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川郡
历代变更 | |
---|---|
设置 | 三国吴 |
使用状况 | 江西省抚州市 |
三国 | 临川郡(吴) |
西晋 | 临川郡 |
南北朝 | 临川郡(宋) 临川郡(齐) 临川郡(梁) 临川郡(陈) |
隋朝 | 抚州→临川郡(607年) 改称为抚州(621年) |
唐朝 | 抚州→临川郡(742年) 改称为抚州(758年) |
建置沿革
六朝
三国孙吴太平二年(257年)分豫章东部建临川郡。属扬州。郡治南城县(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1],领有10县:
- 南城县(治今江西省南城县东南)
- 临汝县(治今江西省抚州市西南)
- 东兴县(治今江西省黎川县东北),257年左右置县[2]。
- 南丰县(治今江西省广昌县东),257年置县[3][4][5]。
- 宜黄县(治今江西省宜黄县东),257年置县[6][7]。
- 新建县(治今江西省乐安县北),257年置县[8][9]。
- 安浦县(治今江西省乐安县西南),257年置县[10][11]。
- 西平县(治今江西省抚州市南),257年置县[12][13]。
- 西城县(治今江西省崇仁县南),257年置县[14]。
- 永城县(治今江西省黎川县北),257年左右置县[15]。
西晋减吴后相沿,郡治改为临汝县,并改西平县为西丰县,西城县为西宁县。
南朝末年,以今崇仁、丰城、永丰、新淦等县增置巴山郡。东晋之后属江州,陈武帝时,与巴山郡同属高州。
隋唐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灭陈,废临川郡,其地属抚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抚州为临川郡。临川郡领四县:临川、南城、崇仁、邵武。[16]
唐高祖武德五年(622年),平林士弘,改临川郡为抚州。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改抚州为临川郡。临川郡领四县:临川、南城、崇仁、南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复改临川郡为抚州。[17]
人口
行政长官
临川太守(257年—384年)
- 蔡机,彭城人,吴孙皓时在任。[20]
- 谢摛,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年)二月战死。[21][22]
- 袁瑰,字山甫,陈郡阳夏人,晋明帝太宁二年(324年)离任。[23]
- 庾怿,字叔预,颍川鄢陵人,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出任。[24]
- 庾条,字幼序,颍川鄢陵人,晋穆帝永和四年(348年)在任。[24]
- 周闵,字子骞,汝南安城人,东晋时在任。[25]
临川内史(384年—559年)
- 司马纯之,高密王,河内温人,东晋后期在任。[26]
- 荀伯子,颍川颍阴人,晋末在任。[27]
- 何尚之,字彦德,庐江灊人,宋文帝元嘉元年(424年)出任。[28]
- 谢灵运,陈郡阳夏人,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免官。[29]
- 阮长之,字茂景,陈留尉氏人,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年)除,辞不就。[30]
- 庾炳之,字仲文,颍川鄢陵人,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离任。[31]
- 谢惠宣,陈郡阳夏人,宋文帝元嘉中在任。[31]
- 刘怀之,沛郡萧人,宋孝武帝孝建元年(454年)伏诛。[32]
- 羊璿之,字曜璠,泰山南城人,宋孝武帝大明三年(459年)伏诛。[29]
- 张淹,吴郡吴人,宋明帝泰始二年(466年)伏诛。[33]
- 王谌,字仲和,东海郯人,宋明帝时在任。[34]
- 申谦,魏郡魏人,宋明帝时在任。[35]
- 谢朏,字敬冲,陈郡阳夏人,宋后废帝元徽中在任。[36]
- 王玄邈,字彦远,下邳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37]
- 何昌宇,字俨望,庐江灊人,齐武帝永明中在任。[38]
