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本音吉

山本音吉日语假名やまもと おときち,1819年—1867年1月18日),亦作“乙吉”,日本江户时代漂流者,首名定居新加坡日本人,也是首名环游世界的日本人。

山本音吉

简介

音吉出身于尾张国知多郡小野浦(今爱知县美滨町),14岁当上了海员。1832年10月,音吉与另外13人随载有稻米及瓷器的货船“宝顺丸”出海,原计划由鸟羽出发前往江户,但途中不幸遇上暴风,船只遭到摧毁,音吉等船员随船只残骸漂流至太平洋。船只在海上漂流14个月后,终抵达北美洲,最后有3人生还,包括音吉、岩吉及久吉,其余船员有不少均死于坏血病。音吉等人于美国西海岸奥林匹克半岛福拉德利角上岸,并向当地的印第安人玛卡族求救。但玛卡族对音吉等人并不友善,三人成为玛卡族人的奴隶,随后三人被卖予一艘属哈德逊湾公司的英国商船。后来,音吉到过英国澳门上海工作,1862年来到新加坡从商,还娶了本地女子为妻。音吉在1867年病逝,死后埋葬在新加坡武吉知马基督教墓园

人生经历

  • 1819年(文政2年)尾张国知多郡小野浦村(现美浜町)出生。
  • 1832年(天保3年)乘搭千石船・宝顺丸向江户(今东京)行驶,与乘组员在远州滩沉船。在海上漂流14个月后,到达美国西海岸。
  • 1834年(天保5年)经过14个月的漂流后,仅三人生存,此三人为音吉、久吉和岩吉,他们到达美国华盛顿州,并在当地接受英语教育。
  • 1835年(天保6年)在澳门完成世界第一本日本语圣经的翻译。
  • 1837年(天保8年)乘搭美国船只返往日本,当时美国船只遭到幕府炮撃,因此前往上海定居。
  • 1842年(天保13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在吴淞攻略战协助英军奇袭当地清军。
  • 1854年(安政元年)日英和亲条约缔结时,任英语和日本语的翻译员。
  • 1862年(安政9年)抵达新加坡,是第一个在新加坡定居的日本人
  • 1864年(元治元年)由于日本的锁国政策无法返国,因此归化英国公民,英文名 John Matthew Ottoson;Ottoson据说转化自友人对他的称呼“音先生”(日文:音(おと)さん)。
  • 1867年(庆应3年)49岁在新加坡的实乞纳去世,实乞纳也是山本音吉在新加坡的住所。

死后事迹

新加坡日本人协会在1994年受美滨町的町长斋藤宏一町长所托,协助寻找音吉在新加坡的足迹。

由于新加坡的武吉知马基督教坟墓因为受发展计划影响,已在1970年代被清理。山本音吉的骨灰当年无人认领,当局因此把它转移到蔡厝港基督教坟场。

2004年2月,新加坡日本人协会和新加坡环境局的合力下,找到了山本音吉的埋葬地。

为纪念山本音吉,新加坡日本人协会将在星期六2005年2月18日的新加坡妆艺大游行里,呈献以音吉为主题的歌舞表演。他的骨灰也将在这天,从新加坡被运回家乡──日本爱知县美浜町。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骨灰将被一分为二,一半给他在日本的后人保留,另一半则留在新加坡,存放在杨厝港的日本人公墓内,纪念他在狮城生活的一段历史。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