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式辉(1893年5月19日—1974年1月21日)[1],字天翼江西省安义县人,是国民政府政学系的要角,第二次国共内战期间曾主政东北

熊式辉
中华民国 第1任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
任期
1945年9月1日—1947年8月29日
继任陈诚
中华民国 第4任江西省政府主席
任期
1931年12月15日—1942年2月25日
前任鲁涤平
继任曹浩森
个人资料
性别
出生(1893-05-19)1893年5月19日
 清朝江西省南康府安义县
逝世1974年1月21日(1974岁—01—21)(80岁)
 中华民国台湾省台中市
政党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获奖青天白日勋章
军事背景
效忠 中华民国
服役中华民国 国民革命军
中华民国陆军
服役时间1915-1974
军衔 二级上将
部队第14军
指挥江浙皖三省剿匪总指挥兼陆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东北行营主任,东北行辕主任委员
参战护法战争
北伐
中原大战
对日抗战
第二次国共内战

生平

1915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1921年赴日本陆军大学,1924年毕业。回国返粤,任广州滇军干部学校教育长。

1926年夏天国民革命军北伐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党代表,10月兼第一师师长。1927年2月,任江西省政府政务委员会会计长。1928年,任陆军第五师师长,1928年9月任淞沪警备司令。1930年5月,兼任江浙皖三省剿匪总指挥兼陆海军总司令部参谋长。1931年6月调任南昌行营参谋长。

1931年12月15日,蒋介石召开第四十九次国务会议,任命熊式辉为江西省政府主席[2]1933年5月,兼任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1935年10月,当选中国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熊式辉治赣期间,推进南昌市政建设,修建湖滨公园、灵应桥、状元桥、中正桥(1936年)、洪都招待所;以及阳明路、象山路、叠山路、民德、船山路、永叔路、子固路、榕门路等大马路,先后废除各种苛捐杂税120多种;[3]

1937年9月22日授中将加上将衔,时任南昌行营办公厅主任、江西省军管区主任。

1940年创办中正大学,聘请江西籍著名科学家胡先骕担任校长。

1941年底国民党五届九中全会后,上调中央,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1942年3月18日出任“中国军事代表团团长”,访问英美。向美国政府提出如果同盟国废除对华不平等条约,有助于国家地位提升、恢复民族自尊心、功在全国[4]。1943年4月15日回到国内。1943年秋任中央设计局局长,1944年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监事。1945年5月,任中国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行委员。

1945年8月5日与宋子文王世杰飞抵莫斯科,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条约》。8月21日回到国内,筹建东北行营。9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东北行营(1946年6月改称国民政府主席东北行辕)主任及东北行营政治委员会主任委员,主管东北一切军政事务。10月12日从重庆飞抵长春。10月13日下午第一次面见苏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等;10月17日举行第二次会谈;10月29日举行第三次会谈;11月5日举行第四次会谈。11月15日国民政府外交部照会苏联大使馆称因运兵东北遭到阻碍,中国政府决定把东北行营从长春迁驻山海关。11月17日,东北行营及各省市接收人员全部撤至北平。

1946年2-3月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由于接收东北问题遭到猛烈攻击。蒋介石决定从“外交接收”转为“武力接收东北”。2月14日秀水河子战斗歼灭一个加强团后,杜聿明“深感国军想以两个军接收东北,势不可能……即仓促决定,于18日乘专机飞北平治病”。蒋介石任命郑洞国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代行长官职务。3月5日,熊式辉回东北。4月5日东北行营从锦州移驻沈阳。4月6日蒋介石一日内连发四道手令要求熊式辉限期攻占四平。4月7日,熊式辉亲自指挥两个师从辽阳、抚顺进攻本溪,伤亡惨重。4月16日熊式辉亲自指挥军队在四平街西南之大洼、金山堡作战,第七十一军第87师被歼。4月28日杜聿明重返东北恢复指挥权。

