者在幽冥世界中永不丧失的言辨能力。[3]亦有龙形(如江苏徐州奎山西汉墓)或碎玉块者[4]。
参见
参考文献
- ^ 张桁、许梦麟. 《通假大辞典》.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8: 154.
- ^ 谢天宇. 《中国玉器收藏与鉴赏全书》(上卷). 天津: 天津古籍出版社. 2004: 303–308.
- ^ 王力.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北京: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14: 149.
- ^ 吴山. 《中国工艺美术大辞典》. 南京: 江苏美术出版社. 1999: 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