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号战列舰
法兰西号战列舰(法语:France)是孤拔级四号舰,同时是法国海军第一批建造的无畏舰之一。本舰作为1911年海军建造计划之一,于1911年11月30日在圣纳泽尔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铺设龙骨,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建造完工,舰名来自于法国国名。在本舰工程末期时,曾在七月危机期间搭载法国总统至俄罗斯帝国进行国事访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兰西号主要在奥特朗托封锁线提供掩护封锁任务,将奥匈帝国海军封锁在亚得里亚海内,有时本舰还担当此海域舰队旗舰。
于土伦港的法兰西号。
| |
历史 | |
---|---|
法国 | |
船名 | 法兰西号(France) |
舰名出处 | 法兰西 |
使用者 | 法国国家海军 |
下订日 | 1911年8月1日 |
建造方 | 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 |
铺设龙骨 | 1911年11月30日 |
下水日期 | 1912年11月7日 |
完工日期 | 1914年7月1日 |
入役日期 | 1914年10月10日 |
结局 | 1922年8月26日于基伯龙湾触礁沉没 |
技术数据 | |
船级 | 孤拔级战列舰 |
排水量 |
|
船长 | 166米(544英尺7英寸) |
型宽 | 27米(88英尺7英寸) |
吃水 | 正常排水量:9.04米(29英尺8英寸) |
动力输出 |
|
动力来源 | 四轴推进、帕森型蒸汽涡轮发动机 |
船速 | 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 |
自持力 | 4,200海里(7,800千米;4,800英里)/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 |
乘员 | 1,115至1,187名[1] |
武器装备 |
|
装甲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兰西号与让·巴尔号先是协助占领君士坦丁堡,接着于1919年前往黑海协助支援俄国白军及协约国武装部队在俄国内战中抵抗布尔什维克份子,但由于舰上的官兵厌战情绪高涨,并同情布尔什维克分子,因而与让·巴尔号上的船员联手哗变,迫使本舰于1920年返回法国本土。1922年8月5日至26日夜间,法兰西号航行在基伯龙湾时不甚触礁,尽管法国当局很快地找到本舰的所在位置,但因舰体严重损毁在触礁后4小时后只能任其沉没;最终法兰西号是孤拔级战列舰中最先损失的军舰。
设计
法国海军在1909年后终于深信采用“全装重型火炮”(All-Big-Gun)设计的英国无畏号战列舰比混合口径设计的丹东级战列舰还要优越;因此在第二年甫上任的海军部长奥古斯汀·布埃·德·拉佩雷尔决定透过参考其中一艘当时外国无畏舰设计方案来为法国海军建造第一批无畏舰,并作为1906年海军计划的一部分准备推行。[2]孤拔级四号舰法兰西号船体全长166米(544英尺7英寸)[3]、舷宽27米(88英尺7英寸),最大载运量时船艏吃水深度为9.04米(29英尺8英寸),标准排水量为23,475公吨(23,104长吨),满载排水量为25,579公吨(25,175长吨)。[4]出航执勤时,若是在二等船状态下可容纳1115名乘员,但若是担任旗舰时则可容纳至1187名乘员。动力系统上则授权帕森海洋蒸汽轮机公司制造4组帕森型蒸汽涡轮发动机,每组驱动2组传动轴,并由24台尼克劳斯(Niclausse)式锅炉提供提供蒸汽。[5]这些锅炉皆为燃煤式,并搭配油喷雾器辅助,[6]在四轴驱动推进下可输出28,000匹轴马力(20,880千瓦特)[7],使本舰最高航速可达21节(39千米每小时;24英里每小时)。[4]舰上可携带2,700长吨(2,700公吨)的燃煤与906长吨(921公吨)的油料,让本舰在10节(19千米每小时;12英里每小时)下航行时,其巡航半径可达4,200海里(7,800千米)。[3]
