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拓(Yiu Hong,1922年11月9日—2009年10月7日),原名姚天平,香港时期始用姚匡(广东话发音Yiu Hong)之名,笔名张兆、鲁庄、鲁文,祖籍河南省巩义市桑林镇鲁庄,父亲姚锡麟(1861-1939),母亲张玲(1883-1945),育有三女一男,姚拓排行老幺。“天平”,乃姚锡麟赈灾有德晚年得子,遂认“天”赐,对他公“平”寓意而取。曾长期参与《蕉风》编撰、友联出版社总编辑,推动马华文学至力。

姚拓
罗马拼音Yiu Hong
出生(1922-11-09)1922年11月9日
 中华民国河南省鲁庄
逝世2009年10月7日(2009岁—10—07)(86岁)
 马来西亚吉隆坡
职业作家编辑
创作时期1953年-1986年
体裁小说
主题现代文学马华文学

年表

  • 1940年投考入伍生团,成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十七期学生,接受军事教育。
  • 1941年军校毕业。
  • 1942年赴昆明任少尉排长。
  • 1944年任中尉副连长,参与远征军滇西反攻之役。
  • 1945年8月14日,日本投降后随军驻扎云南保山,任上尉连长。
  • 1948年春,调任辽宁沈阳东北战区司令警卫团少校团附。11月2日中共占领沈阳,姚拓被迫接受思想改造。
  • 1949年6月返回家乡,放弃军旅生活。
  • 1950年6月,原本投靠三哥于南京的烟厂倒闭,于是迁居香港荃湾。此时阅读《人生》、《人文学刊》、《民主评论》、《星岛晚报》副刊。
  • 1953年,受阎起白之邀,任《中国学生周报》校对。两个月后余德宽擢升姚氏为编辑,四个月后掌总编辑职。
  • 1955年,与杰克、徐速、古梅、薛洛、岳骞、燕归来、左舜生、易君左、徐东滨、胡菊人、司马长风,成立香港中国笔会。
  • 1956年,任《大学生活》社长兼主编,开始参与编辑《友联活叶文选》。
  • 1957年2月,携妻女南下新加坡担任《学生周报》主编,同时参与《蕉风》编辑工作。逗留到翌年8月。
  • 1958年8月迁移吉隆坡定居。
  • 1963年,任马来亚友联出版社总编辑、《学生周报》社长、《蕉风》编委,积极推广现代文艺、文学思潮,影响一代马华文艺。本年亦参与发起创立“剧艺研究会”。
  • 1965年,创立“集珍庄”,乃当地较早的私人画廊。
  • 1970年,担任马来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总编辑,参与华文教科书出版,贡献至巨。
  • 1977年5月15日,友联《少年乐园》出版,姚氏担任社长至八〇年代停刊。
  • 1980年,参与发起创立“马来西亚书艺协会”。因持红色身份证,“剧艺研究会”“马来西亚书艺协会”无法以姚拓之名登记建立,遂当顾问。
  • 1982年,马联出版社成立,姚氏任总编辑。同年参与雪兰莪中华大会堂“马来西亚华文文学史料展览”工委会。
  • 1986年,主编《世界中文小说选》马来西亚卷。
  • 2009年10月7日上午9时11分病逝吉隆坡斑台医院。

