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

二十四節氣之一
日期和时间(协调世界时 UTC+0)
开始 结束
辛巳 2001-03-05 12:32 2001-03-20 13:30
壬午 2002-03-05 18:27 2002-03-20 19:16
癸未 2003-03-06 00:04 2003-03-21 00:59
甲申 2004-03-05 05:55 2004-03-20 06:48
乙酉 2005-03-05 11:45 2005-03-20 12:33
丙戌 2006-03-05 17:28 2006-03-20 18:25
丁亥 2007-03-05 23:18 2007-03-21 00:07
戊子 2008-03-05 04:58 2008-03-20 05:48
己丑 2009-03-05 10:47 2009-03-20 11:43
庚寅 2010-03-05 16:46 2010-03-20 17:32
辛卯 2011-03-05 22:29 2011-03-20 23:20
壬辰 2012-03-05 04:21 2012-03-20 05:14
癸巳 2013-03-05 10:14 2013-03-20 11:01
甲午 2014-03-05 16:02 2014-03-20 16:57
乙未 2015-03-05 21:55 2015-03-20 22:45
丙申 2016-03-05 03:43 2016-03-20 04:30
丁酉 2017-03-05 09:32 2017-03-20 10:28
戊戌 2018-03-05 15:28 2018-03-20 16:15
己亥 2019-03-05 21:09 2019-03-20 21:58
庚子 2020-03-05 02:56 2020-03-20 03:49
辛丑 2021-03-05 08:53 2021-03-20 09:37
壬寅 2022-03-05 14:43 2022-03-20 15:33
癸卯 2023-03-05 20:36 2023-03-20 21:24
甲辰 2024-03-05 02:23 2024-03-20 03:06

数据来源:喷气推进实验室线上历书系统

zhé,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指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斗指,在公历每年3月5日或3月6日。

动物昆虫自入冬以来即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到了这时天气转暖,大地春雷,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方式惊醒蛰居动物的冬眠[1]。这时中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名称

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启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当时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 汉初以前 立春 ⇒ 启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 汉景帝代 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唐朝以后,“启”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启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或久习旧例,大衍历仍使用了“惊蛰”一词,并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宣明历。“启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时间

可利用NASA的喷气推进实验室线上历书系统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来计算每年太阳到达视黄经345°即惊蛰点位置时的精确时间(精确到秒),而不用查万年历,因为万年历中有关二十四节气的交节时间很可能不准确。

物候

  • 桃始华:,果名,花色红,是月始开。
  • 仓庚鸣:庚,亦作鹒,黄鹂也。《》所谓“有鸣仓庚”是也。
    • 章龟经》曰:“仓,清也;庚,新也。感春阳清新之气而初出,故名。”其名最多。
    • 《诗》曰“黄鸟”,齐人谓之“搏黍”,又谓之“黄袍”,僧家谓之“金衣公子”,其色黧黑而黄,又名鵹黄,谚曰:“黄栗留黄莺”,莺儿皆一种也。
  • 鹰化为鸠:,鸷鸟也,鹞鹯之属;鸠,即今之布谷
    • 《章龟经》曰:“仲春之时,林木茂盛,又喙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故名曰鸤鸠。”
    • 王制》曰:“鸠化为鹰,秋时也。”此言鹰化为鸠,春时也。以生育肃杀气盛,故鸷鸟感之而变耳。
    • 孔氏曰:“化者,反归旧形之谓。”故鹰化为鸠,鸠复化为鹰,如田鼠化为鴽,则鴽又化为田鼠。
    • 若“腐草为萤”,“雉为蜃”,“爵为蛤”,皆不言化,是不再复本形者也。
 
桃始华

民间习俗

注释

  1.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参考资料

  • 《七十二候考》,·曹仁虎著
  •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吴澄著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