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缩写:GDUE),正式简称广东二师,[2]其他简称还有广二师、二师或广教,是一所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全日制普通本科大学,于花都区及海珠区设有两个校区。学校前身是于1955年成立的广东教育学院,经过数次改制、易名和迁校,并于2010年成功升格,由成人本科院校转型成为普通本科院校,并正式更名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Education | |||
老校名 | 广东教育学院(Guangdong Education Institude) 广东教育行政学院 | ||
校训 | 进德修业,为人师表 | ||
创办时间 | 1955年 | ||
学校标识码 | 4144014278 | ||
学校类型 | 普通本科院校 | ||
党委书记 | 王左丹 | ||
校长 | 廖伟群 | ||
教师人数 | 1069(2021年)[1] | ||
学生人数 | 全日制本科学生16000余人 成人在校生50000余人(2021年)[1] | ||
校址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中路351号(海珠校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迎宾大道西30号(花都校区) | ||
网站 | www | ||
|
截止2021年9月,学校设有教育学院、文学院、政法系、外国语言文化学院、数学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体育学院、美术学院、音乐系19个教学院系和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机构,开设44个本科专业,分布在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和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1]根据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排名位居全国本科院校617名。[3]
校史
筹建与成立
1954年,广东省教育厅开始筹组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前身,广东教育行政学院。此前中国大陆仅有教育部于北京设立的教育行政学院,省级的教育学院还寥寥无几。
1955年7月,广东教育行政学院于广州市成立,校址设于石牌村的岗顶,即现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的所在地,成为广东省内第六所高等院校,以培养中小学校长及教育行政人员见长。首届院长为时任广东省教育厅厅长梁威林兼任。
1955年8月,学院的首期学员陆续到达,共计251人,分为5个班。早期的课程分为政治课和业务课两个部分,教学方式以听课、报告会、自学、讨论、汇报、参观为主。
1957年4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并开始了一场标榜反对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全国性的整风运动。在是场运动中,邹鸿操教授和三名校长班的学员被错误划分为右派。
1958年8月起,学校的日常教学受到各种政治运动的严重干扰,课程也日益趋向政治运动化。
1959年,成立了马列主义教研室,在校达到上千人,校舍于8月进行了增建,以应对日益扩大的学校规模。
1960年,混乱的状况得到纠正,学院开始正常的教学秩序。在是年的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广东行政教育学院改制的事宜。年底,广东工农师范学院并入,并更名为广东教育学院,定位为培训教育行政干部和中学各科骨干教师的业务进修的成人教育学院。
随着学院的规模不断扩大,原来的校舍已经不敷使用。1962年,学院迁往珠江南岸的客村,东起赤岗塔,西至鹭江下渡一带,南临新港路,北临珠江,面积近500亩。
1963年至1965年,全国性的“四清”运动,特别是反修斗争需要大量思想政治的干部,1965年8月,广东省宣传部下令9月后的教学任务“除担负训练中学领导干部外,还增加培训文教卫生等系统的政治卫生干部”。实际上,这使得正常的教学再一次受到严重冲击。
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1966年5至6月间,“停课闹革命”蔓延至广东教育学院,大部分学员返回原来单位闹革命,学院被冠以“修正主义教育阵地”的罪名,院长汪涛亦受到批斗。
1968年12月,全体教职员被下放至英德的五七干校参加劳动。
1970年3月16日,广东省革委会下令广东教育学院从广州迁出,到肇庆地区新兴县办学,改制为中专。广州客村的校舍移交给广州手表厂。由于搬迁仓促,图书、资料、仪器损毁严重。
1971年5月25日,肇庆地委发文,在原来的广东教育学院基础上,创办“肇庆师范学校”。在简陋的条件下,1971年肇庆师范学校第一期招生200人。此后两年内,又开办了各式各样的中学师资培训班及干部培训班。
1975年6月19日,广东省委同意肇庆师范学院改为肇庆地区“五·七”师范学院,由地方管理。
1977年8月7日,广东省革委会同意学院改办肇庆师范专科学校,“由省和肇庆双重领导”,学制由两年改为三年,并设立数学、外语等新专业。经过是次调整,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改善,拥有168名教职工,图书13万册及价值10万元的设备。
复办广东教育学院
从1974年起,学院的教职工争取复办广东教育学院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终于在1978年9月,当时的广东省革命委员会作出《关于复办广东教育学院的批复》,同意了复办的请求。
1977年底,复办广东教育学院的“筹办办公室”设在广州市文明路的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内。
1980年3月,教育部正式同意复办广东教育学院。
重建校舍
从1970年起,广东教育学院位于客村的校舍就被广州手表厂占用。1978年后,教职工分别向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习仲勋、省委书记任仲夷和杨尚昆等反映情况。直至1981年9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广东省计划委员会要求广州手表厂占用之校舍于1983年底全部归还。此后,校舍逐步移交广东教育学院。
1982年,图书馆、物理楼、5号学生宿舍投入使用。
1985年,专家楼、教学大楼交付使用。
1986年行政楼竣工并交付使用。
1987年,进修生楼、运动场、生物实验室、化学楼及1、2号学生宿舍投入使用。
1992年10月,香港实业家田家炳捐资建立的田家炳大楼落成。
招收普高本科生
1990年开始,广东教育学院在中国大陆招收四年制本科生。但此时学院并没有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权。
1993年增设美术、体育和历史的本科招生。
1995年4月,广东省中小学校长培训指导中心设立在广东教育学院的田家炳大楼内。此后十年,广东教育学院共培训了5000多名校长及教育行政干部,被称为“广东中小学校长的摇篮”。
学院改制
2002年,由于许多高校开设成人教育,导致供过于求,学院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是时,高校合并及地方院校升格比比皆是。因此,广东教育学院的改制被提上日程。12月22日,正式向省高教厅申请改制。
2003年,广东省计划委员会同意财政贴息贷款和学校自筹资金,征地1000亩作为新校区。当年,学院对申报材料进行了修改。校名:广东文理学院;规模:本科生7000人;校址:主校区设在广州市白云区。6月3日,广东省高等教育设置评议委员会以2/3多数票通过,同意了改制为普通本科院校的申请。年底,已经确定了白云区竹料镇的1000亩土地作为主校区所在地,惟因政府道路规划而未能成事。
