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蒂丝·艾伟德
艾伟德(英语:Gladys Aylward,1902年2月24日—1970年1月3日)是一位原籍英国的独立女传教士,被称为“小妇人”,她在中国传教的经历在西方广为人知。
胳肋底丝·艾伟德 Gladys Aylward | |
---|---|
性别 | 女 |
出生 | 格拉蒂丝·梅·艾伟德 Gladys May Aylward 1902年2月24日[1][2][3] 英国英格兰伦敦郡埃德蒙顿[2][3] |
逝世 | 1970年1月3日[3][1]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北县[3][1] | (67岁)
死因 | 肺炎[1] |
墓地 | 台湾新北市淡水区台北基督学院墓园[4] 25°07′50″N 121°27′39″E / 25.1304604°N 121.4609451°E |
国籍 | 中华民国[a] 英国 |
职业 | 基督教传教士 |
生平
1902年2月24日,艾伟德生于英国伦敦以北米德尔塞克斯郡埃德蒙顿的一个工人阶级家庭,父亲是一名邮差。早年未受太多教育,做过侍女,后决心去中国传教,但是没有通过内地会的考试。1930年10月18日,她自英国只身出发,花费了所有的积蓄,乘船和火车,穿越苏联、途中几乎被拘留,后又取道日本,最终到达中国天津、北京,然后又长途跋涉到达山西阳城县,接替年老的卫理会传教士珍妮·劳生(Jeannie Lawson)。
在阳城,艾伟德创立了八福客栈[5][6][7]用于传教。她曾接受当地道尹的请求,帮助妇女放脚,还曾帮助平息当地监狱的骚乱,她还收养了很多孤儿。1936年艾伟德加入中国籍。
抗日战争爆发后,该地区被日军侵占,宣教团体保持中立,艾伟德厌恶日军暴行,帮助救治中国难民和伤员,并将日军行踪通知中国方面。1940年艾伟德率领94名儿童经过数十天艰苦的步行,安全转移到西安。后在陕西、甘肃、四川等地传教。
1949年中共夺取政权后,艾伟德因为是外国传教士而被驱逐出中国,回到英国故乡。直到她的母亲去世,1957年她决定重新回到中国,但被拒绝入境,短暂停留在香港。英国广播公司的Alan Burgess将她的经历写成《小妇人》(The Small Woman)一书。
1958年艾伟德曾在香港创办希望传道会(Hope Mission,后更名笃志传道会),建立伯利恒堂(至今有三间堂会)。之后,她前往台湾,于北投(后迁木栅)创立了艾伟德儿童之家[8](后改为伯大尼儿少家园)[9]。
1970年1月3日,因流感并发肺炎,在台湾病逝,后葬于美国基督教效力会基督书院[8]。
英国埃德蒙顿的一间中学以她的名字命名(格拉蒂丝·艾伟德学校)。
影视
参考文献
备注
- ^ 艾伟德女士于1936年申请中华民国国籍,但因战乱导致相关文件遗失。根据中华民国行政院相关资料显示,艾伟德女士的实际入籍时间是1941年。
出典
- ^ 1.0 1.1 1.2 1.3 于中旻. 小婦人:艾偉德. 翼报.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7).
- ^ 2.0 2.1 杨丽娟. 抗戰期間一個英國小婦人保護中國孤兒的故事.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北京日报.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6).
- ^ 3.0 3.1 3.2 3.3 珍妮·劳生. 为中国献出生命的英国“小妇人”艾韦德. 良友电台.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 ^ 陈中陵. 走訪艾偉德宣教士墓園. 随意窝. 台湾基督教史学会. [2018-12-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 ^ 在好莱坞电影中被为改为《六福客栈》(The Inn of the Sixth Happiness)。
- ^ 八福即:博爱、美德、谦逊、忍耐、忠诚、诚实、美好、奉献。(云淡风清:《有信仰的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阳城政协:《建议将阳城“八福客栈”列为省级以上重点保护文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 ^ 8.0 8.1 陈中陵. 走訪艾偉德宣教士墓園. 2009-04-09 [2015-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 ^ 存档副本. [2015-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