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轮
曲轮(くるわ)是城内外规划的区域名称,亦写作郭(くるわ)。[1]
主要的曲轮结构为:封锁出入口-虎口的门开始,最前缘设有围墙以及侦查和攻击用的橹。主郭中除了设有作为司令部总部的城主居所以外,建有储藏兵粮的仓库、料理伙食的厨房等建筑物。战时会在各个曲轮内派兵驻扎守备。
曲轮的配置
曲轮被定义为依军事、政治意图所削平、盛土的平面空间,到15世纪后半曲轮的连带结构才开始发达。例如千叶县横芝光町的篠本城是由主从关系不明确的空间组成,另外青森县八户市的根城是横式并排构造,被认为当初连郭式城郭的曲轮间并没有主从关系。此后在战国时代以降的城郭中刻意安排复数的曲轮,一般是由一郭为中心,二郭以后照列排序所组成。在江户时代将主要的曲轮命名为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
设计和主要曲轮
城郭作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之一,特别是城郭的形状、结构等。因此筑城时考量城郭地点以及曲轮的部署,尽量做有利防御的设计。江户时代的军学中显示,基本设计主要为3个曲轮,即在城郭核心的本丸周围,以较有效果的纵深配置辅佐予二之丸、三之丸[2]。但是江户时代的军学是太平盛世的学问,没有实际的筑城和战斗经验验证,此点是必须注意的。[3]
一般来说,縄张(设计)大约被分类为以下数种。
- 轮郭式
- 三之丸、二之丸等依序围绕本丸的设计。对于四面八方皆能有厚实的防御,但是城郭规模会非常大。平城常使用的设计。(例:山形城、松本城、大阪城等)
- 圆郭式
- 轮郭式的分支,在本丸周围配置圆形或半圆形的二之丸、三之丸。(例:田中城等)
- 连郭式
- 本丸和二之丸、三之丸并列的设计。虽然拉长了到达内部的纵深距离,但也意味着本丸的侧面或背面被暴露出来,结果可能造成搦手门的防备比追手门(大手门)薄弱。(例:松山城(备中国),松山城(伊予国),盛冈城等)
- 并郭式
- 本丸和二の丸并列,周边再以其他曲轮包围的形式,亦有诘丸和本丸并列的情况发生。(例:大垣城,岛原城,大分城等)
- 梯郭式
- 本丸部署于城郭的角落,其他曲轮配置于周围的两面或三面。设计将本丸所暴露出的部位(比如背后)面对湖沼、山河或绝壁等“天然的防御设施”。(例:冈山城等)
- 涡郭式
- 以本丸为中心,二之丸、三之丸以涡状配置的设计。(例:江户城、姬路城、丸龟城等)
- 阶郭式
- 曲轮群以阶梯状布置的形式,战国时代的山城、江户时代初期的平山城多有此类构造。活用山和丘陵地形的筑城手法。(例:姬路城、丸龟城,熊本城等)
个个城郭并非一定是上述的某个分类,也多有上述之变形、发展型和合体型(例如“轮郭式+梯郭式”)设计。另外有些城郭属于难以分类(单郭式等)的设计。此外,根据研究人员的认知不同而有将同一城区分为不同类型的状况,亦或是将其做更详细的分类。
-
轮郭式绳张
-
连郭式绳张
-
梯郭式绳张
-
涡郭式绳张
其他曲轮
为加强防御力量的目的,在本丸等主要曲轮的周围设置带曲轮、腰曲轮或舍曲轮等小型曲轮。此外,也有从其他部位独立出来的出丸或以防御虎口为目的,在其前方部署的马出。
各曲轮的名称、用途
安土桃山时代以后的城郭中,各个曲轮是根据其用途被称为“〇〇曲轮”“〇〇丸”等,另外根据时代和地域之别也有不同名称。本丸、二之丸等将曲轮称作"丸"的起源和语源尚不可考,但在安土桃山系城郭以及江户时代以后的近代城郭名称中,被称为“〇〇丸”的曲轮都是主要部位。另外,堀田浩之以日本的城的中心开始赋予“本丸”“二之丸”“三之丸”等共同名称,主要是便于说明和理解曲轮的编制,推定是作为军学上的基础,利用上级权力赋予城郭管理上符号的新概念[4]。虽然“丸”在日语中意味着球体,引用江户时代军学相关书籍的后述中认为建城偏好使用圆形。江户初期的北条流军学之祖-北条氏长著的《兵法雌鉴》中[5]
