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合台汗国
此条目需要扩充。 (2007年9月26日) |
察合台汗国(1224年—1570年/1700年)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由察合台、其孙子哈剌旭烈及他的后人管理,建于1222年,于1346年分为东西两部分。其形成中亚广泛使用的察合台语(后发展为维吾尔语和乌兹别克语)。
察合台汗国 Dumdadu Mongγol Ulus | |||||||||||||
---|---|---|---|---|---|---|---|---|---|---|---|---|---|
1224年—1570年(直系)/1700年(支系) | |||||||||||||
地位 | 蒙古帝国的一部分(1226年—1266年) 游牧汗国(1266年—1342年) 穆斯林苏丹国(1342年—1487年) | ||||||||||||
首都 | 阿力麻里、卡尔希 | ||||||||||||
常用语言 | 中古蒙古语、察合台语 | ||||||||||||
宗教 | 腾格里、佛教、基督教,后期为伊斯兰教 | ||||||||||||
政府 | 半选举君主制,后期为世袭君主制 | ||||||||||||
察合台汗 | |||||||||||||
• 1224年—1241年 | 察合台(首任汗) | ||||||||||||
• 1388年—1402年 | 麻哈没的算端(西部汗国末代汗) | ||||||||||||
• 1565年—1570年 | 马速(东部汗国直系汗统末代汗) | ||||||||||||
• 1700年 | 速檀阿哈玛特(东部汗国支系汗统末代汗) | ||||||||||||
立法机构 | 忽里勒台 | ||||||||||||
历史时期 | 中世纪晚期 | ||||||||||||
1224年 | |||||||||||||
• 察合台去世 | 1242年 | ||||||||||||
• 东察合台汗国成立 | 1347年 | ||||||||||||
1370年 | |||||||||||||
• 吐鲁番的直系汗统灭亡 | 1570年(直系)/1700年(支系) | ||||||||||||
1680年—1700年 | |||||||||||||
面积 | |||||||||||||
1310年估计 | 100万平方公里 | ||||||||||||
1350年估计[1] | 350万平方公里 | ||||||||||||
货币 | 迪拉姆、怯别硬币 | ||||||||||||
|
1369年西察合台汗国实际上亡于帖木儿帝国,至1402年汗统结束。
东察合台汗国在中国史籍以国都为名,先后称为别失八里(唐朝的庭州、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亦力把里(歪思汗之后,即伊犁,今新疆伊宁市)、土鲁番(也密力火者、速檀阿力之后,即唐朝的西州、高昌,今新疆吐鲁番市)。1570年,东察合台汗国(此时为吐鲁番汗国)最后一任汗马速与同是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交战被俘,东察合台汗国正支汗统结束。
东察合台汗速檀阿黑麻之子赛德于1514年建立叶尔羌汗国,1570年吞并吐鲁番汗国(东察合台汗国直系汗统),多数历史学家将叶尔羌汗国与察合台汗分开,亦可认为是东察合台汗国的延续,至1700年左右被准噶尔汗国灭亡。
国名
察合台汗国在历史上被称为“中央蒙古国”(蒙古语:ᠳᠤᠮᠳᠠᠳᠤ
ᠮᠣᠩᠭᠣᠯ
ᠤᠯᠤᠰ)。[2]在曾经到访元朝的伊本·白图泰的阿拉伯文记录中解释了来源,因为其地处蒙古诸汗国之中间,故而得名。此外,1375年的加泰罗尼亚地图集将察合台汗国对应的地区称为“Imperium Medorum”,可能是“中央帝国”的另一个翻译。这种描述表明察合台汗国被称为“中间帝国”,因为它正好位于欧亚大陆的中部。[3]
察合台汗国(蒙古语:Цагаадайн улс,转写:Chaghatai-yin Ulus,察合台兀鲁思)的称谓并未出现在历史文献中,仅为现代历史学家用来描述该国的称谓。
历史