1947年1月,兼任国民政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47年2月晋任二级上将。5月20日,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向蒋报告东北战局,请求从速增援;蒋下令坚守长春、永吉、沈阳,以待增援。[5]:83575月22日,蒋电示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保卫四平街战略[5]:83595月30日,蒋飞临沈阳巡视,接见熊式辉,听取有关东北军事、政治、经济等情况之报告,并指示作战计划。[5]:83646月15日,原任东北外交特派员蒋经国飞抵沈阳,当夜趋访东北战况之报告;同日,蒋经国飞四平、公主岭等地视察。[5]:83718月5日,蒋致电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告以东北必须确保之理由。[5]:83938月29日,国民政府令免东北行辕主任熊式辉职;特派陈诚兼东北行辕主任。[5]:84039月1日,新任东北行辕主任陈诚自南京抵达沈阳;9月5日熊式辉离开沈阳。[5]:8405

1949年寄居香港澳门,并在曼谷经营纺织厂。1954年去台湾,偶与当时幽禁的孙立人时有所接触,1974年病逝于台中

家庭

熊式辉一生娶过四房太太。元配戴氏,安义人。二房太太顾竹筠最受宠,与宋美龄以“换帖姐妹”相称。三房太太张氏,九江人。四房太太顾柏筠是二房顾竹筠之妹。

评价

熊式辉主政江西十年(1931-1941),对江西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

抗战胜利后,东北接收失败,牵动大局,一般认为熊式辉应负最大责任。熊式辉受命出任东北行营主任后,即建议政府将东北三省改为九省,[6]镇日安插亲信,贪赃枉法,以致一再延误接收时间,无视中共势力的坐大。反观林彪哈尔滨后,立即收编满洲国部队,接收由苏俄移交解缴日本七十万关东军之军火,势力急遽扩张,仅仅一年就发展成百万大军。东北局势迅速恶化。[7]

注释

  1. ^ 《熊式輝》. [2021-05-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2. ^ 中央日报》,上海:中央日报社,1931年12月16日,第一张第四版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江西省卷.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年.135页
  4. ^ “一九四二年五月,熊式辉主张中国自行废除不平等条约,宋子文反对,胡适不甚热心。六月,熊改向白宫行政助理居里献策,谓美国对华援助物资有限,正应取消不平等条约,给以精神鼓励。美国政府认为这是惠而不费之举,经与英国交换意见后,十月九日,国务卿赫尔通知中国驻美大使魏道明,准备与中国谈判放弃在华特权及有关问题的条约,另订新约。同日,英国亦有此表示,继之为加拿大荷兰巴西等国。”(引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李新总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华民国史研究室编,韩信夫、姜克夫主编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年7月. 
  6. ^ 《文史资料选辑》第42辑,中国文史出版社版,第174页。
  7. ^ 《齐世英先生访问纪录》谈到东北接收失败:“我看熊式辉是小官僚而非政治家,有小聪明,善耍把戏,对东北根本不了解。那时中央调到东北的军队,除孙立人部而外都是骄兵悍将,熊一点办法都没有,而熊又不能与杜聿明、孙立人合作。中央派到东北去的文武官员骄奢淫逸,看到东北太肥,贪赃枉法,上下其手,甚至对东北人还有点对殖民地的味道,弄得怨声载道……中央在东北最大的致命伤莫过于不能收容伪满军队,迫使他们各奔前程,中共因此坐大。林彪就是利用东北的物力、民力,配上苏军俘来的日军和伪军的武器组成第四野战军,一直从东北打到广州和海南岛。” 认为中共接受了日本关东军全部军火的说法,最初源于陈诚,说80万关东军的武器。事实上,重武器全部运回苏联,轻武器的部分给了国军,大部给了共军并有少量火炮。 1945年底,苏军移交给“东北人民自治军”的装备,有“枪10万,炮300”。 1946年2月统计:东北民主联军当时共有340102人,全军装备步枪98389支,轻机枪2661挺,重机枪450挺,迫击炮104门,掷弹筒436具,各种火炮212门。1945年到1947年,共军在东北各处深山老林的撒网,共搜索到七百多门火炮和六十三万发炮弹。1946年7月共军共有坦克20辆,多数是废弃修好的。1947年,共军用农产品由苏联换了数十车皮的日式军火包括重武器。在缴匪和辽沈战役中,共军缴枪43万支,其中辽沈战役20万支。火炮迫击炮近9000门,其中辽沈战役缴获火炮5100门。所以共军把蒋介石叫做运输大队长。

参考书目

  • 张宪文、方庆秋、黄美真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