- 顾宪之,字士思,吴郡吴人,齐明帝建武中除,未就任。[39]
- 王观,琅邪临沂人,梁武帝天监元年(502年)在任。[40]
- 到洽,字茂沿,彭城武原人,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年)到十四年(515年)在任。[41]
- 陆杲,字明霞,吴郡吴人,梁武帝普通二年(521年)到五年(524年)在任。[42]
- 殷钧,字季和,陈郡长平人,梁武帝中期在任。[41]
- 萧子显,字景阳,兰陵人,梁武帝大通中在任。[43]
- 萧子云,字景乔,兰陵人,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年)出任。[43]
- 王景休,太原晋阳人,梁武帝时在任。[44]
- 陈昕,字君章,义兴国山人,梁武帝太清二年(548年)离任。[45]
- 萧毅,始兴蕃王,兰陵人,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以郡让周续。[46]
- 周续,临川南城人,梁武帝太清三年(549年)自领。[46]
- 萧泰,字世怡,兰陵人,梁元帝承圣二年(553年)除,未之郡。[47]
- 周迪,临川南城人,梁敬帝绍泰二年(556年)到太平二年(557年)在任。[46]
临川太守(559年—589年)
- 周敷,字仲远,临川人,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解领。[48][49]
- 骆牙,一名文牙,字旗门,吴兴临安人,陈文帝天嘉四年(563年)出任。[46][48]
- 华皎,晋陵暨阳人,陈文帝天嘉六年(565年)除,未拜。[50]
- 周彖,临川人,陈朝时在任。[49]
- 孟保同,字德会,平昌人,陈后主祯明元年(587年)到三年(589年)在任。[51]
临川郡太守(607年—622年)
临川郡太守(742年—758年)
国主
东晋临川国(384年—420年)
临川国(384年—420年)[54][55]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川郡王 | 献王 | 司马郁 | 384年追封 | 晋简文帝子 |
2 | 临川郡王 | 司马宝 | 司马晞曾孙 | ||
宋受禅,降封西丰县开国侯 |
南朝宋临川国(420年—479年)
临川国(420年—479年)丨食邑5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川郡王 | 烈武王 | 刘道规 | 420年追封 | 宋孝帝第三子 |
2 | 临川郡王 | 康王 | 刘义庆 | 420年—444年 | 刘道规兄子 |
3 | 临川郡王 | 哀王 | 刘烨 | ?—453年 | 刘义庆子 |
4 | 临川郡王 | 刘绰 | ?—479年 | 刘烨子 | |
齐受禅,国除 |
南朝齐临川国(479年—502年)
临川国(479年—502年)丨食邑2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川郡王 | 献王 | 萧映 | 479年—489年 | 齐高帝第三子 |
2 | 临川郡王 | 萧子晋 | ?—502年 | 萧映长子 | |
梁受禅,国除 |
南朝梁临川国(502年—550年)
临川国(502年—550年)|食邑2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川郡王 | 靖惠王 | 萧宏 | 502年—526年 | 梁文帝第六子 |
临川世子 | 哀世子 | 萧正仁 | 萧宏长子 | ||
2 | 临川嗣王 | 萧正义 | 萧宏子 | ||
3 | 临川蕃王 | ? | 萧正义子 |
南朝梁临川国(550年—557年)
临川国(550年—557年)|食邑2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川郡王 | 萧大款 | 550年—557年 | 梁简文帝第三子 | |
陈受禅,国除 |
南朝陈临川国(557年—559年)
临川国(557年—559年)丨食邑2000户 | |||||
代数 | 封爵 | 谥 | 姓名 | 在位时间 | 备注 |
1 | 临川郡王 | 陈蒨 | 557年—559年 | 陈道谭长子 | |
即皇帝位,国除 |
参见
注释及征引文献