城をとるべきようは、小く丸くとるべし…(城者,宜小且圆)
——北条氏长,‘兵法雌鉴’,‘兵法雌鉴’
和,江户中期的军学书《武用方言略》
城は小円を善とすること、城取の习とぞ、此故に丸とは呼ぶ也…(习有城宜小且圆,故称为丸)
——木下义俊,‘武用弁略’,‘武用弁略’
。[6]
曲轮的用途
- 本丸
- 城的中枢部,有如本丸御殿一样的居住兼政务区域,是战时最终防卫线。又被称作本城、一之曲轮等。
- 二之丸
- 连系本丸的主要曲轮名称。有时和本丸一样建有殿舎,有些城的二之丸也握有城的中心机能。在广岛城中,在其他城马出位置的小规模曲轮称为二之丸。又被称为二之曲轮、二之城。
- 三之丸
- 连系二之丸的主要曲轮名称,有些设有家臣们的宅邸。又被称为三之曲轮、三之城。
除此之外,主要从本丸方向看过来有方角的曲轮称作“(方角)之丸、(方角)丸”。
- 东之丸-明石城、高松城、米子城、西尾城等。
- 西之丸-作为城堡所有者的隐居所使用。作为隐居所使用的西之丸有德川家康的江户城西之丸,姬路城和冈山城也有同样的西之丸 。
- 南之丸-和歌山城、小诸城等。
- 北之丸-弘前城、高松城、大洲城等。
- 带曲轮
- 配置于主曲轮外围的细长小曲轮。有些会略低于主曲轮一小阶或是像丰臣大坂城的2重式建法。
- 腰曲轮
- 在山的斜坡上削出平地所筑成的曲轮,用以诱敌进入后由高处扫射。
- 舍曲轮
- 设置于主郭前面,于攻势时作为向外打击的前线,在防守时能够舍弃掉的曲轮。靠近主郭的一面不建筑围墙等遮蔽物,以利于从主郭攻击而来。
这种曲轮主要用以达到拖延敌人攻入时间且有利于防御。但是规模较小的城常有一个曲轮被攻下后,下个曲轮也进入射程范围内的状况,另外也有很多中世纪山城的曲轮,并没有面对过使用铁炮兵器的战斗。
- 总构、总曲轮
- 将城下町以长又宽的护城河或土垒、石墙等围绕的大型曲轮。详细请参照总构条目。
- 出丸
- 为补强城的弱点或是做到观测目的而建造辅佐性曲轮。
- 知名的有大阪冬之阵时,真田信繁(真田幸村)于大阪城总曲轮南侧建造的“真田丸”等。
- 江户时代因武家诸法度的规定中,城郭的增筑原则上是被禁止的,所以像冈山城的后乐园一样,形成建造兼具出丸功能的大规模庭院之情景。
- 马出
- 配置于虎口前沿的小型曲轮。除了提高敌人入侵虎口的难度外,也成为有利于防御虎口的射击阵地。另外能作为向城外出击的小部队驻扎设施。有仅建有土垒而难以被称为曲轮的小面积构造,也有如名古屋城、篠山城、广岛城等大型马出存在。可分为半圆形的“丸马出”与方形的“角马出”。
- 天守曲轮、天守丸
- 在本丸内建有天守阁的曲轮,或是依连立式天守、连结式天守的区隔而形成的曲轮。亦有以此名称称呼本丸的情况发生。不同的城也会有不同的称呼,如天守郭、天手曲轮、本坛。
- 水之手曲轮
- 设有该城主要取水设施的曲轮。山水流入的场所或是水井等。也被称为井戸曲轮。
- 山里曲轮、山里丸
脚注
参考文献
- 南条范夫・奈良本辰也监修‘日本の名城・古城事典’ TBSブリタニカ、1989年、ISBN 978-4484892085
- 历史群像编辑部・编‘历史群像シリーズ特别编集 よみがえる日本の城26 城絵図を読む’ 学习研究社、2005年、ISBN 978-4056042337
- 川口素生‘戦国时代なるほど事典’PHP研究所、2001年12月、pp. 13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