主要武器上,法兰西号配备12门305毫米(12英寸)45倍径1910年式火炮在6座双联装炮塔内,其中2座主炮塔以背负式布局配置在前甲板与前上层建筑,后甲板与后上层建筑也以同样的布局配置2座主炮塔,另外2座炮塔则分别在船舯两侧。[3]为了能有效抵抗鱼雷艇,舰上配备多种次要武器,包括将22门138毫米口径1910年式海军炮配置在炮廓内,4门47毫米(1.9英寸)口径1902年型火炮平均分成2组放置在船上层建筑两侧,另在船体水线下区域装有4组450毫米(18英寸)口径1909年型鱼雷管,同时配有12枚鱼雷备用[6];下甲板同时设有仓储可存放10枚水雷。为防止水面下的水雷攻击,法兰西号的水线装甲带延伸至正常吃水线以下2.4米(7英尺10英寸)。水线装甲带厚度范围约在140至250毫米(5.5至9.8英寸)之间,并在船舯区域装甲厚度最厚。[5]主炮塔区域由250毫米(9.8英寸)厚度的装甲保护之,炮廓则以160毫米(6.3英寸)厚的装甲板保护之。弧形装甲甲板平面厚度为40 mm(1.6英寸),外倾部分为70 mm(2.8英寸)。司令塔正面与侧面区域以266毫米(10.5英寸)厚的装甲保护之[8];尽管在机舱旁有一纵向并排的舱室,但这些舱室只是用来储存燃煤或闲置等,并没有将其改装成防鱼雷舱壁。[9][10]
服役历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孤拔级四号舰法兰西号是第7艘以此名并服役于法国海军的舰艇[11][12],本舰于1911年8月1日向圣纳泽尔罗亚尔阿特利耶和尚提耶造船厂下单,接着于1911年11月30日铺设龙骨,之后在1912年11月7日首次下水。[13]1914年7月1日,法兰西号正式完工,接着搭载法国总统雷蒙·普恩加莱前往俄国首都圣彼得堡进行国事访问。普恩加莱于1914年7月16日登上本舰,接着在让·巴尔号的陪同下出航。当舰队于1914年7月20日抵达喀琅施塔得前,在波罗的海曾遭遇隶属于德国第1侦察集群的战列巡洋舰。[14]舰队接着于1914年7月25日至26日期间抵达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港口访问,接下来还计划前去访问丹麦哥本哈根,但由于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王国紧张情势加剧而取消,最后舰队于1914年7月29日安全返回敦刻尔克。[15][16]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当法国于1914年8月3日对德国宣战时,法兰西号与让·巴尔号当晚从布雷斯特启航,准备前往土伦。然而2舰航行至西班牙巴伦西亚时,让·巴尔号上的305毫米(12.0英寸)口径主炮突然故障,无法继续执行护航任务,同行的法兰西号才刚建成而没有携带任何弹药,只得向上请求支援。支援的孤拔号、孔多塞号、韦尼奥号后来于1914年8月6日前来会合,并在3舰的护航下于数日后安全抵达土伦。[17][18]1914年10月10日,法兰西号正式服役于法国地中海舰队第2战斗分舰队,并于1914年10月21日随舰队前往亚得里亚海[19],阻止奥匈帝国海军势力扩张至地中海。[20]1914年后期,法兰西号随舰队向黑山陆军提供炮火支援。当让·巴尔号在1914年12月21日时遭奥匈帝国海军U-12号潜艇鱼雷击伤后,法国海军高层意识到大型舰容易遭受水面下的威胁而重创,因此将舰队暂时退出亚得里亚海,而法兰西号也随舰队驻留在纳瓦里诺湾度过1914年12月份。[3][21]
1915年1月11日,法军接获一项情报,该情报表示奥匈帝国舰队准备将从波拉海军基地出击,因此法国海军立刻调遣包含法兰西号、孤拔号、巴黎号等舰向北前往阿尔巴尼亚海岸迎击;然而这项消息后来证实是错误的,3舰在出击3天后无功而返并回到原停泊处。由于大型舰在海峡这类受限制的海域上仍有被潜艇袭击的危险,迫使法国海军限制舰队仅能航行靠南边的线路,因此舰队仅能在爱奥尼亚海执行巡逻任务。当意大利于1915年5月23日对奥匈帝国宣战后,意大利海军接管亚得里亚海的作战行动,让法国海军得以将主力向后撤至法属突尼斯比塞大及马耳他等地,以掩护方式维持奥特朗托封锁线军力。[22][23]1915年7月25日,法兰西号舰上突然发生火灾意外,使得本舰到1915年10月14日前都必须在土伦进行维修。维修完工后2天,海军中将路易·达尔蒂热·杜傅尔内接任第1分舰队指挥官,并在法兰西号升起舰队旗舰的旗帜,本舰接着在1915年末前都驻留在马耳他港内。在这段期间,本舰上的47毫米(1.9英寸)口径火炮被重新安装在高角度炮架上,用以当作防空炮使用;后来还配备2门75 mm(3英寸)口径1981年G型舰炮在高角度炮架上来加强防空火力。[24][25]