察合台汗国原为铁木真(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初领有西辽旧地,包括天山南、北路与额尔齐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及今日阿姆河、锡尔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最强时由阿尔泰山至咸海)。初时建都于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即今日中国大陆新疆霍城县水定镇西北)。察合台汗国君主都哇与窝阔台后王海都联合,屡与元朝军队争战,终忽必烈一朝未断,并一度攻占漠北哈拉和林。1271年-1301年,窝阔台后王海都还曾实际控制察合台汗国朝政几十年。[4]至公元1304年海都汗之子察八儿才与元成宗讲和。
察合台汗国的对外活动,主要是和周边包括元朝在内的各蒙古汗国,也曾与罗马教廷往来;[4]战争方面,多与德里苏丹国等统治印度次大陆的势力开战。1297年-1306年,察合台汗国多次入侵德里苏丹国,并曾兵临当时的印度首都德里,但每次都大败而回,直到大汗都哇去世。另外亦骚扰伊儿汗国的呼罗珊地区。由于察合台汗国被其余蒙古势力重重包围,导致其军事活动大致上限于掠夺印度。
1306年,都哇击败窝阔台的察八儿,并尽收海都生前从察合台汗国夺取的侵地。1310年,都哇子怯别再破察八儿,并和元朝兼并了窝阔台汗国。他的后人答儿麻失里因为改宗伊斯兰教,引起蒙兀儿斯坦的伊塞克湖和伊犁河流域的游牧民动乱。他的前辈怯别放弃每年到蒙兀儿斯坦的巡视,使汗国开始分裂。
合赞算端由说突厥语的贵族加兹罕拥立,汗国正式分裂。东察合台汗国的杜格拉特部拥立了秃忽鲁帖木儿成为新汗,他和他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曾经统一汗国。1363年,帖木儿将西部汗国的汗变成了傀儡。中亚河中地区的察合台汗实际上仅仅是形式上的统治者。权力已经转到地区突厥语贵族手中。这些部落有巴鲁剌思部、速勒都思部、札剌亦儿部、乃蛮部。察合台汗国完成了突厥化。帖木儿在1369年消灭最后的西部汗国。
察合台汗国君主列表
察合台汗国(汗国统一时期,1224年—1346年)
名字 | 在位时间 |
察合台 | 1224年—1241年 |
哈剌旭烈 | 1241年—1246年 |
也速蒙哥 | 1246年—1251年 |
兀鲁忽乃 | 1251年—1260年 |
阿鲁忽 | 1260年—1266年 |
木八剌沙 | 1266年 |
八剌 | 1266年—1271年 |
聂古伯 | 1271年 |
秃里帖木儿 | 1271年—1272年 |
都哇 | 1272年—1306年 |
宽阇 | 1306年—1308年 |
塔里忽 | 1308年—1309年 |
也先不花 | 1310年—1320年 |
怯别 | 1320年—1326年 |
燕只吉台 | 1326年—1329年 |
都来帖木儿 | 1329年—1330年 |
答儿麻失里 | 1330年—1334年 |
不赞 | 1334年—1335年 |
敞失 | 1335年—1338年 |
也孙帖木儿 | 1338年—1339年 |
阿里算端 | 1339年—1342年 |
麻哈没的 | 1342年—1343年 |
合赞算端 | 1343年—1346年 |
西察合台汗国(东西分裂后,1346年—1369年)或(1346年—1402年)
名字 | 在位时间 |
答失蛮察 | 1346年—1348年 |
拜延忽里 | 1348年—1358年 |
铁穆尔沙 | 1358年 |
阿的勒算端 | 1363年 |
合不勒沙 | 1363年—1370年 |
昔兀儿海迷失 | 1370年—1384年 |
麻哈没的算端 | 1384年—1402年 |
东察合台汗国(1347年—1570年)
别失八里(定都别失八里时期,约1388年—1418年)
亦力把里(定都亦力把里时期,1418年—1508年)
- 歪思汗(1420-1437)
- 也先不花二世后裔
- 羽奴思后裔
吐鲁番汗国(东部正统汗系残余,1487年—1570年)
叶尔羌汗国(1514年—1700年)
- 赛德(阿黑麻汗之子,满速儿之弟,1514-1533)
- 拉失德(1533-1560)
- 阿不都克木(1560-1592)
- 马黑麻(1592-1610)
- 阿黑麻(1610-1619)
- 沙拉夫·丁·速檀(1615)
- 忽来失速檀(1619)
- 阿布杜拉提甫(1619-1631)
- 夫拉德汗·速檀阿黑麻(1631-1632)
- 克雷奇汗·速檀马合木(1632-1635)
- 夫拉德汗·速檀阿黑麻第二次在位(1635-1638)
- 阿不都拉哈汗(1638-1667)
- 尧勒瓦斯(1667-1669)
- 阿不都·拉提夫(1669-1670)
- 伊思玛业勒(1667-1680,与尧勒瓦斯同时在阿克苏立汗,灭亡阿不都·拉提夫政权后统一汗国)
- 阿卜都里什特(1680—1682)此后叶尔羌汗国沦为蒙古准噶尔部的附庸
- 马哈麻特额敏(1680—1692?)
