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寒诗社
消寒诗社是清朝嘉庆道光年间以翰林院官员为主的文人在北京进行的文学性结社活动。因活动地点在宣武门外宣南地区,又称宣南诗社、宣南诗会、城南吟社等。
消寒诗社的主要活动是作诗,也兼谈经学。内容基本上是歌咏生平,诗歌推崇宋诗,散文宗桐城派,总体上是保守的。
这个组织曾经被误认为维新的先声,甚至南社的先驱,具有反帝国主义性质。[1]事实上,虽然林则徐曾短时加入,但关系并不深。龚自珍、魏源等则根本未参与活动。[2]
主要成员
历史
嘉庆九年(1804年)翰林院庶吉士陶澍等组织消寒诗社,成员有朱珔、吴椿、洪介亭等,皆嘉庆七年(1802年)同年进士。活动内容为消寒(围炉饮酒,迭为宾主)、赏菊、忆梅、试茶。嘉庆十年因陶澍返归湖南安化家乡,宣南诗社停止活动。
嘉庆十九年(1814年)冬,翰林院编修董国华出面再组,参加者有陶澍、朱珔、胡承珙、李彦章、梁章钜、刘嗣绾、周之琦等。林则徐曾参加宣南诗社。
道光元年(1821年),潘曾沂应邀加入诗社,仿洛阳九老会,有九人为代表,后潘曾沂请王学浩绘《宣南诗社图卷》,诗社又告停歇。
道光十一年(1831年)徐宝善再发起诗社,举行消寒集会,有卓秉恬等人参加。
评价
胡承珙说:“间旬日一集,集必有诗。嗣是岁率举行,或春秋佳日,或长夏无事,亦相与命俦啸侣,陶咏终夕,不独消寒也;尊酒流连,谈剧间作,时复商榷古今,上下其议论,足以祛疑蔽而泯异同,并不独诗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