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 (汉景帝之女)
平阳公主(前2世纪—?),名不详,生卒不详,西汉公主,为汉景帝刘启与皇后王氏之女,汉武帝刘彻之姊。
平阳公主 | |
---|---|
姓 | 刘 |
名 | 不详 |
封号 | 阳信公主 |
坟墓 | 陪葬茂陵 |
亲属 | |
父亲 | 孝景皇帝刘启 |
母亲 | 孝景王皇后 |
夫 | 平阳夷侯曹时 汝阴侯夏侯颇(存疑) 长平烈侯卫青 |
夫之父 | 平阳简侯曹奇、汝阴恭侯夏侯赐、郑季 |
夫之母 | 不详、不详、卫媪 |
嫡兄弟 | 孝武皇帝刘彻 |
嫡姊妹 | 南宫公主 隆虑公主 |
庶兄弟 | 临江闵王刘荣 河间献王刘德 鲁恭王刘余 临江哀王刘阏于 江都易王刘非 长沙定王刘发 胶西于王刘端 赵敬肃王刘彭祖 中山靖王刘胜 广川惠王刘越 胶东康王刘寄 清河哀王刘乘 常山宪王刘舜 |
异父姊妹 | 金氏 |
子 | 平阳恭侯曹襄 |
继子 | 长平侯卫伉、卫不疑、卫登 |
其他亲属 | 媳妇兼侄女: 卫长公主 孙: 平阳侯曹宗 |
生平
公主的生年不详,在父亲刘启为太子时(前180年至前157年)出生。此时生母王氏仅是太子妾室,公主是她与刘启生的第一个孩子。前157年,父亲刘启登基为帝,大约在此时她获得正式的封号——阳信公主。阳信公主因嫁给曹参的曾孙平阳侯曹时(又称曹寿),被称为平阳公主。在景帝四年(前154年),曹时就已继承了平阳侯爵位,而两人成婚的时间已经不可考。
其弟刘彻即位之初,数年无子,皇后陈氏也一直没有生子。于是平阳公主在家中安排良家子女十余人。建元二年春[1](前139年)武帝路过平阳公主家时,家中的讴者卫子夫被武帝看中所幸。公主由此获赐金千斤。卫子夫上车入宫时,公主拊其背说:“行矣,彊饭,勉之!即贵,无相忘。”
元光四年(前131年),曹时逝世。此后,平阳公主再嫁汝阴侯夏侯颇。元鼎二年(前115年),夏侯颇因与父亲的御婢通奸有罪而自杀[2]。但钱大昕、王先谦认为下嫁夏侯颇的是孙公主,而非平阳公主。[3]
后来寡居的公主与左右商议长安城中的列侯谁可以成为丈夫的人选。左右皆言卫青可以,公主笑道:“此出吾家,常使令骑从我出入耳,奈何用为夫乎?”左右又说:“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于是公主同意了这门婚事,向皇后卫子夫说明。告之武帝,下诏卫青与平阳公主成婚。《汉书》记公主与曹时离异再嫁卫青[4]。从《史记》所述的“三子为侯”推断[5][6],公主与大将军卫青成婚的时间至少在元朔五年(前124年)后。
元鼎六年(前111年),李延年因擅长音乐得到武帝的接见[7]。一日李延年为武帝献歌,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武帝听后叹息道:“善!世岂有此人乎?”平阳公主于是推荐了李延年的妹妹,就是后来受到武帝宠爱的李夫人。
其后,再没有关于平阳公主的记载。前106年,卫青逝世,与公主合葬。两人谁先逝世,已不可考。西汉的合葬制是不同墓,据现在考证,平阳公主的墓冢在卫青的庐山冢东侧处1300米,当地人称‘羊头冢’[8]。
影视形象
相关史料
- 《史记 卷五十四 曹相国世家第二十四》
注释
- ^ 司马迁. 衛將軍驃騎列傳. 史記. [-61].建元二年春,青姊子夫得入宫幸上。
- ^ 《史记·卷九十五·樊郦滕灌列传第三十五》汝阴侯夏侯婴......子夷侯灶立,七年卒。子共侯赐立,三十一年卒。子侯颇尚平阳公主。立十九岁,元鼎二年,坐与父御婢奸罪,自杀,国除。
- ^ 钱大昕曰:汉景帝女平阳公主,本阳信公主,王皇后生;元帝女平阳公主,卫倢伃生;其外家皆非孙氏。此夏侯颇所尚之平阳公主葢别一人,不知何帝女也。
先谦曰:据《卫青传》,平阳侯曹寿尚武帝姊阳信长公主,后寿有恶疾,就国。上诏青尚平阳主。参之《功臣表》,曹寿即曹时也,其子襄以元光五年嗣侯,是曹时卒于元光四年,后七年当元朔五年,青为大将军而尚平阳主,卒后与主合葬,不容更有夏侯颇尚平阳主之事。且表云“元光三年,颇嗣侯,十八年,元鼎二年,坐尚公主与父御奸,自杀”,是元鼎初公主尚为颇所尚,其时平阳主适卫青久矣。足证颇所尚者,必非平阳主也。况平阳主外家非孙姓,尤明此“平阳”二字有误。 - ^ 《汉书 卷五十五 卫青霍去病传第二十五》初,青既尊贵,而平阳侯曹寿有恶疾就国,长公主问:“列侯谁贤者?”左右皆言大将军。主笑曰:“此出吾家,常骑从我,奈何?”左右曰:“于今尊贵无比。”于是长公主风白皇后,皇后言之,上乃诏青尚平阳主。与主合葬,起冢象卢山云。
- ^ 《史记 外戚世家第十九》左右侍御者曰:“今大将军姊为皇后,三子为侯,富贵振动天下,主何以易之乎?”
- ^ 卫青三子卫伉、卫不疑、卫登封侯皆在元朔五年四月丁未
- ^ 《史记 孝武本纪第十二》其年,既灭南越,上有嬖臣李延年以好音见。上善之,下公卿议,曰:“民间祠尚有鼓舞之乐,今郊祠而无乐,岂称乎?”
- ^ 详见《茂陵考古调查、勘探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