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先生祠堂记

严先生祠堂记》乃北宋政治家范仲淹名作之一。 约写于范仲淹出任睦州太守时期。

背景

 
桐庐严子陵钓台严先生祠

严先生指东汉文士严光(字子陵),生卒年不详。会稽余姚人,少年时与汉光武帝刘秀是要好的同窗。刘秀起兵,严光积极帮助,及刘秀称帝,严光却隐姓埋名,垂钓于富春江畔,光武帝多次延聘,二人尝同床共卧,畅叙达旦,然而严光仍不为所动,宁愿退隐于富春山。后人皆称颂严光高风亮节,不为高官厚禄所动。

范仲淹于宋仁宗明道年间被贬谪至睦州(相当于今浙江桐庐建德淳安),始建严先生祠,使其后人奉祀,并作此记。纪念严先生的高风千古的同时也记托自己从政上的挫折无奈。

原文

  先生,汉光武之故人也。相尚以道。及帝握《赤符》,乘六龙,得圣人之时,臣妾亿兆,天下孰加焉?惟先生以节高之。既而动星象,归江湖,得圣人之清。泥涂轩冕,天下孰加焉?惟光武以礼下之。

  在《蛊》之上九,众方有为,而独“不事王侯,高尚其事”,先生以之。在《屯》之初九,阳德方亨,而能“以贵下贱,大得民也”,光武以之。盖先生之心,出乎日月之上;光武之量,包乎天地之外。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而使贪夫廉,懦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

  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又从而歌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名人评语

湖南省立第一师范求学时,毛泽东曾因如何评价严光的问题,跟同学萧瑜争论起来。当时,萧瑜写了一篇名为《评〈严先生祠堂记〉》的文章,对范仲淹的这一名篇提出异议。他认为,光武帝请严光出仕,未必是求贤若渴﹔严光拜访光武帝亦表明其爱慕虚荣。毛泽东不同意这种见解。不过,毛泽东对严光坚辞不仕的态度也是批评的,他认为严光应当如同早他200年的张良辅佐汉高祖一样,辅助光武帝。

毛泽东认为古代贤者“有办事之人,有传教之人”,还有“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他认为更可贵更可佩的是那些“办事而兼传教之人”。毛泽东认为范仲淹就是这样的人。严光虽然能够“正风俗”,然而却没有出来“办事”,其实是一件憾事。[1]

注释

  1. ^ 王光厚,“力正风俗,传教后世”——毛泽东评严光,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