直到1916年4月27日后,法军才获得希腊的凯法利尼亚岛,这才得以将前线基地设置在阿尔戈斯托利。[26]杜傅尔内后来于1916年5月23日将旗舰转移至普罗旺斯号,各舰也因为反潜战的需求而调离许多船员,导致所有战列舰因人手不足而无法有效地执行任务。[23]1917年初,法军开始使用科孚岛上的海军基地,但舰艇燃煤短缺问题在法军内日益严重,严重地限制战列舰的出海效率。[27][28]由于前线形势非常糟糕,以至于海军中将加布里埃尔·达里厄曾在1917年写道:
海军的军事力量已经因为人力短缺与持续不断地更换参谋长而受到严重影响,必须透过频繁地演习才能维持能力。尽管从3月到6月间,我们仍能遵循正常的模式运行,但煤炭短缺阻碍了任何演习与炮术训练,即使是大修后归队的军舰也是如此。与前几个月相比,大型舰已经失去50%效率。[28]
由于舰队的效率每况愈下,所有舰艇在1918年时都仅能停留在港内,只剩科孚岛仍在执行维护及修理任务。1918年7月1日,法国海军改组第1分舰队,将法兰西号改编至第1战斗分舰队第1战斗总队。[28]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在《穆兹罗斯停战协定》于1918年10月30日签订后,奥斯曼帝国正式与协约国阵营停战;法国海军接着依照条约,派遣法兰西号等舰协助占领君士坦丁堡。1919年初,黑海舰队总司令让-弗朗索瓦-查尔斯·阿梅特海军中将将旗舰法兰西号与让·巴尔号调往黑海,支援协助俄国白军的法军部队抵抗布尔什维克份子。[3][29]在1919年4月16日炮击进攻塞瓦斯托波尔的布尔什维克部队并迫使其撤退几天后,本舰与让·巴尔号上的官兵受到社会主义者与革命同情分子的煽动,加上官兵们厌战情绪高涨而于1919年4月19日一同哗变。让·巴尔号舰长在接下来几天逐渐平息舰上叛变,但法兰西号上的状况却一直无法控制下来,因此阿梅特试图透过奖励优良纪录的船员上岸放假等方式来满足叛乱者的休假要求,避免紧张局势继续上升。然而上岸的船员跑去参与亲布尔什维克分子的游行示威,而这场示威又遭到希腊步兵连队的开火压制。示威群众试图逃离现场,但又遇到让·巴尔号的登陆部队,登陆部队后来也向示威群众开火,使得不少人受伤。整起血腥镇压最后约有15人受伤,当中包含6名船员,并有1人后来伤重不治。阿梅特最后下令禁止哗变船员代表登舰,并同意满足哗变群众让军舰返回法国本土等主要要求后,才使整场叛变平息下来。[30][31][32]法兰西号最后于1919年4月23日返航,途经比塞大后返回土伦。舰上26名船员回国后被判有期徒刑,但因法国总理雷蒙·普恩加莱与国内的左翼政党妥协,这26名船员在1922年时获得减刑。[33][34]
1919年7月1日,法国海军调整编队,将所有孤拔级战列舰分配到第1分舰队的第1总队。然而法国海军于1920年2月10日将第1分舰队解散,针对地中海海域所属舰队改由东地中海分舰队(法语:Escadre de la Méditerranée orientale)及西地中海分舰队(法语:Escadre de la Méditerranée occidentale)共同管理;所有孤拔级战列舰都被分派至西地中海分舰队中,其中让·巴尔号、孤拔号、巴黎号被分派至第1战斗总队,法兰西号则被分派至第2战斗总队;由海军准将路易·希波利特·维奥莱特指挥第2战斗总队;这两个分舰队后来又于1921年7月20日合并为地中海分舰队。[35]
1922年2月18日至1922年3月1日期间,法兰西号和布列塔尼号接待来访滨海自由城的英舰伊丽莎白女王号及考文垂号。接着两舰于1922年6月28日进行射击演习,此次演习以前奥匈帝国战列舰欧根亲王号当作靶舰,最后欧根亲王号在这次演习中被击沉。1922年7月18日,法兰西号、巴黎号、布列塔尼号开执行巡航任务,并造访在比斯开湾及英吉利海峡上的各个法国港口。1922年8月25日至8月26日晚间,法兰西号于00:57在基伯龙湾航行时,没有注意到有暗礁而撞上,造成船身严重进水,锅炉舱很快被海水吞噬,船舶之后在01:10时失去所有动力。至02:00时,本舰已经侧斜5度,舰长因此不得不下达弃船命令。事故发生2小时后,布列塔尼号与巴黎号赶来营救本舰,但因本舰舰体进水过多只能任其倾覆,两舰最终救起舰上900名中绝大多数人员,仅有3人于事故中殉职;[36]沉没的舰体残骸则是在1935年、1952年、1958年间逐步拆解。[37]法兰西号是孤拔级战列舰中最先损失的军舰,同时是同型舰中从未经历改装作业的军舰。[1]
注释
- ^ 1.0 1.1 Dumas 1985,第225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139–140页.
