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阻击战
廊坊阻击战,或称义和团廊坊大捷、火牛扫雷,发生于1900年6月18日八国联军之役期间,河北廊坊附近聂士成的武卫军、董福祥部队的3000名甘军及2000名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一场阻击战,导致联军撤回天津。
廊坊战役 | |||||||
---|---|---|---|---|---|---|---|
西摩尔远征的一部分 | |||||||
Troops of the Eight Nations firing on Chinese Boxers as depicted by Frank Craig and Harpers Weekly Magazine | |||||||
| |||||||
参战方 | |||||||
大英帝国 美国 法国 俄罗斯 德国 意大利 奥匈帝国 日本 |
清朝 义和团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爱德华·西摩尔 戴维·贝蒂 圭多·冯·乌泽多姆 尼古拉·连纳维奇 鲍曼·H·麦卡拉 山下源太郎 卡洛·卡内瓦 格奥尔格·冯·特拉普 |
董福祥 马福禄 马福祥 马海晏 姚旺 聂士成 倪赞清 | ||||||
兵力 | |||||||
916 540 312 158 112 54 40 25 总兵力2,157 |
3,000 甘军 2,000 义和团 | ||||||
伤亡与损失 | |||||||
现代西方估计: 7人阵亡,57人受伤 | 现代西方估计: 400人阵亡 |
背景
1900年4月,义和团由山东向北转移,并沿途拆毁铁路、电线杆等被认为是西洋的设施。聚居北京东交民巷的十一国公使对清军的保护失去信心,于是向清廷提出自备卫队保护使馆的要求,几经交涉,总理衙门终答应要求但限每国只准许派30人。
5月31日,英国79人、俄国79人、法国75人、美国53人、意大利39人、日本24人的卫队乘火车入北京。
6月3日,德国水兵51人、奥匈士兵32人入北京。
6月10日后,北京使馆区与外界的电讯联络中断,于是各国急商增派援军入京。[1]
始末
6月11日,俄、英、美、日、德、法、意、奥八国拼凑2066名(英军915人、德军540人、俄军312人、法军158人、美军112人、日军54人、义军40人、奥匈军25人)官兵组成联军先遣队,由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任司令、美国海军上校麦卡加拉为副司令、俄国上校沃嗄克任参谋长,从天津搭火车出发前往北京保卫使馆。
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裕禄命聂士成率配备重机枪的精锐部队武卫军前往守卫天津杨村一带。聂士成一向主张镇压义和团,而他所率的武卫军也常遭义和团袭击,聂士成曾在致荣禄的信中称“拳匪害民,必贻祸国家。某为直隶提督,境内有匪,不能剿,如职任何?若以剿匪受大戮,必不敢辞。”聂军在5月的一次镇压义和团毁铁路行动中,枪杀五百多拳民,为义和团及清廷当政者端王所仇视。
西摩尔联军在廊坊一带遇到了聂军、董福祥甘军及义和团的阻击。董福祥率部下将官马福禄的骑步七营兵、汉中总兵姚旺、董升官、马海晏等各率所部赴黄村御敌,与敌军相会于廊坊,董福祥部汉、回兵勇伤亡近千人。聂士成命令义和团打头阵上前线冲锋,结果在八国联军的机枪下伤亡惨重,被迫掉头,但又被聂军用机枪扫射,在双方的机枪下,义和团民被杀殆尽。此后,清军和联军才直接交战。裕禄将阻击联军归功于义和团并大赏义和团,而聂军则分文无赏。
另一方面,联军只是七拼八凑的杂牌军,而西摩尔则是不擅陆战的海军将领,刚退至天津西郊杨村,便被清军和义和团包围。[1]因此,一经交战,联军便处于劣势,只能撤回天津待援。清廷称此役为“廊坊大捷”。
聂士成6月奉命攻打天津租界时[来源请求],义和团乘机四处焚掠,聂士成派兵镇压,杀义和团千多人,招致义和团妒恨,诋毁聂士成通敌,清廷下旨督责,聂士成非常气愤,称“上不谅于朝廷,下见逼于拳匪,非一死无以自明”,于是每次战斗均亲上前线。[2][3]
6月17日,八国联军主力部队攻占大沽炮台。6月23日,援军到达为西摩尔解围,此时天津一带只有聂士成、董福祥部奋勇抵抗联军。
参考文献
- ^ 1.0 1.1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义和团与八国联军》 ISBN 9573235145
- ^ 清.罗惇曧:拳变余闻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西巡回銮始末·卷2·直隶提督聂军门死事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