2004年9月28日,“广东文理学院(筹)”成立。
2005年,广东教育学院经历最困难时期。是年,由于种种原因,暂停招收本科学生。学校征地一时陷入瓶颈,教职工人心惶惶,甚至产生另谋出路的想法。在联系了南海科技园、南沙区几处地段未果后,几经辗转,最终选定花都区新华镇作为主校区选址。校区规模缩减为300亩。7月14日,广东省高等教育设置评议委员会再次投票,仍以大比数通过了修改后的改制申请。此时,校名已不再是“广东文理学院”,而是“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2009年8月21日,花都建设用地得到政府批准。
2010年2月3日到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对新设置的高等院校进行公示。“广东教育学院”在原有基础上改制为“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是年9月,重新招收本科学生。
2014年,学院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校园
海珠校区位于海珠区,广州大道南以东,新港中路以北,毗邻广州塔及广州地铁客村站,面积约为200亩。花都校区位于新华街道,迎宾大道西30号,占地约300亩。
从2010年后,学校已经逐步将校本部迁移至花都校区。由教学楼,实验楼,艺术楼(报告厅)、食堂、运动场、篮球场、图书馆、学生宿舍(1-4座),教职工公寓(兴建中)、体育馆(未建)等组成。
海珠校区为旧校区即原广东教育学院所在地。主要包括办公楼、田径场、田家炳体育中心、综合楼、教职工公寓、物理楼、美术楼、培训楼宾馆、露天游泳场、学生宿舍、餐厅等教学建筑单位以及金成商务中心、金成潮州酒家、时代天娇楼盘等外围建筑组成。
行政架构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目前的校长为廖伟群教授,党委书记是王左丹。机构设置分为管理部门、教学部门、研究部门、教辅部门、咨议机构、群团组织、附属机构和挂靠机构。
教学研究部门
- 广东学前教育学院
- 计算机学院
- 教师教育学院
- 政法系
- 教育学院
- 教师教学发展中心
- 美术学院
- 教育科学研究所
- 文学院
- 德育研究中心
- 音乐系
- 邓小平理论与教育研究中心
- 数学学院
- 心理研究与指导中心
- 教师研修学院
- 应用数学研究所
-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
- 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中心
- 成人教育学院
- 民办教育研究中心
-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 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所
- 网络教育学院
- 教师信息技术研究中心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 应用生态学实验室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基础教育研究中心
-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
- 学校管理研究中心
- 管理学院
- 科学教育研究所
- 体育学院
管理部门
- 党政办公室
- 党委组织统战部
- 党委宣传部
- 纪监审办公室
- 教务处
- 科研处
- 培训处
- 招生就业处
- 学生工作处
- 财务处
- 人力资源处
- 后勤保障处
- 花都校区管委会
- 基建处
媒体机构
- 广播台
- 新闻社
- 新媒体中心
群团组织
- 工会
- 团委
- 关工委
- 学生会
- 学生社团联合会
附属学校
学校名称 | 学校类型 | 学校地址 | 联系电话 | 学校官网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小学 | 公办小学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永兴路3号 | 020-84726409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中学 | 公办高级中学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螺山路2号 | 020-34518117(学校办公室) 020-34814933(教导处)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番禺附属初级中学 | 公办初级中学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新造镇谷围新村穗石路1号 | 020-34721802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南站附属学校 | 公办初级中学 |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壁街钟韦大道144号 | 020-34569766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高明附属学校 | 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 | 广东省佛山市高明区荷城街道富湾文德路 | 0757-88816282 | [1]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文化传统
校训
进德修业,为人师表[4]。进德修业,出自易经: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所谓“进德修业”,通过读书修身养性,澡雪精神,使道德达到至美至善之境。为人师表,出自《北齐书·王昕书》:“杨愔重其德业,以为人之师表。”指在人品学问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5]
校徽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的校徽由学校的中英文,建校时间,五个弯曲的波线,背景颜色为绿色组成。 校徽的中英文代表学校的中英文名字,数字1955代表学校的建校时间,五个弯曲的波线代表学校面向世界的教学方式,背景颜色为绿色突出表现学校的人文气息。[5]
参见
参考文献
- ^ 1.0 1.1 1.2 學校簡介.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
- ^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章程(2021年核准稿) (PDF). 广东省教育厅. 2021-09-06 [2022-04-0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4-05) –通过广东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章程核准书第99号(广东第二师范学院).
- ^ 2014中國大陸高校排行榜. [2014-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10).
- ^ 中国高校之窗.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校简介】. [2018-03-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 ^ 5.0 5.1 校训校徽. www.gdei.edu.cn. [2022-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