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仓赤霉

藤仓赤霉学名Gibberella fujikuroi),又称水稻徒长病菌,是一种植物真菌病原菌。水稻种子会被感染,传播水稻徒长病。

藤仓赤霉
Gibberella fujikuroi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真菌界 Fungi
门: 子囊菌门 Ascomycota
纲: 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
目: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科: 丛赤壳科 Nectriaceae
属: 赤霉属 Gibberella
种:
藤仓赤霉 G. fujikuroi
双名法
Gibberella fujikuroi
(Sawada) Wollenw., (1931)
异名

Fusarium moniliforme J. Sheld., (1904)
Fusarium verticillioides (Sacc.) Nirenberg, (1976)
Gibberella fujikuroi var. moniliformis (Wineland) Kuhlman, (1982)
Gibberella moniliformis Wineland, (1924)
Lisea fujikuroi Sawada, (1919)
Oospora verticillioides Sacc., (1882)

寄主和病征

水稻徒长病菌被广泛知道是会发生在水稻上的菌,但是大麦小米甘蔗玉米也是有可能会被感染。[1] 在所有被感染的植株中,所有的病症都是相似的,但是其中水稻是被最广泛研究的。水稻徒长病最主要的特征是植株会长得比一般植株高、叶片也会比较细长。这是因为赤霉素作用的关系,它是一种植物生长激素,会促进植物茎的生长。[2] 被感染的植株因为持续规律的分泌激素,所以会长的比一般植株高,但是也有可能会造成发展迟缓,伴随着叶片的萎黄症、根的病变,或是造成谷物成熟时是空心的状况。

病害环

水稻徒长病菌是多循环子囊菌。所以在病原菌的正确生活史阶段,在光学显微镜下可以看到子囊壳和分生孢子[3] 病原菌会在子囊壳中过冬,然后会透过土壤中的种子去感染其他未受感染的种子。被感染的种子是一种接种原,分生孢子会开始发芽当和寄主植物接触之后。[4] 被感染的种子是水稻徒长病菌传播的主要途径。在生长的季节,病症可以被明显地观察到。

环境

水稻徒长病在全球有种植水稻的地方都会发生。[4] 所以这种菌好发在相同的生长环境,像是在稻米身上。水稻适合生长在温暖、潮湿的季节。水稻田也需要用淹水灌溉法。[5] 这种病菌被发现也能透过水和在收割时传播。[6] 所以如何隔离被感染的种子就成为很重要的事。

防治方法

有很多防治的方法被提出,其中最重要然后被广泛使用的是透过处理种子的方法。种植者要了解他们种子的来源,之后要确认拿到的种子的重量。较轻的种子普遍容易被感染。[7] 有两种试验成功的方法可以用在种子处理上去避免病原菌的活性:热水浴和用处理。但是这两种方法无法完全确认病原菌是否真的被抑制活性了。

人们转而开始研究水稻的抗性品种。其中,Binam栽培品种被发现对于水稻徒长病菌最具有抗性,所以在实验田间开始大量栽种,结果显示真的能有效地抑制水稻徒长病的发生。[7] 其他的品种或多或少也能产生对水稻徒长病菌的抗性,但效果都不如Binam来的好。

一个新的具有潜力的防治方法正在研究:用银奈米粒子去处理种子。这种粒子可以用来抗真菌,重要的是对人类是无害的。[8] 有一篇的研究显示,这种处理法可以显著有效地减少水稻徒长病的发生几率。

重要性

水稻徒长病菌在稻米作物中造成惊人的经济影响。在亚洲地区造成的损失最为剧烈,包括印度泰国日本[9] 因此,Binam品种的水稻对于防治水稻徒长病菌占有重要的地位[3]有时,种植者会在种植的作物中损失高达50%。然而,水稻徒长病所占的比例不是那么高,而且也只会发生在疫情严重的时候。

幸运的是,之前和新发现的防治方法现在依然还在持续研究中。找到防止水稻徒长病发生在谷物中的方法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

发病机制

病原菌分泌的赤霉素会系统性地分散到植株中,促使寄主植物快速的生长。赤霉素的多寡会是决定水稻徒长病严重与否的重要因素[4] 。植物和病原体之间的另一种相互作用是由植物较低阶层的菌丝体孢子形成,可以观察到白色真菌块。[10] 分生孢子作为二次接种原是这些孢子量的最终结果。

参考资料

  1. ^ Hsuan HM, Salleh B, Zakaria L. Molecular Identification of Fusarium Species inGibberella fujikuroi Species Complex from Rice, Sugarcane and Maize from Peninsular Malaysia.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 2011;12(10):6722-6732. doi:10.3390/ijms12106722.
  2. ^ Zbornik Matice srpske za prirodne nauke / Proc. Natl. Sci, Matica Srpska Novi Sad, ¥ 116, 175—182, 2009
  3. ^ 3.0 3.1 BAKANAE OF RICE - AN EMERGING DISEASE IN ASIA A. K. Gupta, I. S. Solanki, B. M. Bashyal, Y. Singh and K. Srivastava
  4. ^ 4.0 4.1 4.2 Lanoiselet, Vincent. Bakane. Australia: Plant Health Australia. 2008: 1–3. 
  5. ^ What Conditions Do You Need to Grow Rice, Wheat, Corn & Soybeans?. [201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6. ^ Bakanae - IRRI Rice Knowledge Bank. www.knowledgebank.irri.org. [2016-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3). 
  7. ^ 7.0 7.1 H. Saremi, A. Ammarellou, A. Marefat and S.M. Okhovvat, 2008. Binam a Rice Cultivar, Resistant for Root Rot Disease on Rice Caused by Fusarium moniliforme in Northwest, Ir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otany, 4: 383-389.
  8. ^ Young-Ki jo et al. Crop Environment Research Division, National Institute of Crop Science, Rural Development Administration, Suwon, Republic of Korea
  9. ^ https://www.cropscience.bayer.com/en/crop-compendium/pests-diseases-weeds/diseases/gibberella-fujikuroi
  10. ^ García-Martínez, Jorge; Brunk, Michael; Avalos, Javier; Terpitz, Ulrich. The CarO rhodopsin of the fungus Fusarium fujikuroi is a light-driven proton pump that retards spore germination. Scientific Reports. 2015-01-15, 5 [2018-12-23]. ISSN 2045-2322. PMC 4295100 . PMID 25589426. doi:10.1038/srep0779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英语). 

外部链接