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蛾
皇蛾(学名:Attacus atlas)是鳞翅目天蚕蛾科属下的一种蛾,以体型巨大著名。皇蛾通常出没于热带及亚热带地区的森林,主要分布在台湾、中国大陆南部、东南亚、马来群岛、泰国以至印度尼西亚。[1]在印度,当地居民有饲养皇蛾的习惯,主要目的在于抽取牠们的蚕丝,不过这个习惯并非基于商业因素。
皇蛾 | |
---|---|
成虫 | |
科学分类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
纲: | 昆虫纲 Insecta |
目: | 鳞翅目 Lepidoptera |
科: | 天蚕蛾科 Saturniidae |
属: | 蛇头蛾属 Attacus |
种: | 皇蛾 A. atlas
|
二名法 | |
Attacus atlas Linnaeus, 1758
| |
特征
皇蛾被认为是全球最巨大的蛾。[2]牠的庞大翅膀最高纪录有400平方厘米之广,其前翅的最长长度亦足有25至30厘米。《哥斯拉》系列电影中的著名怪兽摩尔斯拉,就是以皇蛾作为原型。皇蛾展翅后的翅幅几乎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雌性的体积普遍较雄性为巨(不过如果纯粹计算翅幅的话,皇蛾仍屈居于有“白巫蛾”之称的强喙夜蛾之下[3])。
皇蛾的英语名字是“Atlas moth”,可能源自希腊神话中泰坦之一的阿特拉斯,亦可能是因为牠的翅膀长得像地图。而在香港,皇蛾又被称为“蛇头蛾”,原因是皇蛾的前翅末端部分,图案形态非常像蛇的头部。[4]
与一般天蚕蛾类相同,皇蛾的触角是呈羽毛状的。大部分皇蛾都以栗色为主色,身体呈三角形,前翅及后翅上都长著有黑色边线的眼状纹。关于皇蛾何以会拥有如此夸张而迷幻的翅膀,暂时尚未有明确的解释,但大部分学者相信这双翅膀在某程度上有回避猎食者的作用,并且很有可能为皇蛾的保护色,以与眼镜蛇相似的花纹来迷惑敌人,达到威吓的效果是普遍学者相信的。皇蛾的身体有毛,与其翅膀相比之下显得非常细小。皇蛾根据地理及亚种的分别而有着不同的体纹及颜色。雄性皇蛾的体型及翅膀均较雌性为小,然而其触须却比雌性皇蛾为宽阔及稠密。成虫后的皇蛾口部器官会脱落,因此不能进食,牠们仅靠幼虫时代吸取在体内的剩余脂肪维持生命,大概一至两个星期后便会死去[5]。
繁殖
雌性皇蛾在性活动方面是被动的,牠们会释放强烈的性费洛蒙以吸引雄性皇蛾接近。雄性皇蛾的羽状触须拥有敏锐的化学物质接收系统,即使远在数公里之外,只要迎着顺风,牠们就能感应雌性皇蛾所释放的费洛蒙。[6]皇蛾普遍没有稳定的飞行习性,因此雌性皇蛾并不会在破蛹后飞得太远,牠们只会在附近观察空气的流动方向,找出一个满意的栖身之所,以便传播牠们的费洛蒙。
交配后的雌性皇蛾每次生产一定数量的卵,每枚卵直径仅有2.5毫米,牠们会把蛾卵藏于树叶的阴暗面待其孕育。约两周后,呈绿色的毛虫出生,并尽情地啃食出生处的叶子。皇蛾幼虫的背部长有一列肌质的角刺,角刺上铺着一层白色的蜡质。幼虫约成长至12厘米长的时候,牠便会开始在枯叶间结蛹。成虫皇蛾约于四周后破蛹而出。
参考资料
- ^ Holloway,J.D. 《The Moths of Borneo》第三部分〈Lasiocampidae、Eupteroptidae、Bombycidae、Brahmaeidae、Saturniidae、Sphingidae〉。吉隆坡:Southdene有限公司,1987年。
- ^ Watson,A.及Whalley,P.E.S.:《The Dictionary of Butterflies and Moths in colour》。英国伦敦:Peerage Books,1983年。ISBN 0-907408-62-1
- ^ Walker,T.J.:《Book of Insect Records》。佛罗里达大学,2001年Lepidopteran size records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档,存档日期2008-03-02.
- ^ 饶戈:《香港昆虫图鉴》页655。香港九龙:Hong Kong Discove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SBN 988-97173-9-5
- ^ Peigler,R.:《A revision of the Indo-Australian genus Attacus》。美国加州鳞翅目研究基金有限公司,1989年。ISBN 9611465-2-7
- ^ Shepherd,G.M.:《Chemical Senses》神经生物学第三版,牛津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