作品

小说

  • 姚拓,〈丰收的故事〉,《中国学生周报》第43期(1953年5月15日)
  • 姚拓,《二表哥》(香港:友联,1956年8月)。
  • 姚拓,〈七个世纪以后〉,《蕉风》第47期(1957年10月10日)
  • 姚拓,《弯弯的岸壁》(香港 :友联 ,1958年6月)。
  • 姚拓,《黑而亮的眼睛》(吉隆坡:蕉风,1959年7月)。
  • 姚拓,《五里凹之花》(吉隆坡 :蕉风,1960年9月)。
  • 姚拓,《四个结婚的故事》(吉隆坡:蕉风,1961年6月)。
  • 姚拓,《职业病》(八打灵再也 :蕉风,1962年3月)。
  • 姚拓,《奇迹》(八打灵再也 :蕉风,1962年12月)。
  • 姚拓,《五里凹之花》(香港:正文,1965年)。
  • 姚拓,《姚拓小说选》(八打灵再也:蕉风,1981年10月;1992年再版)。
  • 姚拓,《五里凹之花》(八打灵再也:蕉风,1992年)。
  • 姚拓,《四个结婚的故事》(八打灵再也:蕉风,1992年)。
  • 姚拓,《弯弯的岸壁》(八打灵再也:蕉风,1992年)。
  • 姚拓,〈小谢的故事〉,《马华作家》第12期(2009年11月)
  • 姚拓,《九个字的情书:姚拓小说选》(台北:酿出版,2012年12月)。

散文

  • 姚拓,《美丽的童年》(香港:国际,1963年1月)。
  • 姚拓,《美丽的童年》(八打灵再也:蕉风,1990年)。
  • 姚拓,《墙头上的小红花》(八打灵再也:蕉风,1992年)。
  • 姚拓,《墙头上的小红花》(中国:郑州海燕,1993年9月)。
  • 姚拓,《美丽的童年》(香港:青田企业,1994年)。
  • 姚拓,《蛙鸣》(中国:辽宁教育,1997年)。
  • 姚拓,《雪泥鸿爪——姚拓说自己》(吉隆坡:红蜻蜓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11月)。

戏剧集

  • 姚拓,《憩园》(吉隆坡:剧艺研究会,1969)。
  • 姚拓,《儿女英雄传》(八打灵再也:蕉风,1984年6月)。
  • 姚拓,《姚拓戏剧集1》(八打灵再也:蕉风,1993)。
  • 姚拓,《姚拓戏剧集2》(八打灵再也:蕉风,1993)。


其他

  • 姚拓,【书刊评介】〈中共怎样对待少数民族〉,《中国学生周报》第36期(1953年3月27日)
  • 姚拓,《历史故事三集》( 香港:友联,1954年1月)。
  • 姚拓,《历史故事四集》 (香港:友联,1954年8月)。
  • 姚拓(署名张兆),〈伟大温柔如美洲的大河——简介乔治桑和她的“鬼池”〉,《学生周报》第86期,1958年3月14日。
  • 姚拓(署名张兆),〈文艺方向和作家道路〉,《学生周报》第269期(1961年9月15日)。
  • 姚拓,〈文学的道德派与革命派〉,《学生周报》第848期(1972年10月25日)。
  • 姚拓,〈什么事文学上的道德标准〉,《学生周报》第849期(1972年11月1日)。
  • 姚拓,〈观千剑而后识器——批评家的斧头〉,《学生周报》第850期(1972年11月8日)。
  • 姚拓,〈什么是“灰色”的文学作品〉,《学生周报》第851期(1972年11月15日)。
  • 姚拓,〈文学就是文学〉,《学生周报》第852期(1972年11月22日)。
  • 姚拓,〈有关写作的几个感想〉,《学报半月刊》第983期(1980年7月16日)。
  • 姚拓,〈生死原知万事空——悼徐速兄〉,《学报半月刊》第1009期(1981年9月16日)
  • 姚拓,〈跋《姚拓小说选》〉,《学报半月刊》第1011期(1981年10月16日)
  • 姚拓,〈目的小说——跋《姚拓小说选》之三〉,《学报半月刊》第1015期(1981年12月16日)[1]

研究现状

  • 李锦宗〈姚拓的文学历程〉,《蕉风》457期,1993年12月11日。
  • 张瑞玲《离散与记忆:姚拓小说研究》,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17年。[2]

参考资料

  1. ^ 整理自張瑞玲/離散與記憶:姚拓小說研究. 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 2017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中文). 
  2. ^ 張瑞玲/離散與記憶:姚拓小說研究. 国立中央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学位. 2017 [201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09)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