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斯克奖

拉斯克奖(英语:Lasker Award),始自1946年的年度奖,奖励取得了重大医学科学贡献的在世医学研究者。

拉斯克奖
授予对象医学领域作出重大贡献
国家/地区 美国
主办单位拉斯克基金会
首次颁发1946年
官方网站http://www.laskerfoundation.org/

概述

拉斯克奖素有“美国的诺贝尔奖”之美誉,是美国最具声望的生物医学奖项,也是医学界仅次于诺贝尔奖的一项大奖[来源请求],1946年,由被誉为“现代广告之父”的美国著名广告经理人、慈善家阿尔伯特·拉斯克(Albert Lasker)及其夫人玛丽·沃德·拉斯克(Mary Woodard Lasker)共同创立,旨在表彰医学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医生和公共服务人员。而玛丽本人即为有影响力的医学研究者。自1962年起,获此项医学奖的科学家中有半数以上在随后的数年里又获诺贝尔奖。截至2005年,超过300人次获得拉斯克奖,其中至少已有71人相继获得过诺贝尔奖。

拉斯克奖的评选结果通常于9月公布,而诺贝尔奖通常是10月公布,因此拉斯克奖在医学界又被称作“诺贝尔奖风向标”。而且,获得基础医学研究奖后再获得诺贝尔奖的比例更高。1997年以来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中,近一半也是拉斯克奖得主:1997年(诺贝尔奖)Stanley B. Prusiner(1994,拉斯克奖),1998年Robert F. Furchgott(1996)、Ferid Murad(1996),1999年Gunter Blobel(1993),2000年Eric R. Kandel(1983),2001年Lee Hartwell(1998)、Paul Nurse(1998),2002年Sydney Brenner(1971),2003年Paul C. Lauterbur(1984),2005年Barry J. Marshall(1995),2015年的屠呦呦(2011)。而近几届诺贝尔化学奖,也有多位拉斯克奖获得者:2003年Roderick MacKinnon(1999),2004年Aaron Ciechanover(2000)、Avram Hershko(2000)。

奖项

拉斯克奖最初设有三个奖项:基础医学研究拉斯克奖(Basic Medical Research)、临床医学研究拉斯克奖(Clinical Medical Research)和公共服务拉斯克奖(Public Service,2000年被重新命名为玛丽·沃德·拉斯克奖,以纪念拉斯克夫人)。

1997年后,又增设特殊贡献拉斯克奖(Special Achievement Award)。位于美国纽约阿尔伯特和玛丽· 拉斯克基金会(Albert and Mary Lasker Foundation)是拉斯克基金的管理机构,获奖者由25名来自世界各国的杰出科学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评选产生。

族裔别获奖者

日本人

截至2014年,共有7名日本人获奖,人数居亚洲各国之冠。其中2人亦获得诺贝尔奖

姓名 出生年份 出身大学 获奖时国籍 类别 获奖年份
花房秀三郎 1929年 大阪大学   日本 基础医学奖 1982年
利根川进   1939年 京都大学   日本 基础医学奖 1987年
西冢泰美 1932年 京都大学   日本 基础医学奖 1989年
増井祯夫 1931年 京都大学   日本 基础医学奖 1998年
远藤章 1933年 东北大学 (日本)   日本 临床医学奖 2008年
山中伸弥   1962年 神户大学   日本 基础医学奖 2009年
森和俊 1958年 京都大学   日本 基础医学奖 2014年

华人与中国人

马海德不是华人,是入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黎巴嫩裔美国人。

姓名 出生年份 出身大学 获奖时国籍 类别 获奖年份
李卓皓 1913年 金陵大学   中华民国  美国 基础医学奖 1962年
李敏求 1919年 盛京医科大学   中华民国  美国 临床医学奖 1972年
马海德 1910年 贝鲁特美国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公共服务奖 1986年
简悦威 1936年 香港大学   美国 临床医学奖 1991年
屠呦呦   1930年 北京大学医学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临床医学奖 2011年
卢煜明 1963年 香港中文大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临床医学奖 2022年

类似奖项

参见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