- 阿克巴锡(1694—?)
- 速檀阿哈玛特(1700?)
参见
参考文献
- ^ Turchin, Peter; Adams, Jonathan M.; Hall, Thomas D. East-West Orientation of Historical Empires (PDF). Journal of world-systems research. December 2006, 12 (2): 219–229 [12 August 2010]. ISSN 1076-156X.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7年2月22日).
- ^ Matsui 2009,第111页。
- ^ Matsui 2009,第115页。
- ^ 4.0 4.1 彭晓燕; 邱轶皓(译); 刘迎胜(审校). 察合台汗国的外交与遣使实践初探 (PDF). 《西域研究》. 2014-02-11: 92–115 [2023-12-31]. doi:10.3969/j.issn.1002-4743.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3-01-09).
参考书目
- 刘迎胜:《元史》
- 田卫疆:《丝绸之路与东察合台汗国史研究》
- 勒内·格鲁塞. 《草原帝国》 (法语).
- 班布尔汗. 《最后的可汗:蒙古帝国余晖》 汉译. 2009. ISBN 9787508718989 (中文).(简体中文)
- Allsen, Thomas. The rise of the Mongolian empire and Mongolian rule in north China. Denis C. Twitchett; Herbert Franke; John King Fairbank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ume 6, Alien Regimes and Border States, 710–1368.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321–413. ISBN 978-0-521-24331-5.
- Atwood, Christopher P. Encyclopedia of Mongolia and the Mongol Empire. Facts On File. 2004.
- ---. "Dughlat." The Encyclopedia of Islam, Volume 2. (New Ed.) Leiden, South Holland: E. J. Brill, 1965.
- Biran, Michal. Qaidu and the Rise of the Independent Mongol State in Central Asia. Surrey: Curzon. 1997. ISBN 0-7007-0631-3.
- "The Chagatai Khanate". The Islamic World to 1600. 1998. The Applied History Research Group, University of Calgary. Retrieved 19 May 2005.
- Mirza Muhammad Haidar. The Tarikh-i-Rashidi (A History of the Moghuls of Central Asia). Translated by Edward Denison Ross, edited by N.Elias. London, 1895.
- Grousset, René. The Empire of the Steppes: A History of Central Asia . New Brunswick, NJ: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1970 [20 November 2016]. ISBN 978-0-8135-1304-1.
- Kim, Hodong. "The Early History of the Moghul Nomads: The Legacy of the Chaghatai Khanate." The Mongol Empire and Its Legacy. Ed. Reuven Amitai-Preiss and David Morgan. Leiden: Brill, 1998. ISBN 90-04-11048-8
- Manz, Beatrice Forbes. The Rise and Rule of Tamerlan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1989. ISBN 0-521-63384-2
- Matsui, Dai(松井太). Dumdadu Mongγol Ulus, The Middle Mongolian Empire. Rybatzki, Volker; Pozzi, Alessandra; Geier, Peter W.; Krueger, John R. (编). The Early Mongols: Language, Culture and History: Studies in Honor of Igor de Rachewiltz on the Occasion of His 80th Birthday.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2009: 111–119.
- "Map of the Mongol Empire". LACMA.org. 2003. Los Angeles County Museum of Art. Retrieved 8 July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