- ^ 按:吴以豫章东部为临川郡,郡治当为东部都尉治,《洪志》(洪亮吉《补三国志疆域志补注》)引《记纂渊海》治南城,《吴表》(吴增仅《三国郡县表附考证》)从之,《图集》(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亦治南城,今暂从之,待考。 陈健梅《孙吴政区地理研究》,第136页。
- ^ 东兴侯相,吴立。(陈健梅谓析自南城)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南丰令,吴立。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本汉南城县之地,吴少帝以为南丰县。 《元和郡县图志 卷二十八 江南道四.抚州》
- ^ 吴太平二年置。 《太平寰宇记 卷一一零 抚州南丰县》
- ^ 宜黄侯相,吴立。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临川志》:本后汉临汝县地,吴孙亮太平二年分置宜黄县,属临川郡。 《舆地纪胜 卷二十九 抚州宜黄县》
- ^ 新建侯相,吴立。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本汉临汝县之地,吴少帝太平二年分临汝为新建县,属临川郡。 《元和郡县图志 卷二十八 江南道四.抚州崇仁县》
- ^ 安浦男相,吴立曰西平。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吴太平二年置,以安浦村为名。 《太平寰宇记 卷一一零 抚州崇仁县》
- ^ 西丰侯相,吴立曰西平。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吴太平二年,以临汝县为临川郡,于郡南更置西平县。 《太平寰宇记 卷一一零 抚州临川县》
- ^ 吴立曰西城,晋改西宁;废西平县,吴太平二年置,以宁水为名。 《太平寰宇记 卷一一零 抚州崇仁县》
- ^ 永城男相,吴立。 《宋书 卷三十六 州郡志二 临川内史》
- ^ 16.0 16.1 《隋书 卷三十一 志第二十六》
- ^ 17.0 17.1 《旧唐书 卷四十 志第二十》
- ^ 《晋书 卷十五 志第五 地理下》
- ^ 《宋书 卷三十六 志第二十六》
- ^ 《三国志 卷五十二 吴书七 张顾诸葛步传第七》裴注引《吴录》
- ^ 《晋书 卷五 帝纪第五》
- ^ 《宋书 卷十九 志第九》
- ^ 《晋书 卷八十三 列传第五十三》
- ^ 24.0 24.1 《晋书 卷七十三 列传第四十三》
- ^ 《晋书 卷六十九 列传第三十九》
- ^ 《晋书 卷三十七 列传第七》
- ^ 《宋书 卷六十 列传第二十》
- ^ 《宋书 卷六十六 列传第二十六》
- ^ 29.0 29.1 《宋书 卷六十七 列传第二十七》
- ^ 《宋书 卷九十二 列传第五十二》
- ^ 31.0 31.1 《宋书 卷五十三 列传第十三》
- ^ 《宋书 卷四十五 列传第五》
- ^ 《宋书 卷五十九 列传第十九》
- ^ 《南齐书 卷三十四 列传第十五》
- ^ 《宋书 卷六十五 列传第二十五》
- ^ 《梁书 卷十五 列传第九》
- ^ 《南齐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八》
- ^ 《南齐书 卷四十三 列传第二十四》
- ^ 《梁书 卷五十二 列传第四十六》
- ^ 《梁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 ^ 41.0 41.1 《梁书 卷二十七 列传第二十一》
- ^ 《梁书 卷二十六 列传第二十》
- ^ 43.0 43.1 《梁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 ^ 《周书 卷四十八 列传第四十》
- ^ 《梁书 卷三十二 列传第二十六》
- ^ 46.0 46.1 46.2 46.3 《陈书 卷三十五 列传第二十九》
- ^ 《周书 卷四十二 列传第三十四》
- ^ 48.0 48.1 《陈书 卷三 本纪第三》
- ^ 49.0 49.1 《陈书 卷十三 列传第七》
- ^ 《陈书 卷二十 列传第十四》
- ^ 《前梁开府漳川郡太守山阴县开国侯孟府君墓志》
- ^ 《唐故太中大夫守新定郡太守张公墓志铭并序》
- ^ 《唐刺史考全编》
- ^ 《晋书 卷九 帝纪第九》
- ^ 《晋书 卷六十四 列传第三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