- ^ 3.0 3.1 3.2 3.3 3.4 Gardiner & Gray 1985,第197页.
- ^ 4.0 4.1 Dumas 1985,第223页.
- ^ 5.0 5.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143页.
- ^ 6.0 6.1 Whitley 1998,第36页.
- ^ Stanley 2004,第159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150页.
- ^ Whitley 1998,第35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156–158页.
- ^ Roche Tome 1 2005,第213–214页.
- ^ Roche Tome 2 2005,第2215页.
- ^ Dumas 1985,第162页.
- ^ Scheer 2009.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142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43–244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44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4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7页.
- ^ Halpern 2004,第19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7–258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58页.
- ^ 23.0 23.1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60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0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3页.
- ^ Whitley 1998,第38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4–275页.
- ^ 28.0 28.1 28.2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77页.
- ^ Masson 2003,第88–92页.
- ^ Masson 2003,第96–97页.
- ^ Masson 2003,第99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5页.
- ^ Masson 2003,第106–122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8页.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8–290页.
- ^ New York Times 1922.
- ^ Jordan & Caresse 2017,第289–290页.
参考来源
书目
- Dumas, Robert. The French Dreadnoughts: The 23,500 ton Courbet Class. John Roberts (编). Warship IX.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154–164, 223–231. ISBN 978-0-87021-984-9. OCLC 26058427 (英语).
- Gardiner, Robert; Gray, Randal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06–1921.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907-8 (英语).
- Halpern, Paul G. The Battle of the Otranto Straits: Controlling the Gateway to the Adriatic in World War I.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04. ISBN 978-0-253-34379-6 (英语).
- Jordan, John; Caresse, Philippe. French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One.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7. ISBN 978-1-59114-639-1 (英语).
- Masson, Philippe. The French Naval Mutinies, 1919. Bell, Christopher M.; Elleman, Bruce A. (编). Naval Mutinies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ass Series: Naval Policy and History 19. London: Frank Cass. 2003. ISBN 978-0-7146-5456-0 (英语).
- Roche, Jean-Michel. Dictionnaire des bâtiments de la flotte de guerre française de Colbert à nos jours [Dictionary of French Warships from Colbert to Today] (PDF). Tome 1: 1671–1870. Toulon: Group Retozel-Maury Millau. 2005. ISBN 978-2-9525917-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8-27) (法语).
- Roche, Jean-Michel. Dictionnaire des bâtiments de la flotte de guerre française de Colbert à nos jours [Dictionary of French Warships from Colbert to Today] (PDF). Tome 2: 1871–2006. Toulon: Group Retozel-Maury Millau. 2005. OCLC 47044475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4-08-27) (法语).
- Stanley, Sandler. Battleship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2004. ISBN 9781851094103 (英语).
- Whitley, M. J. Battleships of World War II.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8. ISBN 978-1-55750-184-4 (英语).
在线来源
- Scheer, Reinhard. Germany's High Sea Fleet in the World War Chapter 1 - The Outbreak of War. War times journal. [2009-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9-29) (英语).
- French Battleship wrecked, 3 men lost. New York Times. 1922-08-27 [2009-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28) (英语).
延伸阅读
- Dumas, Robert; Guiglini, Jean. Les cuirassés français de 23,500 tonnes [The French 23,500-tonne Battleships]. Grenoble, France: Editions de 4 Seigneurs. 1980. OCLC 7836734 (法语).
- Gardiner, Robert; Chesneau, Roger (编). Conway's All the World's Fighting Ships, 1922–1946.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0. ISBN 0-87021-913-8 (英语).
- Jordan, John; Dumas, Robert. French Battleships 1922-1956.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9. ISBN 978-1-59114-416-8 (英语).
外部链接
- Courbet Class. Battleship-cruisers.co.uk. [2018-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22)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